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课PPT】【2024新版】七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优课PPT】【2024新版】七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5 14:24:49

文档简介

七上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观沧海》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检查预习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曾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儿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史上“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
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2、文体知识
汉乐府诗:《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曹操的名篇。汉朝的音乐机构,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3、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字词检测(见课件P7)
进入新课
(一)诗歌内容
重点字词解释(见课件P8)
翻译全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思考探究
1.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
2. 诗人登上碣石后观看到什么景色
明确:水波、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波涛
3.《观沧海》一诗写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实写的?哪些诗句是虚写的?
明确:三层,第一层 —— 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第二层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是实写。第三层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层是虚写,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4、如何理解“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明确:真是幸运,可以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这两句是诗的附文,为合乐而加,它是曹操乐府诗集《步出厦门行》中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
(三)背诵指导
背读方法:明确作者思路,大声朗读背诵(见课件P14)
主旨归纳
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三、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导入诗歌
师生一起朗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进入诗歌
(一)检查预习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介绍人物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边塞诗和送别诗,其诗以七绝见长,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送别诗不重伤离重慰别,格调高昂爽朗大气。
3、背景链接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二)解读诗歌
1、题目解释
“闻”听到,听说。“左迁”迁是调动官职的意思,古人尊右卑左,左迁即贬谪。“龙标”今黔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即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2、诗歌内容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3、赏析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明确
A. 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B. 诗的意思是:我要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着风伴随您奔赴到夜郎之西。
C. 诗人发挥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托明月以传情。构思新巧,想象美妙,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2)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呢
明确: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怀人的情思。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本诗主题是什么?
诗人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 之情。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小结
见课件P26
《次北固山下》
导入诗歌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二、检查预习
(一)作者简介
王湾,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也就是现在的江南一带。这首诗是他在远离自己的家乡洛阳,往来于吴、楚期间写的。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二)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三)读准节奏(见课件P30)
(四)了解体裁
律诗的特征:共有八句,二、四、六句押韵,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对偶句,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见课件P31)
三、进入诗歌
(一)梳通诗意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中。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未逝,江面已显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二)赏析诗歌
1. 本诗表达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思乡之情。
2. 作者的思乡之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明确: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羁旅之情,已流于字里行间。颈联岁末的黎明时分,别人回家准备过年了,而诗人还在外奔波,远离故乡,怎能不产生淡淡的乡愁呢?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诗句有何深意?
明确:描绘了一幅江水浩渺和江岸齐平,一叶船帆高高挂起、正顺风行驶的视野开阔的画面。
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暗示了大唐盛世的潮平风正的政治气象和社会局面。
4. 千古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普遍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四、板书设计(见课件P38)
五、小结
诗歌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表达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
一、导入作品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检查预习
(一)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现知有15种,流传至今的有《青衫泪》《汉宫秋》等7种,代表作《汉宫秋》是元杂剧的优秀作品之一。
(二)文学常识
从体裁来看,《天净沙 · 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 · 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三、进入诗歌
(一)读准节奏
(二)疏通诗意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三)诗歌赏析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2. 哪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可以作为点睛之笔?
明确:断肠人在天涯。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诗人为什么要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
明确: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
四、小结
《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这首散曲的语言很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最后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密,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之处在于衰败、荒凉,缺乏生气、活力,作者由此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4 古代诗歌四首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竦峙(shǒng)  萧瑟(sè)
B.天涯(yá) 枯藤(téng)
C.沧海(cāng) 碣石(jié)
D.澹澹(dàn) 咏志(yǒng)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课内品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7~9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天净沙”是    ,“秋思”是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      ”。
8.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9.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11题。
舟过谢潭三首(其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①急看紫巉岩②。
注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②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10.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字相呼应,写出了       。
11.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3题。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一个“   ”字,概括了塞外景色的总体特征;“    ,      ”两句概括描写了边地荒凉冷落的景色。
13.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做简要分析。
14.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辑古诗】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反映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春望.................. 杜甫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品诗句】
(2)下列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游荡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1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参考答案
1.A 解析 A项,“竦”读音应为“sǒng”。
2.B 解析 B项的朗读节奏应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D 解析 D项,诗眼应是“断肠人在天涯”。
5.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6.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7.曲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8.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9.表达了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10.忽 船行之快
11.急切、好奇、惊喜。
12.异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13.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因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思乡而不能回的心理。
14.(1)《思亲集》或《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2)C 解析 C项,该句营造了一种辽阔荒僻、萧瑟悲凉的氛围。
15.C 解析 话题的中心是“乡愁”与诗歌的关系,首先确立总起句③,①句中“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与③句中的“惆怅”联系,⑤句紧承①句举例,②句中的“亦”字最关键,应放在第⑤句后,而④句中的“这么”显然是在指示前文。(共47张PPT)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学习目标
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
曾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儿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史上“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
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文体知识介绍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曹操的名篇。
汉朝的音乐机构,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诗
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悠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字词检测
碣石
jié
沧海
cāng
澹澹
dàn
竦 峙
zhì
萧 瑟


