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的《赤壁赋》吗?苏轼借
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了事物具有“变”
与“不变”的二重性,让我们回顾一下。(师生齐背“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壮美的自然成为身处困境的诗人认识人生的凭借,但汹
涌的江水并没有洗尽诗人的无限愁绪和壮志。触景生情,
诗人心中激荡不已,吟出了一首传诵千古的佳作。就是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古诗词鉴赏方法1、从题目入手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从表现手法入手
1、从题目入手 念奴娇:词牌名。
怀古诗: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
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
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 柳宗元
(宋)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诗——“苏黄” 苏轼 黄庭坚
词——“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fú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散文:唐宋八大家
诗歌:开创豪放词风写作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
书公事”?),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
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
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
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
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
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
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
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初读感知从内容入手,明确学习要点:
①本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乱石:陡峭不平的石壁。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
“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
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
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 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
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几个内容是靠
哪些语句连缀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
上阕写赤壁景色,是第一部分。下阕写了周瑜的
风采业绩,又写了对人生的感慨,分别为第二、
第三部分。连缀第一、二部分的是“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这个过渡句,又用“遥想”转入第
二部分,用“故国神游”转入第三部分,这三部分
联系自然而紧密。 1、结合注释再读词,思考词的上阕写了哪些
景物?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所见:大江、赤壁、乱石、惊涛 ?????? 所想:风流人物,豪杰周瑜 A、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好不好?为什么?
?B、把“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采用了什么写法?此句有什么作用? “ 1、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里的长江既是眼前浩浩
荡荡的江水,又是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作者将 空间上
的实景与时间上的虚景结合起来,点清了题 旨(大江是
“赤壁”的衬,“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下阕英雄的出场渲染了
氛围。 2 、起笔大开,旷达的视野、非凡的气象为全诗定下豪
放的抒情基调。3、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豪
迈
奔
放 字词
乱
穿
惊
拍
卷
雪特点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角度
形
色声形 修辞
夸张 比拟 比喻 基调赤壁壮美如画观眼前之景:江山如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景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江山如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国周郎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怀古 研读下阕,思考: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周瑜的?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
要选择周瑜?怀古下阕: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意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才干出众羽扇纶巾_______从容娴雅儒将风度谈 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指挥若定从容破敌______________1. 从哪些方面塑造周瑜形象?怀古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湖北)。宋哲宗时,他又因反对全部废除新法而被贬惠州(广东),最后到偏远的儋州(今海南).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怀古生活年龄3447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基调奋发得意失意 周瑜 苏轼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怀古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古诗词里怀古往往是抒怀,他怀念周瑜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他想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抒怀:仰慕英雄人物,
感叹功业未成。抒怀:探究: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你是如何理解的? 从愤懑走向平静的自我排解。 消极苍凉,难掩豪放旷达。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江山如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国周郎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多情笑一尊还酹江月抒怀:怀古诗词鉴赏方法1、弄清史实、典故。
2、寻找连接点,体悟感情。
3、品味技巧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烘托映衬本词艺术特色: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知识总结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①乌衣巷:故址在今南京秦怀河南朱雀桥边,本孙吴卫戍部队营房所在,兵士住宅区。 ②朱雀桥:又名朱雀航,是秦淮河上的浮桥,面对正南门朱雀门, 故名。东晋太宁二年 (324)以后,以船舶连接而成,长九十步,宽六丈,是京城内交通要道。③ 王谢:具体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
