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2024版新教材
——《朝花夕拾》导读
学习目标
了解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感受鲁迅散文的语言特点。
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了解少年鲁迅的成长历程,分析鲁迅笔下的人物特点,理解他们在作品中的重要意义。
结合鲁迅生平及创作背景,感受鲁迅对童年、亲友真挚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人性的洞察与思考,激发自身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壹
贰
叁
朝花偕趣墨沁香
《朝花夕拾》兴趣导读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不一样的鲁迅
1、观看鲁迅不同时期的照片,给鲁迅起个带有特征的绰号。
帅哥鲁迅
潮人鲁迅
慈父鲁迅
才子鲁迅
小鲜肉鲁迅
行走的图书馆鲁迅
……
不一样的鲁迅
2、观看鲁迅童年玩具的照片,在鲁迅前面加个能表现鲁迅性格的形容词。
贪玩的鲁迅
有趣的鲁迅
热爱自然的鲁迅
善于观察的鲁迅
调皮的鲁迅
爱想象的鲁迅
……
有好奇心的鲁迅
不一样的鲁迅
鲁迅先生平时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大都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甚至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的说法,但是,从这些照片看,鲁迅先生在生活中其实就像邻家小伙伴一样温暖、有趣,他的童年跟我们一样丰富多彩、富有童真。
作者简介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
[ 1881-1936 ]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坟》
《热风》
《 且介亭杂文》
作品介绍
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叙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朝花夕拾》
猜一猜
看目录,猜一猜作者会在哪篇文章中写趣事,会有哪些趣事。
到底谁跟鲁迅先生心有灵犀,预测准确呢?请大家自己阅读原著,去寻找答案吧。
读一读
跳读文章,找到你认为有趣的片段,跟你的同桌合作朗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读一读
【片段一】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读一读
【片段二】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读一读
不管是雪地捕鸟的快乐,还是背着老师偷偷捉苍蝇喂蚂蚁的紧张刺激,30年后回忆起来,仍然那么清新,那么动人。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事,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一一找出来,联系自己的童年,品味其中的乐趣。
比一比
联系自己的生活,跟鲁迅先生比一比,你的童年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儿。
比一比
大家看,在这本书里,鲁迅先生仿佛就是我们的邻家伙伴一样,跟我们一样贪玩、热爱自然、喜欢看具有神话色彩的书籍。这本书原名叫《旧事重提》, 是他在晚年靠回忆写出来的,写出了我们每个人藏在心中的对童年的依恋之情,也有他独特的感悟,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把握这本书整体特点,了解整本书阅读方法
1、阅读封面,理解书名《朝花夕拾》的含义。
本书原名《旧事重提》,“朝花”比喻“旧事”,“夕拾”比喻晚年提笔重提这些往事。从书名的含义可以知道这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回忆性散文集”的特点:回忆性——双重视角(小鲁迅的心情和大鲁迅的思考)
把握这本书整体特点,了解整本书阅读方法
2、阅读小引,了解鲁迅写作时的心境。
由小引“寻出一点闲静”来了解全书“温馨的回忆”的感情基调,并初步了解鲁迅写作时复杂的处境和心境。
把握这本书整体特点,了解整本书阅读方法
3、阅读目录,了解整本书框架和各篇章之间的联系。
阅读时要关注每篇文章所写的鲁迅成长过程中的人、事、情、理。
把握这本书整体特点,了解整本书阅读方法
4、阅读课本名著导读部分对这本书的相关评价,明确这部书的艺术价值不仅是深情的童年记趣,还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示例】
《朝花夕拾》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在简洁洗练的文笔中有深长地韵味;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在为数众多的现代散文创作中,它的艺术成就就是创造性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
——王瑶
阅读布置
像这种为了对全书的创作背景、内容主题有大致把握,先阅读书的小引(序言)、目录、后记等各个部件,以便迅速找到所需的内容,了解全书基本面貌的阅读方法就是浏览。除了浏览,略读也是一种“检阅式”阅读,是我们日常阅读中最常用的阅读方式,速度比较快,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较短时间内增加阅读量。
同学们不妨用浏览和略读的方式通读《朝花夕拾》,阅读之前先制定好阅读计划,也可以参照以下阅读方案进行: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
日期 任务 活动 思考问题
第1天 了解鲁迅生平及其时代背景 查找相关资料,如传记、文章或纪录片,了解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 鲁迅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
第2天 阅读《小引》 记录鲁迅写作《朝花夕拾》的原因和目的。 鲁迅为何选择在晚年回忆过去?这些回忆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3天 阅读《狗·猫·鼠》 梳理文章中涉及的动物及其象征意义。 文中引述的有关猫的故事有哪些?作者仇猫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写猫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4天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 描述阿长的形象,并分析鲁迅对她的感情。 鲁迅笔下的阿长是怎样的一个形象?阿长对鲁迅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第5天 阅读《二十四孝图》 挑选几个孝道故事,分析其背后的道德观念。 鲁迅对古时所谓的“孝”持有怎样的态度?他如何批判封建礼教?
