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主题情境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9小题,计24分)
为倡导低碳生活,班级准备制作宣传册,请你参与制作。
【拟写卷首语】下面是宣传册的卷首语,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自然万物,生生不息。大自然孕育、滋养了无数生命:那花香鸟语令人心旷神怡,那些机灵的鱼在水中自在畅游……但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的活动越来越频繁,碳排放增多,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愈发严重。面对这场劫难,我们不能再碱默,而应大声疾呼:低碳生活,刻不容缓!让我们期待温室效应消声匿迹,龟裂的土地恢复生机,鸟语花香,草长莺飞,一切美好如约而至!
1.请确认卷首语中加点字读音。(填字母)(2分)
劫难(A.nán B.nàn)( ) 龟裂(A.guī B.jūn)( )
2.校对时发现卷首语中有错别字,请改正。(2分)
碱默( ) 消声匿迹( )
【发表感想】小秦在活动记录本上写了一段感想。以下是其中的部分内容,文字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忙修改、补充。
①自然滋养万物而不计得失,人( )不负青山,青山( )不负人。②我们要牢固维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好生态“红线”,用好法治“利剑”,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③庾信说K纤纤不绝林薄成K涓涓不止江河生K④让我们一起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汇聚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磅礴力量,不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吧!
3.你认为可以增强第①句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请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4.你发现第②句画线部分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请向小秦提出你的修改建议。(1分)
5.第③句缺少标点符号,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1分)
6.【设计封面】设计宣传册封面的同学想从右面两张图片中选用一张,你认为哪一张更合适?请说明理由。(100字左右)(3分)
图A 泪 图B 绿
7.【编辑内容】宣传册内“低碳生活与绿色家乡”一栏,拟引用诗文名句编写一段话,请你帮助完成。(8分)
家乡山水美如诗画,处处“芳草鲜美,(1)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处处“(2)______________,蒙络摇缀”(柳宗元《小石潭记》)。优美的山水也会引发我们的无限情思,当我们驻足河畔,听到水鸟轻快鸣叫时,会想起《关雎》中的“(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那是一种求而不得的日夜思念;当我们眺望湖面,看到水面烟波浩渺,想要渡湖时,会想起《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5)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那是一种想要从政却无人引荐,只能闲居在家的无奈和惭愧;当我们即将远行,与家乡的山水、亲友挥手作别时,会想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7) 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 ”,那是一种不因分别而落泪沾巾的豁达乐观……青山绿水哺育着我们成长,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也应增强环保意识,让家乡的水更绿,山更青,景更美。
8.小语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低碳做了总结,请你再补充两条低碳生活的建议。(2分)
9.《经典常谈》共有13篇。请从下列三项中选择一项,仿照示例,简要介绍。(提示:可从古书的来历、内容概述、历来对该书的认识等方面谈)(3分)
示例:我喜欢《〈诗经〉第四》这一篇,我了解了诗的源头是歌谣,将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诗了。太师们保存了带着乐谱的唱本,到了战国,乐谱逐渐亡失,但还是有三百来篇唱词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孔子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诗经》成为儒家经典,主要作教化之用。
A.《〈周易〉第二》
B.《〈战国策〉第八》
C.《〈史记〉〈汉书〉第九》
我选________(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2题。(9分)
【材料一】
低碳出行,顾名思义,即在出行时,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出行方式。其中包含了选择政府与旅行机构推荐的相关低碳出行线路、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选择自行车或徒步等。这种出行方式对环境影响小,既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兼顾效率。只要是能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就叫作低碳出行,也叫绿色出行。低碳出行,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
