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二十章 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第4节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思考
能源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给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污染和破坏
新知导入
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等,其中有些污染物有可以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直接由污染源排出的物质称为一次污染物。SO3、H2SO4称为二次污染物,因为它们是SO2、H2S被氧化而生成的。
一、能源和环境
新知学习
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含硫化合物 SO2、H2S SO3、H2SO4 等
碳的氧化物 CO2、CO 无
含氮化合物 NO、NH3 NO2、HNO3 等
碳氧化合物 C1~C5 化合物 醛、酮、过氧化酰硝酸脂
以上四类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及其炼制品的燃烧过程。
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分类
1.热岛效应
化石能源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相当一部分内能没有被有效利用,从而造成了热污染。汽车尾气造成空气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里,大量烟尘和废气阻碍了地表热量向外辐射。另外,城市中的建筑物、混凝土和沥青路面,改变了地表的反射率和蓄热能力,使得城市气温比周围农村的高。
2.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升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大大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①地球南、北极的冰盖逐渐消融,使海平面上升;
②海平面升高,近海岸和岛国居民将面临失去家园的危险;
③生物圈的平衡遭破坏,生物难以生存;
④海水倒灌,良田因盐碱化而变成荒地。
(1)危害
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
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
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降水叫酸雨。
3.酸雨
酸雨主要是因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①河水、湖水酸化,威胁水生物生存;
②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树木等植物难以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金属等设施。。
(1)危害
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使用低硫燃料、增设脱硫装置、控制尾气排放、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2)防治措施
4.铅尘污染
空气中铅的含量增加,将导致儿童智商下降和成年人患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恶性疾病。
活动 你对建造核电站持何种态度
人们对建造核电站有两种态度:
一是赞成,理由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量有限,总有枯竭的一天,而能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开发利用核能作为新能源。
二是反对,理由是核燃料在开采、提炼和利用过程中极有可能产生放射性污染,以世界上多次核事故为例,说明核污染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并破坏生态环境。
你对建造核电站持何种态度?
说一说,核电站建造的利弊。
不造成空气污染
不排放CO2
消耗核能源少
发电成本低
产生放射性废料
排热量大
建厂成本大
核泄漏污染大
讨论交流,如何在不影响发展的情况下保护环境。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改进利用传统能源的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在能源使用中对环境的破坏。
电动汽车
电动公交车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且几乎没有污染物,提高这些理想能源的利用。
2.发展新的理想能源
能源、环境
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与环境
温室效应
酸雨
铅尘污染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措施
发展新的理想能源
热岛效应
课堂总结
1.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除了不随便浪费能源外,主要还需改进应用能源的技术常采用的措施,下列不能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的是( )
A.让燃料充分燃烧
B.采用保温隔热措施,减少热量的散失
C.充分利用余热和减少有害摩擦
D.增加能量的转化环节
D
随堂练习
2.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地球一小时”的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一21:30熄灯一小时。下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A.提高森林覆盖率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C.响应“地球一小时”倡议
D.开发新能源
B
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少用一次性木筷
C.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D.夏天开车打空调时,空调的温度不宜过低
C
4.海绵城市是指降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
“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疏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
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通道、广场
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