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多样的文化(课件52张)-六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鲁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5.3多样的文化(课件52张)-六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鲁教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26 08:1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鲁教版六年级(上)——
第3节 多样的文化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课标要求
运用反映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地理实践力
区域认知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了解宗教产生的背景,能够说出联合国几种工作语言及使用范围;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发源地及其主要分布区。
理解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能够举例说明世界不同地区在饮食习惯、传统服饰、交通方式、民居、节日、礼仪等方面的文化习俗差异,并能解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能够运用反映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每天都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人们还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许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
你知道图片中的人说什么语言吗?
汉语
英语
阿拉伯语
俄语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
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语言
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语言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自主学习: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读世界语言分布图,找出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联合国工作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亚洲东南部;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亚洲的中西部;
法语 法国,非洲中西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探究:
英语为何成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英语
1.英国的殖民扩张,在英国统治下地区广泛使用英语
2.英国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英语的传播
3.英语具有简洁明了、语法结构简单等特点,这使得它在国际交流中更加方便快捷。
4.国际组织的推广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催生了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为此中国开始在海外建设孔子学院。截止2019年12月,中国已在162个国家(地区)建立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孔子学院自创办以来,累计为数千万各国学员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提供服务,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汉语热席卷全球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目的地是哪?取得是什么经呢?
天竺(印度),佛经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对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信奉各种各样的宗教。
基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
基督教
耶稣
圣经
教堂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教堂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点之一。教宗每年会在此举行多个仪式。
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
古兰经
清真寺
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占地35.6万平方米,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世界各国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和去麦加朝觐礼拜的圣地。
麦加大清真寺
佛教
释迦牟尼
佛经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的古印度,是起源最早的宗教。
佛塔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仰光大金塔,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是驰名世界的佛教建筑。
仰光大金塔
柬埔寨吴哥窟
婆罗浮屠塔
【小结】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 源地 经典著作 宗教建筑 主要分布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 教
西亚
阿拉伯半岛
古印度
《圣经》
《古兰经》
《佛经》
教堂
清真寺
佛塔
欧洲、美洲大洋州
非洲北部、东部和亚洲西部、东南部
亚洲的东部、东南部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不同的文化习俗
2
衣食住行等地方文化习俗经过长期演变而成
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读图5.14,分析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有哪些差异?
【交流思考】
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种植的农作物、饲养的动物不同,传统的主要食物有所不同,人们的用餐方式也不尽相同 。
不同的文化习俗

传统服饰注重实用美观,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
各地传统服饰,
不论是面料、色彩还是样式,
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寒冷地区服饰
在气候寒冷的地区,
传统服饰多以皮毛制品为主,并配有长靴、帽子和围巾,便于保暖。
鄂伦春族服饰
热带地区服饰
在气候炎热的地区,
以棉麻制品或丝织品为主,相对薄且宽松,以无领或低领为主,便于散热。
越南服饰
青藏高原地区服饰
白天劳动时可以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中午炎热时可以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这种服饰不仅实用,还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
藏袍
不同的文化习俗
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差异很大。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各地种植的农作物饲养的动物不同,
传统的主要食物有所不同,
人们的用餐方式也不尽相同。

中国的饮食
西方国家的饮食以乳肉类为主
刀叉作为用餐工具
西方的饮食
东方的饮食多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米饭和面食搭配蔬菜,鱼类和肉类筷子作用餐工具
不同的文化习俗
茶叶原产于我国,茶树在我国主要生长在南方雨量充沛、云雾多、湿度大的山区。欧洲很多国家不种植茶树,缺盛行饮茶。这是为什么呢?
早在16世纪,欧洲人通过有关著作了解了中国茶叶。17世纪初,荷兰商船把少量茶叶运回欧洲后,饮茶在欧洲上流社会成为时尚。
18世纪后,印度、斯里兰卡等当时的欧洲知名度成为茶叶生产基地,所产茶叶走进欧洲百姓的生活。现在,茶已成为欧洲的主要饮品之一。
思与学:不产茶叶的欧洲为什么盛行饮茶
不同的文化习俗
不同的建筑文化
在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
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建筑结构具有适应气候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习俗
欧洲北部林木资源丰富,
人们用木头建造房子。
北欧的木屋
地中海沿岸地区石材丰富,
人们多用石材建造房子。
地中海石屋
不同的文化习俗
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
传统的交通方式不同。
有的地方仍沿用传统的交通方式,
而大多数地方以现代交通方式为主。

