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曹刿论战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 曹刿论战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5 23:0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曹刿论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曹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B.牺牲(shēng) 小信未孚(fú) 忠之属也(shǔ)
C.败绩(jì) 下视其辙(zhé) 彼竭我盈(yíng)
D.三而竭(jié) 登轼而望(shì) 望其旗靡(mí)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又何间焉(参与)
B.弗敢专也(专一)
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D.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
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乡人曰 吾视其辙乱
B.故克之 公将鼓之
C.登轼而望之 再而衰
D.何以战 可以一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小大之狱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夫战,勇气也
※5.下列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神弗福也 B.小惠未遍
C.公将鼓之 D.下视其辙
6.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可以一战。
A.战于长勺。 B.夫战,勇气也。
C.何以战 D.再而衰,三而竭。
7.按要求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       。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      ,      。
(3)《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溃败的依据是:       ,       。
(4)“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曹刿论战》中,与后一分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5)《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他人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曹刿请见 见缝插针
B.弗敢加也 雪上加霜
C.下视其辙 如出一辙
D.公问其故 故弄玄虚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
B.“将鼓”“将驰”刻画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握,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C.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
D.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言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
11.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 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
【链接材料】
曹刿请见,毛遂①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②,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③”,直将千古庸流④,一齐抹倒⑤,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
(节选自清代高建章、高麟超《左史比事》)
注: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



12.本文主要表现了曹刿哪两方面的才能


13.关于“何以战”问题,鲁庄公回答三次,第三次回答得到肯定的原因是什么



14.本文以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请从第②段列举一处并简要分析。



15.长勺之战战前鲁庄公认为“可战”的条件有哪些 弱国要战胜强国,必须具备一些条件。读完本文,你从中总结出要以弱胜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6.有人说庄公“鄙”,也有人说庄公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 请简述理由。



(2024河南中考改编)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郧①人军于蒲骚②,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③患之,曰:“盍④请济师于王 ”斗廉⑤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⑥,君之所闻也。成军⑦以出,又何济焉 ”莫敖曰:“卜之 ”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遂败郧师于蒲骚。
(摘选自《左传·桓公十一年》)
注:①郧(yún):古国名。②蒲骚:郧国地名。③莫敖:楚国官职名,掌管军旅之事。④盍:何不。⑤斗廉:楚国大夫。⑥商、周之不敌:商不敌周。据史书记载,商纣王军事实力远超周武王,结果却被周武王所灭。⑦成军:整顿军队。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何间焉”中的“间”是“参与”的意思,与“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间”意思不同。
B.“必以信”中的“信”是“实情”的意思,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中的“信”意思不同。
C.“军”有“军队”“军队驻扎”“攻击”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郧人军于蒲骚”中的“军”是“攻击”的意思。
D.“闻”有“听到”“闻名”“名声”“传播”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君之所闻也”中的“闻”是“听到”的意思。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作战时,智者能抓住机会,巧者能果断决策。你认为曹刿是“智者”和“巧者”吗 请结合甲文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简述理由。



4.曹刿认为“可以一战”,斗廉认为不必请求增援,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这些依据中蕴含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②。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③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④,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⑤可也。”
(节选自《左传·子鱼论战》)
注:①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郑,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③勍(qíng):强而有力。④胡耇(gǒu):年纪很大的人。⑤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5.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宋人既成列:
(2)公伤股:
(3)不鼓不成列:
(4)国人皆咎公: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B.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C.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D.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7.翻译下列句子。
(1)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2)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8.结合《曹刿论战》鲁庄公和本文宋襄公在指挥战争中的表现,比较其形象特征的不同之处。



9.九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故事链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左右)



