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统编版·第六单元:阅读综合实践
七年级语文
研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神奇美妙的想象,思考现实与想象的结合;
小组合作,发挥想象,改编课本剧:
分享成果,扮演角色,表演课堂剧;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体验奇幻的文学世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素养目标
重点:体会故事中神奇美妙的想象,思考现实与想象的结合;发挥想象,改编课本剧并表演。
难点:体验奇幻的文学世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环节一
回顾课文
温故知新
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本单元课文有小说、童话、神话和寓言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观看世界。学习本单元,要在默读中把握作者思路,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
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紧密围绕“想象与创造力”这一核心主题,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想象的无限魅力。
本单元精选了古典名著节选《小圣施威降大圣》,让大家领略古典文学中想象的瑰丽与奇幻;童话《皇帝的新装》则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让同学们认识想象在塑造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则带领我们走进远古时代,感受先民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寓言故事《寓言四则》则通过简短精悍的故事,让大家体会想象与道理相结合的魅力,学会在简短的篇幅中蕴含深刻的寓意。
课文回顾
《小圣施威降大圣》
作为《西游记》的精彩节选,通过孙悟空与二郎神之间惊心动魄的斗法场面,不仅展现了作者吴承恩丰富的想象力,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古典名著中的奇幻色彩和想象之美,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课文回顾
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故事内容。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的这一经典童话以讽刺的笔触,揭示了人性中的虚伪和自欺欺人。皇帝及其臣民的愚蠢行为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不仅让读者捧腹大笑,更促使他们深思人性的弱点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公。
课文回顾
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故事内容。
《女娲造人》
这一神话故事,则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人民对生命起源的浪漫想象之中。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崇拜,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想象力的无穷魅力。
课文回顾
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故事内容。
《寓言四则》
包括《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这些寓言既包含了古希腊的智慧,也融入了中国古代的哲理。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充满想象力。
课文回顾
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故事内容。
环节二
研读想象
撰写心得
本单元的课文讲述了一个个引人人胜的故事,展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选择一篇最吸引你的,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思想主题等角度进行研读体会故事中神奇美妙的想象,思考课文是如何基于现实展开想象,又通过想象来反映现实的。和同学分享你研读的成果。
教材任务
研读指导
明确自己最喜欢哪一篇课文,拟写题目,例如:《荒诞的情节——<皇帝的新装>研读心得》;
既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思想主题三个角度进行研读,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点进行研读。
体会故事中神奇美妙的想象,思考课文是如何基于现实展开想象,又通过想象来反映现实的。
课文解析
1、思想主题:新装的奇怪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既是骗子巧妙的“钳口术”,也是故事发生的基础,并且推动情节不断发展,展现人物群像。
2、人物性格:皇帝酷爱新装——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棗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3、故事情节:游行“穿新装”——皇帝光着身子试穿新衣,赤身露体的在大街上游行。
皇帝的新装 夸张的想象
课文解析
小圣施威降大圣 超现实的想象
斗法对象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大圣 麻雀 大鹄老 鱼 水蛇 花鸨 土地庙 真君
小圣 饿鹰 大海鹤 鱼鹰 灰鹤 原身 原身 原身
情节曲折,想象丰富
人情人性,童心童趣
大圣被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仓促变了个土地庙,尾巴变作旗杆;
大圣变作二郞神,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大圣变化成花鸨,写出孩童式的无所顾忌;小圣嫌他变得低贱,表现出神性的威严。
课文解析
女娲造人 浪漫的想象
①神通广大: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②非凡的创造力:神奇的造人过程和方法。
①人的寂寞孤独;
②母亲的自豪感和欣慰感;
③人的忙碌与疲倦。
神性:神通广大的女神。
人性:勤劳、智慧的伟大母亲。
