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课PPT】【2024新版】七上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优课PPT】【2024新版】七上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5 14:26:54

文档简介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一课时
1.我的积累
吴承恩(1510—1582),字忠汝,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人,明代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管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贫寒。他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漂泊到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2.我的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掣棒(zhì) 吆喝(yāo) 金箍棒(gū)
B.寻觅(mì) 钉住(dìng) 淬入水中(cuì)
C.花鸨(bǎo) 鲂鱼(fáng) 幌一幌(huàng)
D.青鹞(yào) 高擎(qíng) 大鹚老(zī)
答案: B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窗棂 树梢铁钳 园睁凤目 B.饿鹰 磕头云宵 趁着时机
C.低贱 踪迹猢狲 众皆愕然 D.翎毛 鳜鱼 拽满 安下云头
答案: C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话小说是以虚象幻境作为表现形式的,是社会生活的曲折的反映,也是人们精神的悠远的寄托。
B.《西游记》运用的语言是古代白话,其中杂用了不少方言、俗语,所使用的语言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
C.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故事,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
D.文中的大圣指二郎神,小圣指孙悟空。
答案:D
3.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
要求:复述前弄清两人的多种变身——
(1)大圣(孙悟空):法天象地→麻雀→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二郎神
(2)小圣(二郎神):法天象地→饿鹰→大海鹤→鱼鹰→灰鹤→原形
第二课时
1、大圣的每一次变化,小圣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大圣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
答案:如果这样写,小说的故事情节就不精彩而激烈了。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大圣和小圣斗法的过程,既能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又能更好地表现大圣的性格特点。
2、大圣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案:①神性:他神通广大,变化无穷,能变化成各种事物,还能克隆人;
②猴性:他顽劣、性子急、戏谑;
③人性:他随机应变,不屈不挠(不畏强暴)、风趣幽默。
3、说说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答案:运用“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圣随机应变、神通广大的特点。
(2)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答案:“慌慌张张”的神态描写,反衬大圣的沉着、镇定;六兄弟的语言描写,侧面表现了大圣机智善变的特点;反复的使用,强调了大圣的这一特点。
(3)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
答案:这几句话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4.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方法刻画大圣形象的?
答案:①直接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以及神情来表现大圣的性格特征;②间接描写,如用武艺相当的真君来衬托大圣的明见与智斗。鏂规硶涓 锛
閫変腑瀛椾綋鍚庯紝鐐瑰嚮榧犳爣鍙抽敭锛岄 夋嫨瀹夎?锛堝彲鍏ㄩ 夊瓧浣撹繘琛屾壒閲忓畨瑁咃級
鏂规硶浜岋細
澶嶅埗瀛椾綋锛屾墦寮 绯荤粺瀛椾綋鏂囦欢澶癸紝绮樿创瀛椾綋锛岀瓑寰呭畨瑁呭畬鎴
瀛椾綋瀹夎?鍚庯紝瑕侀噸鍚疨PT杞?欢鍚庢墠鑳芥?甯告樉绀哄搱~小圣施威降大圣
教学目标:
1.了解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梳理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体会本文大胆非凡的想象。
3.欣赏文中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语言的准确传神、谐趣俏皮。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当现实与幻想交织,当魔性与人性碰撞,会为我们呈现怎样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呢
让我们跟随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作品《西游记》中的节选章节《小圣施威降大圣》一同踏上这奇幻之旅吧.....
