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评估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承德期末)斯大林曾于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时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下面最早印证斯大林观点的是(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两极格局的终结
2.1947年后美国制作了多部电影,其中苏联的形象被塑造成“邪恶的、懦弱的、精神不稳定的、无情工作的机器人”,而美国的形象是“无辜的、勇敢的、守法的自由思想家”。这一现象是由于( )
A.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表现 B.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
C.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3.北约成立之初有12个成员国,冷战期间经历了三轮扩大,苏联解体后不断向中东欧扩展,后扩大到30多个成员国。以上材料可折射出( )
A.欧洲实现经济一体化 B.美国对欧洲的军事影响力在增大
C.美苏冷战进一步加剧 D.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4.1959—1969年,欧洲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欧洲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这表明( )
A.欧洲经济超过美国 B.西欧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C.西欧实现联合自强 D.欧洲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
5.如图,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1961—1970年,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获得马歇尔计划援助
B.朝鲜战争中获得大量军需订单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6.(2024邯郸期末)美国学者J.马尔希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有人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已经由于福利国家的出现而过时了,后期资本主义已经纠正了早期资本主义中存在的那些缺点,因而劳动者生活得不错,经济上也没有重大的衰退,大家都快乐地享受共同的富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完备
C.资本主义制度克服了所有制度缺点
D.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
7.(2024石家庄月考)在1956年举行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断言,情况已经根本改变,“今天强大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拥有实实在在的手段,不容许帝国主义者发动战争”,同时强调,“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持久的友好关系,对巩固和平将有重大的意义”。造成“情况已经根本改变”的原因是( )
A.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B.美国改变敌视苏联的政策
C.德国成为美苏共同的敌人
D.苏联企图挑战美国全球霸权
8.(2024连云港中考)下列年代尺所示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共同体现了( )
A.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进程 B.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C.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D.亚非拉国家坚持不懈的斗争
9.(2024邢台期末)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公众号推送了以下专题资料包。据此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料 名称
论文 《苏联顾问与斯大林模式移植东欧》
视频 《大国的沉沦——苏联帝国的解体!》《东欧剧变》
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片 《毛泽东访问苏联》《赫鲁晓夫》
A.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体化 B.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C.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D.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
10.(历史解释)1973年联合国承认它是纳米比亚人民唯一的合法代表。1978年9月安理会通过了435号决议,再次要求南非从纳米比亚领土撤走,终止其非法统治,然后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公民选举,实现纳米比亚独立。可见,纳米比亚独立是由于( )
A.进步思想的传播 B.法西斯集团的覆灭
C.国际社会的干预 D.欧美国家综合实力的下降
11.1955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表示:“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因此,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材料所说的这次会议( )
A.最终解决了朝鲜半岛的和平问题 B.打破了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万隆精神
12.某集邮兴趣小组搜集到一组纪念邮票(名称):《万隆会议十周年》《埃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巴拿马运河主权回归》。据此判断以上这些邮票所反映的主题是( )
A.一战后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 B.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
C.一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目前,我们,只有我们掌握着原子弹,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全世界。
——1945 年 2 月,前美国总统胡佛
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1947 年 3 月,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
材料二 他说,当时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粮食和燃料等物资极度匮乏,如果没有大量的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危机。
材料三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
(1)从材料一的两段话中,可以看出美国有什么野心?(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什么因素成为阻碍美国野心的绊脚石?(3分)为此,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阅读材料二,判断材料中的“他”是谁?(2分)为避免欧洲出现“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危机”,“他”提出了什么建议?(3分)
(3)为了在对抗中占据优势,材料三中的双方在军事方面分别建立了什么组织?(6分)
(4)进入 21 世纪,美苏争霸已成为历史的烟云,但是世界依然不太平。作为和平爱好者的你,会发出怎样的呼声?(4分)
14.(2024唐山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单位:亿美元)
国家 美国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金额 9 927 2 042 1 870 1 423 1 237 1 006
材料二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西欧国家联合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1)材料一说明日本经济状况如何?(3分)根据材料二,总结为了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西欧各国有何重大举措。(3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3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日本经济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二,概况西欧国家的发展轨迹(趋势)。(4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1991年12月26日,《纽约时报》刊登文章称,据说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两个信封:一个信封的标签为“遇到麻烦时打开”,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批评我”;另一信封的标签是“遇到更大麻烦时打开”,信封里的纸条上写着“像我那样做”。
材料二 史学界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戈尔巴乔夫启动改革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措施不当,导致了非其所愿的恶果,这叫好心办了恶事。另一种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在于搞垮苏联……他是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叛徒。
材料三 东欧国家由于教条主义地袭用苏联模式……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错误,这些问题和错误当然是导致后来东欧剧变的原因,而产生问题和错误的根源在于苏联模式。
——摘编自刘祖熙《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哪一领导人最终听取了斯大林的第一个建议?(2分)该领导人开展的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戈尔巴乔夫启动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3分)如何理解他的改革“好心办了恶事”?(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3分)东欧剧变的外因是什么?
