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总结提升
两条线索: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两场民族独立运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两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制度:俄国的农奴制和美国的奴隶制
三部重要法令: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法令、美国的《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三次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六位重要人物: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林肯
1.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与艰巨性
正义性 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非正义的掠夺和侵略,严重阻碍了殖民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不断遭到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艰巨性 力量对比悬殊。殖民地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导致其力量相对弱小
殖民地民众觉醒不够充分。这导致反抗斗争出现反复甚至失败
外部环境恶劣。当时,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扩张,争夺殖民地。赶走一国殖民者,很可能又有新的殖民者到来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
项目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印度民族大起义
主要原因 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主要领导阶层 土生白人 封建王公
主要力量 拉丁美洲各地人民联合起来 印度部分地区的力量
性质 民族解放运动
英雄人物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章西女王
殖民力量 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 英国殖民者
结果 胜利 失败
3.美国内战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项目 美国内战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农奴主(地主阶级)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解放方式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颁布法令
相同点 原因 旧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果 广大黑奴和农奴得到人身自由,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自由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局限性 都保留了旧制度的残余,美国保留了种族歧视,俄国保留了封建残余
4.中国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
项目 中国洋务运动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不同点 性质 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内容 单纯地引进、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军事技术 改革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结果 中国没有走上富强之路,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废除了农奴制,但改革很不彻底 日本成为亚洲唯一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但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相同点 时间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背景 都是封建国家为挽救统治危机,走向近代化的改革
目的 都是要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方式 都是统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1.(2024黔东南州中考改编)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高潮。在这场运动中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
A.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B.华盛顿和林肯
C.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 D.章西女王和哈格里夫斯
2.(2024扬州中考)在俄国1861年改革中,购买土地的赎金成为农民的终身债务,甚至传给了子女。为避免赎金没有着落,村社限制农民外迁。由此可知,这场改革( )
A.彻底清除农奴制的残余 B.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
C.提倡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D.是对农民的沉重掠夺
3.(2024乐山中考)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的众议员名额及直接税数量,都与各州人口成正比,其中黑人奴隶人口则按五分之三(5个奴隶只等于3个人)计算。这表明该宪法( )
A.体现了人人平等的理念 B.加速了独立战争的进程
C.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4.(2024成都中考)1885—1890年,日本棉纺厂从20家增至30家,纱锭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增加了大约8倍。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日本( )
A.实施了“殖产兴业” B.开展了倒幕运动
C.提出了“文明开化” D.推行了废藩置县
5.(2024宜宾中考)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不得随意逮捕公民,财产权受到保护,但政府只要愿意便有权制止这些权利。同时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总揽一切大权”。这说明明治维新( )
A.推动了倒幕运动 B.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C.加剧了民族危机 D.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6.(2024眉山中考改编)下表所示是19世纪中期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大事件。这些事件反映出( )
时间 事件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A.欧洲中心地位已确立 B.蒸汽时代已到来
C.世界各国正同步发展 D.资本主义的扩展
【详解答案】
体验中考真题
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A项正确;华盛顿和林肯分别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排除B项;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是俄国沙皇,排除C项;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女民族英雄,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此可知,这场改革是对农民的沉重掠夺,D项正确;“彻底清除农奴制的残余”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提倡学习西方生活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解析:根据“5个奴隶只等于3个人”和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并没有废除奴隶制,而在投票中黑人奴隶并没有按照一人一票进行,这是不平等的,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D项正确,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时候,独立战争已经结束了,排除B项;对黑人的歧视与三权分立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解析:根据“日本棉纺厂从20家增至30家,纱锭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增加了大约8倍”和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在经济上实施“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业,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现象正是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A项正确;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排除B项;日本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出了“文明开化”,排除C项;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解析:根据“不得随意逮捕公民,财产权受到保护,但政府只要愿意便有权制止这些权利”“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总揽一切大权”可知,天皇在日本宪法中具有崇高地位,宪法充分保障了天皇的各项权力,这说明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B项正确; 倒幕运动发生在明治维新前,排除A项;明治维新后,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排除C项;明治维新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成为时代潮流,其中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美国内战是这一时代潮流的代表,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D项正确。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