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孤独之旅》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在新教材中编入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的成长历程。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亚群、芦苇荡、暴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通过课文的学习告诉学生,“孤独”也是一种成长环境,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拓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情分析本单元已经学习了《故乡》这篇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学生从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同时,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我的叔叔于勒》的学习,体会了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品析了经典的人物形象,掌握了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对描写手法的认识,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学习目标1.通过心理描写等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梳理人物心理变化历程。2.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方法。3.感悟人物的心理成长历程,理解小说主题。
重难点1.快速默读全文,圈出直接体现主人公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他心理的变化过程。2.跳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3.仿照课文相关语段,进行景物描写的片段练习。
教学评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成长小说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童年开始所经历的各种遭遇——通常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熟,认识到自己在世间的位置和作用”。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根鸟》,是我国当代成长小说的典型文本。齐读成长小说含义说出曹文轩小说的名字设计意图营造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环节二: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心理描写等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梳理人物心理变化历程。2.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方法。3.感悟人物的心理成长历程,理解小说主题。学生齐读,感知学习目标。设计意图以目标为导向,引领本节课的学习。所有学习活动,均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环节三:预习检测 一、了解作者、作品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后留校任教。 代表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长篇小说。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二、预习检测1.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稠密(chóu) 觅食(mì)嬉闹(xī) 戳破(chuō)B.偶然(ǒu)空旷(kuàng)撩逗(liáo)抠土(kōu)C.乖巧(guāi)狗吠(fèi) 胆怯(què) 炊烟(chuī)D.驱除(qū) 肥硕(shuò) 纯粹(cuì ) 重叠(d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镰刀 渗杂 歇斯底里 矇矇眬眬B. 眺望 糟蹋 置之不礼 郑重其事C.煞白 阔绰 顾名思义 一文不名D.苍皇 逃窜 咬文嚼字 月色朦胧三、故事链接 一心想发大财的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用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的货,打算赚出一笔更大的钱来。但回家途中发生撞船事故,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 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筹集了一笔钱,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课文里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说说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交流,了解作者曹文轩和作品《草房子》相关文学常识。生展示回答:一、了解作者、作品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后留校任教。 代表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长篇小说。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生展示B. 胆怯(qiè) C 掺杂 置之不理 仓皇三、了解故事背景四、感知课文内容 一个叫杜小康的少年,因家道中落而不得不跟父亲去放鸭子,生活上的艰苦,使他逐渐成长、成熟。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作者、作品的了解,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引导学生自渎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环节四:品读赏析任务一:跳读,品味孤独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疑义的。 ——曹文轩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圈出直接体现主人公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他心理的变化过程。不同阶段不同心理感受出发:离开油麻地到目的地--芦荡时在芦荡安顿下来时在芦荡时间一久到达:经历暴风雨后 任务二:美读,渲染孤独离开风景,一个人的行为是不可能得到圆满解释的。要告诉孩子,风景描写是写作的基本训练。 ——曹文轩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极具诗意,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结合批注6、9,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①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②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田边滚过来,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枝芦苇被风折断的喀嚓声。任务三:悟读,明了孤独几乎所有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经受苦难的磨练。 ——曹文轩结合旁批,整合杜小康的所处环境、心理,说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孤独:1、__________的孤独2、面对________的孤独3、面对______的孤独 孤独之旅:是杜小康的__________、_______之旅。任务四:拓展,走出孤独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曹文轩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杜小康走出孤独,走向成熟了呢? 2、根据你对课文理解,结合自己经历,谈谈如何在孤独中成长?学生展示学习任务一不同阶段不同心理感受出发:离开油麻地茫然和恐惧到目的地--芦荡时害怕和胆怯在芦荡安顿下来时孤独在芦荡时间一久不再忽然地恐慌到达:经历暴风雨后坚强、长大学习任务二①学生思考,交流回答:环境描写。运用比喻,写出了芦荡的宽广、厚重,“涌”表现了芦荡无边无际的动态之美,生动表现了陌生环境带给杜小康的压抑、沉重,烘托杜小康害怕现实、害怕孤独的感觉。 ②小组合作,班级展示:连用四个黑字,运用比喻、夸张,极力渲染暴风雨来临前环境的恶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杜小康在风雨中勇敢寻找鸭子做铺垫;烘托杜小康的勇敢和坚强。任务三:学生思考,交流孤独:情感世界 自然 未来孤独之旅:心灵成长、自我觉醒任务四:学生结合旁批12,体会成长的自豪与骄傲。学生谈生活启示。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抓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典型的环境描写,进而把握杜小康成长的心路历程,把握小说主旨。环节五:随堂检测运用环境描写展示人物心理:本文运用大量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请你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烘托自己某种心情。学生写作班级展示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析小说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那么学以致用,以环境描写的片段练习来进行巩固运用。环节七:小结成功的路上注定孤独,倘若不孤独,成功也就平淡无奇。 感悟文章主旨。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17、孤独之旅↓心灵成长、自我觉醒 杜小康: 不成熟 ↓ 长大、坚强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了解杜小康的命运,阅读《草房子》。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我在课中、课后分别穿插了作者曹文轩在《前方》、《青铜葵花》中的语段和曹文轩关于“孤独”的解读,更好的帮助学生走进孤独、理解孤独、品味孤独,从而更深入地感受主人公的成长。
教学反思与改进《孤独之旅》是一个小小少年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源自家境的“一落千丈”后,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孤独。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依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反复诵读的方案来学习课文。按体悟人物心理成长——感受环境描写作用——明确主题的顺序,进而培养勇敢、坚强的精神。 上课时,我让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取极为珍贵的对文本的第一感受和体验,使他们能够理清故事的情节,并在此基础上感悟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我认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进师生的对话,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认为,任何问题提出之前都应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的体验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在上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上。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文中精彩的语言朗读的时间不够多。总之,这一堂课学生把握了故事情节,学习通过人物心理动词和心理描写以及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感悟了小说的主题。相信下一次我将会教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