情境创设:
咱们七年级将开展“奇幻文学作品”阅读推荐活动,要求每班推荐一部作品,并写好推荐语。我们班准备以《小圣施威降大圣》为范例,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后,推荐《西游记》。
课件呈现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晓·文学常识
任务二:理·故事情节
任务三:品·巧妙构思
任务四:析·人物形象
任务五:拓·主题延伸
进入新课
(一)晓·文学常识
1、文体知识
白话小说,相对于“文言小说”而言,是唐宋以来用通俗语言(白话)所写的小说的统称,它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明清白话小说的特点有:①讲究情节的曲折和故事的完整,往往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②叙述时常带有说书人的印记,如“看官听说”“且把闲话休提”“且听下回分解”等;③为了需要而设置巧合,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2、播放《西游记》人物图片
同学们对《西游记》特别熟悉,是不是?今天我们就来一场“西游”知识竞猜。请同学们准备抢答,比一比哪个组反应最快、积分最多。
预设:
(一组抢答,选择“人物”题。)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祖师。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他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他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四组抢答,选择“文学常识”题。)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小说描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途中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才取回真经。原著共100回,它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合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
(二组抢答,选择“情节”题。)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五庄观偷吃人参果。
(三组抢答,回答。)
同学们对《西游记》中的人物、情节都比较熟悉。其实,《西游记》原著中还有很多精彩的环境描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阅读时进行专题研究。现在,我们就来看一小段环境描写,请同学们齐读——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刚刚题目的前三个选项——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3、字词积累(见课件P)
理·故事情节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预设:
(1)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圣被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
(3)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2、再读课文,看看全文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尝试梳理故事的经过,用简练的语言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第一部分(1):遭二郎真君与梅山六兄弟围困,大圣败走。
第二部分(2-3):二郎真君与大圣斗法。
第三部分(4-5):二郎真君与梅山六兄弟合力再次将大圣围困。
故事经过:
文章写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时眼见群猴惊散,准备逃跑不战,却被堵住去路。孙悟空依次变作各种动物以及土地庙、二郎神,企图蒙混过关,二郎神则依次变作相应能克制的动物及现出原形来牵制孙悟空。最后两人激战起来,胜负难分,孙悟空被天兵天将围困。
(三)品·巧妙构思
同学们刚刚的发言中不乏“吸引人”“忍俊不禁”等字眼,足见故事之有趣,那么其中之“趣”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预设:
趣在题目
孙悟空乃天地精华所生,上天入地,何所不能?号为“齐天”,意为与天地齐寿同春,何其威严,何其神圣,是谓“大”圣。而镇守灌江口的杨戬,乃玉帝之妹和凡间人所生,他一半是人一半是神,号为“二郎显圣真君”,人称“小”圣。小圣为“小”,竟能降服“大”圣,岂不怪哉?
原来,孙悟空曾被玉帝招安,做了个养马的芝麻官弼马温,后来知道自己上了当受了嘲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封为“齐天大圣”。既然“大圣”是自封的,并不为官家认可。而杨戬的称号却是玉帝亲封,是大家公认的。
由此,就不能从称号上来判定孙悟空和杨戬的神通与能力孰大孰小孰高孰低,而最终小圣降服大圣也就不足为怪了。
作者借他们的称号有意造成阅读上的错位,以戏谑的口吻来演说两位神仙之间的故事。小圣施展威力降服了大圣,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产生阅读的渴望。
趣在变化
(1)文中孙悟空分别变做了什么?二郎神相应的变做什么?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
明确:
大圣—麻雀儿—大鹚老 —鱼 —水蛇—花鸨--土地庙—二郎神
小圣—饿鹰儿—大海鹤—鱼鹰儿—灰鹤—本相
说明二人斗法,真君始终技高一筹,同时也表现出大圣的坚毅和无畏的反抗精神。
孙悟空和杨戬在打斗过程中各自施展变化的法术,可谓神通广大,大大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现实生活中人力所不及的情况,在神话世界中变成了“真实”的存在。明末清初的小说家、戏曲家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辞》中说:“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小说,在给我们展现奇丽无比的幻象幻境时,也向读者传递了童心童趣极真的内涵。有变化,变化多,让人应接不暇,牵引读者期待着下一次的变化。最让人捧腹的是聪明透顶的孙大圣有时也会弄巧成拙,竟把尾巴变做土地庙后的“旗杆”,难怪杨戬一眼识破。这个孙大圣,简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欢笑谐趣之余,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写作技巧的高超。
(2)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
明确:孙悟空每一次变化,紧张中透着诙谐,使得情节一波三折,故事趣味横生,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是详细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