(1) 作品主要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的伤感。
(2) 简要赏析这首诗的两种主要的表现手法 拓展(1) 昔盛今衰
(2) A 今昔对照。东晋时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 ;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作者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感伤。第一步:寻找连接点(昔-今)第二步:归类,探求主旨:怀古伤今B 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深沉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把它寄托在丛生的野草、西下的夕阳等凄清的景物中。这样更深沉含蓄。拓展(2004年青海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拓展 我们已经赏析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
不难看出,“杨柳岸,晓风残月”与“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
就是二者不同的特色,就是风格。我们把这两首词
作一下比较,看看它们各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
么景,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音调上又有什么不
同。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的是千古英雄周瑜,写的事
情是战争,所写的景物是壮丽景象,抒发的感情主要
是豪放的,音调也很高亢。《雨霖铃》写的是情人的
离别,景色很凄凉,情感哀伤,音调也不高亢。《念》
即使写词人的感伤,低沉中仍不乏英雄之气,与《雨
霖铃》的感伤相比,更有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
这是一种豪放式的感伤。 ???? 苏轼的豪放不同于一般所说的豪迈奔放,他的词没
有屈原的忧愤,也没有阮籍的超脱,缺乏李白的飘逸,
也不像陶渊明的淡泊,苏轼的词往往表现为一种深沉
的喟叹。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实际上是对历史
的审视和人生的反思。 赤 雨
情景 壮美 凄美
情事 豪迈 缠绵
情感 悲愤 凄凉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课下作业请写一篇《我的青春我做主》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并上传到班级博客QQ 云平台。姓名
刘斌
电话
?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
单位
汶上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教材分析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一首宋词,是苏轼的代表词作,是豪放派词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咏史、怀古”是作者借以抒怀的方式。作者以凭吊的方式怀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有着对人生、历史或现实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追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现实的无奈和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这些体验和思考仍有供后学者玩味和内化的价值。学习本文有利于学生了解“豪放词派”的创作风格,能够激励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思考。
二、学生分析
?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陌生。过去对“词”、初步鉴赏诗词的方法等也有所接触。但他们对“词”的理解和鉴赏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不够深入,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更是有待提高,特别是本词典故,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吃力,所以本课设计为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对词句、典故的理解,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另外,学生读“词”经常满足于会读会背,很少能够静下心来揣摩作者情感,也就很难做到带着感情朗读诗歌,诵读水平有限。所以这节课,也要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词句、典故体会作者情感,提高诵读水平。
?
三、教学目标
⒈? 了解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学习本文精炼生动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
⒉??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⒊??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表现手法,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 ??口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讲课投影展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利用音频设备播放《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录音,营造学习氛围。2.课堂上灵活运用PPT、wordw文档,进行师生双边活动,探讨文本内容并对苏轼本人人生经历及写这首词的背景有所了解。利用PPT、word文档引导学生思考上片写景的特点、表现手法、下片的典故、人生感慨。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谈谈苏轼的人生观和自己的人生观。训练学生思维。3利用PPT拓展练习,检查成果4.利用音频设备播放歌曲激励学生,利用博客QQ 、云平台上传作业,达到信息互通共享。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借助先前学过的《赤壁赋》激情导入
教师、学生齐背《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几句
投影展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讲授交流
教师播放本课录音
学生静听并对个别字注音
音频设备播放录音
?
教师让学生有情感的诵读并有针对性的指导且作出评价。
学生先个别诵读再齐读,师生再点评。
?诵读评价量规
研讨探究
教师展示苏轼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
学生看PPT并思考、体会。
PPT展示
?
教师有宏观到微观提出探讨的问题:1.本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1)上片重点写景,写了怎样的景?用了哪些传神词语?(2)下片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周瑜的?(3)下片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4)你对苏轼的人生观有何看法?你的人生观是什么?教师对学生以上回答作出评价,然后总结赏析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然后齐读上、下片。
PPT展示;word文档;自主与小组合作学习量规
交流建构;拓展延伸
你觉得豪放词有哪些特点?