为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营造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形成勤俭节约、合理用能的社会风尚,5月15日,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在航天基地揽月阁广场举办西安市2024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播放了2024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片,并就碳足迹、碳标识、绿色低碳转型、低碳生活理念等内容通过展板形式进行宣传,同步开展西安市绿色低碳产品和低碳典型案例展,吸引大批市民驻足观看。
2024年5月15日是第12个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近年来,西安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基调,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开展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垃圾焚烧发电和天然气锅炉改造,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使用电力或清洁能源。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制造。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不断提高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新增或更新公交车辆基本实现电动化。2024年西安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
此次活动拉开了西安市2024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的序幕,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发动社会各界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进一步增强节约能源的紧迫感,将绿色低碳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文化传承,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选自陕西网2024年5月16日《西安市举办2024年
“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有改动)
【材料三】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出行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已成为未来交通的一大趋势。作为电动汽车的“加油站”,充电桩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2024年2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达到惊人的902.3万台,同比激增63.7%,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中国电动出行市场的蓬勃生机,也预示着电动出行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这份报告详细分析了2024年1-2月充电基础设施的增量情况。在这短短两个月内,新增充电基础设施高达53万台,同比上升6.17%。这一增速虽然相较于总体数量的暴增略显平缓,但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月中公共充电桩和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在增量上均有所上升,其中公共充电桩新增15.6万台,同比上升5.72%;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新增41.6万台,同比上升7.09%。这两类充电桩的增长比例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反映出市场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持续增长。
(选自《中国充电桩数量突破900万大关,同比暴增63.7%,
电动时代加速到来》,有删改)
【材料四】
10.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3分)
11.根据【材料二】,说说西安市近年来在绿色低碳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4分)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低碳出行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是因为其覆盖面广,涉及环境、能源、健康等。
B.西安市2024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以展板的形式进行宣传,开展低碳案例展等。
C.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的“加油站”,目前充电桩数量的不断激增,极大减少了碳排放量,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一大趋势。
D.低碳理念已深入人心,并能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如在某调查中,选公共交通与步行出行的人数占比最大,全球的人都认可绿色出行。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1分)
舞动的醒狮
林延军
①村庄的气息,从“咚咚咚”的鼓声里开始。
②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黝黑的额头布满皱纹,像是田畴里的庄稼。田里耕作的带头小哥,还来不及放好农具,便直奔村里宗祠旁的一间小屋。屋内灯光微弱,暗暗的,带头小哥举起鼓槌,“咚咚咚”的鼓声在村庄的上空回荡。熟稔地拾掇一阵,有人敲锣打鼓,有人头顶着狮头,有人弯腰当狮尾,带头小哥与几名青年小伙摇身一变成为“狮子班”,他们脚踩着土地,双手举起狮头,在人群里舞动起来。
③“狮子”时而抬头扭脖,时而腾挪翻越,时而眨眼踢腿。刹那间,“狮子”又向前奔跑,像是听到谁的呼唤。踢腿,抬头,突然间又摆头晃脑。此时,鼓声从快转为慢,紧跟着又从慢转为快。
