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导入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03
分析本课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多角度了解寓言的寓意
01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02
学习目标
文体知识
寓言
请同学们翻到语文书124页,读一读“预习”第二点,了解下什么是寓言,寓言有什么特点,回想下自己曾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画蛇添足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狐假虎威
……
《赫尔墨斯
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作者简介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哲学家、文学家。奴隶出身,后因知识渊博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伊索
作品介绍
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其故事流传于民间,到公元前3世纪成书。
作品时间跨度大,每篇人生观也不尽相同,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是古希腊人一段时期的集体创作。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字词积累
赫拉
hè
宙斯
zhòu
庇护
bì
雕像
diāo
爱慕
mù
喇叭
ba
lǎ
资料链接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①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资料链接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②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③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整体感知
赫耳墨斯为了了解自身的价值到雕像者的店里与雕像者进行了三问三答,结果得知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概括这两则寓言的情节。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
《蚊子和狮子》
整体感知
2、三问三答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三问】
【三答】
宙斯像
赫拉像
自己的像
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点儿
白送
爱慕虚荣
妄自尊大
整体感知
3、两场战斗
蚊子战胜了狮子
蚊子被蜘蛛消灭
合作探究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1、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你能猜猜他此刻的心理吗?
合作探究
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自以为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2、赫尔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合作探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3、你觉得《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概括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
合作探究
①蚊子之所以能打败狮子在于它很好地分清了敌我双方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勇敢而自信地针对敌人的弱点进行了进攻。
②蚊子跌落蜘蛛网中是因为他骄傲自满,太轻敌了。
4、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合作探究
关键在于蚊子能否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5、蚊子打败了狮子,却败在了蜘蛛手中,胜败转化的关键在于什么?
合作探究
①取得一点成绩决不能骄傲自满。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②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蚊子“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为什么反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掉”,因为骄兵必败,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
6、寓言《蚊子和狮子》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概括寓言《蚊子和狮子》的寓意。
拓展延伸
任选其一续编寓言故事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会说些什么?
(2)蚊子战胜狮子,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作业布置
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的关系。设想一下,如果赫尔墨斯没有自以为贵,蚊子也没有撞上蛛网,我们又能从寓言中读出什么?任选两则寓言中的一则,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
改写寓言故事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导入
本文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知识链接
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该书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因此后人称它为杂家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知识链接
《列子》,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智慧和启示。《列子》中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列子》把“道”融入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主旨为万物生于无形,变化不居,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
知识链接
识字辨音
溉
gài
汲
jí
杞
qǐ
坠
zhuì
躇步
chú
跐蹈
cǐ
朗读课文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课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
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需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打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译文
助词,的
打水浇田
等到
开凿
告诉,对……说
得到
翻译课文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
道之,闻之于宋君。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译文
听说
讲述
使听说
传播,转述
对,向
翻译课文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人问这件事,丁家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使唤,并不是在井里挖出一个人啊。”听到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听到。
译文
派遣
在
回答
使唤
像
不如
朗读课文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
翻译课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
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
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在空中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译文
崩塌坠落
告知,开导
无,没有
聚积的气体
你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翻译课文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
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要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聚集的气体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译文
泛指星辰
纵使,即使
伤害
翻译课文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
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个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译文
固定句式“奈……何”,意为“拿……怎么办”
聚集的土块
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四方
翻译课文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
译文
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翻译检测
解释并积累这些重点字词:
⑦身亡所寄
【同“无”】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
【浇灌、灌溉】
②家无井而出溉汲
【从井里取水】
③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④国人道之
【讲述】
⑤闻之于宋君
【知道、听说】
⑥丁氏对曰
【应答,回答】
⑧因往晓之
【告知,开导】
⑨奈何忧崩坠乎
【怎么,为何】
⑩亦不能有所中伤
【伤害,受伤】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纵使,即使】
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两个故事。
丁氏说自己“穿井得一人”,大家认为丁氏从井里得到一个人,谣言一路传到国君那里,最终丁氏解释了真相。
《穿井得一人》
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身无所寄,以至于寝食难安,以及有个人对他进行开导。
《杞人忧天》
整体感知
2、说说这两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说话要避免歧义。对待传闻,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穿井得一人》
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杞人忧天》
深层探究
1、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
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以理去衡量,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能道听途说。
深层探究
2、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
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
如李白《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
深层探究
2、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忧家国命运、忧自然变迁,不能说这不失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再如我们学校常常举行的各种灾难应急演练,学习各种灾难自救知识,这都是“杞人忧天”的积极意义。
2014年12月,“杞人忧天”传说因其所传承的“探天问地、善于思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伟大精神,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业布置
创编寓言故事
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提示】
作业布置
怎样写好一则寓言?
