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5 14:3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45年8月28日,蒋介石召集干部会议,讨论对毛泽东来重庆后的方针,确定:“以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蒋介石在策划(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进攻中原解放区 D.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2.1945年9月张澜在《致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中提到:“政治必须彻底民主,但所作成之解决方案,必须不与国人之公意相违。”信中“国人之公意”是指( )
A.赢得北伐胜利 B.实现团结御侮
C.争取和平民主 D.巩固人民政权
3.抗战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进攻大别山地区 D.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
4.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双十协定”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5.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为此,“我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6.著名作家朱自清在1946年写道:“……艰苦抗战,一般的人都挣扎的生活着。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都喘了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绘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的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声声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的太快了。”对朱自清所说的“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国民党公然违背“双十协定”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国民党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D.1946年7月,闻一多、李公朴因抗议国民党内战行为,遭到特务暗杀
7.如表为近代晚期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 )
阶级 占乡村人口比例(%) 占有土地比例(%)
地主、富农 <10 70-80
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 >90 20-30
A.彻底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B.进行根据地经济建设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D.推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8.1947年至1949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累计达148万人,山东解放区先后有59万青年参军,还有700万民工随军征战。据此可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积极性
9.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已由开始时的430万减少到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30万减少到150万。由此可见,“战争形势变化”指的是( )
A.国民党军队从战略进攻转入全面防御
B.人民解放军彻底掌握了战争的主导权
C.人民解放军在数量和质量上超过国民党军队
D.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迅猛减少
10.如表是一名九年级学生学习《人民解放战争》时对某战役信息的部分记录。该战役是( )
起止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
主要成果:歼灭并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1.毛泽东在一次政治报告中说:“究竟什么原因使得中国解放区战胜了敌伪军长期的残酷的进攻,从民族敌人手里恢复了这样广大的国土,解放了这样众多的人民?难道不是由于人民战争的正确路线吗?”毛泽东报告中论述的胜利原因针对的是( )
A.北伐战争 B.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2.“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四日,陈毅所部于临沂附近已向南发动攻势,我临时决定将兵力向徐州集中,准备于此与共军决一死战,并当即下达作战命令。”材料反映了( )
A.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B.国民政府阻击新四军
C.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 D.淮海战役已拉开帷幕
13.整个淮海战役,动员了随军、二线转运常备民工和后方临时民工共543万人,为参战部队的9倍,出动了大小推车88.1万余辆,向前线共运送约9.6亿斤粮食、1460万斤弹药和大量其他军需物资,转运伤员11万人,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的后勤保障任务。这主要是因为( )
A.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顺利进军
B.打土豪、分田地,革命政权的建立
C.减租减息交租交息政策的实行
D.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14.如图所示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请结合图中所示内容,填出( )
(
A.解放东北全境 B.消灭国民党主力
C.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15.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大决战。其中辽沈战役胜利的主要意义是( )
A.解放了东北全境
B.使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基本解放
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1947年6月,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1、2、3、6四个纵队12万人,抢渡黄河,飞越陇海路、黄泛区,抢夺沙河、涡河、洪河,抢渡汝河、涡河、淮河,在敌人围追堵截中开辟出一条血路,千里直插大别山。
材料三: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5分)
(2)材料二介绍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战略大决战的另外两场战役名称。你从材料三中得到了什么启示?(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承派恩来到渝洽商,至为欣慰。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则赖之!
蒋中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材料二: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材料三: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8月28日毛泽东在渝机场的讲话
材料四: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是,蒋介石的既定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
(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渝”指的是什么地方?材料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3分)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针对“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毛泽东认为应该如何解决?(4分)
(3)毛泽东等“赴渝”与蒋介石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达成了什么文件?(3分)
(4)结合材料四,说说蒋介石要求谈判,又拒不履行协议,全力围攻哪一地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结局如何?(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是“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走进毛泽东》纪录片中,毛泽东打趣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三: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1)材料一中的“挖蒋根”是指什么?该措施的核心法律文件是什么?(4分)
(2)请你用数字来印证毛泽东说的“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句话。(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是指南京,那么“一个政权”指什么?(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材料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蒋介石为什么要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明知这是蒋介石摆的“鸿门宴”,但为什么还要冒死去“赴宴”?(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结合材料三,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前途面临抉择时,伟人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B 2.C 3.B 4.A 5.B 6.B 7.C 8.D 9.D 10.C 11.D 12.D 13.D 14.C 15.A
16.(1)事件: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事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结果。(意思接近即可)
17.(1)重庆;1945年。
(2)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3)《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中原解放区;结果被粉碎(失败)。
18.(1)解放区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
(3)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
19.(1)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共产党身上。“赴宴”原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人民解放军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民党统治腐败和不得人心。(回答两点即可)
(3)要时刻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作贡献;要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实事求是,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热爱祖国,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等。(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