3、趣在比较
通读课文,杨戬的正统庄重,悟空的滑稽诙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者的形象和性格反差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人物形象反差越大给读者带来的愉悦感越强,趣味性越足。
仅举文中一处例子来加以体会:“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孙悟空的形象格外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他具有“顽童”的主体特征:爱闹腾、好耍赖甚至玩恶作剧。变做“花鸨”,也只有孙悟空能想得出来,他才不管鸨鸟高贵不高贵,戏耍杨戬才是他的正务。
玩起来,就要玩得尽兴,玩得忘乎所以。相比之下,杨戬却是一本正经,稳重矜持。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对杨戬给出的定位有诗为证“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心高性傲”的杨戬很是注重自己作为天上神仙的身份地位的,见孙悟空变做了一只低贱的讨人厌的花鸨,不屑于和他争较变化之术,觉得无论变做什么都有失身份,只能取过弹弓射打孙悟空。殊不知,杨戬越是庄重矜持、一本正经,孙悟空在读者心中越发活泼顽皮、生动有趣。
林庚在《<西游记>漫话》中说“正是因为小说创造了游戏的童话气氛,我们对于孙悟空的许多行为也就不能看得过于认真,看得过于认真了,便不免大煞风景。……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小说所表现的常常乃是一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否则,我们将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着的天真的情趣与幽默的态度。”
如此有趣的故事,不妨去读读吧。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查找文中斗法时所变幻的动物的资料,了解其习性,思考:从变化中可以看出二人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故事情节,感受了作品的趣味诙谐。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研读本文精妙绝伦的语言,体会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为参加阅读推荐活动做准备。
二、进入新课
(四)析·人物形象
1、三次斗法中,“大圣”和“真君”都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
(1)结合第一次斗法时文中对大圣变化的描写,说说其中透露出他怎样的心理。
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明确:虽然由这一系列的动作可见大圣反应灵敏、随机应变,但“慌”还是透露了他心里的慌张和被动。大圣的“慌”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大圣看到“本营中妖猴惊散”,作为花果山首领,担心猴子猴孙们受伤,“关心则乱”,所以他才收了法象,抽身就走。第二个原因是在大圣逃跑时,后有二郎神一路追赶,前被二郎神的手下“梅山六兄弟”挡住了去路,可谓“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因而斗法之初,大圣是被迫应战,所以“慌”。
(2)当大圣变成了麻雀儿后,小圣是如何应战的呢?
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明确:从动作中足以看出小圣二郎神变化之有条不紊、从容淡定。二郎神之所以如此自信、淡定,一则因为二郎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二则他认为自己是由观音菩萨推荐、玉帝下旨前来捉拿妖猴的,临危受命的他理所当然视自己为正义的化身,这种正义感让他自信满满。
(3)第三次斗法时的描写,又透露出大圣和小圣怎样的心理呢?
(二郎神)果一变变做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 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
明确:此处描写对仗工整,相互呼应,大圣和二郎神的心理、行动都惊人地相似:看到对方时同样的感受、同样的谨慎小心、同样灵敏的反应。此时二圣无论在武艺上,还是心理素质上,都难分上下,旗鼓相当。
(4)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明确:大圣孙悟空先气定神闲地办公,被撞破后并不慌张,还耍嘴皮子“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占据心理优势;二郎神二话不说,劈脸就砍,气急败坏,恼羞成怒,心态已呈劣势。
通过以上三处斗法,不难看出人物的心理经历了微妙的变化:小圣临危受命,降服大圣,越战越慌;大圣被迫迎战,戏耍小圣,越战越勇。
2、在斗法过程中,二郎神和他的手下“梅山六兄弟”对孙悟空的称呼发生了变化,在文中找出并探究变化的原因。
明确:
二郎神:猢狲—那猴—畜生—猴王—齐天大圣
梅山六兄弟:泼猴—猴精—大圣
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起初对孙悟空的称呼都是蔑称,因为在他们看来,孙悟空只是一只扰乱天宫秩序的妖猴,是他们要捉拿的要犯。经过六次斗法后,孙悟空跟二郎神竟然难分胜负,势均力敌,这让他们对孙悟空刮目相看。这些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他们对孙悟空的态度从轻视到欣赏、佩服的转变。
3、本文是一篇写神话人物的小说,人物形象十分鲜活。请结合故事内容和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1)大圣形象
①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明确:“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情势的紧张,变化的有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②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明确:用六兄弟慌慌张张的神态描写、前后寻觅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从反衬大圣的沉着、镇定和变化本领的高超。
③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
明确:语言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2)小圣形象
①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明确:“收”“撇”“卸”“摇”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展现了二郎神的反应敏捷和从容淡定。
②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