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能否起到劝导的作用。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方法小贴士】
作业布置
怎样写好一则寓言?
其次,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我们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些具有现实意义或教育性意义的道理。
【方法小贴士】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分析本课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多角度了解寓言的 寓意;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 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 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 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 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 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文体知识
请同学们翻到语文书124页,读一读“预习”第二点,了解下什么是寓言,寓言有什么特点,回想下自己曾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 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 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画蛇添足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狐假虎威 ……
第一课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 寓言家,哲学家、文学家。奴隶 出身,后因知识渊博获得自由。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 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后人 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与克雷洛夫、拉·封丹 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作品介绍
《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 成》,其故事流传于民间,到公元前3世纪成书。 作品时间跨度大,每篇人生 观也不尽相同,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是古希腊人一段时期的集体创作。 故事短小精悍, 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字词积累
赫拉 hè 宙斯 zhòu 庇护 bì 雕像 diāo 爱慕 mù 喇叭 lǎ ba
资料链接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 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 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 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 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 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 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 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整体感知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概括这两则寓言的情节。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为了了解自身的价值到雕像者的店里与雕像者进行了三问三答,结果得知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
《蚊子和狮子》: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
三问三答:
两场战斗:
合作探究
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你能猜猜他此刻的心理吗?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 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赫尔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 这“笑”有什么含义?
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自以为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你觉得《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概括寓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 妄自尊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①蚊子之所以能打败狮子在于它很好地分清了敌我双方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勇敢而自信地针对敌人的弱点进行了进攻。
②蚊子跌落蜘蛛网中是因为他骄傲自满,太轻敌了。
蚊子打败了狮子,却败在了蜘蛛手中,胜败转化的关键在于什么?
关键在于蚊子能否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寓言《蚊子和狮子》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概括寓言《蚊子和 狮子》的寓意。
①取得一点成绩决不能骄傲自满。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 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②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蚊子“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 量过” ,为什么反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掉” ,因为骄兵必败,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
拓展延伸
任选其一续编寓言故事:
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会说些什么?
蚊子战胜狮子,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作业布置
改写寓言故事: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的关系。设想一下,如果赫尔墨斯没有自以为贵,蚊子也没有撞上蛛网,我们又能从寓言中读出什么?任选两则寓言中的一则,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 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
第二课时《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课程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 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穿井得 一人》《杞人忧天》。
知识链接
本文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当时,魏国有信陵君, 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 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 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 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 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 做到。 该书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因此后人称它为杂家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 《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列子》,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智慧和启示。《列子》中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 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 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列子》把“道”融入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主旨为万物生于无形,变化不居,人要掌握并 利用自然规律。
识字辨音
gài jí qǐ
溉 汲 杞
zhuì chú cǐ
坠 躇步 跐蹈
朗读课文
翻译课文
翻译检测
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两个故事。
丁氏说自己“穿井得一人” ,大家认为丁氏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谣言一路传到国君那里,最终丁氏解释了真相。
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身无所寄,以至于寝食难安,以及有个人 对他进行开导。
2.说说这两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穿井得一人》:说话要避免歧义。对待传闻,以审慎的态度进行 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深层探究
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
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以理去衡量,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能道听途说。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 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 患意识也是可以的。
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 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 寓意。
如李白《梁父吟》: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忧家国命运、忧自然变迁,不能说这不失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再如我们学校常常举行的各种灾难应急演练, 学习各种灾难自救知识,这都是“杞人忧天”的积极意义。
2014年12月, “杞人忧天”传说因其所传承的“探天问地、 善于思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伟大精神,被国务院公布 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业布置
创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方法小贴士: 怎样写好一则寓言?
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 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 的好坏关系到寓言能否起到劝导的作用。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 安身的地方。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 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其次,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 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但是,好的寓言的 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 力所在。我们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些具有现实意义或教育性意义 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