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25 21:5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三国鼎立
情景导入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魏、蜀、吴为统一天下,努力增强自身实力,让我们试看天下,谁能一统!
我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统一天下,舍我蜀国还有谁?
我吴国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和海外贸易、派卫温到达夷洲。统一天下看我吴国。
我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定 能一统天下。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知道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了解八王之乱,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了解少数民族内迁及其带来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民族交往与交融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任务一、根据视频,梳理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史实。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三国鼎立终成梦
天下一统归晋朝



司马文王与刘禅饮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问刘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成语学历史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乐不思蜀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专权时,小皇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对手下说:“司马昭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随后他带领侍卫宫,不料消
息走漏,司马昭派军队进
行拦截,杀死曹髦。
典故学历史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任务二、根据下列材料,分析西晋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一、是时(西晋建立初年),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
其业而乐其事也。 ——《汉书 食货志》
三国鼎立
西晋统一
西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社会逐步安定下来,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晋武帝司马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以民为本,轻徭薄赋,积极改革,使西晋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逐步安定下来,出现了太康之治的局面。
266年
280年
316年
建立
统一
灭亡
顶配开局的西晋却在统一后短短36年就灭亡了,这个王朝经历了什么?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任务一、根据教材,分析材料反映的社会状况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材料一、西晋时,世家大族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达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材料二、“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钱神论》
世家大族奢侈享乐,统治阶级内部腐化。社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
政治上:西晋所封诸王在地方具有强大的政治、军事权力,威胁朝廷的中央集权。
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封国内的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任务二、根据下面材料,想一想,西晋的统治面临哪些挑战?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任务二、根据教材及视频,想一想,西晋的统治还面临哪些挑战?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经济上:八王之乱,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西晋由盛而衰。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任务二、根据教材及材料,想一想,西晋的统治还面临哪些挑战?
材料一、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征收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民族关系上:西晋的民族政策激发了内迁各族的强烈反抗。
材料二:(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窃议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武力进攻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任务三、小组合作:西汉和西晋都分封过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
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产生什么影响?
影响:
1、诸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
2、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易导致国家战乱,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西汉初年七国之乱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北方各族的内迁
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生活着许多游牧民族。他们大部分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描绘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敕勒川狩猎图
(这是内蒙古和林格乐北魏墓画摹本)
北方各族的内迁
材料一:东汉末年以来,各地封建军阀长期混战,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及西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发展生产,鼓励甚至强制少数民族内迁……晋武帝在位时,仅匈奴入塞者就有三十万左右。
——《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
材料二:从东汉开始至魏晋时期,是中国史上第二个寒冷期,气候开始变冷并加剧......气温的波动以及降水量的变化对游牧业的影响较大,以草原为基础的生存空间范围缩小,生产、生活环境受到了影响......
——《魏晋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内迁问题探究》
气候变冷,生存环境恶劣。
统治者鼓励、强制迁徙。
任务一、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的原因是什么?
北方各族的内迁
任务二、结合下面图片和教材,指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内迁情况?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1.原来生活在西北地区的氐人和羌人,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
2.分布在漠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
3.而鲜卑人有一部分迁到辽河流域南部,另一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达数万户,超过迁居当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
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达数万户,超过迁居当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
中华民族是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北方各族的内迁
议一议:内迁各族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当时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材料一、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思维导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八王之乱与西晋的灭亡
北方各族的内迁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 的匈奴、鲜卑、羯、氐、和羌不断内迁。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统治阶级内部腐化。社会道德沦丧。
西晋实行分封制,威胁朝廷的中央集权。
八王之乱,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出现我国古代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西晋由盛而衰。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内迁的各族与汉族杂居相处,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1.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西晋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2.西晋王朝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腐朽 ②北方人民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各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素养提升
C
C
3.西晋时期,陕西关中地区出现了“百万余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 )
A.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B.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C.西晋大封同姓诸王 D.西晋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政策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
素养提升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