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古代亚非、欧洲文明(考点串讲)-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古代亚非、欧洲文明(考点串讲)-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5 21: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西罗马灭亡(476年)
新航路的开辟(1500年前后)
十月革命(1917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并存
上古史
中古史
近代史
现代史
人类各地基本处在相互隔绝和孤立分散状态
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资本主义遭遇挫折并调整,社会主义诞生,并存
世界史分期
世界古代史概况
总体特征: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展现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多元面貌。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在古代尤为突出。
发展趋势:文明的起源与交融。
两条主线:上古区域文明、中古亚欧文明。
两大文明类型: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与海洋文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三大世界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九个文明国家: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法兰克王国、拜占庭帝国、古代日本、阿拉伯帝国。
两种文明交流方式:暴力冲突(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和平交往(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复习导览】
观点:文明具有多样性。
【唯物史观】和平交流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主流,应大力提倡各文明之间的和平交往,学习互鉴,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考点大串讲
专题01 古代亚非文明、欧洲文明
目录
01








02








03








04








05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欧洲文明
(1)政治: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 (2)经济:农业发达,手工业和商业也有很大发展 (3)文化:多元绽放,辉煌灿烂,影响深远 (1)政治:古希腊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古罗马建立完整的罗马法系统
(2)经济:农业得到发展,海外贸易发达
(3)文化:成就辉煌,影响深远,东西方文化开始碰撞交汇
大概念:多元文化,辉煌共生
公元前
18世纪
公元前
1500年左右
公元前
8世纪
公元前
3100年
古埃及初步统一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中国
世界
公元前
6世纪
公元前
509年
公元前
5世纪中后期
公元前
334年
公元前
27年
4世纪末
公元476年
公元前
2070年
公元前
221年
公元
25年
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希腊出现城邦
佛教创立
罗马共和国建立
伯里克利改革
亚历山大开始东征
罗马帝国建立
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灭亡
夏朝建立
秦朝建立
东汉建立








中外联系:
1、诞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在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
2、陆上丝绸之路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罗马帝国与汉朝通过丝绸之路建立了经济文化联系

考点串讲

夯根基

任务一:古代亚非文明(多元文化)
第1课 古代埃及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3课 古代印度
多元性
共容性
课时关系梳理
知识体系梳理
古代印度文明
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
原始农业发展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
种姓制度、佛教
雅利安人入侵
前3100年左右
前1500年
古埃及初步统一
前24C初步统一
两河流域
前6C
佛教创立
考点串讲

夯根基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神奇的北纬30°
北纬30度附近,气温温和,大河附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定居以及发展农业
Q1:何为文明?古代亚非文明的典型代表有哪些?这些文明地理分布有何特点?原因何在?
阶级
国家
城市
文字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中国
都位于亚洲、非洲
都发源大河流域
考点串讲

夯根基

公元前3500年左右
出现小国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初步实现统一,国王称“法老”
经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
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
公元前525年
波斯帝国吞并埃及
先后被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占领
考点1、古埃及文明
①发展历程
发源地: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
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考点串讲

夯根基

天文学
医学
古埃及太阳历
古埃及木乃伊
古埃及依据尼罗河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每季四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5天宗教节日,一年为365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这一发明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的罗马法以及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这种历法。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人死后还会在冥世间继续生活。因此,只要保住肉体,灵魂就能依附于它而万世长存。
②文明成就
考点串讲

夯根基

②文明成就
文字
建筑
因其外形像图画,被称为象形文字。虽然文字外形像图画,实际大都早已失去象形功能,古埃及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考点串讲

夯根基

古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古埃及人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增长了解剖知识,从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古埃及象形文字在19世纪被释读,为古埃及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主要以国王和贵族为对象,人物表情庄重、严肃。
——部编版九下教科书第1课相关史事
材料研读
史料实证
Q2、阅读材料思考: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古埃及的许多科学文化成就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考点串讲

夯根基

考点2、古巴比伦文明
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南部出现小国
公元前24世纪
初步统一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建立起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595年
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古代两河流域还经历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伊朗高原上兴起的波斯帝国消灭,波斯文明取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进入了漫长的被殖民时期,一直到近代伊拉克建国才重获独立。
发源地: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①发展历程
考点串讲

夯根基

Q3、汉谟拉比缘何能够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对外
对内
《汉谟拉比法典》
考点串讲

