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秋天的怀念 同步学与练 (学生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同步学与练 (学生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5 21:1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把握母子两人的形象。 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把握母子两人的形象,领会文章的表达特色。 难点: 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一)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一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故事背景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
《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本文写于1993年。
三、理解词义
瘫痪_______: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暴_____怒:极端愤怒。
沉寂____:①十分寂静;②消息全无。
侍___弄:①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②摆弄,修理。
憔悴_______: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恳求。
絮______叨:①啰啰唆唆地说话;②形容说话啰嗦。
诀__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淡雅____: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高洁:高尚纯洁。
烂漫:①形容颜色鲜丽;②形容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翻来覆____去:①来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一、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
第三部分(4~6):
第四部分(7):
二、重点问题掌握
1.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这句话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3.“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一句运用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母亲的“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5.“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7.“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的“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动作?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8.课文为什么要反复写看花?
9.文章最后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结尾处的“好好儿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三、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以及对没能理解、报答母爱的愧疚。
一、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二、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找一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三、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五、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一、选择题
1.(2023秋·湖南娄底·七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D.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慢。
2.(2020秋·广西柳州·七年级统考期中)下面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 xù( )( )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wān( )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A.chuì 絮絮 shàn 碗 B.cuì 絮絮 shàn 豌
C.cuì 嘘嘘 sàn 豌 D.chuì 嘘嘘 sàn 碗
3.(2023秋·湖南娄底·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____(复 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中“田地”的意思是( )
A.时间 B.程度 C.种庄稼的地方 D.样子
4.(2022·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jiāo) 仿膳(shàn) 瘫痪(huàn)
B.暴怒(bào) 沉寂(jì) 侍弄(sì)
C.捶打(chuí) 央求(yāng) 絮叨(dao)
D.绝别(jué) 烂漫(màn) 淡雅(yǎ)
二、填空题
5.(2022秋·浙江金华·七年级统考期中)根据拼音补写汉字或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云朗诵”美句摘录单
【散文美句】 ①鸟儿将kē( )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 (A.hé B.hè)着。(朱自清《春》)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A.chén B.chéng),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làn) 漫。(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6.(2022·七年级课时练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朗读设计表格。
场景片段 情感基调 重点句朗读设计(朗读符号:重音·,连读∧,停顿∨)
“我”因瘫痪发脾气,母亲小心安抚“我”。 “我”:① 母亲:担心、悲痛 “我可活什么劲儿!”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当时“我”不知道母亲隐瞒了病情。 “我”:②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③ “我”:淡漠 母亲:喜悦 “好吧,∧就明天。”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母亲昏迷前说最后一句话。 母亲:不舍、担忧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④ 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填朗读符号)
7.(2021秋·七年级课前预习)文学常识对对碰。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曾任 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 》,代表作有小说《 》 《 》 《务虚笔记》,散文《 》 《 》 《病隙碎笔》等。
三、字词书写
8.(2023秋·七年级课时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当一切灰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永远的决别。
(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慢。
四、基础知识综合
9.(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zào( )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zá( )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 ① ( A偷偷地 B悄悄地 )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② (A偷偷地 B悄悄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 )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 )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暴zào ( ) ②zá( )碎 ③侍( )弄 ④捶( )打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 ②
(3)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五、综合性学习
10.(2022秋·七年级课时练习)七年级某班以“细说母爱”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班级进行主题宣传活动,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活动中,丹丹同学拟写了一篇短文,以表达对母爱的感恩之情。下面是短文的部分内容,请你按照要求帮她修改。从现在开始,【A】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亲身的实际行动感谢母亲。当妈妈下班回来,帮她倒一杯热茶;当妈妈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坐下来了,帮她捶捶背,揉揉肩;当妈妈要睡觉了,帮她打一盆热水,暖暖脚;【B】当我们考试后,给妈妈奉上一份沾沾自喜的答卷。
①【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 ”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一词改为“ ”。
