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5 21:2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By Yushen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冷战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课程标准: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事,知道
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万隆会议
“非洲年”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回顾所学,我们都学习过哪些亚非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呢?
16-18世纪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20世纪上半期
20世纪中后期
新航路开辟后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一战后
二战后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印度民族大起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埃及华夫脱运动
“亚非拉国家”含义
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或称“第三世界”。
【知识线索】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战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二战后
兴起
高涨
进一步发展
拉丁美洲独立解放运动
印度民族大起义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埃及华夫脱运动
万隆会议
拉美维护主权斗争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万隆会议(背景)
194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的国家取得独立;在冷战间亚非国家不愿卷入大国的军事冲突,而召开了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
(1)目的:
(2)时间:
(3)地点:
(5)内容:
(4)与会国
(6)重要方针:
“求同存异”(周恩来)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
“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十项 原则
(7)万隆精神:
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
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1955年4月
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周恩来总理
一、万隆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史料研读 参加万隆会议的中国之外的28个国家中,只有5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还有22个国家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朝鲜战争之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外交理念不是十分明确,担心中国这样一个通过武装斗争取得政权,而且敢于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强国在朝鲜交火的大国,会不会是一个具有进攻性甚至输出意识形态的国家?会不会威胁亚非国家的利益?
——谢迪斌《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形象的国际塑造》
受到西方大国的挑唆,参会国对中国什么态度?
对新中国充满疑虑和不信任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周恩来
共同的历史经历
共同的发展诉求
共同的和平愿望

不同的社会制度
不同的宗教信仰
不同的意识形态

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8)中国的贡献:求同存异
一、万隆会议
材料一: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
——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
材料二:这次会议第一次突破了西方对人权原则的垄断,提出了一系列展开经济合作的设想,成为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还展示了新中国独具东方文化魅力的外交风采和高超的战略运筹能力。
——熊光楷《划时代盛会 跨世纪强音》
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 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阅读并概括材料,说说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有哪些影响?
一、万隆会议
(9)万隆会议的影响:
1.背景:
二战前的非洲一共就三个国家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独立。其他的地方都是欧洲的殖民地。目前非洲现有54个国家。
欧洲人在非洲的势力(1913年)
回顾所学,说出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殖民统治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并说出“三角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
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极大地制约了非洲的发展,造成了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和社会经济的倒退,导致非洲长期贫困。
时间
影响
二、“非洲年”——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2.非洲各国独立的过程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埃及爆发革命,次年,纳赛尔建立埃及共和国
利比亚宣布独立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51
1952
1960
1962
1990
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纳赛尔受到热烈欢迎的情形
1960 年——“非洲年”
出任纳米比亚第一任总统的努乔马发表就职演说
二、“非洲年”——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3.特点和意义: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这是民族独立运动以暴风骤雨之势席卷整个非洲大陆的时期。非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互相支持,并得到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在1957-1968短短的12年里,非洲大陆诞生了32个独立国家,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在联合国占了近1/3的席位,它们是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发展迅猛,范围广泛,各国相互支持,世界同情与支持
特点:
意义:
改变非洲面貌,瓦解了殖民体系;新兴非洲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有哪些特点和意义?
二、“非洲年”——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4.原因:
1962年
阿尔及利亚
非洲国家为什么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普遍赢得独立?
(1)非洲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2)英、法等西方殖民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打击和削弱。
(3)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壮大,对老牌帝国主义起了牵制作用。
(4)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长期发展。
二、“非洲年”——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
古巴在16世纪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战胜西班牙后,古巴名义上独立,但政治、经济实际被美国控制。
原为西班牙殖民地
美西战争后
由美国控制
1.古巴革命
拉丁美洲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摆脱美国政治经济控制
1959年
卡斯特罗
目的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卡斯特罗
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古巴国旗
古巴国徽
国庆日:1959年1月1日
古巴最终成为了拉美乃至西半球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游击队
(2).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二十世纪
六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1977年
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后来,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1977年美、巴政府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取代美国1903年强加给巴拿马的不平等条约,规定美国在1999年底以前把运河和运河区全部主权和管辖权逐步交还巴拿马。
1999年
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999年,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巴拿马总统米蕾娅·莫斯科索和美国前总统卡特代表两国政府签署换文。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四、知识延伸
材料一:二战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英国损失1500亿美元,德国损失3000亿美元,日本损失1000亿美元。
材料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二战使亚非拉的民主力量不断增长,各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使各殖民地纷纷独立,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运动兴起的原因,获得什么启示?
(1)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
(2)亚非拉人民的觉醒与民族意识的增强;
(3)殖民地半殖民地长期坚持不懈的斗争;
(4)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发展与鼓舞。
启示:
(1)国家独立、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政治前提;
(2)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思考·探究
课堂小结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亚洲
拉美
非洲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古巴:挫败美国,走上发展社会主义道路
1960年“非洲年”
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
万隆精神:团结合作、和平友谊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概况
影响
非洲独立运动最终胜利—纳米比亚独立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捍卫国家主权 发展民族经济
(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如图漫画标题为《被缚的非洲人弯曲地蜷缩在非洲地图中,准备挣脱他的枷锁》。下列某个国家的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人都挣脱了“枷锁”,这个国家是( )
A.纳米比亚 B.阿尔及利亚 C.利比亚 D.埃及
A
中考链接
2.(2024·北京·中考真题)1819年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等地,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以上事件都属于( )
A.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B.维护国家统一的抗争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A
中考链接
3.(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知识结构化的实现,来自于可视化的知识结构,即通常所说的思维导图。历史社团开展了“思维导图 寻找历史”活动。如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史事是( )
A.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B.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C.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D
中考链接
4.(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第七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10日至11日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举行。古巴首次参加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来源:中国新闻网,2015年4月13日)该材料中两个国家都( )
A.曾与美国斗争并取得胜利 B.开展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A
中考链接
5.(2024·辽宁·中考真题)某小组在历史课上汇报展示了如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汇报的主题为(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近代科学与文化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
中考链接
6.(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促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从而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此可见,亚非拉革命浪潮的主要影响是( )
A.推动它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新秩序
C.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开始唤醒它们的民族意识
C
中考链接
7.(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曾经长期被美国控制。古巴人民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述材料反映了古巴人民的斗争( )
A.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经济发展 B.具有正义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C.揭开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序幕 D.导致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B
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