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主题情境卷
八年级计划以“草木有趣,节气传情”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邀你参加,一起感受草木的灵动与趣味,理解节气背后的文化与情韵。
(共9小题,计24分)
小语为本次主题探究活动撰写了导入语,请你帮助他完善,完成1~3小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立春过后,冰雪融化,草木盟发。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到了秋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匮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节气彰显着中国人的民俗风尚与精神气质,节气蕴藏着古老的智慧和磅礴的力量,令人赞叹。
1.请确认导入语中加点字的读音。(2分)
翩然(A.piān B.biǎn)( )
蕴藏(A.wēn B.yùn)( )
2.校对时发现导入语中有错别字,请改正。(2分)
盟________发
销声匮________迹
3.与节气有关的对联故事,也很耐人寻味。相传投降清人的明代大臣洪承畴在“谷雨”这天与人对弈,随口吟一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弈者续道:“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清明”在语境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古诗默写。(8分)
诗歌言志传情,古诗中的景、物、人、事都蕴含作者的情感。(1)《蒹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景起兴,以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为全诗奠定了一层凄清落寞的基调;(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鼓励安慰,一扫离别之愁,写出诗人的乐观豁达;(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用比喻巧妙过渡,含蓄表达出诗人渴望从政的心愿;(4)《关雎》中的“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男子想象与意中人敲锣打鼓举行婚礼的愉悦;(5)《子衿》中的“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思念。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同时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后,小秦同学写了随笔,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问题,完成5~7题。
①家族是我们生命的根源,是我们的精神寄托。②我们要铭记先人的恩德,传承家族的优秀品质,为家族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③祭祖活动________是对先人的缅怀,________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④它让我们更加珍惜亲情和珍视家族的情感纽带,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2分)
6.请在第③句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分)
7.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⑤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A.传递亲情 B.缅怀先人 C.传承文化
8.清明节习俗众多,比如放纸鸢(风筝)、踏青、植树、折柳、荡秋千、蹴鞠等。请结合《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里有关“六书”的内容,推断以下清明习俗关键字的造字法。(3分)
汉字 提示 造字法
秋,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小杨也。从木卯声。卯,古文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鞠,蹋鞠也。从革匊声。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语同学在整理节气谚语卡时,发现其中蕴含着人生智慧,请你完善卡片。(2分)
节气谚语 人生智慧
立冬补冬,补嘴空。 人生储备能量,养精蓄锐。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人生打算要趁早, 不负春光。
芒种不种, 再种无用。 ①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②
(共14小题,计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2题。(9分)
【材料一】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创造。每个节气都有专用名,体现气候变化、物候变化、农作物生长、降水等信息。
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从这首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中不难看出,公历每月都有两个节气,上半年分别在每月的6日和21日前后交节,下半年则在每月的8日和23日前后交节,上下差不了一两天。
