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部分要求“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昆虫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类群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好奇的一类动物,但要求学生准确说出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还需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相关资料。教材以家蚕和蝗虫为例,安排了“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还有一系列插图,这些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生命现象的能力。
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们对与蝴蝶、蜜蜂等昆虫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多比较熟悉,但是他们却缺少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科学知识结构。所以本节课就是以学生对昆虫的好奇为切入点,所以我在本节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等活动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解决自己的疑问同时学到科学知识,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视频,认识什么是“变态发育”,并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举例说出不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并举出对应发育方式的昆虫。
重难点 学生观看《家蚕的一生》,通过师友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讨论得出“变态发育”,并引出“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及举例常见昆虫。完成学习目标一。 图片展示《蝗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学生讨论幼虫与成虫的区别,引出“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及举例常见昆虫。并对比两种发育方式的异同!完成学习目标一。 3.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堂测试等环节,检测学生对本节重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完成学习目标二。
教学评活动过程 环节一:课前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师:1 播放视频---《家蚕与丝绸》 2 小小的家蚕,通过蚕丝编织出一条丝绸之路,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今天我们就透过家蚕的一生,揭开“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之谜。生:观看视频设计意图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家蚕在中外经济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随之,引出课题。环节二:学习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展示学习目标 生:自读学习目标设计意图 明确任务.激发兴趣、理清思路。环节三: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一:自主学习(3分钟) 师:1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2读课本10-11页内容,找出并标画出来。 生:阅读课本对应内容,并标画出学习内容。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学生明确本节课重要知识及概念!二:变态发育 (过渡语):“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都属于“变态发育”,那么,什么是变态发育?两种变态发育方式又有何不同?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变态发育”。 师:1读课本第10页---观察与思考内容,师友合作,根据图例和生活经验,完成对应的题目1和题目2.(3分钟 ) 题目1:认真观察家蚕在各阶段的形态结构,将所示各图按家蚕生殖发育的过程排序 ,并概括家蚕的一生要经历哪四个阶段? 题目2:比较家蚕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2提问展示合作成果(如果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补充 ) (过渡语):部分同学展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部分问题还有分歧,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或许可以帮大家解开疑惑。 3播放视频《家蚕的一生》.并完善问题1和问题2。 提示:带着刚刚的困惑,认真观察。 4对比家蚕幼虫期和成虫期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异,并感受差异的大小。 引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 --- 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的发育方式。 5继续引出“完全变态”发育的定义: --- --- 像家蚕一样,发育方式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 并展示属于变态发育的常见生物图片--- --- 蝴蝶、苍蝇、蚊子、蜜蜂等 (过渡语)并非所有的昆虫,其发育过程都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这四个时期,比如蝗虫! 6展示“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片,同学们看图,并结合课本11页-2段内容,思考: 1蝗虫的生殖方式属于什么?蝗虫的一生要经历哪三个时期? 2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差异吗?差异大吗? 7引出“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 --- 像蝗虫一样,一生要经历卵 、 若虫(幼虫)、成虫三个 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 并展示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常见生物 图片--- ---蟋蟀、蝼蛄、螳螂、蝉等 8小结、测试。 区分“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发育方式的异同。强调:这两种发育方式仅限于“昆虫”。 生:1师友合作,交流完成题目1和题目2。 2学生展示合作成果。 问题一: 2-4-5-1-3-6 卵--幼虫--蛹--成虫 问题二;学生初步展示讨论结果 3学生认真观看,思考。 问题一:问题补充: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发育起点--- 受精卵 问题二:讨论补充完善表格 4差异很大。 齐读“变态发育”的概念 5 初步认识完全变态发育及常见生物。 6-1 有性生殖; 卵--- 若成(幼虫)--- 成虫; 6-2 有差异。 表现在:1、身体较小(仅有翅芽能够 跳跃,称为跳蝻) 2、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7初步认识完全变态发育及常见生物。 8 主要区别:完全变态发育有蛹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没有蛹期。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家蚕和蝗虫”不同的发育方式,学生能清楚知道什么是“变态发育”,并区分“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这两种发育方式。小组合作 师:1展示问题: (1)家蚕一生要经历4次蜕皮,每蜕皮一次就增加一“龄”,思考它为什么要“蜕皮”才能成长? (2)养蚕人通过让蚕多吐丝来更多获利,想一想:从家蚕的发育过程分析,需要适当的延长家蚕的哪个时期? (3)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分析,你认为此句诗中有没有不准确的地方? (4)结合蝗虫的发育过程,分析:蝗虫在哪个时期对农业的危害最大 如果要提前预防,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 师: 2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进行评价 生:1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1)外骨骼; 限制了家蚕的生长和发育。 (2)春蚕在 幼虫期吐丝,一旦进入蛹期,蛹皮就会变硬无法吐丝,所以一般养蚕的人,要想让蚕多吐丝,可适当的延长它的 幼虫期. (3)春蚕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变成了不食不动的“蛹”,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将羽化成蚕蛾,因此,此诗句可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 危害最大期--- 成虫期 ; 最佳消灭期--- 幼虫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课本中的隐含知识点分析、展示。环节四: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师: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生:抢答设计意图: 通过抢答的方式,将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的知识进行回顾,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环节五:课堂检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师:出示习题题目 蚕茧代表家蚕的( )
A.卵期 B.幼虫期 C.蛹期 D.成虫期 2.跳蝻是蝗虫的幼虫,与成虫的本质区是( )
A. 形态结构不同 B. 生活习性不同
C. 身体较大 D. 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生:抢答设计意图 通过习题检测本节课堂知识的掌握及转化情况!
板书设计: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应用电子白板的显示、拖曳功能,完成了 “让昆虫回家”的判断、家蚕发育过程的排序,师生共同推进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应用视频的播放功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化抽象为形象,利于知识掌握。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注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比较、阅读等活动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优点:1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有关昆生生殖发育的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效果很好。并大胆地设计了一系列的讨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去展示,去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2由于本节内容对学生而言,难度不是很大,加之学生在生活中对昆虫都不陌生,所以教师应该更大程度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一点体会:在教学活动中,的确应该注意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化,知识源于生活,有许多知识只有融入于生活实际才能感受到其存在的价值。 不足:在学完本节知识后,我缺少引导学生分析一下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假设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畅谈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昆虫对农业的危害、给植物传播花粉、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等。这样,学生不仅学到课本中的知识,还学到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主动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生物学知识,效果会更好!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