夯根基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汉谟
拉比
太阳神
君权神授思想
象征权利与正义的权杖
汉谟拉比复原像
目的:
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维护奴隶制度
地位: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意义:
②文明成就
考点串讲

夯根基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
(3)活跃的商品经济: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1)严格的社会等级: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第一九五条 倘子殴其父,则应断其指。 ——《汉谟拉比法典》
(2)发达的奴隶制度:①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
第二三七条 倘自由民雇佣船工,并租赁船舶,……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没或船上之物毁损,则船工应赔偿其所沉没之船及船上所载全部被损毁之财物。
——《汉谟拉比法典》
②文明成就
01
03
04
02
②文明成就
空中花园
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所发明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阴历
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观察月亮圆缺变化的规律,编制了阴历
60进制
把一天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60分,每分钟分为60秒
考点串讲

夯根基

考点串讲

夯根基

考点3、古印度文明
约前23世纪—前18世纪
印度河流域出现早期文明
公元前24世纪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约前324年—前187年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文明鼎盛,印度基本实现统一
约公元前187年后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文明衰落
①发展历程
印度河流域
恒河流域
发源地:印度河、恒河流域
考点串讲

夯根基

种姓制度 佛教
世代相袭
不同等级禁止通婚
等级森严
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阻碍了古印度社会的发展
(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亦即“佛陀”。
(2)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3)传播:公元前1世纪(西汉末),经丝绸之路(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
②文明成就
中亚
中国
古代印度(公元前
3世纪)
锡兰
朝鲜
日本
越南
东南亚
佛教传播路线
考点串讲

夯根基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玄奘取经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西天:古印度
经:佛经
古印度是佛教起源地
知识延伸
考点串讲

夯根基

任务二: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课时关系梳理
影响
文化成就
文化成就
知识体系梳理
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帝国
希腊
城邦时代—斯巴达、雅典
古典时代—雅典民主政治
西方文明的源头
罗马
罗马帝国
继承
罗马城邦
罗马共和国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前8C
前5世纪中后期
希腊城邦
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建立
前27
罗马帝国建立
4C末
罗马帝国分裂
考点串讲

夯根基

罗马
希腊
希腊
罗马
——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文明之源)
——希腊文明的继承者
Q4:古代欧洲文明的典型代表有哪些?这些文明地理分布有何特点?原因何在?
“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我们的艺术,都根源于希腊。
——英国诗人雪莱
环海、多岛屿、多山,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联系,影响了希国家的统一;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海洋文明
发源地:希腊半岛、意大利半岛
考点串讲

夯根基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古代希腊示意图
出现时间:
公元前8世纪
斯巴达
雅典
特点:①小国寡民;②城邦居民分为公民、非公民(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二者界限分明
社会结构: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外邦人为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考点4-1、希腊城邦
希腊文明历程
高峰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 时间 措施 伯里克利改革 内容
影响
“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所掌握。当私人纠纷产生时,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伯里克利)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①扩大了公民的权利:除十将军的职位外,雅典各级官职(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经由抽签的方式向所有公民开放
② 轮番而治: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前能。
④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津贴制度。
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实质 评价 积极性
局限性
奴隶主民主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是古代希腊乃至世界的光辉典范,对罗马城邦的共和体制、近代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1)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政治仅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2)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容易成为野心家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沦为暴民政治
考点串讲

夯根基

考点4-2、雅典的民主政治
伯里克利 (约公元前495—前429)
公元前6世纪,雅典先后经历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五百人议事会和“陶片放逐法”,建立了民主政体
雅典城邦居民类型分布示意图
Q5、根据下面图表,说说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是什么?
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史料实证
考点串讲

夯根基

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仅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
考点串讲

夯根基

背景 过程 结果
影响 积极 消极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伯罗奔尼撒战争使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公元前4世纪
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崛起,成为军事强国,趁机入侵。
统一希腊--横扫中东—埃及—荡平波斯帝国—印度河流域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疆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
范围:地跨欧、亚、非三洲
①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②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考点4-3、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334年起,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先后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埃及,后进入两河流域,灭亡波斯帝国;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他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考点串讲

夯根基

自然环境
兴起
位于地中海中部,海岸线长,山地众多,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利于畜牧业和农业发展
自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考点5-1、罗马城邦
罗马城邦发源地
罗马城的象征
考点串讲

夯根基

建立: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罗马共和国示意图
政治
元老院
执政官
公民大会
保民官
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
否 决
主持日常政务
平民选出
否决
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实质:奴隶主贵族政治
考点5-2、罗马共和国
征服与扩张:
衰落:
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消灭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地区,后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①政治上:
考点串讲

