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杨洪英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年级
邮件
单位
淄川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声声慢》
一、教材分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修第四单元的一首宋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诗词,感受诗词意象、意境美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学生不熟悉当时的社会背景,不熟悉词人的人生坎坷的经历,不理解诗词选取的意象的特定含义,就很难真正走进诗人营造的凄惨悲伤的氛围,很难激起情感的共鸣。所以把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表达出来的作者忧思难抑,情伤满怀的意境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通过诵读,品味鉴赏语言,深入理解意象的丰富内涵,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体会词人别样的愁情。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课前五分钟循环播放“李清照画像”幻灯片,配以王祖贤唱的《声声慢》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二、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三、在整体把握文本阶段,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路探讨:作者的“愁”是什么?为什么有“愁”?怎样表现“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情境导入
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播放王祖贤《声声慢》
研讨交流
提出问题:作者的“愁”是什么
朗读;点评、评价、交流,概括“愁”内容。
利用文档软件批注
探究
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愁”?这些愁绪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从中找出并归纳
利用文档软件批注
?
提出问题:表现这些愁情?
学生读书,从书中找出答案;交流。
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上升到“哲学”层次。
研读交流建构
你觉得作者选取的意象都有什么内涵?
紧扣文本,边朗读边交流总结:梧桐、细雨、淡酒、菊花、雁
?
总结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一起朗读全词,继续体会全词无处不在的愁绪。
?
作业布置
准确理解了词中的意象,感受了词的意境,把握了词中愁的内涵后,请同学们将《声声慢》改写成诗歌或散文。
?
云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设计紧扣词的意象和意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词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绪。
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课前播放王祖贤《声声慢》歌曲,营造学习这篇词的气氛。
引导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整体把握文本阶段,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路探讨:作者的“愁”是什么?为什么有“愁”?怎样表现“愁”?
?
一曲声声慢
台湾华梵大学中文系王隆升老师集句
一片轻烟飘满山
池塘水绿风微暖
流云惹春山
几度两相欢
水殿风来暗香满
一叶轻舟江南岸
任是春风吹不展
当筵烟水漫
到此成游宦
一曲寂寞菩萨蛮
紫薇朱槿花又残
折得烟花独自看
又是几度夕阳还
往事常萦伴
独上小楼立东畔
流年暗中已偷换
付与时人冷眼看
落日残照满
心随画屏展
孤山无限春又寒
银屏昨夜已微寒
带泪含羞整翠鬟
帘外水潺潺
寂寞人自伤
月夜枝头生晓寒
缓缓疏星度河岸
吟歌几度倚危栏
人儿两三三
怅恨年光晚
浅酌低唱觉轻寒
天长梦短人孤单
愁眉不展鬓星霜
娇寒妆残千思乱
弦歌声已断
总是关山梦魂长
风流云淡随波转
犹怜画角数声残
往事已无端
细将幽恨传
尽付一曲声声慢
往事已无端
细将幽恨传
尽付一曲声声慢
《声声慢》 文档批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课件23张PPT。声 声 慢
李清照生自由朗读,理解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朗读读罢全诗,你能从文中体会得到愁,但你能从文中找出有何愁,缘何愁吗?
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她早期的作品多抒写闺情相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风格开朗明快,清丽婉转;后期的词作多抒写思夫、思乡、思国的浓愁、哀愁,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词家一大宗 豪情——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才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少女生活的无忧无虑 幸福的贵妇人生活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0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安宁、幸福
1126-1127年:金兵入侵并灭北宋,金石书画毁于战火。
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逝。
1130年:为辩通敌之冤,奔波于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
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再嫁张汝州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孑然一身,悲苦辞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如果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换成“寻觅、冷清、凄惨”好不好?为什么? 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解读意象思考一: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
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思考二:这些意象分别有何
特殊意义?为何说是“淡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 杜甫《登高》)“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酒是“愁”的象征 秋风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风渲染愁情。 过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 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细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亡国之愁)
得出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梧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1、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2、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3、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感悟意境:意象-意境-情感意象: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之境添愁、助愁情感:国破家亡之悲、丧夫孤独之愁
颠沛流离之苦分角色合读:一名女生 ————
抒情主人公李清照的道白女合
男合抒情主人公李清照的内心
独白————
女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女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男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女合: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男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女独: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 声 慢
李清照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探究性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收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词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