(2)【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
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联:
对点练习:见“课堂达标”5题。
常见题型:①分析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②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方法指津: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等。判断词类活用,要看词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和充当的成分,再与其本身的词性相结合来分析。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D 解析:“靡”应读“mǐ”。
2.B 解析:加点词“专”在这里应解释为“独自享有”。
3.D 解析:A项中的“其”意思分别为:代指曹刿/代指齐军。B项中的“之”意思分别为:代指齐军/音节助词,无实义。C项中的“而”意思分别为: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D项中的“以”意思都为:介词,凭借。
4.D 解析:A项中,“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B项中,“狱”,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C项中,“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D项中,“勇气”,古今义都是“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
5.B 解析:“小惠未遍”中的“遍”是形容词。A项中的“福”、C项中的“鼓”都是名词作动词。D项中的“下”是名词作状语。
6.D 解析:D项句子和例句句式都是省略句;A、C两项的句子句式是倒装句;B项的句子句式是判断句。
7.(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3)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4)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5)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
8.C 解析:A项中的“见”的意思分别为:被接见/看见。B项中的“加”的意思分别为:虚夸,夸大/增加。C项中的“辙”的意思都为:车辙。D项中的“故”的意思分别为:原因/故意。
9.(1)(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10.D 解析:D项,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战争起因是略写,取胜原因是详写。
11.①身份奇:二人皆“草茅下士”,却能参与国政。②胸怀奇:时时心怀国家,并能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③识见奇:拥有“鄙夷一切”的见识(也可答“在军事上深谋远虑,有军事才能”)。④功业奇:曹刿能赢得长勺之战,毛遂能促使楚赵合纵抗秦。
12.略。(围绕“政治和军事”或“判断力和执行力”回答即可)
13.略。(围绕“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回答即可)
14.示例一:“公将鼓之”(或“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特点。
示例二:“未可”(或“可矣”),表现了曹刿从容镇定、果断自信的特点。
15.鲁庄公认为“可战”的条件有三:衣食与别人分享,祭祀神灵讲诚信,审理案件依实情。以弱胜强的条件: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
16.示例一:庄公不鄙。因为庄公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尽职尽责,广开言路,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意见,最终取得了胜利。
示例二:庄公鄙。因为他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战时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道胜利原因,所以庄公鄙。
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齐师讨伐之际)曹刿请求进见(庄公),(平原君赴楚合纵之际)毛遂自荐同往,(他们)都是古今的奇人。(他们都是)在野的无官职的人,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却)为国家的危急而着急,大义担当,奋勇向前。曹刿一出马,就让齐国的军队溃败;毛遂一出马,就促成楚赵合纵抗秦。(他们)有这样的见识,所以才能轻视一切。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毛遂说“你们这些平庸之辈,不值得用来凑数”,直接将千古以来的庸人一齐否定,有志气的人可以从中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课后提升
1.C 解析:“郧人军于蒲骚”意为:郧国人的军队驻扎在蒲骚。军:军队驻扎。
2.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3.曹刿是“智者”和“巧者”。他在齐军三鼓后,见齐军士气衰竭,而鲁军士气正盛,立即下令进军;他在齐军溃败时,判断齐军没有埋伏,立即下令追击。他能抓住机会并果断决策,是“智者”和“巧者”。
4.曹刿的依据是鲁庄公能诚心处理大大小小的案件,是尽了职分,能得民心。斗廉的依据是作战取胜在于军队上下一心,不在于人多,楚军能做到上下一心。蕴含的共同道理是“人和”很重要。
参考译文
【乙】郧国人的军队驻扎在蒲骚,准备和随、绞、州、蓼四国一起进攻楚国军队。莫敖担心这件事,说:“何不向君王请求增兵?”斗廉回答说:“军队能够获胜,在于团结一致,不在于人多。商朝敌不过周朝,这是您所知道的。整顿军队而出兵,又增什么兵呢?”莫敖说:“那我们占卜一下(看看结果如何)?”斗廉回答说:“占卜是用来解决疑难的,既然没有疑惑,为什么还要占卜呢?”于是就在蒲骚打败郧国军队。
5.(1)已经 (2)大腿 (3)击鼓(击鼓进军)
(4)责备,归咎
6.B 解析:“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句意:(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为并列关系;“利而用之”“声盛致志”为条件,是作战的优势;“阻隘可也”“鼓儳可也”表判断,表示可以利用前面所谈的优势。故断为: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7.(1)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
(2)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
8.鲁庄公虚心求教,不懂就问,善于听取建议,战争中听从更有军事才能的曹刿指挥,战后虚心求教战胜的原因和追击的时机。宋襄公刚愎自用,虚伪做作,指挥失败,又以假仁假义来掩饰自己的失败。
参考译文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司马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司马)再次报告。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护卫官都被杀死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人行军打仗,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即使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爷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再说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9.示例:(1)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以强凌弱,攻打鲁国。关键时刻,曹刿挺身而出,随战于鲁庄公,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把握战机,最终打败了齐军。
(2)①敢说敢做有担当 ②曹刿论战无愧匹夫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