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愠(yùn) 一箪食 不舍昼夜 不亦说乎(yuè)
B.逾矩(yú) 一瓢饮 切问近思 三省吾身(xǐng)
C.曲肱(hóng) 如浮云 三军夺帅 博学笃志(dǔ)
D.迷惑(huò) 饭疏食 不堪其忧 逝者如斯(sī)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仁在/其中矣 D.匹夫不/可夺志也
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时:按时 B.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
C.学而不思则罔 罔:疑惑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优点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人不堪其忧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选出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2分)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2分)
A.学而时习之 B.吾日三省吾身 C.温故而知新 D.博学而笃志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温故而知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饭疏食,饮水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10.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旧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11.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吾日三省吾身”指的是对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心力、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这三个方面的反省。
B.本文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认为“思”是“学”的先决条件,先思后学符合认知规律。
C.“五十而知天命”中的“知天命”不能等同于宿命论,应该理解为对社会、道德、人生等有一定的体察和认识,能够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现了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
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先师”。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D.《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6分)
(1)《论语》中所讲道理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近的两句是 。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 , 。
(4)小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但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论语》中的两句话“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答案:(1)
15.学完本课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论语》交流学习”的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把它写下来吧!(3分)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先哲句句须铭记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里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平时学习兴趣不大,成绩总是提不上去。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3分)
二、阅读理解(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子路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以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檠: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括:扎,束。③镞:箭头。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好长剑( ) (2)学岂有益哉(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2)括而羽之,镞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
3.孔子认为学习的好处的是什么?孔子运用什么方法劝服了子路?(2分)
三、小练笔(10分)
曲阜孔庙,是祭祀中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内,假如你到曲阜孔庙参观,请根据所学,完成下面题目。
1.补充完整孔子自述学习与成长的简历表。(3分)
年龄 十五 三十 四十 五十 六十
思想 ① 而立 ② ③ 耳顺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2.请在留言簿上留言,表达你对孔子的崇敬,不少于100字。(7分)
答案与部分解析
一、
1.C[解析] “肱”应读“gōng”。
2.A[解析]B.择其善者/而从之;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
3.C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对通假字的把握。仔细分析选项即可。ABD三项不含通假字。C项中的“有”通“又”。
5.D[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B、C三项的“之”都是代词,他(它)的意思。D.“之”:到。故选D。
6.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的把握。A项的“而”:表转折关系;B项的“而”:表承接关系;C项的“而”:表b承接关系;D项的“而”:表承接关系。故选A。
7.D[解析] A项,名词作状语,按时;B项,名词作状语,每天;C项,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8.A[解析] A.古义:诚信/今义:诚信;B.古义:旧的/今义:缘故、事故等;C.古义:几个人/今义:三个人;D.古义:凉水/今义:泛指一切水;故选A。
9.C
10.A
11.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按照学习方法、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个人修养三方面进行分类.②③⑥谈学习方法;④⑤⑦是谈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①⑧⑨是谈个人修养。据此:A:分类不正确; B:分类不正确; C:分类正确; D:分类不正确。故选:C。
12.B [解析] 孔子认为“学”和“思”应该结合起来,而且“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13.B
14.(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4)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15.
(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了两千多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其中的经典语句,我们很多都耳熟能详。熟读《论语》,我们会少一些稚嫩,多一些坚强。今天我们举行“《论语》交流学习”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吧!
(2)示例:经典字字应传承
(3)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用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的。
二、
1.(1)爱好(2)好处
2.(1)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2)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得不更深吗?
3.提升人的知识与能力,让人变得更强大。孔子运用比喻说理劝服了子路。
参考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孔子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您的指教。”
三、小练笔(10分)
1.①志于学 ②不惑 ③知天命
2.示例: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和理想的社会。他开创的儒家学派,对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才学、品格、精神都令人肃然起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共41张PPT)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掌握重点词语及文言句式
体会文中倡导的“为学、为人之道”
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认识作者
「前551 - 前479 」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是“仁”,他被誉为“万世师表”、 “至圣”、“千古圣人”。世人尊称孔子为“圣人”、“先师”。人们把到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认识作者
相传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子。
认识作者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yuè),序《周易》,撰(zhuàn)《春秋》。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治理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因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拜老子为师,公元前522年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
山东曲阜“三孔”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府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庙大成殿
山东曲阜“三孔”
孔子墓地
孔林
由孔子门人和再传弟子编纂zuǎn,共二十篇。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介绍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人书籍中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说明《论语》对治国安邦,治学修身的作用。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论语》介绍
四书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
五经
语录体
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
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
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
《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hào
检查预习
论语( )
lún
说( )
yuè
愠( )
yùn
自省( )
xǐng
逾矩( )
yú jǔ
吾( )
wú
置若罔闻( )
wǎng
殆( )
dài
箪( )
dān
肱骨( )
gōng
笃学( )
dǔ
陬邑( )
zōu yì
为人谋而不忠乎( )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yòu
逝者如斯夫( )
f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而:表顺承,然后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习:温习
亦:也
说:同“悦”,愉快
自:从
知:了解
而:表转折,却,但是
愠:生气,恼怒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却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译文】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信:诚信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为:替
谋:谋划,商量办法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译文】
学习方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惑:迷惑,疑惑
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矩:法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译文】
个人修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学过的知识
而:表顺承,然后
为:做,成为
可以:可以凭借。 可:可以。以:凭借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译文】
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而:表转折,却,但是
殆: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译文】
学习态度和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堪:能忍受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译文】
个人修养:安贫乐道的品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喜爱,爱好
者:代词,……的人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译文】
学习方法,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乐:以……为快乐
顶真的修辞手法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饭:吃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译文】
个人修养,要有正确的财富观“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
疏食:粗粮
肱:这里指胳膊
义:正当手段
于:介词,对,对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译文】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得出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择其善者而从之.....而改之”:“择善而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逝:往,离去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译文】
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命短暂的叹息