(3)当母亲生日到来时,你准备对母亲说些什么话?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六、现代文阅读
(2023秋·湖南娄底·七年级统考期末)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有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1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
1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2023秋·河北石家庄·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在不同的阶段,“我”对去“看花”的态度是不同的,根据文意在表格的空格里填上恰当的内容。
时间 去“看花”的态度 原因
雁阵北归的时候 “不,我不去!” (1)
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时 (2) 看到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 般的神色”,被母亲一直以来的关心、理解、宽容、鼓励等打动
母亲去世后的一个秋天 (3) (4)
15.比较下列两句话的表达效果的异同。
A“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①段画线句)
B“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第③段画线句》
16.下列各句朗读处理不妥当的一项是( )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看我的动静。”一句中“悄悄地”重音轻读,能突出母亲对我的担忧之情,也表现了母亲的隐忍。
B.“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句中“绝”和“竟”重读,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重永远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C.“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一句中“出去了”重读,这样就和本段开头“母亲进来了”相呼应,突出了我对母亲的想念。
D.课文末段中“热烈而深沉”后面朗读停顿可以稍长一些,这样有助于突出“泼泼洒洒”,从而表现出菊花开得正茂盛以及作者此时内心对生命的无限感慨。
(2023秋·重庆南岸·七年级统考期末)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7.“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将作品内容贯穿为有机整体。请仿照示例,概括另外两次“看花”内容。
示例: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18.从重音角度设计句子的朗读并简述理由。(设计两处即可)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9.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20.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写在横线上,分析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21.怎样理解题目《秋天的怀念》的含义?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2022秋·四川绵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⑧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⑨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22.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下列表格。
时间 事件 情感
九岁 在大院看到合欢花 欢喜
又五年 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 (1)
十九岁 在羊城遇见合欢花 茫然
我已是当年母亲的年纪 (2) (3)
23.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语句。
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24.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好好儿活”反复出现,让我们印象深刻。调动你的阅读经验,说说本文第⑧段划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25.作者给本文取题为“合欢,合欢”,你认为有何用意?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把握母子两人的形象。 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把握母子两人的形象,领会文章的表达特色。 难点: 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一)基础知识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一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故事背景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
《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本文写于1993年。
三、理解词义
瘫痪tān huàn: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暴bào怒:极端愤怒。
沉寂jì:①十分寂静;②消息全无。
侍shì弄:①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②摆弄,修理。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恳求。
絮xù叨:①啰啰唆唆地说话;②形容说话啰嗦。
诀jué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淡雅yǎ: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高洁:高尚纯洁。
烂漫:①形容颜色鲜丽;②形容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翻来覆fù去:①来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一、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母亲在病得非常厉害的情况下极力鼓励“我”好好面对生活。
第二部分(3):“我”因为知道母亲为“我”所做的努力终于答应她去北海看花,母亲非常高兴。
第三部分(4~6):母亲的病情恶化,临终还在牵挂“我”和妹妹。
第四部分(7):妹妹带“我”去北海看花,完成母亲的夙愿,“我”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的含义。
二、重点问题掌握
1.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通过“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具体写我双腿瘫痪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暴怒无常,并用“我”的暴怒无常来衬托下文母亲的坚韧顽强。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这句话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这无声地离开,体现了母亲的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她理解儿子的行为,也为儿子伤心。“偷偷地”说明了母亲不放心,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3.“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一句运用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侧面描写,喜欢花的母亲把花都养死了,对于母亲来说,最值得守望的“花”是她的孩子,从侧面说明母亲把她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照顾“我”身上,体现出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4.怎样理解母亲的“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句话是理解本文的关键点,“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儿子要珍惜、热爱生命,要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这句话发自母亲内心,深藏着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5.“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直”“都”连用,说明“我”对母亲的病情一无所知,毫无察觉。从侧面表现出母亲一心只关心“我”的病情,没有把自己的病痛当回事,更是在“我”面前表现得十分坚强,不愿意让“我”知道她的病情。看似平淡的记叙,暗含着作者深深地痛苦与愧疚。
6.“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景物描写,突出“我”内心的痛苦、无望、孤独的心情。
7.“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的“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动作?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秋天落叶的萧条的景象,而触动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母亲希望我能够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8.课文为什么要反复写看花?
