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唐雎不辱使命
1.下列选项中字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睢(jū) 要离(yāo) 以头抢地(qiǎng)
B.怫然(fú) 韩傀(guī) 免冠徒跣(xiǎn)
C.休祲(jìn) 色挠(náo) 白虹贯日(hóng)
D.缟素(gǎo) 寡人(guǎ) 寡人谕矣(yù)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同“措”)
B.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C.长跪而谢之曰(告辞)
D.大王加惠,以大易小(施与恩惠)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聂政之刺韩傀也/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B.徒以有先生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臣未尝闻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安陵君其许寡人/以其境过清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故不错意也 B.乡为身死而不受 C.以头抢地尔 D.仓鹰击于殿上
5.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B.天下缟素(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穿缟素)
C.虽千里不敢易也(数词用作名词,方圆千里的土地)
D.与臣而将四矣(数词用作动词,成为四人)
6.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B.非若是也 古义:这样,如此。今义:判断动词
C.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只,仅仅。今义:成直线的
D.秦王色挠 古义:变化。今义:(用手指)轻轻地抓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A.受地于先王。
B.请广于君。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仓鹰击于殿上。
8.下列句子中,对“布衣之怒”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B.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C.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
9.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0.按要求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1)文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 。
(2)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
(3)唐雎维护安陵领土的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受地于先王: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伏尸百万:
(4)休祲降于天:
(5)寡人谕矣:
1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13.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别有用心
1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只有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对。请说说下列各句的“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15.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他是如何做到“不辱使命”的
16.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秦王 这对于塑造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7.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 请简要分析。
(2024衡水九年级月考)
范石湖①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②,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③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④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⑤。”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⑥,以至大用。
注:①范石湖:范成大,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②虏庭:金国的燕山行宫。③欺罔:欺瞒。④殊骇:特别使人震惊。⑤孚休:信誉美好。⑥超擢:越级提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愿反侵地:
(2)至能徐出袖中书:
(3)至能再拜而退:
(4)虏主许之: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纳之袖中
B.口奏之事
C.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
3.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范成大“不辱使命”的具体内容。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 请简要分析。
5.唐雎先礼后兵,先说服后威胁,成功换来了“和”之局面。在我国,“和”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九年级(1)班将举办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知“和”】
①写出两个含“和”字的成语。(不得使用本题涉及的成语)
②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对联。
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
下联: 邻里相让传佳话
(2)【用“和”】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班委特拟订了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你给下面的规则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
班级议事规则
1.要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献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2.
3.
4.议事结果民主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对点练习:见“课后提升”2题。
常见题型:写出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
方法指津:可以根据“之”的位置来分析它的用法和意义:(1)动词后面的“之”一般是用作代词。①普通代词,指代前面的人、事、物;②指示代词,译为“这”“那”。(2)地点前面的“之”一般作动词,译为“去”“到”“往”等。(3)作助词。①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为结构助词“的”;②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之”一般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A 解析:“睢”应为“雎”,“抢”应读“qiāng”。
2.C 解析:谢:道歉。
3.A 解析:A项,“之”的意思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以”的意思分别为:连词,因为/介词,用。C项,“也”的意思分别为:语气词,表陈述/判断词,表判断。D项,“其”的意思分别为:表示祈使语气/代词,它。
4.C 解析:A项,“错”同“措”;B项,“乡”同“向”,先前、从前;D项,“仓”同“苍”。
5.B 解析:“缟素”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6.D 解析:“挠”的古义是“屈服”的意思。
7.C 解析:例句为判断句。A项,状语后置句,应该是“于先王受地”;B项,状语后置句,应该是“请于君广”;C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应该是“仓鹰于殿上击”。
8.C 解析:结合原文“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分析,唐雎的“布衣之怒”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9.C 解析:C项中,“此”是指示代词,在句子里作主语,“庸夫之怒也”在句子里作谓语和宾语,通常主谓之间要断开,因此“此”的后面要断开;“庸夫之怒也”中间不用断开;“非”表否定,用于句首,通常其后面要断开。句意: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才能的人发怒。所以正确停顿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10.(1)今吾以十倍之地 请广于君
(2)而君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
(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11.(1)从 (2)到 (3)横尸在地
(4)不祥 (5)明白,懂得
12.因为秦王提出用五百里地换取安陵,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13.秦与安陵的实力悬殊,一向以强凌弱的秦王以大易小,这让人觉得很反常,所以说秦王别有用心。
14.(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会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15.安抚秦王,保全安陵(或既保住安陵,又不引发战争)。唐雎先阐明安陵君不易地的理由,接着以布衣之怒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最后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或唐雎智勇双全,用口才和胆识赢得了秦王的尊重,因此赢得了外交上的暂时胜利)。
16.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起侧面烘托的作用。(答“反衬”也可以)
17.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②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课后提升
1.(1)希望 (2)慢慢地 (3)两次
(4)答应
2.A 解析:A项,“之”代词,代指书信;B、C、D三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3.把孝宗皇帝要求金国归还土地的口奏,通过书面形式呈报给金主,并促使金国所回国书中就此事有具体而积极的回应。
4.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有忠肝义胆(爱国情怀),都是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
参考译文
淳熙年间,范成大出使金国,宋孝宗命令他口头奏请金主。说河南是宋朝埋葬先帝的地方,希望能把侵略的地方归还。范成大上奏说:“这件事很重大,必须与宰相商量,我请求将皇帝的意思告诉他,议定后才施行。”皇帝开始答应了,不久宰相坚决认为不可,而皇帝的意思坚决不变。范成大就自己写了一封书信,述说了皇帝的话。到金国燕山行宫后,(范成大)把书信放入袖中。(范成大)跪着进献国书,伏在地上不起来。当时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厚仁慈,派人问他为什么不起来。范成大慢慢从袖子里拿出了国书,奏说:“我来时,大宋的皇帝另有圣旨,难以写进国书,让我口奏。我现在用书面来讲述,请求金主看一看。”国书呈上,宫殿上的大臣们都失了色。范成大仍然伏地不起。金主再次说:“国书已经看过了,可以到馆驿休息。”范成大连拜两次退下了。金国的群臣都愤愤不平,议论着扣留范成大,而金主没有允许。范成大将要回去,又奏说:“口奏的事情,请求在(回复的)国书中写清楚,仍要先宣告,希望自己没有欺瞒之罪。”金主答应了他。回信说:“口奏之说,看了听了特别使人震惊,事情必须审慎处理,国家才能信誉美好。”(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因此越级提拔,重用了他。
5.(1)①示例:和颜悦色、和衷共济、琴瑟和鸣、政通人和、惠风和畅(答出两个即可) ②六尺巷
(2)示例:①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意图。②互相尊重,就事论事,不使用侮辱性字眼。③能包容不同观点,择善而从。(任选两条,围绕“班级议事规则”来谈,语言简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