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评估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廊坊期末)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德国、日本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到处侵略扩张。面对威胁,欧美大国提高关税、纵容侵略,导致全球相继被卷入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为避免历史重演,国际社会的举措是( )
A.英、法、美、苏分裂了德国
B.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成立了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D.亚非拉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的热潮
2.(2024唐山期末)1965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些变化表明( )
A.美、苏无法按自己的意愿任意操纵联合国
B.联合国发生了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变化
C.联合国完全摆脱了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
D.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权威性遭到了挑战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为了促进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其成员的关税普遍降低,贸易壁垒减少。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
A.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据统计,美国的棒球手套大部分是从日本进口的,日本用以制造手套的牛皮是巴西加工的,而巴西又是从美国进口生牛皮的。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D.进出口贸易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5.(2024保定期末)针对叙利亚疑似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美军向叙利亚境内一座空军基地发射了50—60枚“战斧”巡航导弹。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俄联邦委员会国防委员会主席奥泽罗夫表示,“美军这一举动可以被视作是对联合国成员的侵略行为”。美军空袭主权国家叙利亚的事件,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矛盾 B.水源争夺 C.宗教信仰 D.霸权主义
6.(2024张家口期末)下面是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形势变化示意图。对该图理解最全面的是( )
A.多种因素决定政治局面的变动
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C.冷战结束后将会出现五极格局
D.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较为复杂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新变化,美国和苏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们建立并主导战后国际秩序。之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影响着世界格局,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谋求世界霸权,但受到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的制约,使世界逐渐形成合作、竞争、制衡的基本态势。以上信息反映世界政治趋势是( )
A.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和平与发展
C.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D.经济全球化
8.(2024福建中考)在“万隆精神”的影响下,1957年第一届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这表明万隆会议( )
A.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受到鼓舞
B.使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
C.终结两极格局
D.推动欧盟成立
9.据日本的一份报告预测,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年总劳动工时减少到1 000小时,约为目前法定工时的一半,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去进行单纯重复性作业、危险作业和劳动条件恶劣的作业,能减轻劳动强度,避免事故与伤害。这表明信息技术( )
A.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B.提高了人类智力水平
C.使人类远离生产危险 D.改善了人类工作条件
10.下表反映了不同年份美国成年妇女在户外工作人数占成年妇女总人数的比重。据此可知( )
年份 比重(%)
1890 18.9
1940 25.8
1945 35
1984 54
A.男女获得同等政治权利 B.男性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C.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D.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女性
11.1962年,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发表著作《寂静的春天》。她在书中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化学杀虫剂对人类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农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道路”。作者呼吁大家所要重视的问题是( )
A.军备竞赛 B.恐怖主义 C.生态恶化 D.霸权主义
12.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面临生态、环境、人口和资源等问题,需要全世界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此,中国提出( )
A.进行大国竞争 B.设置贸易壁垒
C.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材料二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力量,跨国公司贸易的贸易额占国际贸易的60%,技术贸易占60%—70%,对外直接投资占90%。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和组织力量而会在全球出现经济“全球化”现象。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前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1)根据材料一说出严格意义的经济全球化趋向在什么时间出现。(2分)在这时出现依靠的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趋向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6分)
(4)材料四中菲德尔·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有什么样的看法?(3分)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6分)
14.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其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被打破。20世纪世界格局出现过三次大变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如下图)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 “不平衡的跷跷板”(下图)
“不平衡的跷跷板”
(1)材料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3分)
(2)材料二中“战争才刚刚开始”是指什么?(2分)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3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2分)材料三“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当今世界出现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3分)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3分)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6分)
15.(史料实证)社会进步往往与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相伴相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城镇的卫生状况是,在城镇的热闹地区,堆满了垃圾和烂肉烂鱼等,19世纪中期,城市环境开始受到重视。英国颁布和执行一连串关于食品饮料、公共卫生、健康和居住条件的法令。人们用砖块、石子铺设街道。街道的公共照明先后用上了煤气灯和电灯,城市照明得到改善。排污管道的铺设,使以往街道上污水横流的现象越来越少。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等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执政之初,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失业率一度高达12.8%,还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工人罢工。为此,扩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保障,成为她调整经济举措的重要方面。她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材料三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推动了数据库的建设,美国数据库数量在20世纪80年代末比十年前增长了近175倍。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还推动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民数量迅速扩大。2013年,美国网民有2.6亿多,中国更达到6.18亿,人类的现代社会生活日趋丰富,但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和《2013年中国互联网信息发展报告》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具体举措。(5分)
