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曹刿论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 曹刿论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5 17:5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20 曹刿论战《左传》
2024~2025学年度部编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
等古今异义的词。
4、借助课文注释及词典读懂课文内容,并掌握文中对句意表达起关键作用的实词。
5、从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理解课文,为与下文的比较阅读作准备。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左传》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刿论战》。这段文章,毛主席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评析。这段文章很值得我们一学。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书,当中保存
了我国春秋时期许多重要的史料。这部书特
别长于记述战争,本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
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这次战
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
其原因是什么,其奥妙何在,本篇作
了简洁而生动的记述,学完后大家
会对之有个了解。
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
写作背景
《左传》又称作《春秋左氏传》或
《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
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
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
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左传》是
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书
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
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
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作者简介
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1、又何间( )焉
2、肉食者鄙( )
3、弗( )敢加也
4、小信未孚( )
5、下视其辙( )
6、登轼( )
7、望其旗靡( )
8、夫( )战
9、牺牲玉帛 ( )
jiàn

f ú

zhé
shì



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句子的节奏和语气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谋:谋议。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词句注释
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
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
察:明察。
情: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败绩:军队溃败。
驰:驱车追赶。
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
靡(mǐ):倒下。
曹刿论战: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第一段
第二段
论战前准备。写曹刿不顾乡人劝阻,入朝拜见鲁庄公,助他认清作战的前提条件——取信于民。
叙战争经过。写曹刿帮助鲁庄公指挥作战,适时反击和追击。
第三段
论取胜原因。写曹刿分析如何把握作战时机。反击要在“彼竭我盈”之时,追击要在对方“辙乱旗靡”之时。
文章内容理解
一、本文线索
事件发展:
战前——战中——战后
曹刿活动 :
请见——参战——论战
有利于展现曹刿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文章内容理解
二、详略安排原因
战前论战(详写)
从战克敌(略写)
战后论战(详写)
将鼓、将驰 庄公:急躁冒进、急功近利
请见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
曹刿:
未可、可矣 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文章内容理解
三、本文语言特色:精练
讨论
1、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是什么?
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
何以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3.“忠之属也”指的是哪一类事情?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战略思想?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
4、根据第一段课文说说庄公和曹刿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力量
目光短浅,勇于纳谏
5、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
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6、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7、用文中语句回答: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什么时候? “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
“彼竭我盈”之时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8.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9.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 论战
战前
战中
战后
取信于民
把握战机
详察敌情
临阵从容
指挥若定




品评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以国事为重,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上平庸,不懂军事,但善于纳谏,能用贤。
写作手法:
对比 衬托
曹刿:
庄公:
文章内容理解
四、人物形象分析
归纳: 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
详察敌情
具有爱国精神
庄公:在政治上昏庸无能,
在军事上急躁冒进
但能勇于纳谏
(远谋)
(鄙)
鲁庄公
施行小惠、祈求神灵——政治无能
急于求战、急于攻击——军事无知
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
虚心听取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礼贤下士、
任人唯贤
战后问刿、胜而不喜——为求真知,
不耻下问

二、归纳
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详察敌情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1、主题
2、写作特点
3、成语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1、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
全篇以曹刿的言行为主组织记事材料,而记事的中心又处落在曹刿的 “论” “谋” 上。
三、探究
不关心国家大事,认为应当由掌权者处理,与己无关。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代表人物鲁庄公
骄傲轻敌
不讲战略战术
齐人鼓之
齐人三鼓
他们的性格
乡人
肉食者
齐师
1.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写鲁国获胜给你启发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政治清明,民心所向(在政治上取信于民)上下团结,君民一心(团结曹刿、知人善用)掌握策略,以逸待旁(不自与强齐硬战);把握战机,后发制人(彼竭我盈一招致胜
1.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写鲁国获胜给你启发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
略写:
双方交战的过程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答: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A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