第6天 阅读《五猖会》 描述鲁迅对童年游戏的记忆。 鲁迅对童年游戏的描写反映了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7天 回顾本周所读文章 整理笔记,总结鲁迅早期生活经历对他的影响。 这一周的阅读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深刻的片段?你学到了什么?
第8天 阅读《无常》 分析无常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鬼是可怕的,为什么文中的无常却受到民众的喜爱?无常的形象反映了什么?
第9天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鲁迅对童年乐园及蒙学的回忆。 鲁迅对百草园的描写反映了什么?把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放在一起比较着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第10天 阅读《父亲的病》 描述鲁迅对父亲病逝的感受。 鲁迅如何看待传统医学?他对父亲的感情如何体现?
第11天 阅读《琐记》 挑选几个琐事,分析其背后的社会现象。 鲁迅如何通过小事反映大的社会现象?这些琐事展现了鲁迅怎样的求学经历和思想?文中的衍太太诗歌怎样的人?
第12天 阅读《藤野先生》 描述藤野先生的形象及其对鲁迅的影响。 鲁迅如何评价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影响?这段经历对鲁迅有何重要意义?
第13天 阅读《范爱农》 描述鲁迅与范爱农之间的友谊。 鲁迅如何看待友情与革命的关系?范爱农的形象反映了什么?
第14天 回顾两周所读文章 整理笔记,总结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表达的主要思想。 你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朝花夕拾》有哪些重要的价值?
同学们,让我们浸润墨香,
置身于鲁迅的旧时光,与他共拾朝花,撷取芬芳吧!
带露折花品忆香
《朝花夕拾》专题推进课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记忆中抄出来的”。那些如花瓣的往事,散落在鲁迅的心里,当岁月走了45年,步入中年的鲁迅终于能将这些心灵深处的“记忆”写在纸上了。
导入
了解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任务一
1. 如果你是一名编辑,面对打乱了顺序的《朝花夕拾》十篇文稿,你会如何排序?请说明理由。
以时间为序,我排序为:《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前7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童年少年时代在绍兴家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主要叙述了他从家乡到南京,再到日本留学,而后回国至辛亥革命前后的经历。
任务一 了解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例】
了解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任务一
2. 请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有创意地呈现
“鲁迅成长史”。
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任务二
1. 如果给《朝花夕拾》里的人物进行分组,可以分为几组,为什么?请绘制《朝花夕拾》人物图谱,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思考。
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任务二
2.《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些带给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对他精神的成长产生过影响,还有一些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精读与之相关的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为他制作“人物名片”、绘“人物小相”或画“四格漫画”等。
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任务二
3. 如果鲁镇要修建为新农村,村民们可以自由选择左邻右舍,鲁迅及他笔下的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衍太太等人都同住在鲁镇,你觉得鲁迅会想与谁为邻?为什么?
同学们,你在阅读的时候一定发现了一个现象,10篇文章中有一些内容是过去的鲁迅的经历和感受,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鲁迅先生跳出童年视角之外,而写的现在的鲁迅的理解和思考。也就是我们之前给大家介绍的“双重视角”。
这是因为当时写作的时候,鲁迅先生已经四十五六岁了,所以在历史的叙述中总会忍不住穿插当下的事件,以及对事件的一些评论。这些笔触轻松幽默之余,也饱含对现实的辛辣而隐晦的讽喻,这样就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任务三 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任务三
那么,我们怎么解决呢?