①“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所以文中反复写看花。
9.文章最后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10.结尾处的“好好儿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好好儿活”,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三、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没能理解、报答母爱的愧疚。
一、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答案:1、文章在“秋天”的背景下写人叙事;
2、“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
3、表达了作者身残志坚的信念和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找一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答案:动作描写。“躲出去”是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听着我的动静”是担心儿子想不开。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答案:动作、语言描写。母亲为儿子所承受的苦难而痛心,母亲用她坚强乐观的态度鼓舞对生活充满绝望的儿子要好好活着,母亲这种伟大而无私的爱让人深深感动。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答案:(1)动作描写。一个“挡”的动作,表明母亲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神态描写。“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在这里充分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三、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第一个“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
第二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答案:1.“一直”:长期以来,总是。“我”沉浸在双腿瘫痪的巨大痛苦中,根本没有去关注母亲,内心难过忧伤和遗憾自责。
2.“再也”:永远。这句话表达了“我”的愧疚、悲痛之情。
3.“绝”:一定,坚决,确定地。“竟”:没想到,意料之外。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我”内心深深的愧疚和怀念。
五、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答案:第1段:悲伤的语气,“我”十分的痛苦和绝望。而母亲隐忍、鼓励,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第3段:央求的语气,“我”很烦恼,母亲希望“我”能开心、快乐,内心沉重。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一、选择题
1.(2023秋·湖南娄底·七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D.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慢。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
A.爆怒无常——暴怒无常;
C.决别——诀别;
D.烂慢——烂漫;
故选B。
2.(2020秋·广西柳州·七年级统考期中)下面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 xù( )( )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wān( )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A.chuì 絮絮 shàn 碗 B.cuì 絮絮 shàn 豌
C.cuì 嘘嘘 sàn 豌 D.chuì 嘘嘘 sàn 碗
【答案】B
【详解】憔悴(qiáo cuì):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絮絮叨叨(xù xù dāo dāo):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膳(shàn):饭食、进食。
豌豆(wān dòu):豆科豌豆属植物。
故选B。
3.(2023秋·湖南娄底·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____(复 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中“田地”的意思是( )
A.时间 B.程度 C.种庄稼的地方 D.样子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田地:指耕种庄稼的土地就被称作田地。除了这个意思,它在古文里还有地方,处所,路程,道路,境界,程度的意思。
句中表达的是“母亲病得很严重”,严重到了“一定程度”;
故选B。
4.(2022·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jiāo) 仿膳(shàn) 瘫痪(huàn)
B.暴怒(bào) 沉寂(jì) 侍弄(sì)
C.捶打(chuí) 央求(yāng) 絮叨(dao)
D.绝别(jué) 烂漫(màn) 淡雅(yǎ)
【答案】C
【详解】A.憔悴(jiāo)——qiáo;
B.侍弄(sì)——shì;
D.绝别(jué)——诀别;
故选C。
二、填空题
5.(2022秋·浙江金华·七年级统考期中)根据拼音补写汉字或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云朗诵”美句摘录单
【散文美句】 ①鸟儿将kē( )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 (A.hé B.hè)着。(朱自清《春》)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A.chén B.chéng),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làn) 漫。(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答案】 窠 B A 烂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①窠巢(kē cháo):鸟兽栖身处。
②应和(yìng hè):(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故选B。
③深沉(shēn chén):形容程度深。故选A。
④烂漫(làn màn):形容颜色鲜丽。
6.(2022·七年级课时练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朗读设计表格。
场景片段 情感基调 重点句朗读设计(朗读符号:重音·,连读∧,停顿∨)
“我”因瘫痪发脾气,母亲小心安抚“我”。 “我”:① 母亲:担心、悲痛 “我可活什么劲儿!”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当时“我”不知道母亲隐瞒了病情。 “我”:②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③ “我”:淡漠 母亲:喜悦 “好吧,∧就明天。”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母亲昏迷前说最后一句话。 母亲:不舍、担忧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④ 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填朗读符号)
【答案】 愤怒(或:激动等) 悔恨(或:悲痛等) “我”答应母亲去北海看菊花。 ∨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朗读设计的能力。
①“情感基调”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文字所表达的人物情感。“因瘫痪发脾气”的情感基调应为愤怒或激动。
②结合“当时‘我’不知道母亲隐瞒了病情”和文章内容可知,母亲病入膏肓,而“我”并不知道,“我”正在为自己的瘫痪而颓废、暴躁,需要母亲陪伴、安慰。回想起那时的“我”,“一直都不知道”体现了“我”的悔恨之情;“那步”表达了“我”知道母亲病重时内心的悲痛。
③根据“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好吧,就明天”概括为“我”答应母亲去北海看菊花。
④“∨”表示停顿,放在需要停顿的词语之间的上方。“‘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这句话是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后应停顿,以表示强调,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和不舍,因为儿子瘫痪,还未从人生低谷中走出来。
7.(2021秋·七年级课前预习)文学常识对对碰。
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曾任 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 》,代表作有小说《 》 《 》 《务虚笔记》,散文《 》 《 》 《病隙碎笔》等。
【答案】 北京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 我与地坛 合欢树
【解析】略
三、字词书写
8.(2023秋·七年级课时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当一切灰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永远的决别。