zāi
xiāo
sǒng
重点字解释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向东
登临

多么
高高的
挺立
银河
幸运
表程度深
极点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翻译全文
思考探究
1.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
2. 诗人登上碣石后观看到什么景色
水波、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波涛
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一层 —— 开头两句
思考探究
3.《观沧海》一诗写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实写的?哪些诗句是虚写的?
分三层
思考探究
3.《观沧海》一诗写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实写的?哪些诗句是虚写的?
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是实写。
第二层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写,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第三层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可以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这两句是诗的附文,为合乐而加,它是曹操乐府诗集《步出厦门行》中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
背读方法: 明确作者思路,大声朗读背诵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总写
分写
实写
虚写
主旨
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小 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走近作者
王湾
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也就是现在的江南一带。这首诗是他在远离自己的家乡洛阳,往来于吴、楚期间写的。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一、把握节奏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二、了解体裁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共有八句
律诗的特征
二、四、六句押韵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颈联对偶句
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三、梳通诗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人前行的路
北固山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风顺而和
三、梳通诗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海上升起的红日
升起来
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未逝,江面已显露春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念故乡的书信
到,送到
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北归的大雁
夜将尽未尽之时
进入,降临
四、赏析诗歌
1. 本诗表达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之情
四、赏析诗歌
2. 作者的思乡之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羁旅之情,已流于字里行间。
首联
岁末的黎明时分,别人回家准备过年了,而诗人还在外奔波,远离故乡,怎能不产生淡淡的乡愁呢?
颈联
四、赏析诗歌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诗句有何深意?
描绘了一幅江水浩渺和江岸齐平,一叶船帆高高挂起、正顺风行驶的视野开阔的画面。
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暗示了大唐盛世的潮平风正的政治气象和社会局面。
四、赏析诗歌
4. 千古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普遍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板书设计
江南春早
游子思乡
(首联)行舟泊
青山外 绿水前
(颔联)望江面
两岸阔 一帆悬
(颈联)观日出
生残夜 入旧年
(尾联)思家乡
望归雁 传乡书
小结
诗歌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表达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王昌龄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边塞诗和送别诗,其诗以七绝见长,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送别诗不重伤离重慰别,格调高昂爽朗大气。
背景链接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一、题目解释
听到,听说

迁是调动官职的意思,古人尊右卑左,左迁即贬谪
左迁
今黔阳
龙标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整体翻译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翻译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杨花落尽子规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闻道龙标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我寄愁心与明月,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随君直到夜郎西!
二、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 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B. 诗的意思是:我要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着风伴随您奔赴到夜郎之西。
C. 诗人发挥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托明月以传情。构思新巧,想象美妙,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呢
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怀人的情思。
1
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2
三、本诗主题是什么?
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
同情、关切、安慰 之情。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诗歌小结
关切同情
担忧无奈
离愁别绪
写景叙事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
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
闻道:震惊,痛惜
过五溪:偏远,艰难
愁心:同情,牵挂,关切
明月:千里可共(客观事物人格化)
随君:时刻相伴
直:不停留——急切
夜郎西:更加偏远之地
抒 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简介
马致远
号东篱,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所作杂剧现知有15种,流传至今的有《青衫泪》《汉宫秋》等7种,代表作《汉宫秋》是元杂剧的优秀作品之一。
文学常识
从体裁来看,《天净沙 · 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 · 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疏通诗意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译文
诗歌赏析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2. 哪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可以作为点睛之笔?
断肠人在天涯。
诗歌赏析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赏析
4.诗人为什么要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