③由于太阳在黄道上并非匀速运动,因此每年清明到来的交节时间各不相同。如2022年清明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4月5日3时20分,是凌晨;2023年清明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4月5日9时13分,是上午;2024年清明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4月4日15时02分,是下午。
④在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演变成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2008年,清明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不论是祭祖扫墓还是踏青郊游,人们都有了更为充足的时间。
(摘编自“新华社”2024.04.03)
【材料二】
【材料三】
①2024年清明假期,大城小镇涌动的人潮、把文化“穿”上身的国潮、吃住行游乐购的热潮,既加速释放了消费市场的潜力,也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注入动力。
②“民俗文化”和“赏花踏春”引领假日出游别样风景。各地延续“返乡祭祖”“缅怀英烈”传统,山西、广东、重庆、四川等多地红色旅游景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广大游客通过参观游览、云祭扫、参加主题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全国各地市政公园、郊野公园、主题公园和游乐园、历史文化街区、商圈、重点旅游村镇等迎来游玩热潮,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热闹的非遗体验等民俗文化活动烘托节日氛围。北京、江苏、安徽等地将公园景区与国风、汉服、传统集市和诗词文化相融合,青团制作、手绘风筝放飞等节日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游客体验。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4.08)
10.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中国古人总结并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专用名和精确日期。
B.近三年清明到来的具体时间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太阳在黄道上并不能保持匀速地运动。
C.清明假期景区活动层出不穷,释放了消费市场的潜力,从而使城市经济发展得最为迅速。
D.青团制作等带有清明节日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人们出游选择的主流主题。
11.请根据【材料二】,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一条结论。(2分)
12.小语认为二十四节气已经过时了,我们没有必要再去了解学习,请你结合材料对他进行劝说。(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21分)
插 秧
①陕南多梯田。旱地多分布在阳坡的山山峁峁,水田则依山势横卧在沟旁。山溪水浸泡出红砂糖般绵软细腻的泥土,一簇一簇的汗珠、露珠和水珠滴进去,入秋后就变成了沉甸甸的稻穗。
②过了雨水节气,春耕的第一犁往往从水田开始。些许潮湿的泥土,散发着浓郁的泥腥味,这是生着肥膘的好田独有的气息。
③水田需要水养。深耕过后,农人从沟渠边,将哗哗流淌的纯银水花赶进田里,如赶着一群引颈高歌的大白鹅。水中的泥土好似鼓起腮的鱼儿,开始春天的第一口深呼吸,咕嘟咕嘟泛起水泡。
④这头的水田被溪水泡着,被和煦的春光暖着,那边已经开始忙着将晾晒干燥的谷种簸去杂质和秕谷,精选出最饱满的谷粒准备催芽。
⑤清冽的山泉水,先冲,再淘,后泡。等到谷壳彻底软化,巧手的农妇小心翼翼地将其用细纱布包裹起来,装进透气的竹篾筐,放在屋外的干燥处,盖上阳光的被面。三五天时间,半湿半干的谷种,在半睡半醒中萌出新芽。
⑥在水田的正中,农人用新泥为这些初生的稻芽建造出新居——一个三五平方米的长方形簇格,铺上清水的床单,平整熨帖。清明前后,谷种如雨滴般从农人的手中均匀地撒落,在泥水的襁褓里完成由芽到叶的成长。陪伴它们的,是春天的蛙鸣和一群油滑光亮的蝌蚪。
⑦节气到了谷雨,春天和夏天隔空有了第一次握手。草木葱茏,雨水充沛,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⑧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插秧是继春耕春播之后最盛大的农事。早上日头刚升起来,男劳力在田坎上脱鞋脱袜,挽起裤腿,进入水田将秧苗连根拔出,用清水淘去根部的泥浆,扎成茶杯粗细的小捆。待到秧苗全部移除,再将水田耘耥成平整的镜面。
⑨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晌午了。日头已经将水田暖热乎了,正适合下田插秧。村里的男人们排成一排,左手握着苗捆,右手食指和拇指从中分出三两根,捏紧苗身,用手指的力量将根须直接送进油汪汪的泥水里。第一行秧苗笔直地立起身子,苗距齐整,不用比画,庄稼人的眼比尺子更精准。从田里拔出沾满泥水的腿脚,后退一步,紧接着,是第二行、第三行,刚刚还是一汪泥水的田逐渐有了满眼新绿。
⑩头顶是蓝天白云,眼前是晃动的水面。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能感受到秧苗的悠悠鼻息。说着,笑着,憧憬着,水田里满是庄稼人朴实的想象,满是鸟语和蛙鸣。