夯根基

②法律上:
名称:
时间:
公元前450年左右
《十二铜表法》
这部法典就其阶级实质来说,是为了保护贵族奴隶主利益的。……但是法律已经编制成明确的条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
——刘家和《世界上古史》
作用:
内容: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
第八表
三、斩断自由人的骨头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第九表
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第十一表
一、禁止贫民和贵族通婚。
第三表
一、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
根据图文归纳《十二铜表法》的的实质。
考点5-2、罗马共和国
地位: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维护私有财产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建立 时间
人物
标志
扩张 概况
版图
衰亡 原因
分裂
灭亡
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
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结束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都城,东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罗马帝国时期,历代帝王继续东征西讨,疆域不断扩大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①奴隶制危机,内部危机严重
②奢靡之风盛行,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③日耳曼人的不断入侵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考点串讲

夯根基

考点5-3、罗马帝国
考点串讲

夯根基

罗马城邦时期
罗马城邦兴起
公元前1000年左右
罗马
共和国建立
BC
509年
颁布《十二铜表法》
BC450年左右
罗马共和国时期
征服
意大利半岛
BC3世
纪初
成为地中海地区霸主
BC2世
纪初
斯巴达克起义
BC73年
罗马帝国时期
罗马
帝国
BC27年
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
2世纪
罗马帝国分裂
4世纪末
西罗马帝国
灭亡
476年
Q6、根据古罗马发展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罗马帝国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开启了欧亚非大陆更大范围的国际贸易与文化双向交流。例如,产生于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2世纪后,罗马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希腊建筑 建筑艺术
代表
罗马建筑 建筑艺术
代表
罗马大竞技场
(斗兽场或角斗场)
帕特农神庙遗址
万神庙
①主要体现在神庙
②建筑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柱式各有不同。
帕特农神庙遗址
吸收了希腊建筑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
罗马大竞技场(斗兽场或角斗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万神庙等。
①:建筑艺术
考点6、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考点串讲

夯根基

仔细观察四幅图片,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类,并结合史实,指出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以上问题探究,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第一类:图1、图3;联系:鉴真东渡日本后,模仿唐朝建筑风格﹐主持建成唐招提寺。
第二类:图2、图4;联系:罗马帝国的扩张,传播了罗马文明,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受罗马建筑风格的影响。
认识: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文明交流的方式有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两种。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考点串讲

夯根基

神话 特点 文学 代表
雕塑 代表作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因荷马史诗而得名。因此把之一时期的希腊称作"荷马时代"。
宙斯像
《掷铁饼者》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每4年举行一次。
神与人同形同性
《荷马史诗》
盲诗人荷马所著
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①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②《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杰作之一
②:希腊神话、文学和雕塑
反映了古希腊崇尚人体美,充满人文主义精神
考点串讲

夯根基

考点串讲

夯根基

体育
古代的体育活动
角度拓展
(1)(史料实证)左侧内容反映了体育文化的那些特点?
【答案】特点:娱乐性、竞争性、健身性、民族性等。
跨学科学习
考点串讲

夯根基

角度拓展
(2)(历史解释) 根据左侧展示的古代体育活动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答案】观点:体育运动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
论述: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更关注民间体育活动休闲娱乐及养生引导的健康保健作用与个人修养;古希腊人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勇于冒险,推崇竞技体育,创办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体育竞赛中制定了平等与公正的规则。因此,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造就的体育理念不同,体现了东西方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的特点。
古代的体育活动
跨学科学习
体育
人物 理论主张
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苏格拉底之死》
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解剖了许多动物,莫定了动物学基础
逻辑学的创始人,提出演绎法
③:希腊哲学
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科学与理性的追求
考点串讲

夯根基

不断发展走向成熟
罗马法的发展过程
罗马国家的发展过程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中
公元前3世纪中至公元3世纪初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
万民法
《查士丁尼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起源
发展
完善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九上P30)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部,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
④:罗马法学
①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调解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②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点串讲

夯根基

材料: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
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
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罗马法精神》
1、关于“第一次征服”:
(1)共和国时期:
①公元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半岛
②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灭掉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地区
③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地中海地区霸主
(2)帝国时期: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
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考点串讲