(2)材料二中“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喻指什么制度?(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3分)
(3)据材料三,电子计算机广泛运用产生了哪些推动作用?(3分)伴生了哪些问题?(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如何认识社会进步与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3分)
【详解答案】
1.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综上,C项正确。德国分裂是英、美、法、苏等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是冷战的产物,排除A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的热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
2.B 解析:根据材料“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可知,第三世界国家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联合国发生了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变化,B项正确;美、苏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不会影响当时美、苏对联合国的操纵,排除A项;亚非拉国家在相关机构的名额的增加并不能使联合国完全摆脱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排除C项;使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权威性遭到了挑战的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材料中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
3.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因此材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全球贸易发展,C项正确;欧盟的成立,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与“世界贸易组织”不符,排除A项;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与“世界贸易组织”不符,排除B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关,与“促进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不符,排除D项。故选C。
4.B 解析:材料体现了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B项正确;多极化趋势是政治发展趋势,排除A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C项;“进出口贸易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
5.D 解析:美军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空袭主权国家叙利亚,这是霸权主义的体现,说明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霸权主义,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军借口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空袭叙利亚,与民族矛盾、水源争夺和宗教信仰无关,排除A、B、C三项。故选D。
6.A 解析:材料中图片反映的是世界格局由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其中图中“联合国的作用加强”以及众多力量中心可以说明多种因素决定政治局面的变动,A项正确;B项只能说明图中的部分信息,排除;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加强,不是五极格局,排除C项;图片不是分析两极格局解体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A。
7.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主导战后国际秩序,形成了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谋求世界霸权,但受到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的制约,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综上,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和平与发展,排除B项;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
8.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在1955年召开,会议通过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共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受到鼓舞,A项正确;1991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与万隆会议没有关系,排除C项;为了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1993年欧盟成立,和万隆会议的召开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使年总劳动工时减少到1 000小时”“约为目前法定工时的一半”可知,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A项正确;人工智能并不能提高人类智力水平,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说信息技术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信息技术使人类远离生产危险、改善人类工作条件,排除C、D两项。故选A。
10.C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妇女在户外工作的人数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增加,反映出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高,C项正确;“男女获得同等政治权利”“男性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从表格中无法得出,排除A、B两项;“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女性”是对表格内容的错误解读,排除D项。故选C。
11.C 解析:作者认为化学杀虫剂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进而会危及人类自身。由此可见作者呼吁大家所要重视的问题是生态恶化,C项正确;材料针对的是生态恶化的问题,并不是针对军备竞赛、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排除A、B、D三项。故选C。
12.D 解析: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使人类面临生态、环境、人口和资源等问题,这是全世界共同的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解决,为此,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正确;进行大国竞争,与解决全世界共同的问题不符,排除A项;设置贸易壁垒,违背经济全球化潮流,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C项。故选D。
13.(1)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依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及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2)跨国公司的活动。
(3)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4)看法:经济全球化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或发展中国家没有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应对: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引进外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等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4.(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战争才刚刚开始:冷战。
世界格局:两极格局。
(3)标志: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一超多强”(或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4)因素:综合国力(或经济实力)。
做法: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引进国外的投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等。(写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5.(1)问题:环境问题。
具体举措:颁布和执行有关法令;铺设街道;改善城市照明;铺设排污管道。(措施答出两条即可)
(2)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或“福利国家”制度)。
积极作用:缓和阶级矛盾;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写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3)推动作用:推动数据库建设;推动互联网发展。
问题: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问题。
(4)社会进步往往伴生问题,问题解决更能促进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