任务三 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我们看到10篇文章都写于1926年,狗猫鼠写于2月21日,阿长山海经写于3月10日,二十四孝图写于5月10日,五猖会写于5月25日,无常写于6月23日,这几篇文章都写于北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9月18日,父亲的病写于10月7日,琐记写于10月8日。藤野先生写于10月12日,范爱农写于11月18日,这5篇文章都写于厦门。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小引的开篇就说,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那么当时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作者从北京经过了一段流离的时日到了厦门大学任教,鲁迅先生当时面临着哪些纷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了解背景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先生鲁迅。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后来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任教期间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任务三 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背景资料】
现实的不如意往往会让人回想起曾经的美好,鲁迅便把对童年的回忆当做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低谷期的鲁迅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平息和由此产生的怀旧情绪都化作一片片花瓣散落在《朝花夕拾》中,此时的鲁迅,又在那些旧时光中“拾”起了什么呢?
任务三 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鲁迅对往事的回忆包含着鲁迅的理性的思考,深刻的批判以及改变现状的诉求。他由回忆中拾起的是自己的初心,是爱,是慰藉,是继续斗争的勇气。由此我们看到笔耕不辍,以笔战斗的鲁迅,他身上有一种斗士的不屈和勇气。
任务三 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小结】
请你再读《朝花夕拾》,梳理鲁迅对各种人与事的情感态度,探究他情感背后的思想立场。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写作《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写一封信,和他交流你对他的认识,以及从书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任务三 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鲁迅先生的笔下有爱和恨,两个世界,因为他心中藏着深深的爱意,所以才对另一个世界充满着浓浓的恨。因为深爱才有温馨的回忆,恨源于爱,才有理性的批判,《朝花夕拾》这样的一部寓意丰富的经典作品。
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也值得我们推荐给更多的人来读。
任务三 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布置作业
请给《朝花夕拾》写一段推荐语,字数不限,让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品读经典,感悟成长。
让我们一起读书吧!朝花偕趣夕拾香,细品深思韵味长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教学目标:
1.了解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感受鲁迅散文的语言特点。
2.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了解少年鲁迅的成长历程,分析鲁迅笔下的人物特点,理解他们在作品中的重要意义。
3.结合鲁迅生平及创作背景,感受鲁迅对童年、亲友真挚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人性的洞察与思考,激发自身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教学过程:
朝花偕趣墨沁香——《朝花夕拾》兴趣导读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朗读小学学过的诗歌《有的人》。
过度: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写的,他歌颂了鲁迅先生对敌人顽强斗争,对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鲁迅先生一直以革命斗士的形象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要阅读一本鲁迅先生晚年写的书,在这本书里,你或许会认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从而愿意和他成为好朋友呢。
(二)不一样的鲁迅
1、出示鲁迅不同时期的照片,让学生给鲁迅起个带有特征的绰号。
(帅哥鲁迅、潮人鲁迅、慈父鲁迅、才子鲁迅、小鲜肉鲁迅、行走的图书馆鲁迅……)
2、出示鲁迅童年玩具的照片,如菱角、罗汉豆、香瓜、何首乌、油蛉等,让学生在鲁迅前边加个能表现鲁迅性格的形容词。
(贪玩的鲁迅、有趣的鲁迅、热爱自然的鲁迅、善于观察的鲁迅、调皮的鲁迅、爱想象的鲁迅、有好奇心的鲁迅……)
总结:鲁迅先生平时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大都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甚至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的说法,但是,从这些照片看,鲁迅先生在生活中其实就像邻家小伙伴一样温暖、有趣,他的童年跟我们一样丰富多彩、富有童真。下面我们到他的文字里进一步了解他。
(三)猜一猜,读一读,比一比
1、看目录,猜一猜作者会在哪篇文章中写趣事,会有哪些趣事。
