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莘县莘州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第1单元 第5课《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课件(15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莘县莘州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第1单元 第5课《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课件(15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4 07:53:02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课前准备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3页,准备好练习本
2 端正坐姿 振奋精神
3 小声朗读《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莘州中学 朱 敏爱国诗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人生自古说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学习目标
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把握其内涵。
2、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舒婷( 1952 —)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开始写作,70年代末,她的诗作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成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而闻名。
诗集:
《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朦胧诗,曾盛行于“文革”之后,是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多蕴含伤感情调。他们追求诗的内在旋律,常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我们叫这样的诗“朦胧诗”。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关于朦胧诗 写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成诗却早在1976年“四五”运动之后的动荡时代。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中国刚刚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摧残,刚刚开始走向新生。因此这首诗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本诗获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
请同学们准确读出下列词语
蜗行 干瘪 纤绳
勒进 肩膊 挣脱
胚芽 绯红 迷惘
wōbiěqiànlēibózhèngpēifēiwǎng 诵读感知
听录音,注意停顿和节奏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
停顿、语气、节奏和情感
品读探究
请同学们默读诗歌,思考:
1 、第一节和第三节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又有什么内涵?作者的情感?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贫困、落后的祖国深沉 悲痛
舒缓 低沉
簇新的理想
古莲的胚芽
挂眼泪的笑涡
雪白的起跑线
绯红的黎明
新生、希望的祖国欣喜 振奋
语调高昂 品读探究
2 “我”和祖国的关系?“我”的愿望?
“我”和祖国:
如同儿女和母亲,和祖国生死相依
血肉相连
“我”的愿望: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 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 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呵, ↗ 我亲爱的祖-国! ↗
作者旨在抒发爱国之情,为什么却在前两节描写祖国的苦难?
例如“老水车” ,虽然“疲惫”,却依旧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
第二小节写祖国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
写祖国的过去,虽然贫困和苦难,情感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思考体悟 假如
? 假如钟声响了
? 就请用羽毛
? 把我安葬
? 我将在冥夜中
? 编织一对
? 巨大的翅膀
? 在我眷恋的祖国上空
继续飞翔
假如??
?
假如钟声响了
?
就请用羽毛
?
把我安葬
?
我将在冥夜中
?
编织一对
?
巨大的翅膀
?
在我眷恋的祖国上空
?
继续飞翔拓展延伸 一 代 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作 业
我们的祖国像一艘大船,从厚重的历史中一路驶来。经历了苦难,孕育着希望,也实现着千年的梦想。现在如果让你来抒发你对祖国的感情,你会怎样写?
例句: 我是你天安门上空放飞的白鸽
把和平的信息向四方传播
姓名
朱敏
电话
?
学科
语文
年级
?
邮件
?
单位
山东省莘县莘州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一、教材分析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是苏教版必修三专题一祖国土里面的一首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朦胧诗,也是一首深情的爱国诗歌。诗人舒婷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与本单元内容的逻辑联系为:在朗读中体会诗情,感受诗美,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二、学生分析
??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欣赏诗歌的能力,对于朗读方法方式也在学习中有了适当的了解。但是这首诗歌却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必须在了解了时代背景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进入诗歌,与诗人“心灵共振”,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关于作者舒婷的个人生平以及关于“十年浩劫”对祖国诗人的影响,并推荐他们阅读顾城、江河等人的诗歌,充分的背景资料为学生理解诵读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 1了解诗人舒婷及朦胧诗。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把握其内涵。
3.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预习阶段,学生用搜索引擎搜索顾城等人的诗歌,了解朦胧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自己解决生字词的读音,课堂上用ppt出示答案。在导入环节用回顾爱国诗歌发散学生的思维,巧用文档软件,激发学生的联想。诵读体会环节,播放《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的音频,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语调、节奏和情感。课堂上,利用ppt展示诗歌的意象,及其情感,让学生学习从意象的特点把握诗人情感的方法。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预习
?发布预习内容:了解顾城的诗,查找关于舒婷和朦胧诗的资料
在网上搜索并整理资料,为理解本诗做好铺垫
使用搜索引擎;
导入
师: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你能说出几句表达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古诗吗?
回答自己想起的爱国诗句
ppt展示
检查预习
使用学案,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解决生字词。
识记重点字词
PPT展示字词的正确读音
诵读感知
播放《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音频文件
感知诗歌的语气、重音和节奏。反复诵读诗歌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音频文件
品读探究
出示学习指导:第一节和第三节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又有什么内涵?作者的情感?“我”和祖国的关系?“我”的愿望?
探讨:作者旨在抒发爱国之情,为什么却在前两节描写祖国的苦难?
?
?
?
学生自主学习,体会诗歌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情感
?
?
思考 小组合作讨论
ppt展示
小组评价量规
拓展延伸
出示顾城的《一代人》《假如》两首诗
把握诗歌的主题
ppt展示
作业
现在如果让你来抒发你对祖国的感情,你会怎样写?
我是你??????
ppt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课前利用网络搜集顾城的诗,朦胧诗的时代背景,为理解本诗做好了铺垫。导入环节,让学生回顾自己知道的爱国诗文,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也引起了学生学习本诗的兴趣。课堂上,通过听录音,感受诗的节奏和情感,对学生会有情感上的触动。通过意象及其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是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本诗,也掌握了理解诗歌的规律性的方法。作业环节,让学生仿写句子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整个课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了信息技术带给语文课堂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