④一会儿狮子“高兴”了,一会儿狮子“生气”了,一会儿狮子“悲伤”了……从步伐到动作,从表情到性格,舞狮人在“狮子”的世界里,靠默契和心灵相通的配合,将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刻,狮子像生长在村庄的精灵,为百姓带来欢乐、祥瑞。
⑤正月的日子,“狮子班”便串村走巷,为村民舞狮,寓意庆贺一年的收成,祈祷风调雨顺。他们在村庄穿行,变成村庄乐谱上的一个个音符,又像田畴里的庄稼,星星点点,在南方这片贫瘠的红土地上跳跃起来。
⑥每次舞狮前,都会有一段击鼓演奏。“咚咚”的声音从低到高,变化多端,似乎在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又似乎要把“狮子”唤醒。随后,醒狮闻鼓起舞,或睁眼,或洗须,或舔身,或抖毛。渐渐地,鼓声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又像狂风暴雨,排山倒海。小孩儿坐在大人的肩膀上,看得如痴如醉。
⑦霎时,握鼓槌者用尽力气,擂出浑厚的鼓声,“狮子”又弯了一下头,似沉思,似惊悚,尾巴随之摇摆起来。鼓声、镲声和鞭炮声回荡在房舍、村庄和草木之间,地面不时扬起一阵土灰,围观的老老少少如追星,久久不忍离去……
⑧舞狮,源于宫廷狮子舞,盛行于民间。
⑨相传远古时期,广东南海一带发生了瘟疫,后来出现一只神兽,神兽所到之处,瘟疫便很快没有了,后来百姓为了纪念神兽,称神兽为“年兽”。家家户户用竹篾、纸等材料制作“年兽”,并把一张桌子放置在家门口,准备好“年兽”喜欢吃的青菜,配合锣鼓,等待“年兽”采食。由于“年兽”与狮子的样貌相似,又经常为老百姓带来祥瑞和喜气,故“年兽”被称为“瑞狮”。
⑩在广东,因粤语“瑞”与“睡”读音相同,老百姓比较忌讳,后又将“瑞狮”改称“醒狮”。直至明代,在广东的一些村庄,百姓把风调雨顺的愿景寄托在醒狮身上。村民用醒狮的威严驱赶邪恶,祈盼来年事事顺心。
记忆中的童年,许多小伙伴都有“功夫梦”“狮子班梦”。一听到鼓声响起,小伙伴们就像着了魔,拔腿就跑,直奔村中央的那片空旷地。“舞狮子啦!快!”成为我们奔走相告的口头禅。但每次看完舞狮表演,伙伴们都意犹未尽,回家又找来棍子到处敲,模仿击鼓。
是的,醒狮一动,沉寂的村庄就被唤醒了。它们威严,它们凶猛,它们带来祥瑞,它们从乡野走进城市,又从城市走出国门。醒狮要将舞蹈、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从东方撒向全世界。在一呼一吸之间,醒狮登上异乡的舞台,在华丽转身之间,在万千景象之中,醒狮一跃登上非遗的榜单,万物景仰。
醒狮,是有生命的,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还有记忆。它舞动的走向,又像一条辽阔的河流,支流所到之处,连着根脉,滋长乡愁。(有删改)
13.醒狮是音乐和舞蹈配合的艺术。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醒狮表演的过程。(4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14.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根据以下阅读锦囊完成阅读批注。(4分)
阅读锦囊 阅读批注
赏析式批注:从语言表达角度进行欣赏与分析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第⑤段画线句进行赏析式批注
感想式批注:就文章内容写出读后的理解感悟或心得体会 (2)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第 段“醒狮,是有生命的”进行感想式批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西向《民俗》杂志推荐本文,小陕建议删除第 段,两人就此问题发生了以下讨论,请你帮忙补充完整。(4分)
小陕: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都略显多余,我认为可以删去。
小西:我认为这段不能删去,因为第 段回忆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听到舞狮班鼓声的兴奋喜悦,以及看完后意犹未尽并模仿表演,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表现了舞狮对孩子们的影响,为下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铺垫。这段体现着作者对往事的怀恋和淡淡的乡愁。
16.简要分析本文结尾段与《社戏》结尾段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上的异同。(4分)
《社戏》: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7.校文学社创办了《文趣》专刊,设有《文趣·成长》《文趣·情感》《文趣·民俗》《文趣·阅读》四个分册。小语想推荐本文,请你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帮助小语选择分册,并说明理由。(5分)
链接材料:
《文趣·成长》卷首语:从一粒种子长成直挺的大树,既有风吹雨打,又有明媚阳光;既有眼泪与汗水,又有欢笑与歌声。我们一路磕磕绊绊,却也一路繁花盛开。
《文趣·情感》卷首语:回忆里,总有些瞬间,会温暖整个心灵。
《文趣·民俗》卷首语:民俗,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源于一代代人的书写,有历史,有生活,更沉淀出文化,折射出价值。
《文趣·阅读》卷首语:书乡浸淫日久,则心胸宽广、见识广阔,自然语言有味、气质高雅。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①。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④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⑤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选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注释】①瘦削:陡峭。②踞:蹲,蹲坐。③锦幄:锦绣织成的篷帐。④藉(jiè):垫着。⑤陟(zhì):升,登(高)。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
(3)石为泉啮________________ (4)溯源而上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复出焉 必有我师焉 B.乃不知有汉 乃悟前狼假寐
C.不足为外人道也 全石以为底 D.桃可千余树 不可久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