北非骆驼商队
在非洲北部沙漠地区
古老的商道上,
仍有骆驼商队行走。
泰国水上市场
泰国曼谷,因河道纵横,陆路交通不便,人们利用船只在河道上聚集交易,形成水上市场。
中国水乡 周庄
这里河网密布,船是
重要的交通工具
不同的传统运输方式
不同的文化习俗
活动: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些典型的传统民居是人类顺应自然环境的体现。可以从建筑材料、气候等方面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 阅读图 5.18,说说图示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说说两处传统民居所用建筑材料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说说两处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不同的文化习俗
说说两处传统民居所用建筑材料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亚洲西部热带地区的传统民居: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较少。当地缺石少木,从夯土墙开始,至土坯转、烧砖的筑墙技术,并以沥青、陶钉、石板贴面及琉璃砖保护墙面,使材料、结构、构造与造型有机结合。创造以土作为基本材料的结构体系和墙体饰面装饰方法。
不同的文化习俗
说说两处传统民居所用建筑材料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的传统民居:传统民居建筑材料一般为竹子、木头等当地常见植物,可以就地取材,也因为当地气候湿润炎热,砖瓦之类的房屋既不通风又不耐潮。
不同的文化习俗
说说两处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亚洲西部的热带地区:当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降水稀少。当地民居都是墙厚窗小顶平的,还可以有蓄水的作用;而且窗户较小、墙体较厚可以隔热。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沙漠里巨大的昼夜温差对室内的影响,也有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
不同的文化习俗
说说两处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亚洲东南部的热带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两种,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高温多雨。当地传统民居建筑结构有利于散热、通风、排水。
不同的文化习俗
传统民居与环境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民居?
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特色民居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
1
2
3
内蒙古草原蒙古包
黄土高原的窑洞
北极因纽特人冰屋
四合院
西藏碉房
山东威海海草房
特色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不同的文化习俗
狂欢节
圣诞节
交流:世界各地还有哪些不同的文化民俗?
世界各地在节日、礼仪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传统。
每个地方的文化习俗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
不同的文化习俗
1.下列关于宗教和语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数最多的语言
B.上图所示宗教建筑为清真寺
C.佛教教徒经常去上图所示宗教建筑做礼拜
D.上图宗教建筑代表的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D
课堂检测
翠屏区的万先生出国游玩,下图是在A半岛某地拍摄了一张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根据该地传统民居的形态特点,推知当地居民可能信奉(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3.图中A半岛的人种主要是( )
A.黄种人 B.混血人种 C.黑种人 D.白种人
4.在A半岛上,万先生听到当地居民说的主要语言是( )
A.汉语 B.西班牙语 C.阿拉伯语 D.英语
B
D
C
土掌房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东南部干旱少雨的高山和河谷地带,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多为平房,不开窗或二层开小窗,屋内设有火炕。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被称为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读土掌房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最初建造土掌房时( )
①当地是乡村
②当地是城镇
③当地居民大多从事工业生产
④当地居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6.土掌房以土、石为建筑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
A.工程量小 B.轻质材料 C.就地取材 D.便于翻新
7.为保护“活着”的文化遗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保护古建筑,将居民全部外迁②全部拆除,建设新城镇
③适度发展旅游,增加经济收入④建设成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C
地理课上,同学们开展了“走遍世界,寻访特色民居”的模拟旅游活动。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特色民居及寻访特色民居旅游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次模拟旅游活动( )
A.途经了七个大洲 B.起点位于大洋洲 C.跨越了地球的五带 D.跨越了高中低纬度
D
9.寻访路线中( )
A.甲地全年高温多雨,斜顶木屋便于排水
B.乙地终年炎热干燥,墙厚窗大利于隔热
C.丙地河湖稀少,草木茂盛就地取材
D.丁地终年严寒,圆顶冰屋防寒保暖
10.居住在甲地的人们( )
A.多信仰犹太教,属于黑色人种 B.多信仰佛教,属于黄色人种
C.多信仰基督教,属于白色人种 D.多信仰伊斯兰教,属于白色人种
D
C
Thanks
5.3 多样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