课文解析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到人间询问他的雕像的价值,却发现自己只是个白送的“添头”。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与狮子》:蚊子抓住狮子的弱点打败了狮子,却不小心被蜘蛛网粘住了。讽刺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穿井得一人》讲述了宋国丁氏的戏言被误传的故事,启示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杞人忧天》通过杞人忧虑天崩地陷的故事,讽刺了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寓言四则 讽喻式想象
【示例1】《皇帝的新装》最吸引我。文章讲了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所骗,穿上了根本不存在的新衣,在游行中丑态百出的故事,情节荒诞离奇。
首先写皇帝登场,这位皇帝有特殊的爱好——喜欢新衣服,而且喜欢到荒唐的地步,如“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接下来写骗子登场,他们编了一个谎言。文中三次看织布的情节,集中反映了皇帝、大臣、官员、骗子的丑态。第一次皇帝让“诚实的大臣”去看看工程进展,作者特意用了“诚实”“善良”等词,表现了皇帝的自负、心虚,充满讽刺意味。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却仍然看不到什么东西,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只得赞美衣服,荒诞可笑。面对不存在的“新装”,大臣和皇帝都发出了赞叹:“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文末的游行典礼更是将这场闹剧推向了高潮,皇帝神气地“穿着”根本不存在的新衣,而他的那些大臣托着根本不存在的后裙跟在后面。人们的表现也是荒唐可笑,明明什么都没看到却都选择了撒谎。直到最后当一个孩子喊出了“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人们这才可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皇帝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却依然“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内心的恐慌和维护自己的尊严,荒诞可笑。
故事从一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都充满荒诞的意味。
研读示例
【示例2】《女娲造人》最吸引我。
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说,本文是根据《风俗通》等古代有关记述改写的,原有的记述像只有枝干的树木。作者在此基础上,就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进行了丰富的想象,使整个故事变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从人物性格的角度来说,作者在写作本文时,增添了对女娲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情绪的描写,通过想象,使女娲既具有神通广大的神性,更具有勤劳能干、活泼智慧、情感丰富、富有创造力的人性,从而丰富了人物形象。
从思想主题的角度来说,汉民族先祖在思考“人类起源”这一话题时,便将自己的起源与土地相联系,视土地为母亲,于是便有了女娲用黄泥造人的神话故事。这是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一种神奇的想象。
总而言之,作者在现有的记述上,增添了许多细节,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和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象的内容既显“神威”,又符合人情事理。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情节虽然出于想象,大胆夸张,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研读示例
思考课文是如何基于现实展开想象,又通过想象来反映现实的。
研读示例
【示例】在《小圣施威降大圣》中悟空变作土地庙,就是想用土地庙的旗杆掩饰猴子的长尾巴,结果却被二郎神识破,原因是尾巴变成的旗杆立在士地庙的后面,而一般的旗杆是在士地庙的门前,这是《西游记》基于现实的想象,又通过想象来反映现实的内容。
【示例】在《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大臣、随行官员、骗子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直接讽刺了当时社会残留的大大小小的封建统治者的愚蠢无知和虚荣腐败。
想象中既有生活的真实,目的也是为了揭露生活中的丑态;而夸张是渗透在想象之中的,它可以凸显故事的主题,更鲜明地暴露对象的本质
环节三
编课本剧
以写促读
那天
以小组为单位改编课本剧。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小组内讨论如何将本组选择的课文改编为课本剧。
可以推举一名同学负责执笔,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撰写剧本。剧本完成后,小组内共同讨论完善。
教材任务
那天
链接材料
撰写课本剧剧本,首先要选定适合改编的课文或片段。选取的标准包括有比较集中的矛盾冲突和生动有趣的情节,人物的形象比较鲜明,适合在课堂上展演,等等。还要考虑小组成员的兴趣特长。
改编时,要明确原文内容哪些值得保留,哪些应该突出,哪些可以舍去一般来说,故事情节的主要线索、故事的主要人物,在剧本中应该保留。集中展现人物性格和故事思想主题的内容,在剧本中应该突出,还可以基于原文再扩充设计一些对话和动作。次要人物和不重要的情节,在剧本中则可以舍去或通过旁白等方式来处理。
那天
编写指导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那天
编写指导
确定表演的场或幕,按“第几场或第几幕”进行编写;
确定地点,如“皇宫”;
确定人物,如“皇帝、侍从、骗子甲骗子乙”等;
从书中借鉴语言、动作、表情等描写,完成台词的编写;
最后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两名同学撰写完成初稿;
剧本完成后,小组内共同讨论修改,定稿。
那天
改编示例
第二场
地点:骗子们的屋子
人物:骗子甲、骗子乙、老大臣、官员
(两个骗子上场,一边做织布的动作,一边嘀咕)
骗子甲:(贪婪,争抢)我们把金子对半分了,生丝先放在我这里……
骗子乙:(拒绝,急忙)不行,生丝也做两份分了。
骗子甲:(担心)要是让人看出来怎么办?总得让人看到生丝呀!