明确:一个“笑”字,体现了小圣对大圣的轻蔑和嘲笑,语言描写表现了二郎神善于观察、细心机警的特点。
4、孙悟空变作花鸨后,为何二郎神却不再变化,而是现出了真身?请结合二人各自身份、性格特点分析。
预设:
《西游记》中说杨戬“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古时认为花鸨是较为低贱的鸟。孙悟空无所顾忌,不管花鸨高贵还是低贱,一心只想戏耍杨戬,体现了他“顽童”的特征:爱闹腾、好耍赖、喜欢恶作剧。
而心高性傲的杨戬很是注重自己作为神仙的身份地位,见孙悟空变作一只低贱的花鸨,不屑于再和他争较变化之术,于是现出真身取过弹弓射打孙悟空。
5、本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请结合内容谈谈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我最喜欢( ),你看,他( ),多么( )。
(结合具体内容谈,思路清晰,表达完整,言之有理即可)
(五)拓·主题延伸
1、结合助读资料,了解作品主题
助读资料1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是明代的著名文学家。他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对民间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吴承恩在科举考试中屡遭挫折,直到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因看不惯官场黑暗,晚年辞官归乡,专心从事写作。他的代表作《西游记》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作完成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助读资料2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与吴承恩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这一时期明朝社会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激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吴承恩通过创作《西游记》,借用唐僧取经的故事,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索。同时,书中丰富的神话元素和奇幻情节,也体现了明代文化中浪漫主义的兴起。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主题思想多元且深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神话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
小说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等故事,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
(2)孙悟空的象征意义
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3)西天取经的故事主线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赞扬了他们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
(4)人性的多面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如唐僧的宗教信条、孙悟空的智慧和勇气、猪八戒的贪欲和懒惰、沙僧的忠诚和守规矩,反映了人性中的不同方面。
(5)追求理想和自我超越
《西游记》启示我们人生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胜利终点。
这些主题思想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勇气、智慧、人性和理想的深刻启示。同学们课下可以就不同主题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更加深入有趣的探究。
2、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预设:
示例一: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
示例二: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示例三: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
3、本文的学习任务即将完成,请你利用本文为《西游记》写一则推荐语,参与学校的奇幻文学作品推荐活动吧。
示例 推荐语:
《小圣施威降大圣》是《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生动描绘了孙悟空与二郎神之间的精彩对决。这段情节不仅令人捧腹大笑,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这段故事,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与英雄们共同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快来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感受《西游记》带来的无尽遐想!
4、视频与原著对比
(师播放视频,生观看)
同学们说一说,是百看不厌的电视剧《西游记》表现得精彩,还是原著《西游记》里写得精彩?
预设:原著写得精彩。因为原著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原著里的变化更多,情节更扣人心弦。
是啊,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确,原著中的描写更精彩,更扣人心弦。所以说,同学们要想领略文学作品的精彩,就必须读原著,而不能用看影视剧代替读原著。我们要老老实实读原著,因为原著“原汁原味”,是不可取代的第一手资料。
三、作业布置
阅读整本《西游记》,在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
(1)选择一个故事,品析情节的一波三折。
(2)选择一个人物,品析其性格特征和成长历程。
(3)选择几处环境描写,分析其妙处。
(4)请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试着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并分角色演绎。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西游记》中还有很多很多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情节。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西游记》原著,把你读到的故事、感悟讲给身边的人听或者记录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