(3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吸取哪些教训?(4分)
【详解答案】
1.B 解析:根据材料“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最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认为战后利益的不同,会使战时的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B项正确。故选B。
2.D 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后美国制作的多部电影都丑化苏联,美化美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两国冷战,D项正确。材料内容是美国丑化苏联,不是歌颂,排除A项;材料与苏联模式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
3.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成立。北约由12个成员国扩大到30多个成员国,说明美国对欧洲的军事影响力在增大,B项正确;欧洲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是欧盟的成立,排除A项;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排除C项;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即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欧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排除D项。故选B。
4.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9—1969年,欧洲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于美国,欧洲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可见西欧国家联合后更加强大,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欧洲经济超过美国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西欧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排除B项;1993年,欧盟建立,促进了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C。
5.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主要面向欧洲,排除A项;朝鲜战争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排除B项;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2年,排除C项。故选D。
6.A 解析:根据材料“纠正了早期资本主义中存在的那些缺点……大家都快乐地享受共同的富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这说明资本主义制度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项正确;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不能说是完备的,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克服了所有制度缺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过时,排除D项。故选A。
7.A 解析:根据材料“今天强大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拥有实实在在的手段,不容许帝国主义者发动战争”可知,赫鲁晓夫认为苏联的强大使得帝国主义不敢发动战争,说明苏联的综合国力增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对苏联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苏的共同敌人,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苏联企图挑战美国全球霸权,排除D项。故选A。
8.C 解析:根据年代尺所示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年代尺反映了三次世界格局变化历程:1914—1919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939—1945年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因此年代尺所示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共同体现了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C项正确;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底苏联解体与两次世界大战进程无关,排除A项;年代尺没有体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排除B项;年代尺没有涉及亚非拉国家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解析:根据材料“《苏联顾问与斯大林模式移植东欧》”“《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访问苏联》《赫鲁晓夫》”可知,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大国的沉沦——苏联帝国的解体!》《东欧剧变》”可知,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挫折,C项正确。故选C。
10.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助力纳米比亚独立,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进步思想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西斯集团的结局,排除B项;欧美国家综合实力的状况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
11.D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万隆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这是第一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它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万隆精神,D项正确;朝鲜半岛的和平问题到现在也没有彻底解决,排除A项;材料是说美国担心亚非国家合作反帝,而不是说打破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排除B项;1953年12月,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故选D。
12.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有力地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区全部主权,这是主权回收的见证,摆脱了美国等帝国主义的控制。这三个事件发生在二战以后,反映了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B项正确,A、C两项错误;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D项与材料不符。
13.(1)野心:称霸世界。
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力量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
政策:冷战政策。
(2)“他”:马歇尔。
建议: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3)1949 年,美、英、法等 12 个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 年,苏联同 7 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4)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言之有理即可)
14.(1)状况: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举措:建立欧洲共同体(“欧共体”)。
(2)发展速度: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共同原因:美国的大力扶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等等。(写出任意1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3)由战争走向联合(或由对抗走向合作)。
15.(1)领导人:赫鲁晓夫。
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必要性: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为了解决多年累积的社会矛盾。
理解:他为了改变苏联的危机进行改革,但他的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随之加剧。1991 年年底,苏联解体。
(3)实质: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外因:西方国家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4)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等。(写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