(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慢。
【答案】 灰改为恢 复改为覆 决改为诀 慢改为漫
【详解】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决”与“诀”、“慢”与“漫”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四、基础知识综合
9.(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zào( )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zá( )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 ① ( A偷偷地 B悄悄地 )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② (A偷偷地 B悄悄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 )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 )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暴zào ( ) ②zá( )碎 ③侍( )弄 ④捶( )打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 ②
(3)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答案】(1) 躁 砸 shì chuí
(2) B悄悄地 A 偷偷地
(3)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bào zào:暴躁。形容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注意“躁”的部首。
②zá suì:砸碎。用坚硬的工具把完整的东西击碎。注意“砸”的正确书写。
③侍弄:shì nòng。北京方言。指仔细的经营照管、伺候。
④捶打:chuí dǎ。用棍棒或拳敲打。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偷偷地:指暗暗地,形容行动避人、不易使人觉察和发现。
悄悄地:指声音低微,不声不响。多形容声音很轻,有寂静安静之意。
①空根据句意形容母亲躲出去的声音很轻,故选B悄悄地;②空根据句意是指母亲偷听“我”动静的这一行为不想让他人发觉,故选A偷偷地。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中的“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属于动作描写,“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母亲对“我”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描写了母亲对儿子瘫痪现状的心痛,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五、综合性学习
10.(2022秋·七年级课时练习)七年级某班以“细说母爱”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班级进行主题宣传活动,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活动中,丹丹同学拟写了一篇短文,以表达对母爱的感恩之情。下面是短文的部分内容,请你按照要求帮她修改。从现在开始,【A】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亲身的实际行动感谢母亲。当妈妈下班回来,帮她倒一杯热茶;当妈妈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坐下来了,帮她捶捶背,揉揉肩;当妈妈要睡觉了,帮她打一盆热水,暖暖脚;【B】当我们考试后,给妈妈奉上一份沾沾自喜的答卷。
①【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 ”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一词改为“ ”。
(3)当母亲生日到来时,你准备对母亲说些什么话?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1)示例一: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
示例二:母爱像春天的暖风,吹拂着我们的心。
(2)①亲身
②沾沾自喜 称心如意 (满意)
(3)亲爱的妈妈,岁月的磨砺让你的青春老去,风雨的洗涤让你的红颜褪色,但是在我的心中,你就是那朵最美丽的牡丹花——富贵又吉祥。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祝福您生日快乐!(答案不唯一)
【详解】试题分析:
(1)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作答要围绕“主题”拟写。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
点睛:宣传标语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达到宣传鼓动的目的,因而要求语言简洁凝练,显明易记,易于传播,带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2)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①句是“自己”和“亲身”重复,②句是词语的误用,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洋洋的样子。与语境不符。
(3)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表达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做到说话有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不唯一。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六、现代文阅读
(2023秋·湖南娄底·七年级统考期末)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有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1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
1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案】1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1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13.任意答出一处即可。例如:第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解析】1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①段“‘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③段“‘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⑦段“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可知,全文围绕“看花”展开故事情节叙述。
依据依据①段“‘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③段“‘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可知,“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依据⑦段“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今天“看花”,达成了母亲的愿望,也象征着“我”新生活的开始。
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1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作用的能力。
依据“悄悄出去”可知,这表现了母亲体谅儿子的苦衷,想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所以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这体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也突出表现了母亲怕让儿子内心痛苦。依据“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可知,这种行为也反映出,其实母亲自己心里也很难受。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13.本题考查理解插叙及其作用的能力。
依据①段“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可知,这句话是运用了插叙的写法。其中,“母亲喜欢花”表现了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依据“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可知,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这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
依据②段“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可知,这句话是运用了插叙的写法。这是补充交代了母亲的病情,但在儿子面前,母亲努力隐忍病痛,这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