夯根基

2、关于第二次征服:
1世纪
基督教
产生
4世纪末
基督教定为
罗马国教
整个法兰
克王国信
仰基督教
“什一税”
壮大教会
势力
十字军东征
抑制伊斯兰
的扩张
蓝本
发展
完善
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
公元后
公元前
古埃及太阳历
凯撒命人编制新历法--儒略历
格里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格里高利历
⑤:历法
公元前2世纪,罗马征服了希腊,它自身却被希腊文化征服。大量希腊艺术珍品和文学、哲学、史学、科技和其他学科的著作传入罗马,许多希腊文化人士被当作奴隶和人质带到罗马,有些人后来成为罗马文化界的名流……可以说, 罗马文明是在希腊古典文化和希腊化文化的熏陶下产生的,它在保存和流传希腊文化方面卓有成绩。
——整理自汝信总主编《世界文明大系·西欧文明·上册》
根据材料,分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关系:罗马文化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考点串讲

夯根基

西方文明
(海洋文明)
东方文明
(大河文明)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
(1)和平交往:阿拉伯数字的传播、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马可·波罗来华。
(2)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
打破东西方文化独立发展的格局
①早期文明分散孤立,基本独立发展。(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的限制等)
②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都是古代文明交往方式,共同促进了古代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平交往是古代文明交流的主旋律,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考点串讲

夯根基

任务三: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
1、古代文明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有哪些类型?指出不同类型文明的共性特征?
特点:多邻近水源;独立发展
类型:
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共性特点:
1.统一性:
奴隶制社会
2.多元性:
独立发展,多元并存
主题整合


规律

比较 西方文明 东方文明
发源地
经济环境
人口分布
政治制度
社会结构
文化特征
认识 相同点 海洋
大河流域
工商业、海外贸易发达
农业发达
人口稀少且分散
人口众多且集中
奴隶制民主政治
奴隶制君主专制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巨大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文明类型
都产生了重要的文明成果,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古代东西方奴隶制文明的差异)
大河文明,农业发达;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文明不同的原因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明类型,加强交流与合作。
社会结构通常比较集中,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农村地区
比较分散,往往由许多小国或城邦组成,没有明显的主导中心
注重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秩序
更注重个人自由、私有财产和竞争,强调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
主题整合


规律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欧洲文明
古埃及: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等
古代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等
古代中国:甲骨文、青铜器等
古希腊:希腊城邦(小国寡民)、雅典民主政治
古罗马: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荷马史诗》、雅典帕特农神庙、古希腊哲学、《十二铜表法》、公历等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丝绸之路
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征服与扩张
大概念:多元文明,交相辉映
主题整合


规律

3.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多元性
真题精选


能力

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关键词记忆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尼罗河”、“金字塔”等词汇让我们想起( )
A.古罗马 B.古巴比伦 C.古埃及 D.古印度
2.(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图列举了四大文明古国代表性的文明成果。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A.开放性
B.交融性
C.多样性
D.包容性
C
C
真题精选


能力

3.(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法规,内容包括“私有财产”“商务”“亲属”“劳动”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该法典即使与现代欧洲某些国家的法规相比,也并不逊色。这表明( )
A.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 B.古巴比伦的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C.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D.两河流域出现了世界最早文字
4.(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婆罗门教圣典《吠陀经》将种姓制度的等级描述得很具有艺术性,说是诸神们齐心协力一起灭了一个体型庞大的巨人,然后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据此可知,种姓制度( )
A.是艺术创作的产物 B.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C.反映了“众生平等”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C
D
真题精选


能力

5.(2024·福建·中考真题)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众多的城市,“东西方在这一时期频繁互动和深度融合”。能为此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刻有希腊式长袍的印度佛像 B.位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C.应用于航海的指南针 D.传入中国的马铃薯
6.(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在帝国的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由于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材料中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A
B
真题精选


能力

7.(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十二铜表法》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以明确的法律文件为依据。它的颁布( )
A.开创了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 B.彰显了罗马共和国阶级平等理念
C.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D.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8.(2024·河南·中考真题)在古希腊,将比赛胜利者的雕像树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成为一种风气。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不会有希腊雕塑。材料表明古希腊运动会( )
A.促进艺术发展 B.推动文化交流 C.消除政治分歧 D.倡导和平理念
9.(2024·贵州黔南·中考真题)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应该思想高尚,尽力遵循理性而生活”。从中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是
A.扩大城邦公民权利 B.展现古罗马的哲学成就
C.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D.关注对人本身的研究
C
A
D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