赏析《乌衣巷》、《江城子 五代》;同柳永的婉约词《雨霖铃》比较赏析。教师最后对学生答案作出评价。
1.学生边朗读边总结:感情奔放、语言节奏性强、有气势、多用修辞等。2.学生对拓展练习研讨回答。
?PPT展示、word文档,学习成果展示量规
总结及布置作业
1.本课作为一首怀古词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慨,让无数人引起思考。2.通过分析鉴赏诗词来提高诵读、鉴赏能力,在体悟中提高成长。
作业:课下写一篇《我的青春我做主》的励志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播放歌曲《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最后师生齐背文本。
音频设备播放录音;PPT展示;作业上传到班级博客。博客QQ?云平台。作业评价量规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投影展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苏轼的词作多呈现豪放特点,这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尤为代表,因此在讲课时注重学生诵读,并与音频设备播放的声音来对照。2.利用PPT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3.利用PPT对学生回答作出评价。提出的问题由感性到理性。最后提到对“人生观”理解。这样既能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能起到“育人”的作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4.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PPT、word文档,立足于课下注释,跟着老师的引导一步步由浅入深,通过分析关键词句、典故等去寻找文字背后的深层用意,最后利用音频设备播放歌曲激励学生,并且师生齐背文本,深化情感认知。5.利用PPT拓展延伸,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6.利用PPT布置课下写作,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积极思考。利用班级博客QQ 云平台将作业上传到班级博客,达到信息互通、共享。
师生共同努力,完成了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这毕竟是一篇词作,在分析的过程中要重视诵读,而要想诵读出感情就要先理解文本,于是,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句、典故用意,再去一遍遍诵读,学生的诵读水平也慢慢开始提高,情感及课堂气氛也达到高潮。
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是被告,原告是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何、舒等人把苏轼写的诗深文周纳、无限上纲、曲解附会,目的是欲陷彼于罪,置他于死地。他们对苏轼诗《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之二)》的解释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全诗如下: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恨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咏物诗,作者是想以此说明自己有桧树一样挺拔不屈的品格。何、舒等人则借此大做文章,指控这首诗有不臣之意。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李定等人奉旨查办,立即派太常博士皇甫遵才前往湖州逮捕苏轼。八月十八日,苏轼被押解到京城,投入御史台狱。两个多月的“根勘”审理,苏轼受尽非人的折磨。御史台严刑拷打,昼夜逼供,真是“诟辱通宵不忍闻”。最后,李定等人强加给苏轼“四大罪状”,请求宋神宗处死苏轼。
宋神宗面对御史台的奏报,心里也着实犯难。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曾有遗嘱:除了犯叛逆谋反罪,一概不杀大臣。李定等人必欲置苏轼于死地,朝野上下,舆论哗然,认为苏轼未犯叛逆罪,不该重处。更奇怪的是,新旧两派正直之士,均出面营救。由于各方面的营救和舆论压力,促使宋神宗产生宽贷苏轼,从轻发落的念头。最终,苏轼得轻判,以“蒙恩责授黄州团练副使”结案。不得批阅公文,没有奉禄,不得离开黄州。实际上是把他当作政治犯发配到地方上去,同时还要接受当地官吏的监督。《记承天寺夜游》便写于此时。
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权重)
好
(1,0.8)
较好
(0.8,0.6)
需要改进
(0.6,0)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小组分工
(20分)
小组分工合理,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担任不同的工作。各成员出色完成自己任务
小组成员分工基本合理,任务基本明确。各成员能完成自己任务
小组缺乏分工,任务不明确,出现一人包办现象。各成员不能很好完成工作
合作态度
(20分)
小组成员愿意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在分工的同时能很好帮助本组其他成员完成工作,体现协作精神
小组成员能较好开展合作学习,成员能基本参与到合作中来。小组成员能完成基本的协作,能在老师引导下帮助本组同学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排斥合作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不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小组内缺乏协作,每一个成员都只知道完成自己的工作
小组交流
(20分)
小组内交流热烈,能通过讨论得到新的方法得到新的启示
小组成员能完成基本的交流,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成员间缺乏沟通,不能有效进行交流
合作效果
(20分)
在小组分工协作下出色完成任务,并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得到新的想法
小组在分工和协作下基本完成任务。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证明得出结论
小组学习任务完成比较差,没有体现小组分工和协作的合作精神。
附:?[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赤壁奇景??穿??? 山势险峻?气势雄伟?? 拟人
上阕?? 写景?:?咏赤壁??。???? 拍?? 巨浪惊险?????? 声音洪大?? ?对偶?夸张
?????????????????? 大江气势??????卷?? 江水汹涌????? ?色彩?鲜明??比喻
下阕? 咏史?:怀周瑜??。?????????? 儒将风度?? 非凡胆略
????????抒情?:抒感慨????。??????? 人生如梦??壮志未酬
附:?[教学反思]??
一:在教学过程中,以诗歌诵读法贯穿课堂。
琅琅的读书声应该一直是萦绕在语文课堂上的而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诗词教学所以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设计上,我也采用了诵读法。
在初步感知时,要求读准字音本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景物描写扣人心弦,在赏析景物时,边赏析,边试读,力求体味苏轼豪放词中景物描写所蕴涵的壮阔美,然后同学齐读,要求读出气势在分析形象时候,同学范读,体味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这里有苦闷、郁愤和不平,这里有乐观、旷达和自信,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该诗在情感上的复杂变化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精神的自由,胸襟的洒脱,情感的豁达展示了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当最后诗歌讲解结束时,学生评价同学的诵读,哪里该激昂,哪里该舒缓,有板有眼,学生已经真正走入了诗歌,走进了苏轼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吗?