依据⑥段“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可知,这句话是运用了插叙的写法。这说明,直到去世,母亲心理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的生死放在心上。这突出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之情。
(2023秋·河北石家庄·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在不同的阶段,“我”对去“看花”的态度是不同的,根据文意在表格的空格里填上恰当的内容。
时间 去“看花”的态度 原因
雁阵北归的时候 “不,我不去!” (1)
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时 (2) 看到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 般的神色”,被母亲一直以来的关心、理解、宽容、鼓励等打动
母亲去世后的一个秋天 (3) (4)
15.比较下列两句话的表达效果的异同。
A“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①段画线句)
B“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第③段画线句》
16.下列各句朗读处理不妥当的一项是( )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看我的动静。”一句中“悄悄地”重音轻读,能突出母亲对我的担忧之情,也表现了母亲的隐忍。
B.“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句中“绝”和“竟”重读,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重永远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C.“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一句中“出去了”重读,这样就和本段开头“母亲进来了”相呼应,突出了我对母亲的想念。
D.课文末段中“热烈而深沉”后面朗读停顿可以稍长一些,这样有助于突出“泼泼洒洒”,从而表现出菊花开得正茂盛以及作者此时内心对生命的无限感慨。
【答案】14.(1)双腿瘫痪后,我内心绝望(2)“好吧,就明天。”(3)“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4)母亲去死后,我自责愧疚,促使我懂得母亲的心愿,懂得了好好儿活的含义。 15.相同点:A句和B句都是“妈妈”建议推我去北海看花,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花是母爱的体现;不同点:B句多了一个“吧”,语气更加委婉,更能表现母亲的“央求的神态”和母亲小心翼翼的心态,B句是“看看”,A句是“走走”,也呼应下文“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 16.C
【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根据第①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可知,第(1)空“我”不去看花的原因是双腿瘫痪后,内心绝望;
根据第③段“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可知,作者答应母亲去看花,所以第(2)空为“好吧,就明天”;
根据第⑦段“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第(3)空为“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第(4)空为:母亲去世后,我自责愧疚,懂得母亲的心愿,懂得了好好儿活的含义。
1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相同点:结合所给句子,“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可知,两句话都是母亲的话,建议推“我”去北海看花。结合第⑦段“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菊花是坚强象征,母亲建议推“我”去北海看花,其实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带来的阴影,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不同点:B句是“看看”,A句是“走走”,结合第③段“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可知,A句“走走”与下文相照应,体现母亲的细心、体贴,表现了母亲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B句多了一个“吧”,语气更加委婉,更能表达母亲的小心翼翼。结合第③段“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可知,B句多了一个“吧”,更能表现母亲的“央求的神态”。
16.本题考查句子朗读轻重的把握。
C.句子朗读轻重也是根据句意、画面及情感进行相应地处理,母亲这一出去就是诀别,感情中应当包含着作者内心的隐忍与遗憾之情,“再”字必须重读,“出去了”不需要重读;
故选C。
(2023秋·重庆南岸·七年级统考期末)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7.“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将作品内容贯穿为有机整体。请仿照示例,概括另外两次“看花”内容。
示例: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18.从重音角度设计句子的朗读并简述理由。(设计两处即可)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9.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20.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写在横线上,分析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21.怎样理解题目《秋天的怀念》的含义?
【答案】17. “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 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18.示例1:“悄悄”读重音。“悄悄”写出了母亲尽可能不去打扰儿子,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包容。
示例2:“偷偷”读重音。“偷偷”写出母亲担心儿子,怕儿子做“傻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与呵护。
示例3:“躲”读重音。一个“躲”字写出母亲的小心翼翼,对儿子的体谅和包容。
示例4:“听”读重音。一个“听”字写出母亲对儿子的担心和牵挂,尽显母爱之情。 19.这是景物描写。渲染出热烈的气氛,烘托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表明我已走出绝望的境地,变得乐观、坚强;也表达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0.①“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作用: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已经非常严重,母亲为了我做出了超常努力,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②“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作用:补充说明母亲对花的喜爱,“喜欢花”与“花死了”形成对比,突出母亲为儿子牺牲了很多很多,表现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③“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作用:补充交代母亲临死前的牵挂,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至死还在关心儿女,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21.表层含义: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以此为题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深层含义:暗示作者经受了命运的残酷打击,在母亲去世后,在菊花绽放时节,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的意义,变得乐观积极。
【解析】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看花”在文中反复出现,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中心事件。
根据第③段“‘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可知,母亲提议去看菊花,“我”同意了 ,可概括为:“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
根据第⑦段“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可知,在母亲去世后的一个秋天,“我”与妹妹一起去北海看了菊花,概括为: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18.本题考查朗读设计。在朗读中对那些重要的词或词组,要运用轻重对比的手段加以强调,给予突出。对于这些被强调、突出的词或词组就是重音。
示例:①重音“悄悄”和“偷偷”。“悄悄地”和“偷偷地”等词细腻地写出了母亲的小心翼翼。“悄悄地”躲起来是为了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痛苦心情的充分体谅;“偷偷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感受到母爱的细致入微与母亲的艰辛付出,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