(珍惜时间)
川上:河边。川:河流
斯:这,指河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改变
三军:指军队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译文】
个人修养,坚守志向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而:表并列,并且
博:广泛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译文】
个人修养,求仁的途径
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切:恳切
仁:仁德
中心
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
等方面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学习态度
(第5章)
学习方法
(第1、2、4、5、7、9章)
个人修养
(第1、2、3、6、8、9、11、12章)
珍惜时间
(第10章)
通假字
说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高兴
有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可以
疏
水
匹夫
古今异义
饭疏食饮水
【古义】
冷水
【今义】
无色无味的液体
三
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多次
【今义】
数词,三
可以为师矣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可能、许可
匹夫不可
夺志也
【古义】
普通人
【今义】
无学识
无智谋的人
饭疏食饮水
【古义】
粗劣
【今义】
疏通、疏散
词类活用
时:名词 - 状语,按时
学而时习之
日:名词 - 状语,每日,天天
吾日三省吾身
故、新:形容词 - 名词,
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温故而知新
传:动词 - 名词,传授的知识
传不习乎
饭:名词 - 动词,吃饭
饭疏食饮水
乐:名词 - 意动。以……为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成为、做
替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而
学而时习之、为人谋而不忠乎...
三十而立、曲肱而枕之...
表顺接,不译
或译为“然后”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
译为“却、但是”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
译为“并且、而且”
特殊句式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省略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判断句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温故知新
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检查学习结果
填写春秋时期居民身份证信息
身份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成就
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姓名
字
孔子
仲尼
名
丘
朝代
春秋末期
地址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公民身份证号码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
课堂检测
《论语》是 学派的经典著作。
是记录 的一部书。
全书共 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关讨论。是我国最早的
记录的古籍,属于散文类。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体现了孔子的 等思想观念。
四书: 。
五经: 。
儒家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0
语录体
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学以致用
1. 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
2. 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
3. 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
4. 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
5. 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
吗: 。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不知而不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课外拓展阅读
曾子杀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
【翻译】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母亲就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2.掌握重点词语及文言句式
3.体会文中倡导的“为学、为人之道”
4.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自身修养
新课导入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 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认识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主 要思想是“仁”,他被誉为“万世师表”、 “至 圣”、“千古圣人”。世人尊称孔子为“圣人”、 “先师”。人们把到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与孔子并称“孔孟”。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这里指的是孔子。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yuè), 序《周易》,撰(zhuàn)《春秋》。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治理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 齐国畏惧。因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拜老子为师公 元前522年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 “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
《论语》介绍
《论语》:由孔子门人和再传弟子编纂zuǎn,共二十篇。 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人书籍中发现只 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之说。说明《论语》对治国安邦,治学修身的作用。
“四书”: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并称“五经” 。
语录体
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 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
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 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
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
《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检查预习
论语lún 愠 yùn 说 yuè 自省 xǐng 置若罔闻 wǎng 殆 dān箪 dài 肱骨gōng 笃学 dǔ 陬邑 Zōuyì 逾矩 yú jǔ 吾 w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而:表顺承,然后
说:同“悦”,愉快。
愠:生气,恼怒。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知:了解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习:温习
亦:也
自:从
而:表转折,却,但是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 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却并不 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
吾:人称代词,我
省:自我检查、反省。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
为:替 谋:谋划,商量办法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 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 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否复习过了呢?” (学习方法)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矩:法度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 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 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 也不会越过法度。” (个人修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故:学过的知识
可以:可以凭借。 可:可以。以:凭借
而:表顺承,然后
为:做,成为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 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而:表转折,却,但是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 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学习态度和方法, 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 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 尚啊,颜回!” (个人修养: 安贫乐道的品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者:代词,……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 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 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学习方法 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这里指胳膊
义:正当手段
于:介词,对,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 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个人修养,要有正确的财富观 “)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 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 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得出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择其善者而从之.....而改之”:“择善而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
川上:河边。
川:河流。
逝:往,离去
斯:这,指河水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对生命短暂的叹息 (珍惜时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 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个人修养 坚守志向 )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广泛。
而:表并列,并且
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切:恳切。
仁:仁德。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 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个人修养 求仁的途径 )
中心
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在学习态度 ( 第 5 章 ) 、学习 方法 ( 第 1 、 2 、 4 、 5 、 7 、 9 章 ) 、 个人修养 ( 第 1 、 2 、 3 、 6 、 8 、 9 、11 、12 章 ) 、珍惜时间 ( 第10 章 )等方面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高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天天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温故知新
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检查学习结果:填写春秋时期居民身份证信息
课堂检测:《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 弟子间的相关讨论。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属于散文类。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 天下” 。 体现了孔子的 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思想观念。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不知而不愠 。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课外拓展阅读-曾子杀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 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 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 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 也。 (选自《韩非子》)
翻译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 母亲就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夫人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 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 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 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 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 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 确方法啊。”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