总结:到底谁跟鲁迅先生心有灵犀,预测准确呢?请大家自己阅读原著,去寻找答案吧。
2、跳读文章,找到你认为有趣的片段,跟你的同桌合作朗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例:
片段一: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片段二: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总结:不管是雪地捕鸟的快乐,还是背着老师偷偷捉苍蝇喂蚂蚁的紧张刺激,30年后回忆起来,仍然那么清新,那么动人。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事,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一一找出来,联系自己的童年,品味其中的乐趣。
3、联系自己,跟鲁迅先生比一比,你的童年是否也做过这些有趣的事儿。
总结:大家看,在这本书里,鲁迅先生仿佛就是我们的邻家伙伴一样,跟我们一样贪玩、热爱自然、喜欢看具有神话色彩的书籍。这本书原名叫《旧事重提》,是他在晚年靠回忆写出来的,写出了我们每个人藏在心中的对童年的依恋之情,也有他独特的感悟,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四)把握这本书整体特点,了解整本书阅读方法
1.阅读封面,理解书名《朝花夕拾》的含义。
本书原名《旧事重提》,“朝花”比喻“旧事”,“夕拾”比喻晚年提笔重提这些往事。从书名的含义可以知道这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回忆性散文集”的特点:回忆性——双重视角(小鲁迅的心情和大鲁迅的思考)。
2.阅读小引,了解鲁迅写作时的心境。
由小引“寻出一点闲静”来了解全书“温馨的回忆”的感情基调,并初步了解鲁迅写作时复杂的处境和心境。
3、阅读目录,了解整本书框架和各篇章之间的联系。
阅读原著时要关注每篇文章所写的鲁迅成长过程中的人、事、情、理。
4.简略了解《后记》,知道这是对前文插图的解释和对内容的补充。
5.阅读课本名著导读部分对这本书的相关评价,明确这部书的艺术价值不仅是深情的童年记趣,还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示例:《朝花夕拾》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在简洁洗练的文笔中有深长地韵味;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在为数众多的现代散文创作中,它的艺术成就就是创造性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
——王瑶
(五)阅读布置
像这种为了对全书的创作背景、内容主题有大致把握,先阅读书的小引(序言)、目录、后记等各个部件,以便迅速找到所需的内容,了解全书基本面貌的阅读方法就是浏览。除了浏览,略读也是一种“检阅式”阅读,是我们日常阅读中最常用的阅读方式,速度比较快,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较短时间内增加阅读量。
同学们不妨用浏览和略读的方式通读《朝花夕拾》,阅读之前先制定好阅读计划,也可以参照以下阅读方案进行:
结语:同学们,让我们浸润墨香,置身于鲁迅的旧时光,与他共拾朝花,撷取芬芳吧!
带露折花品忆香——《朝花夕拾》专题推进课
导入: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记忆中抄出来的”。那些如花瓣的往事,散落在鲁迅的心里,当岁月走了45年,步入中年的鲁迅终于能将这些心灵深处的“记忆”写在纸上了。
任务一 了解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1.如果你是一名编辑,面对打乱了顺序的《朝花夕拾》十篇文稿,你会如何排序?请说明理由。
例:
以时间为序,我排序为:《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前7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童年少年时代在绍兴家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主要叙述了他从家乡到南京,再到日本留学,而后回国至辛亥革命前后的经历。
过度:这一路梳理过来,我们清晰地看到先生的成长历程,从绍兴家庭的生活到绍兴家乡的生活,再到异地异路去寻求别样的人们,之后又归国寻路。
请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有创意地呈现“鲁迅成长史”。
任务二 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如果给《朝花夕拾》里的人物进行分组,可以分为几组,为什么?请绘制《朝花夕拾》人物图谱,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思考。
《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 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些带给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对他精神的成长产生过影响,还有一些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精读与之相关的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为他制作“人物名片”、绘“人物小相”或画“四格漫画”等。
如果鲁镇要修建为新农村,村民们可以自由选择左邻右舍,鲁迅及他笔下的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衍太太等人都同住在鲁镇,你觉得鲁迅会想与谁为邻?为什么?
任务三 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同学们,你在阅读的时候一定发现了一个现象,10篇文章中有一些内容是过去的鲁迅的经历和感受,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鲁迅先生跳出童年视角之外,而写的现在的鲁迅的理解和思考。也就是我们之前给大家介绍的“双重视角”。
这是因为当时写作的时候,鲁迅先生已经四十五六岁了,所以在历史的叙述中总会忍不住穿插当下的事件,以及对事件的一些评论。这些笔触轻松幽默之余,也饱含对现实的辛辣而隐晦的讽喻,这样就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那么,我们怎么解决呢?