21.桃花源是古代文人向往的地方,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概括桃花源有怎样的特点。(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2~23题。(4分)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2.请概括诗歌中刻画的女子形象。(2分)
23.《诗经》流传千年,因其独特的音韵美传唱至今,请结合本诗,从句式、语言、结构中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该诗如何体现音韵美。(2分)
三、作文(50分)
24.黑板上的算式和名言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题目,分享你的故事或写出你的感受。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答案
一、1. B B 2. 缄 销 3. 只要 就
4. 把“维护”改为“树立”。 5. B
6. 示例一:图A更合适。这张图片以《泪》为标题,图片中的地球上耸立着高高的大烟囱,天空浓烟滚滚,底下是各种工业废水,美丽的地球变得丑陋不堪,正在流泪。这张图片给人们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警示人们去保护环境。
示例二:图B更合适。这张图片以《绿》为标题,整个地球像一颗饱满的种子,地球上是茁壮成长的新芽。这张图片告诉我们有良好环境的地球有无限生机,保护地球环境就等于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可以正面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7. (1)落英缤纷 (2)青树翠蔓 (3)求之不得
(4)寤寐思服 (5)欲济无舟楫 (6)端居耻圣明
(7)无为在歧路 (8)儿女共沾巾
8. 示例:①少用一次性筷子。
②节约用水:洗手、洗漱时应控制水龙头的流量,使用节水型水龙头和节水器具。
9. 示例:B 我了解了《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一部重要的古史,他将战国纵横家的言辞和策略编成书,书名也是他提议的。但他是在汉初蒯通整理润饰的基础上编的,所以各篇如出一手。
二、10. 低碳出行的定义、常见方式及作用。(每点1分)
11.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每点1分)
12. B
13. ①正月串村走巷舞狮 ②鼓声咚咚,敲锣打鼓
③动作多样,性情各异 ④睁眼洗须,舔身抖毛(每空1分)
14. (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舞狮的队伍比作“音符”和“田畴里的庄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狮子班”为村民舞狮,在村庄穿行,让整个村庄灵动起来,给村民带来欢乐,(1分)抒发了作者对舞狮这项民俗活动的喜爱及怀念之情。(1分)
(2)“生命”一词写出醒狮具有延续性,一代又一代人将醒狮这项民俗活动传承下去,(1分)醒狮连接着家乡的根脉,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1分)
15. 醒狮给沉寂的乡村注入生命与活力(2分)
醒狮将舞蹈、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传承下去,并走向世界(2分)
16. 都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分)本文结尾段表达了对醒狮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1分)《社戏》结尾段表达了“我”对那夜的好豆、好戏的留恋,表现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1分)
17. 选择《文趣·民俗》。(1分)理由:此文主要描写舞狮这一活动。舞狮是民俗,它源于宫廷狮子舞,盛行于民间,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符合民俗的特点;(1分)醒狮表演,来自古老的传说,源远流长;(1分)舞狮是音乐和舞蹈配合的艺术,展现广东地区的民俗风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是有生命的。(1分)通过阅读此文,我们能了解舞狮这种活动,我们能够感受到精彩的地域文化,更深入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1分)
18. (1)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同“邀”,邀请 (3)侵蚀 (4)逆流而上
19. A 点拨:A.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在其中/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在其中;B.副词,竟然,居然/副词,才;C.介词,跟,同/动词,作为;D.副词,大约/助动词,能够。
20. (1)土地平坦宽广,屋舍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桃树有一千多棵,在道路两旁像锦绣织成的篷帐,花垫在地上有一寸多高。
21. ①景色优美;②环境幽静;③依山傍水;④位置隐秘;⑤祥和安宁。
【乙参考译文】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处,(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人们上了船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桃树有一千多棵,在道路两旁像锦绣织成的篷帐,花垫在地上有一寸多高,泉水汩汩地流淌。沿着水逆流而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22. 她文静、美好、善良。
23. 示例一:句式上四言一句,每句一般两字一顿,读起来极具节奏感,富有音韵美。
示例二:语言上使用双声词或者叠韵词,如“窈窕”“参差”“辗转”等,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示例三:结构上重章叠句,后两章句式基本保持不变,只更换个别词语,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三、24.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