当西山的夕阳将一抹红晕洒在水面,微热的山风轻轻拂过,每一株秧苗都在草木和溪流的掌声中抬头挺胸。它们向面前的庄稼人深鞠躬,向它们扎根的水田深鞠躬,也向远山近水深鞠躬。它们轻盈的身姿倒映在水中,好似春天的水田生长出新羽。
入夜,八仙桌上已经摆上酒菜,劳累了一天的庄稼人围坐在一起,不醉不归。他们齐刷刷将酒杯举起,高过头顶,高过浓浓的夜色,为新栽的禾苗祈祷风调雨顺,也为大地粮仓祈祷五谷丰登。
离他们不远处,稻田里的夜宴刚刚开始。禾苗和庄稼汉一样,开怀畅饮山溪清流。一群小青蛙第一次打开嗓子唱响丰年之歌。这一刻,大地、庄稼和农人,在茫茫夜色里紧紧拥抱在一起。
(文/吴昌勇,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03.16,第08版)
13.文章围绕插秧,详细叙写了庄稼人做的事。请结合全文内容,用四字短语完成下面表格。(3分)
时间节点 庄稼人做的事
过了雨水 深犁水田——①________ ——选种催芽——②________
清明前后 ③________
谷 雨 下田插秧
14.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给下列句子做批注。(4分)
(1)水中的泥土好似鼓起腮的鱼儿,开始春天的第一口深呼吸,咕嘟咕嘟泛起水泡。(从修辞角度给句子做批注)
(2)它们轻盈的身姿倒映在水中,好似春天的水田生长出的新羽。(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5.作者在第⑧段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插秧是继春耕春播之后最盛大的农事”,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4分)
16.白居易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文章在结尾两段写了庄稼人农忙后的酒宴和稻田的夜宴,以此结尾有什么妙处?(5分)
17.随着机械化生产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劳动意识日渐淡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新的认识?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5分)
(共6小题,计16分)
(三)古往今来,山水草木,不仅传递节气的变化,亦承载着厚重的情感和文化。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1题。(12分)
种 莲
余性有濂溪①之癖,尝植莲于东园小池,时二月水寒,仆夫以足踏藕入淤泥中,后数日,悉浮水面成朽质矣。明年春,则命爬掘淤泥,植根生土。先是池中畜鱼,正是荷苗出水,辄为啮断。池中积石为岛,水环四面。又明年,则命植根北面,东西断以帘。春暖鱼行,辄复跃入帘中,啮尽无余矣。又明年,则命筑土成堤,东西断流,由是鱼不得复入。荷苗无恙,始见青钱②贴水,继而翠盖擎珠,终则红妆烂然,清香袭人,可彻肌骨。举酒临风,真若水宫仙子,含馨佩芳,争妍竞秀③,环侍左右也。或曰:“子种莲三年无成,而卒享其成,何也?”余曰:“天下之事,阻于难而废于久,无志故也。不阻不废,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岂直莲哉?”
(选自《祐山杂说》,有删改)
【注释】①濂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晚年移居江西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旁,以故乡濂溪为溪名,世称濂溪先生。②青钱:指荷叶。③含馨佩芳,争妍竞秀:戴着鲜花,香气缭绕,竞相逞美。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水环四面____________
(2)举酒临风____________
(3)而卒享其成____________
(4)岂直莲哉____________
19.选出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尝植莲于东园小池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仆夫以足踏藕入淤泥中 以其境过清
C.辄为啮断 不足为外人道也
D.继而翠盖擎珠 学而不思则罔
2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明年春,则命爬掘淤泥,植根生土。
(2)天下之事,阻于难而废于久,无志故也。
21.阅读文章,结合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余”“种莲三年无成,而卒享其成”的原因。(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2~23题。(4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所展现的画面。(2分)
23.“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这三句皆出现“宛”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50分)
24.草木萌发,北雁南飞,这是季节变化,是大自然的美;热情如火,舞动似风,这是安塞腰鼓,是我们的民俗美;坚定如钢,昂扬而行,这是逆行背影,是时代英雄的美……
联系上面的材料,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
【序章 走近草木·知晓节气】
1. A B
2. 萌 匿
3. 忠贞不贰的民族气节
4. (1)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3)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4)钟鼓乐之 (5)在城阙兮
