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陈涉世家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陈涉世家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5 23:1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陈涉世家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阳夏(jiǎ) 辍耕(zhuì)
忿恚尉(huì) 適戍渔阳(zhé)
B.嗟乎(jiē) 间令(jiàn)
皆次当行(xíng) 度已失期(duó)
C.篝火(gōu) 数谏(shù)
陈胜王(wàng) 尉果笞广(chī)
D.社稷(jì) 所罾(zēng)
被坚执锐(pī) 鸿鹄之志(hú)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将军身被坚执锐
B.固以怪之矣
C.为天下唱
D.辍耕之垄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C.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D.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B.大楚兴,陈胜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天下苦秦久矣
5.下列句子中的“之”与“辍耕之垄上”中“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怅恨久之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肉食者谋之
※6.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陈胜者,阳城人也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辍耕之垄上
C.诸郡县苦秦吏者
D.上使外将兵
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B.此教/我先威众/耳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8.按要求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1)《陈涉世家》中最能反映陈胜少时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
(2)《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        !
(3)文中表明起义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B.今或闻无罪(有时)
C.为天下唱(同“倡”,倡导、发起)
D.楚人怜之(哀怜,怜悯)
1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文出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运用夸张,形象地表现了陈胜的雄心壮志和反抗命运的决心。
C.“置书鱼腹”“狐鸣而呼”是陈胜、吴广听取卜者建议后,借鬼神威众,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D.选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塑造了陈胜这一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天下苦秦久矣。


12.第二段中为什么“陈胜、吴广喜” 请说说你的理解。



13.文章第二段对陈胜的刻画主要表现了陈胜怎样的才能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自《陈涉世家》)
【乙】初,陈涉既为王,其故人皆往依之。妻之父亦往焉,陈王以众宾待之,长揖不拜。妻之父怒曰:“怙①乱僭号②,而傲长者,不能久矣!”不辞而去。陈王跪谢,遂不为顾。客出入愈益发舒③,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④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防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辄系而罪之。以苛察⑤为忠;其所不善者,弗⑥下吏,辄自治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三》)
注:①怙:依靠。②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③发舒:放纵。④颛:同“专”,专擅。⑤苛察:以烦琐苛刻为明察。⑥弗: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或说陈王曰:
(3)诸将徇地至:
(4)辄自治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由是无亲陈王者。


3.阅读选文,回答:乙文中的“妻之父”为什么“遂不为顾”呢



4.综合甲、乙两文,说说陈胜是怎样的人。



5.学完《陈涉世家》后,班里开展了以“走近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赏析对联】蒲松龄曾经用一副对联吟咏司马迁的命运和一生功绩:“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请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析这副对联。



(2)【设计名片】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请你仿照示例,从“名人故里”这个角度为韩城设计一张“名片”。(形式不作要求,50字以内)
(示例)名片正面:历史——西安
名片背面:兵马俑见历史变迁,大雁塔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


对点练习:见“课堂达标”6题。
常见题型:①选出文言句式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  )。②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方法指津:判断句就是对人、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的句子,一般翻译为“……是……”。文言文中判断句一般有三种类型:①用判断词“则”“即”“乃”“皆”“本”等表判断;②用“……,……者也”“……也”“……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③无标志判断句。判断句子时首先要理解句子意思,其次可以根据以上标志作出判断。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D 解析:A项,“辍”应读“chuò”;B项,“行”应读“háng”;C项,“数”应读“shuò”。
2.D 解析:A项,“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同“披”,穿着;B项,“固以怪之矣”中的“以”同“已”,已经;C项,“为天下唱”中的“唱”同“倡”,倡导、发起。
3.B 解析:A项中“书”的意思分别为:动词,写/名词,书信。B项中“数”的意思都为:屡次、多次。C项中“然”的意思分别为:对、正确/然而。D项中“次”的意思分别为:作动词,编次/军队驻扎。
4.A 解析:A项,坛:台,不属于词类活用。B项,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C项,罾:渔网,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D项,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苦于、认为……痛苦。
5.A 解析:题干“辍耕之垄上”中“之”是动词,去、往。A项,“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的“之”:动词,去、往。B项,“怅恨久之”中的“之”:起补充音节作用,无实义。C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之”:助词,的。D项,“肉食者谋之”中的“之”:代词。
6.A 解析:例句是判断句;A项,“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判断句;B项,“辍耕之垄上”是省略句;C项,“诸郡县苦秦吏者”是倒装句;D项,“上使外将兵”是省略句。
7.D 解析:A项,“发闾左適戍渔阳”正确的停顿为:发闾左/適戍渔阳。B项,“此教我先威众耳”正确的停顿为:此/教我/先威众耳。C项,“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正确的停顿为: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8.(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天下苦秦久矣
9.B 解析:“今或闻无罪”句意: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过。或:有人。
10.B 解析:B项有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为: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比喻庸人哪里知道志向远大的人的志向。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夸张”说法错误。
11.(1)如今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2)全国人民苦于秦(的统治)太久了。
12.有人支持自己的行动;给了借助鬼神的启示;自己的判断正确。
13.关键时刻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危急时刻清醒、果断,有敏锐的洞察力;足智多谋。(答出一点即可)
课后提升
1.(1)称王 (2)有人 (3)攻取 (4)治理
2.(1)恰逢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2)因此再没有亲近陈胜的人了。
3.“妻之父”对陈胜的傲慢无礼感到愤怒,看不起陈胜,认为陈胜必败,不愿投靠他。
4.陈胜有眼光,有远见,有谋略;但骄傲自大,没有主见,缺乏领导能力。
参考译文
【乙】当初,陈胜已做了楚王,他过去的朋友们纷纷前往投靠。陈胜妻子的父亲也去了,但陈胜对他却以对待普通宾客之礼相待,只是拱手高举行见面礼,并不下拜。陈胜的岳父因此生气地说:“依仗着叛乱而冒用帝王的称号,且对长辈傲慢无礼,不能长久!”便不辞而别。陈胜急忙跪下道歉,老人终究没有回头看一眼。陈胜的客人进进出出愈益放纵,谈论陈胜的往事。于是有人就劝陈胜道:“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您的尊严。”陈胜便把议论他的客人杀了。如此,陈胜昔日的朋友都自动离去,因此再没有亲近陈胜的人了。陈胜任命朱防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专管督察群臣的过失。众将领攻城略地到达目的地,凡有不听从陈胜命令的,即被抓起来治罪。以苛刻纠察(同僚的过失)为忠诚之举;对于所不喜欢的人,不送交司法官员审理,即擅自进行处置。众将领因此都不再亲近依附于陈胜,这是陈胜失败的原因。
5.(1)“蚕室”“千秋史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遭受宫刑,但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的一段史实。
(2)(示例)名片正面:名人故里——韩城
名片背面:太史公忍辱负重,心血凝聚,史学巨著留千古。韩城留存着“史圣”的功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