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课时1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 课件(共20张PPT) 2024-2025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 课时1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 课件(共20张PPT) 2024-2025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23 16:0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7.2 溶液组成的表示
课时1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
1.能认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知道常见溶剂有水、酒精、汽油等。
2.能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设问:假如你是一名护士,遵医嘱给病人静脉输液,对于你手里拿着这瓶药液,你必须关注它的哪些方面。
一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上面标示了些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溶液,或者说这是由什么物质溶解到什么物质里形成的溶液?
溶液的组成:溶液都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一、溶液的组成
基本概念:
溶液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溶质的种类:
蔗糖
酒精
氯化氢
(固体)
(液体)
(气体)
可以是固体、液体和 气体。
糖水
(2)溶剂的种类:



酒精
一般为液体,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其次是酒精和汽油
糖水
溶液名称 溶质 溶剂
生理盐水
10ml汽油,90ml植物油
碘酒溶液
酒精溶液
硫酸溶液
盐 酸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钠(固态)
水(液态)
植物油
水(液态)
水(液态)
水(液态)
水(液态)
汽 油
碘(固态)
酒精(液态)
硫酸(液态)
氯化氢(气态)
氢氧化钙(固态)
酒精(液态)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
V溶液 ≠ V溶质+V溶剂
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质量关系
体积关系
思考: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只能为一种?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多种
溶液中的质量关系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2.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3.当物质与水混合形成溶液时,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
4、除特殊说明外,一般人们所说的溶液都是指水溶液。如氯化钠溶液就是指氯化钠的水溶液。
溶质、溶剂的确定
(1)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成溶质,液体看成溶剂。
(2)若是有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量多的看成溶剂,量少的看成溶质。如将90mL的汽油与10mL的植物油混合形成的溶液,汽油为溶剂,植物油为溶质。
(3)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如:将9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酒精。
溶液的命名
某某(溶质)的某某(溶剂)溶液
若溶剂为水,某某(溶质)溶液
全 称
简 称
NaCl的水溶液
酒精的水溶液
HCl的水溶液
Ca(OH)2的水溶液
NaCl溶液
酒精溶液
碘的酒精溶液
Ca(OH)2溶液
氯化氢溶液
食盐水\生理盐水
白酒\医用酒精
盐酸
澄清石灰水
碘酒
某些溶液存在俗称
二、溶液的浓度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溶液颜色深浅大致判断溶液的浓稀,但这种判断往往是粗略的。在生产和研究中要准确分析溶液的组成需要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
在常温下配制下列溶液:
【实验1】称取3 g 蔗糖加到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 47 mL 水加入烧杯中,搅拌使蔗糖完全溶解。
【实验2】称取5 g 蔗糖加到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 95 mL 水加入烧杯中,搅拌使蔗糖完全溶解。
在常温下配置下列溶液,哪个溶液更甜
3 g
5 g
47 g
95 g
50g
100 g
0.06
0.05
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
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ω = ×100%= ×100%
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说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高
溶质质量分数
浓度
人们把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浓度。
人们常用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的食盐溶液。
②10%的含义指每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10份。
溶液的浓度表示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明矾可将硬水软化
B.水既可以做溶剂,也可以做反应物
C.蒸馏是水净化的一种方法
D.水电解时所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A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B.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D
3.常温下,在15 g氯化钠中加入 60 g 水,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A. 15%
B. 20%
C. 25%
D. 33.3%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