骗子乙:(得意洋洋地笑了)你怎么忘了?我们的布别人看不见!
骗子甲:(相视一笑)好好好。
(骗子甲做分生丝的动作)
骗子乙:(侧耳倾听,小声)快点收好,有人来了。
《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那天
改编示例
(老大臣上场,吃惊地看)
老大臣:愿上帝可怜我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骗子甲:您来了。您走近看看吧,这花纹多美丽,色彩多漂亮啊!
老大臣:(仔细打量,擦了一把虚汗,随即面向台下观众)我的老天爷!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声音略低)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骗子乙:哎,您一点儿意见也没有吗?
老大臣:(假装惊喜)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我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老大臣退场,官员上)
官员:咦?(吃惊,张嘴,揉眼)我并不愚蠢啊!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骗子甲:您看这段布美不美?
官员:美!美!太美了!
《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环节四
演课本剧
深化理解
那天
各小组推选有表演特长或兴趣的同学扮演剧中角色,小组内其他同学名司其职,分担必要的工作。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班级进行课本剧表演。
各小组表演后,其他小组的同学从是否忠实于原文、想象是不是合理、表演是不是生动有感染力等角度打分评价,还可以请上台表演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材任务
那天
一、表演内容(40 分)
1.对课文的忠实度(15 分)
故事情节完整,无重大遗漏或错误改编。准确传达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
2.创意与改编(15 分)
有合理的创意改编,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或富有深度。改编不脱离课文的基本框架,且能增强表演的观赏性。
3.语言表达(10 分)
台词清晰、准确,符合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评分标准
那天
二、表演技巧(40 分)
1.演员表演(20 分)
角色塑造鲜明,演员能够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表情、动作自然得体,能够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和状态。演员之间配合默契,互动真实自然。
2.舞台表现(10 分)
舞台布置合理,符合剧情需要。道具运用恰当,能够增强表演的真实感。灯光、音效等舞台效果运用得当,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3.节奏把握(10 分)
表演节奏紧凑不拖沓,情节发展流畅。能合理控制表演时间,不超时或过短。
评分标准
那天
三、团队协作(20 分)
1.组织协调(10 分)
小组内分工明确,各成员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排练过程中组织有序,能够高效地完成表演准备工作。
2.团队精神(10 分)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共同为表演的成功努力。在表演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评分标准
那天
四、附加分(10 分)
1.服装造型(5 分)
服装、发型等造型符合人物特点和时代背景。造型美观、大方,能够为表演增色。
2.现场效果(5 分)
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现场反应热烈。有独特的表演亮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评分标准
那天
在《皇帝的新装》里,我扮演的是骗子甲。
剧中,骗子甲是一个贪婪、狡诈的人物形象。因而,我在与骗子乙对话和分东西时,表情和语气都充满了对金钱的渴望,动作也做得十分急切;在老大臣和官员来查看时,着意赞美“新装”,此时语气要夸张,动作要浮夸,显示出这一幕的滑稽可笑。
所以,要想表演好一个角色,首先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再设计合适的表演形式。
演员心得
积累运用:
体会故事中神奇美妙的想象,思考现实与想象的结合;
发挥想象,改编课本剧并表演。
知识总结
综合阅读:
体验奇幻的文学世界,激发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复习回顾本学期学过的课文,哪些课文中运用了想象手法,思考其想象特点与作用,整理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与小组同学探讨其作用,并分析归类。
课后作业
道阻且长 行且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