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5 22:5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万隆会议
1.“它反对种族歧视,要求基本人权;反对殖民主义,要求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会国家的人口超过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通过与会各国代表的认真讨论,大家共同认识到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这里的“它”指(  )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2.(2024唐山期末)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此次会议中亚非国家的共同选择是(  )
A.结盟与对抗 B.制度与人权
C.团结与合作 D.贸易与锁国
3.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形成了“万隆精神”,拉开了南南合作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当时万隆会议(  )
A.推动了亚非各国在实现政治独立斗争中相互支持
B.实现了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
C.建立起亚非国家联合反殖反帝反霸区域政治集团
D.形成亚非国家开放的多边贸易区域性官方论坛
4.万隆会议是世界史上第一次由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聚集一堂讨论世界大事的重要会议。会上中国提出的、受到国际社会认可并逐渐推广的原则是(  )
A.机会均等原则 B.友好相处
C.团结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非洲年”
5.领导埃及独立运动,实现埃及独立,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杰出领导人是(  )
A.尼赫鲁 B.纳赛尔
C.卡斯特罗 D.阿拉法特
6.英国对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政策经过了一个由占领到逐渐放弃的演变历程。这一历程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世界不同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B.殖民体系的崩溃瓦解
C.人类由分散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7.(2024石家庄期末)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材料说明了(  )
A.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B.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国际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
D.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8.(2024邯郸期末)下图中箭头所指的是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该国家是(  )
A.纳米比亚 B.阿尔及利亚
C.埃及 D.利比亚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9.卡斯特罗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被人们称赞为“吓不怕、压不垮、打不倒的大胡子”。这位“大胡子”的贡献是(  )
A.领导非洲国家摆脱殖民主义的枷锁 B.领导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C.领导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D.领导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0.(家国情怀)1973年3月在联合国安理会特别会议上,许多拉美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坚决支持巴拿马人民的正义立场。同年召开的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以及拉美国家波哥大会议,也表示坚决支持巴拿马政府和人民对运河区的主权要求。1974年,美国终于不得不同意“迅速结束”它对运河的管辖权。这说明美国交还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是由于(  )
A.巴拿马人民的持续抗争
B.美国整体实力的衰落
C.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
D.联合国的调节
11.(2024保定期末改编)下面时间轴展现的主题是(  )
A.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1954年底,印尼、缅甸、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总理在印尼的茂物举行会谈后发表公报,决定发起召开亚非会议,并向中国等25个亚非国家发出邀请。这一建议得到亚非国家普遍欢迎和支持。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亚非国家(  )
A.完成反帝反殖,实现自身的民族独立
B.构建国家联盟,建立公平合理的秩序
C.希望团结合作,谋求发展和巩固独立
D.冲击两极格局,成为多极世界的力量
2.“热词”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列属于二战后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热词”的是(  )
A.万隆会议、纳赛尔革命、“非洲年”、纳米比亚独立
B.“非洲年”、纳米比亚独立、古巴独立、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
C.非暴力不合作、“非洲年”、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古巴独立
D.“非洲年”、纳米比亚独立、古巴独立、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就有300多万人,他们通过参战对自己民族的解放有了坚定的信心。到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摆脱殖民统治,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据此可知,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的增强
B.社会主义力量的大力支持
C.殖民主义国家国力趋于衰弱
D.殖民地各国经济获得发展
4.(2024沧州期末)民族解放运动也称民族民主运动,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线索之一。下列史实共同呈现了当时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
1956年 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959年 古巴建立革命政府,后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90年 纳米比亚宣布独立
A.捍卫国家主权
B.争取民族独立
C.反对殖民侵略
D.发展社会主义
5.(历史解释)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亚非拉”的活动,请你参加探究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东方的中国,有着与非洲共同的历史遭遇。周恩来认为,非洲人民是勤劳勇敢的,非洲的落后并不是自己造成的;相反,西方的近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牺牲亚非国家取得的。
材料二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多哥、中非、索马里、贝宁、尼日尔、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乍得、刚果、马达加斯加、加蓬、塞内加尔、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和扎伊尔。
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有约30个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1)材料一中的“共同的历史遭遇”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1960年”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众多国家获得独立的有利国际因素。
(3)依据材料三,指出亚非国家为“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召开的国际会议是什么。这一时期亚非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认为亚非国家加强团结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因此这里的“它”指的是万隆会议。故选D。
2.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结盟与对抗,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能体现人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是贸易与锁国,排除D项。故选C。
3.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A项正确;万隆会议的成果重在政治层面的相互信任、支持而非技术和经济领域的合作,B项错误;万隆会议践行了反殖反帝反霸的国际政治斗争准则,但并未建立区域性的政治集团,C项错误;万隆会议并未建立区域性官方论坛,D项错误。故选A。
4.D 解析: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召开了第一次亚非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D项正确;机会均等原则与《九国公约》有关,排除A项;“友好相处”“团结合作”与“会上中国提出的、受到国际社会认可并逐渐推广的原则”不符,排除B、C两项。故选D。
5.B 解析: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使埃及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故选B。
6.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时期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因此材料所述历程反映的历史趋势是殖民体系的崩溃瓦解,B项正确;多元发展通常指的是在不同的领域或方向上进行多样化的发展和扩展,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隔绝、封闭的状态,人类由分散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排除C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主要体现在更多的国家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B。
7.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到20世纪60年代末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国家获得了独立,说明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A项正确;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非洲国家的独立,没有提到国际合作,排除C项;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不能体现非洲殖民地的独立,排除D项。故选A。
8.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是1990年独立的纳米比亚,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A项正确;1962年,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排除B项;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排除C项;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排除D项。故选A。
9.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后来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C项正确,排除A项;扎格鲁尔领导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排除B项;甘地领导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D项。故选C。
10.C 解析:根据材料“许多拉美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坚决支持巴拿马人民的正义立场”“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以及拉美国家波哥大会议,也表示坚决支持巴拿马政府和人民对运河区的主权要求”可知,在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同意交还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故选C。
11.B 解析:根据材料“埃及共和国成立”“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可知,时间轴展现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属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B项正确;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不符合材料中的“万隆会议”等内容,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西欧逐步走向联合,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属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排除C项;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主要表现在苏联、东欧国家,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B。
课后提升
1.C 解析:根据材料“召开亚非会议”“得到亚非国家普遍欢迎和支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新独立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材料反映了亚非国家希望团结合作,谋求发展和巩固独立,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二战后独立的国家,排除A项;召开会议的目的是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并不是构建国家联盟,建立公平合理的秩序,排除B项;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排除D项。故选C。
2.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持续高涨的民族独立运动席卷非洲大陆。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领导下,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B项正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的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国际会议,排除A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展于二战结束前,且发生于亚洲,排除C项。卡德纳斯改革是在1934年开始实施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B。
3.A 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就有300多万人,他们通过参战对自己民族的解放有了坚定的信心。到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可知,殖民地人民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民族意识增强,从而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并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力量,排除B项;“殖民主义国家国力趋于衰弱”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殖民地各国受到压迫,经济很难获得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材料体现了二战后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A项正确;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是在实现民族独立之后,排除B项;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旨在捍卫国家主权,并不是反对殖民侵略,排除C项;材料中列举的国家只有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排除D项。故选A。
5.(1)近代中国与非洲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都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1960年”:“非洲年”。
因素:二战加速了西方殖民列强的衰落;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亚洲和拉美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反法西斯战争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3)国际会议:万隆会议。
主要任务: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4)有利于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等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