我们看到10篇文章都写于1926年,狗猫鼠写于2月21日,阿长山海经写于3月10日,二十四孝图写于5月10日,五猖会写于5月25日,无常写于6月23日,这几篇文章都写于北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9月18日,父亲的病写于10月7日,琐记写于10月8日。藤野先生写于10月12日,范爱农写于11月18日,这5篇文章都写于厦门。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小引的开篇就说,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那么当时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作者从北京经过了一段流离的时日到了厦门大学任教,鲁迅先生当时面临着哪些纷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了解背景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先生鲁迅。
背景资料: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后来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任教期间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现实的不如意往往会让人回想起曾经的美好,鲁迅便把对童年的回忆当做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低谷期的鲁迅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平息和由此产生的怀旧情绪都化作一片片花瓣散落在《朝花夕拾》中,此时的鲁迅,又在那些旧时光中“拾”起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小结:鲁迅对往事的回忆包含着鲁迅的理性的思考,深刻的批判以及改变现状的诉求。他由回忆中拾起的是自己的初心,是爱,是慰藉,是继续斗争的勇气。由此我们看到笔耕不辍,以笔战斗的鲁迅,他身上有一种斗士的不屈和勇气。
请你再读《朝花夕拾》,梳理鲁迅对各种人与事的情感态度,探究他情感背后的思想立场。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写作《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写一封信,和他交流你对他的认识,以及从书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过度:鲁迅先生的笔下有爱和恨,两个世界,因为他心中藏着深深的爱意,所以才对另一个世界充满着浓浓的恨。因为深爱才有温馨的回忆,恨源于爱,才有理性的批判,《朝花夕拾》这样的一部寓意丰富的经典作品。
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也值得我们推荐给更多的人来读。
布置作业:
请给《朝花夕拾》写一段推荐语,字数不限,让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品读经典,感悟成长。表1:鲁迅个人档案
姓名 (包括曾用名) (相片或手绘鲁迅头像)
性别 民族
生卒年
籍贯
学习经历
工作经历
代表作品
历史评价
表2:《朝花夕拾》自主阅读计划表
日期 篇目 阅读重点
第一天 《小引》 《狗·猫·鼠》 写作背景 鲁迅憎猫的原因
第二天 《阿长与《山海经》》 作者笔下阿长的人物特点 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第三天 《二十四孝图》 作者对封建孝道的批判 反讽、夸张的手法
第四天 《五猖会》 “我”与父亲去看五猖会前的矛盾冲突 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第五天 《无常》 无常的特点 作者对无常的情感
第六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童年生活的童真童趣 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第七天 《父亲的病》 “名医”形象 对庸医误人的批判和对父亲的爱
第八天 《琐记》 求学经历 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第九天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的人物特点 弃医从文的原委
第十天 《范爱农》 范爱农的人物特点 作者对范爱农情感的变化
第十一天 《后记》 撰写后记的缘由和背景 对整部作品的补充和说明
精读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学会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助于感受文章的精妙之处,获得阅读感悟,加深阅读体验。
读书笔记形式多样,摘抄点评式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语句、让自己心有感触的语句、关键句等摘抄,再写上摘抄的原因和当时的想法,可以很好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思考。
表3:读书笔记参考样例
日期
书名/页码
作者
摘抄
评论
此外,还有下列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自主了解并试着运用。
关键词提取式:提取书中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展开记录和分析。
感想总结式: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炼,去掉多余的细节,进行信息重组,围绕“为什么读这本书”展开思考,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
关联拓展式:在笔记中记录与本书内容相关联的其他知识、作品或现实案例,拓展知识而和思考维度。
(五)制作“人物名片”
教师提示学生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制作“人物名片”。可参用表5。
表4:《朝花夕拾》人物名片
姓名 (包括曾用名) (选择一个能够代表该人物形象的图片,可以是手绘、漫画、照片等。)
性别 国籍
身份或职业
外貌特征
性格特点
相关情节
作者评价
表5:《朝花夕拾》里的鲁迅成长史
时间 年龄 重要事件 篇目名称
1887年 七岁
1891年 十岁上下
1892年 十二岁 进入三味书屋读书
1894-1896年 十四岁 十六岁 出入当铺、药店 父亲去世
1898年 十八岁 往南京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矿路学堂求学
1902年 二十二岁 人东京弘文书院
1904年 二十四岁 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 二十六岁 弃医从文,退学
1910年 三十岁 回乡任教,重逢范爱农
1912年 三十二岁 2月赴南京任教育部部员 5月赴北京任职于教育部 8月写诗悼念范爱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