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平谷中学高二(上)期中
历 史
一、选择题
1、商朝前期,商王得到内服臣子的辅佐,又积极拉拢方国,维系了国家的稳固。商朝中期多次出现王位
之争,部分方国不再朝王纳贡。盘庚迁殷后商王势力强盛,方国逐渐归附商王统治。由此说明( )
A. 外服是商朝统治的主要支柱
B. 内外服制依靠血缘关系维系
C. 原始民主传统在商朝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D. 内外服制的兴衰以中央力量的强弱为转移
2、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
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
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
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①②
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
主要体现了( )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4、下列关于古希腊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斯巴达法定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B. 雅典议事会议员由公民大会投票产生
C. 斯巴达监察官有重要权力且终身任职.
D. 雅典公民审判员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
5、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 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
第1页/共20页
加议会,并于 1341 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
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
B. 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
C. 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
D. 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
6、下表内容为学者丁建弘关于 1871 年德意志帝国联邦制的描述,其体现出的德意志帝国联邦制的特点是
( )
①实行较为松散的联邦制度 ②帝国政府拥有巨大权力
③普鲁士在帝国内地位突出 ④各邦保留了一定的权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汉代选官实行察举制,选中的人必须品德高尚,魏晋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等级选拔人才。
唐代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允许人们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考生可以将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投
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增加及第机会。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度( )
A. 兼顾才学和从政能力
B. 具有经世致用的色彩
C. 仍有因循传统的特征
D. 沦为应试者投机工具
8、下列史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第2页/共20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史籍记载:“凡军民土庶诸色户计,所在官司不务存心抚治,以致军民困苦,或冤滞不为审理,及官
员侵盗欺诳、污滥不法,若此之类,肃政廉访司、监察御史有能用心纠察,量加迁赏。”史料可用于研究
( )
A. 秦朝御史大夫的职权
B. 西汉依据才德察举官员
C. 元朝监察官员的职权
D. 清朝落实“圣谕十六条”
10、以下材料为古代不同时期的监察情况,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谏官“往往分行御史之职”
②“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③“分为十道巡察使,二周年一替,以廉按州部”
④“章奏之下,又经六科,六科可封驳,纠正违失”
A. ①②④③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④③②①
11、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
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是
( )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第3页/共20页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下图为任命方积蕃担任大理院(1906 年,清政府改大理寺为大理院,民国沿用,属司法最高审判机关)
刑庭推事的委任状。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
A. 清末学堂选官制度
B. 北洋政府文官制度
C. 五权宪法运行机制
D. 国民政府人事制度
13、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
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14、“(范)文正公自政府出,归乡”,买下良田千亩,“号曰义田,以济养群族”,又设义宅、义学,
教养咸备。后人赞之曰:“自家而国,则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已。”此后,颇
多士大夫仿效,政府还减免了一些义田的赋税及差役。这反映了宋朝( )
①社会治理主要由政府实施 ②宗族的救助方式较为多样
③士大夫阶层具有家国情怀 ④政府对社会救济给予鼓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下列两则史料能用来说明西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有( )
自敦煌西至盐泽(今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汉书·西
域传》)如图的简牍:20 世纪 90 年代出土于甘肃敦煌的汉代悬泉置遗址,留下了该驿站与西域屯田官之间
物资、文书传递的记载。
第4页/共20页
①护乌桓校尉的管理职责 ②加强对西域的治理和开发
③张骞探索西南丝绸之路 ④驿站和文书邮传制度运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6、 对 下 图 信 息 解 读 正 确 的 是 ( )
A. 嘉峪关长城是秦代长城的典型代表
B. 鞑靼等民族政权一直与明和平相处
C. 设置九边重镇以防范蒙古骑兵袭扰
D. 九边重镇建立了羁縻性质管理机构
17、京师同义馆在初创时(1861 年)即规定,学生每三年大考一次,由总理衙门核实甄别,优者授七、八、
九品官级。上海广方言馆(1863 年李鸿章奏设)也规定学生三年学成之后,优秀的学生,经督抚专折奏保,
可调京考验授以官职。以上规定说明( )
A. 清廷宣布废除八股取士
B. 大、中、小学教育体系的确立
C. 洋务运动需要新式人才
D. 西学成为朝廷取士的核心标准
18、明初,各来华使团会带来“正贡”和“附搭货物”。“正贡”相当于国家交往的礼品,“附搭货物”
是可在市舶司等地进行交易的物品。史料记载日本国的“正贡”有 20 种,“附搭货物”有 248 种。由此可
第5页/共20页
见( )
①不同地区、国家之间交流频繁
②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屡禁不绝
③朝贡关系有外交和贸易双重色彩
④朝贡贸易在明朝官方管理下开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1854 年英国公布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要求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确立公开竞争