二: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学生对话参与意识。
一直以来,好像语文的工具性发挥到了极致,诱使了教学中的简单化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语文世界中诗意的美、丰富的内涵,几乎被抛之一边语文世界被收缩于抽象的考试说明之中,很多时候我们把语文课上成应考训练课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该有主体参与意识,训练表达能力,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课堂上要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考的话题和时间,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苏轼为什么单单想起周瑜这位大英雄?我们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在对比中学生自然就提到了苏轼对于年轻有为的周瑜的羡慕和崇拜,对于自己生不逢时、老而无成的感慨,对于自己悲惨境遇的失落、惆怅也就为下一个环节把握情感奠定了基础。
三:导语的精心设计。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更应该追求教学过程的诗意设计导入的表达是为了在第一时间营造一个诗意的意境,以渲染诗歌学习的气氛。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诗词创作
被贬黄州时期,苏轼的词作达到最成熟的黄金时段,无论在数量和艺术水平上都达到了顶峰。题材最广泛,艺术水平最高。文字最优美,词风最豪放、清新、潇洒,抒情最婉约。
有学者统计,苏轼一生共创作词三百四十多首,官居密州、徐州时作词大约四十多首,寓惠州时作词7首,任职儋州时作词2首,而在贬谪黄州期间作词达107首。占他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还多。在此期间,不仅词作数量多,艺术成就也最高。最具代表性的词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吟读起来是何等富有美感,是何等的气势磅礴,其中蕴藏着多么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除《念奴娇·赤壁怀古》外,还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等为不朽词作。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浣溪沙
游蕲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一时期的词,被文学家视为苏东坡词作达到高峰的标致。这一时期,苏轼写作的诗,数量也不少,比词的数量还多,多达几百首。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在黄州期间,亲自按西蜀道士杨世昌的秘方酿造蜜酒,也要作《蜜酒歌》,以过“诗瘾”。生动地描述了其酿酒流程和酿酒过程中粮食每天的“化学变化”现象。其中更有“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的诗句,可见,这时的苏轼是多么悠悠自得。
苏轼在黄州被贬期间能够创作出大量高水平的诗词,成为历史上的文学巨匠,我想和苏轼在黄州四年多的生活经历有着内在联系。试想,如果苏轼没有贬谪到黄州,不深入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不接触大自然,他就没有机会到赤壁去体验生活,如果他不三游赤壁古迹,也就不可能对赤壁的雄伟景观有那么深刻的体验,也就不可能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千古绝唱”。
苏轼之所以在被贬黄州后,能写出巅峰水平的词作,主要原因是神宗皇帝借“乌台诗案”这一政治案件将苏轼贬谪到黄州后,客观上为苏轼提供了一个较长时期接触底层社会和民众,能深入了解民众生活和疾苦,广泛接触大自然和祖国美好壮丽的山河,体验社会生活的难得机会,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为苏轼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矿藏。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后词作呈现高峰的深层原因。
长期被贬使苏轼“无官一身轻”,不被繁杂的琐事所困扰,有充足的时间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潜心从事创作,也是苏轼诗词创作在黄州大放异彩的重要因素。
问题:你从苏轼在黄州的创作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注:资料整理自网络)
课下作业:作文《我的青春我做主》评价量规
项 目
各分数段的评价标准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各项平均分
一类
(60-50)
二类
(50-40)
三类
(40-30)
四类
(30-0)
内
容
组
织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文体,结构严谨。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符合文体,结构完整。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突出,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基本符合文体,结构基本完整。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不符合文,体结构混乱。
语
言
表
达
语言流畅,表述的信息有逻辑性。
语言通顺,表述的信息有逻辑性。
语言基本通顺,表述的信息缺乏逻辑性。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表述的信息杂乱无章,语言啰嗦。
书
写
字迹工整,卷面干净。
字迹端正、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不清楚,潦草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