5. 我们要铭记恩德,传承品质,贡献力量。
6. 示例:不仅 还
7. B A C
8. ①象形 ②形声 ③形声
9. 示例:①人生辛勤耕耘,机不可失。
②人生磨炼意志,成就自我。
【渐进 鉴往知来·节气有趣】
10. B 点拨:A.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可知,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并不是精确的。C.根据材料三相关内容可知,选项“从而使城市经济发展得最为迅速”说法于文中无据。D.材料三提到“青团制作、手绘风筝放飞等节日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游客体验”,选项说法与原文不符。
11. 示例:近六年清明旅游人次起伏很大,2024年创新高;近六年国内旅游花费变化较大,2024年创新高。(2分,答出一点即可)
12. 示例:小语,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创造,即使在今天,它对于农业生产等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分)另外,因二十四节气形成了许多民俗文化,富有东方神韵。(1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你说对吗?(1分)
13. ①赶水泡田 ②建造苗床 ③撒芽育苗(或“培育秧苗”)(每空1分)
14. (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中的泥土”比作“鼓起腮的鱼儿”,(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泥土被水浸泡的状态,体现了泥土的生机与活力,富有动态美。(1分)
(2)“轻盈”突出了秧苗的姿态之美,“新羽”一词象征着新生和希望,(1分)进一步强调了秧苗在春天的生长,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1分)
15. ①早上日头刚升起来,男劳力做插秧准备:拔秧苗、淘洗秧苗根部、平整水田;②晌午时,村里的男人们排成一排,一行行插秧,场面浩大;③夕阳西下,水田一片新绿,秧苗抬头挺胸,显示出生机与活力;④入夜,劳累了一天的庄稼人摆酒设宴,祈祷五谷丰登。(每点1分)
16. 文章通过描述农忙后的酒宴和稻田的夜宴,展现了农人劳作后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1分)这样的结尾既体现了农人辛勤劳作后的放松,也通过稻田的夜宴展现了大自然与农人的和谐共处,深化了主题。(2分)此外,这样的结尾还增添了文章的诗意,使读者在文章结束时感受到一种宁静美好的田园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2分)
17. 示例:读完本文,我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描绘的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1分)他们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细致专注地做好每一项农话,在他们眼里,烦琐、单调、沉重的农业生产仿佛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2分)因为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劳动助人实现自我价值。这也让我更加尊重劳动者的付出。(2分)(言之成理即可)
【高潮 寻觅踪迹·草木传情】
18. (1)环绕 (2)迎着 (3)终于 (4)难道
19. A 点拨:A.都是介词,在;B.介词,用/连词,因为;C.介词,被/介词,跟,同;D.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20. (1)第二年的春天,就让人挖掉淤泥,(把)藕根种到生土中。
(2)天下的事情,被困难阻碍的时间久了就荒废了,是没有志向的缘故啊。
21. ①做任何事情,立志后都坚持不懈,不惧困难,所以取得成功。②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为下次的成功提供经验。
【参考译文】我生性有周敦颐的癖好,曾经在东园小池内种植莲花。当时正值二月水凉,仆人用脚把藕踩进淤泥中,过了些日子,(那些藕)都浮出水面腐烂掉了。第二年的春天,就让人挖掉淤泥,(把)藕根种到生土中。先在池中养鱼,正当荷苗长出水的时候,就被鱼咬断了。小池中石头堆积成为小岛,清水四面环绕。又到了第二年,就让人把藕根种到池的北面,东西用帘隔断开。春天暖和了,鱼自由游动,就又跳入帘中,把荷苗全部咬断,没有剩余了。又到了第二年,让人用土筑成堤岸,东西隔断,水流过不去,所以鱼不能再次进入了。荷苗没事,这才开始看见荷叶贴着水面,接着不久就形如翠盖托着珍珠,最终就(呈现)红色艳妆、光彩灿烂的样子,清香袭人,可以透过肌骨。端起酒杯迎着风,(莲)真好像水宫仙子,戴着鲜花,香气缭绕,竞相逞美,环绕侍奉在我的身边啊。有的人说:“你种莲三年都没有成功,而终于享受到种莲成功,这是为什么呢?”我说:“天下的事情,被困难阻碍的时间久了就荒废了,是没有志向的缘故啊。不因困难而被阻碍,不因时间流逝而荒废,天下就没有不能做的事情了,难道只有种莲吗?”
22. 示例: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苇茂盛,芦花泛白,晶莹透亮的露珠已凝结成洁白的浓霜,好似雪花。微微的秋风送来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侵人的寒气。
23. “宛”是“好像”的意思。它将实景和想象结合,创造出一幅如梦如幻的景象,突出表现了男主人公的痴情。
【终章 言为心声·表情达意】
24.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