②重音“躲”。“躲”是因为母亲了解“我”内心的痛苦,希望“我”能够把痛苦发泄出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刻意躲开,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体谅与理解,以及宽厚的爱子之情。
③重音“听”。“听”表达了母亲非常的体谅“我”心中的痛苦,尽可能地不去打扰“我”,在另一个地方看着“我”,担心“我”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写出了母亲的周到细心和对“我”的理解宽容,对“我”的关爱和呵护。
19.本题考查从景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第⑦段画线句子描写秋天盛开的菊花,是景物描写,“泼泼洒洒”“烂漫”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气氛,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烘托了“我”走出孤独、痛苦、绝望的心情谷底后的坚强、乐观精神。表达出对母亲的无比怀念。
20.本题考查对插叙手法的理解与作用的分析。选文插叙一共有三处。
第一处:第①段中“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作用:插叙母亲喜欢花的情节,强调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是为了衬托母亲为了照顾“我”而宁可舍弃了自己的爱好,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体现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第二处:第②段中“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作用: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具体到了哪种地步,突出母亲超强的忍耐力,对孩子无私的爱。
第三处:语段⑥中“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作用:通过别人的转述,更体现了母亲临终前只牵挂自己的孩子,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来不把自己放在心上,不在乎自己病痛的深切母爱。
2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结合本文内容来看,表层含义:标题中“秋天”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
深层含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的沉淀。不仅点明了母亲去世的时间,而且象征了母亲艰难的一生。菊花盛开在秋季,菊花又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秋天的怀念”暗示作者苦难的人生经历中痛苦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的真谛。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2022秋·四川绵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⑧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⑨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22.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下列表格。
时间 事件 情感
九岁 在大院看到合欢花 欢喜
又五年 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 (1)
十九岁 在羊城遇见合欢花 茫然
我已是当年母亲的年纪 (2) (3)
23.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语句。
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24.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好好儿活”反复出现,让我们印象深刻。调动你的阅读经验,说说本文第⑧段划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25.作者给本文取题为“合欢,合欢”,你认为有何用意?
【答案】22.(1)失望 (2)在医院看到合欢树 (3)悲伤或痛苦 23.该句用了拟人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写出这里的合欢树给人一种傲慢的印象,表现出当时作者心情的茫然。 24.结构上,这一句与第③段对妈妈的描写形成前后照应。内容上,“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写出了妈妈带给“我”的欢喜与美好。反复描写是为了强调重复,表现出对妈妈依恋不舍的情感。 25.“合欢”贯穿全文,是文章线索,并且以此为标题具有优美的意境,优美而吸引人。本文旨在表达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合欢的美衬托了母亲的美,是母爱的象征。
【解析】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情感的把握。
(1)空:根据本文第④段“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可知,这里直接写出了我的情感,即“失望”;
(2)空:根据本文第⑦段“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可知,这里讲述的是“我”在医院照看母亲时,再次看到合欢树;
(3)空:根据本文第⑦段“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可知,这里写出了母亲再也不能站起来,母亲被病痛折磨得非常憔悴,体现出“我”内心的悲伤和痛苦之情。
2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可从手法、内容、情感上来分析。
结合第⑥段画线句“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里的“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可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再结合第⑥段“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可知,画线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里的合欢树不像“我”和母亲一起时见过的那些合欢树那么友好,反而带着傲慢的姿态,因而在羊城街头的作者倍感茫然。
2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作答时可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分析。
内容上:结合本文第⑧段“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中的“香”和“软”字点出母亲声音的细腻、温柔、甜美,就像合欢花的清甜香气一样,写出了“我”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美好与甜美,然而这种美好因妈妈的生病,“我”不知道还能享受多久,因此也体现出“我”对妈妈深深的依恋和不舍之情;再结合上文第③段“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可知,这两处的内容是重复的,作者反复写到妈妈呼唤“我”和妈妈在合欢花的映照下的状态,也是为了强调“我”对合欢树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看到合欢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母亲。
结构上:结合第③段“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可知,本文第⑧段划线句与第③段的内容相照应。
25.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通常的作用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交代写作对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运用了某种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等等。
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讲述了“我”九岁时在大院里看到合欢花,心中无比欢喜;五年后读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对文中没有描写合欢而失望;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时,“我”心情茫然;人到中年守护病床上的母亲时,在医院看到合欢花,涌起悲伤之情。因此“合欢”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以“合欢,合欢”为标题,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借“合欢”表达出对母亲的依恋与不舍之情,突出了文章的主题;结合本文第③段和第⑧段“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可知,合欢的美衬托了母亲的美,它就是母爱的象征,因此以“合欢,合欢”为标题也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