考试制度。其中高级文官考试内容,具体如下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考试内容借鉴了中国科举制
B. 凸显了政务官的专业化要求
C. 推动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形成
D. 高级文官侧重综合知识考查
20、《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
作《九刑》,三辟(刑律)之兴,皆叔世(衰乱之世)也。今吾子相郑国……铸刑书……民知争端矣,将
弃礼而征于书……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这表明( )
①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
③郑国因“铸刑书”走向衰亡 ④子产主张以道德教化民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1944 年版画《村选大会》(如图)描绘了当时的村选场景。此美术作品可以用来研究( )
A. 中共人民民主政权的尝试
第6页/共20页
B. 中共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C. 基层民主建设的早期探索
D. 农业合作社成立的场景
22、下表是建国以来我国干部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干部制度( )
①反映了国家政治制度改革的成果 ②适应了时代发展的人才建设需求
③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基本政治原则 ④体现了精英政治的国家治理模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3、罗马法规定:“如果从某处向人们经常通行或逗留之地投掷或倒泼某物,针对居住在那里之人,我将
给予双倍于他所造成的损害之诉。”这表明当时罗马人( )
①已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 ②对城市卫生有管理要求
③强调私有财产的合法性 ④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之后,建立王室法院体系,并向地方派遣巡回法庭,从而了解和融合地方
习惯法,通过经年累月的审判活动形成案例集成,逐步建立统一的法律规则。这些实践( )
A. 传承了大陆法系的成果
B. 推动了英国普通法的形成
第7页/共20页
C. 开创了王在法下的传统
D. 建立独立完整的司法体系
25、“往往在局部战争结束以后,用国际条约的形式,将国家之间的关系做一定的调整,这是区别于中世
纪的一个明显特点。”这一状况始于( )
A. 《战争与和平法》的问世
B.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
C.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D. 《联合国宪章》的签署
26、《国联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
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所定之规
约而从事战争者……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材料说明国联( )
A. 试图以“集体安全”方式维护一战后的和平
B. 开创用国际会议等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C. 协调了一战后美日在中东和亚太地区的矛盾
D. 决议中“全体一致”原则有效维护世界和平
27、学者研究唐朝敦煌文书,发现西域地区于闻的民政由毗沙都督府管理,都督的另一称谓叫于阗王;唐
朝中央政府在于阗有驻军,即于阗镇守军;于阗百姓在于官府与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下生活。于阗的这种治
理模式( )
A. 削弱了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
B. 标志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于中国版图
C. 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羁縻统治
D. 表明边疆管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28、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
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
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 )
①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 ②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
③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④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29、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观察图中货币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第8页/共20页
A. 冶铁铸造技术进步
B. 货币流通非常广泛
C. 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D. 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30、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 50 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31、英国文官制度。
材料一 到 18 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 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
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35 年,一位英国人撰文评价东印度公司采用公开考试竞争原则选拔文职人员
时说:“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
在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1836 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们的文职
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 世纪
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
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材料二 1870 年英国枢密院《文官制度改革令》颁布后文官人数变化情况
第9页/共20页
——G.德鲁雷和 T.布切尔:《现代文官制度》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探索的特点。
(2) 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英国文官人数不断增多的原因和影响。
32、地方行政区划
(1) 以上是唐、北宋、元、清四朝长江中下游政区示意图。请指出四张地图对应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2) 观察图①②,举例说明行政区划划分原则的变化,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变化的影响。
33、史科研读
以下是有关唐朝西北地区的史料
第10页/共20页
(1) 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 运用上述史料,确定两个主题展开历史研究。
第11页/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