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5 21:2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新课导入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在每年的9月18日,在每个城市总会响起凄厉的防空警报声,为的就是警醒市民:
勿忘国耻!
【单元概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
八上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
课标要求:知道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的侵华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局部抗战的开始
一、九一八事变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出台《对华政策纲领》,即所谓“大陆政策”
原因:
原因:
探究一:根据教材P88内容概括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时间
地点
借口
过程
结果
影响
日军占领沈阳
九一八事变概况


柳条湖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柳条湖事件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袭击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
时间
地点
借口
过程
结果
影响
日军占领沈阳---东三省沦陷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中国人民十四年的抗日战争(1931.9.18-1945.9.2)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9
1945
日本投降
1937
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课堂检测1:
1.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十四年( 1931-1945 )。这说明揭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序幕的是( )
A.一.二八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一二.九运动
注!! 抗日战争十四年:1931——1945
B
沈阳
吉林
长春
哈尔滨
齐齐哈尔
伪满洲国
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1935年,日本入侵华北,日本妄图使华北五省脱中国版图
1932年,日本进攻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
一天之内,占领沈阳
一周之内,占领东北二十多个城市
速度迅猛 步步紧逼 范围广泛
1932年,扶植建立伪满洲国
探究二:东三省沦陷之原因
①国民政府对外采取不抵抗政策
②国民政府对内采取攘外必先安内
  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诚,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1931年9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告全国国民书》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
材料一 :判断日军是在寻衅,他(张学良)回忆说“当时我以为日本不会来真的,我觉得我们不能上日本军部挑衅的当,扩大事端。”“觉得日本是要以这种军事行动来挑拨我们,因此我命令不要抵抗。”
——[日]臼井胜美著
《张学良与日本》第117-119页
探究二:东三省沦陷之原因?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日军从东北掠夺的物资 煤 二亿二千三百万吨
生铁 一千一百万吨
钢 五百八十万吨
木材 1.4亿立方米
粮食 12000万吨
奴化教育
“不抵抗”的后果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平顶山惨案
受残酷迫害的东北劳工
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东北抗日义勇军 +1
东北抗日游击队 +1
国军第十九军 +1
东北抗日联军 +1
无名人士+1
……
相比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面对日军的残酷行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相比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面对日军的残酷行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
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1932年,杨靖宇受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华北危机: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1935年“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不抵抗的妥协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继续围剿红军。
北平学生
一二九运动
探究三:面对华北的危机形势,各方的态度怎么样?
P90
新高潮
时间
地点
口号
结果
意义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新华门前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的到来。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起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新高潮
课堂检测2:
1.斯诺在《我在旧中国十三年》一书中这样记述了这场运动: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中国知识青年在1935年表现出来的政治勇气,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即将到来。这场运动是指( )
A. 五四运动 B. 西安学生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 一二.一学生运动
C
此时的张学良被派到西北(陕西西安)剿共,当他看到国难当头,学生请愿,将士请命,曾经的“不抵抗将军”张学良会作出什么样的抉择呢?是继续忠蒋剿共,还是抗日救国呢?
三、西安事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一说西安事变的原因有哪些?
东沦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竞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共同抗日民心所向
不满妥协,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学生运动
P92
1936年在西安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右边的军官就是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左边的是时任武昌行营主任兼西北剿总副司令的张学良。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概况 时间
地点
人物
目的
经过
1936年 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西安
逼蒋抗日
张、杨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发生后,轰动国内外,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对蒋介石的杀与放都将对国内、国际时局发生重大影响,国内外各种势力开始暗流涌动……
中国
国民党
主张武力讨伐张杨,炸平西安,欲置蒋于死地,自己取而代之
主张与张杨谈判,以和平的方式营救蒋介石。
中国
共产党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主张:和平解决!
亲日派:何应钦
亲英美派:宋美龄
探究四:请你站在你所代表的派别的角度,作出你的选择
(杀蒋或放蒋)并分析原因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和秦邦宪(左一)、叶剑英(左二)等亲赴西安。
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课堂检测3:
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掌握军政大权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一到南京,蒋介石就将他软禁。直到1990年6月,张学良才结束了长达54年的幽禁生活。1995年,他定居夏威夷檀香山。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檀香山溢然长逝,享年101岁。
杨虎城将军于1937年6月被迫“出洋考察”,11月回国后被囚禁。全国解放前夕,他在重庆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家人。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2024年河北省)右面是《同胞快醒》的歌词。该歌词意在( )
同胞快醒暴日凶蛮,乘我灾荒祸患,死亡离散。违反公理,将我东北河山,任意霸占。惨无人道,乱放无情弹。死伤逃避,无辜多被难。妻离子散,心伤肠断,毫无抵抗,尚被摧残。同胞快醒!一齐荷枪实弹!同赴国难!决死一战,若不收回锦绣河山,誓不生还!
A.鼓励北伐将士,消灭军阀 B.讴歌红军长征,会师陕甘C.呼吁广大军民,驱逐日寇 D.主张国共谈判,和平建国
C
(2024年河南省)下表列举了我国近代青年学生的一些重要活动。据此可知,他们( )
时间 重要活动
1919年5月4日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1931年9月26日 上海各大学51名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要求驱逐日军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
A.伸张正义,乐于助人 B.关心时局,勇担使命C.积极行动,投身改革 D.勤于学习,追求真理
B
(2024年天津市)“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1935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的“爱国三问”。其时代背景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北伐的胜利进军C.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D.解放战争胜利前夕
C
(2024年江西省)下图是1934年创作的漫画《枕戈待旦——蓄志复国仇,岂分男女性》。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B.护国战争,反对复辟帝制C.团结抗日,抵御外来侵略D.避免内战,争取国内和平
C
(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捉蒋——惊天义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重情重义。与之相关的史事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B
(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建立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北伐的胜利进军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