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出师表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出师表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5 23:1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出师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道崩殂(cú)  裨补阙漏(bì)
行阵和睦(háng)
B.以彰其咎(jiù)  陟罚臧否(zhì)
以遗陛下(yí)
C.庶竭驽钝(shù)  猥自枉屈(wěi)
咨诹善道(zōu)
D.夙夜忧叹(sù)  攘除奸凶(rǎng)
妄自菲薄(fěi)
※2.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中有足乐者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皆以美于徐公
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
A.先帝知臣谨慎
B.诚宜开张圣听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下列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此皆良实 B.以光先帝遗德
C.亲贤臣,远小人 D.诚宜开张圣听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亲/贤臣,远/小人
D.咨臣/以当世之事
7.下列对文言句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状语前置句,应为“以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第二个“以”后省略宾语“之”,“之”代“宫中之事”)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也”表判断)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也”表判断)
8.按要求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1)《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
(2)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        。
(3)《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表述一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光先帝遗德 深追先帝遗诏
B.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D.受任于败军之际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C.优劣/得所
D.咨臣/以当世之事
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B.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条建议。
D.《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3.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4安徽中考)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幼子先遣归。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
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③:舰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终不为妻子计:
(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 夫 受 国 恩 有 急 死 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4.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东曹掾杨戏①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②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③,诚非及前人。”或以白④琬,主者请推治⑤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后敏坐⑥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⑦,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
注:①杨戏:人名。②构:陷害。③愦愦:糊涂。④白:告诉。⑤推治:推,推究、追究;治,惩处。⑥坐:因……获罪。⑦适莫:偏见。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杨敏曾毁琬:
(2)诚非及前人:
(3)或以白琬:
(4)苟其不如: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琬为尚书令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以琬为尚书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C.或欲构戏于琬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D.戏之慢上
聂政之刺韩傀也(《唐雎不辱使命》)
7.翻译下面句子。
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蒋琬也是“良实”之人,请说说你从哪几件事看出蒋琬是“良实”之人。



9.有人认为《出师表》应移出语文教材,你是否赞同 请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出处 材料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觉照教授 《出师表》里表达了迂腐的愚忠思想,言辞卑微,属于封建糟粕,很难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出师北伐,流露出好战思想,而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卷五《章表》 至于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表之英也。




10.你所在的九年级(1)班为分享读书心得,准备组织开展“《三国演义》读书汇报会”。
(1)班委会向同学们征集宣传语,才思敏捷的你写下了这样一条。

(2)老师要求汇报形式灵活多样,聪慧的你参照“示例”设计了这样三种。
示例:“读”三国,朗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


(3)主持人在认真准备开场白,热心肠的你替他拟写了这样一段。



对点练习:见“课堂达标”2题,“课后提升”1题、5题。
常见题型:①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②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方法指津:①语法推断法。可根据前后文判断出词性,再推断其含义;可根据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推断词义。例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②语境推断法。一个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种含义,可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③联想推断法。即联想课内所学、联想现代汉语、联想双音节词等。④语言结构推断法。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采用互文修辞,在同一位置上的词语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⑤代入检验法。选择题可将题干所给的义项代入句中,通过看句意通顺与否判断解释是否恰当。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B 解析:“遗”应读“wèi”。
2.C 解析:“躬耕于南阳”句意:在南阳亲身耕种。躬,亲自。
3.C 解析:题干“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可以解释为“用”“拿”。A项,以:因为。B项,以:因为。C项,以:用,拿。D项,以:认为。
4.A 解析:A项,谨慎:古义指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今义指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古今义最相近。B项,开张:古义指扩大,今义指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古今义不同。C项,卑鄙:古义指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古今义不同。D项,痛恨:古义指痛心、遗憾;今义指极端憎恨或悔恨。古今义不同。
5.D 解析:A项,“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B项,“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C项,“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6.B 解析:正确断句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7.A 解析:“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8.(1)亲贤臣 远小人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3)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4)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9.A 解析:A项中“遗”的意思都为:动词,遗留。B项中“道”的意思分别为:名词,路、途/名词,方法。C项中“论”的意思分别为:动词,判定/动词,议论。D项中“任”的意思分别为:动词,任用、委任/名词,职责、责任。
10.B 解析:“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句意: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以昭”表示目的,“陛下”是一个词语,“平明之理”是短语。可据此划分朗读节奏为: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1.C 解析:C项有误,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建议。
12.这些人都是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13.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答出三点即可)
课后提升
1.(1)平民 (2)拜访 (3)考虑 (4)估计
2.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
3.(1)自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2)关天培派遣将领痛哭着求救兵,没有人答应。
4.勇于担当,忠诚报国。诸葛亮、关天培都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勇担重任。诸葛亮鞠躬尽瘁,兴复汉室;关天培舍生取义,保家卫国。
参考译文
【乙】道光二十一年春正月,英军进攻威远、靖远等炮台。防守这里的只有几百个瘦弱的士兵,关天培派遣将领痛哭着求救兵,没有人答应。当初,关天培因为海运的事务到京城,有时和老友去酒店喝酒……不久感叹说:“大丈夫蒙受国恩,国事有急,为国而死罢了,终不应为妻子儿女考虑而贪生怕死。”关天培的母亲已经八十多了,长子奎龙是吴淞参将,战死。他幼小的孩子先被送回去,等到这时就封了一口木匣寄给家人,木匣非常坚固,不可打开,关天培死后家人打开看,里面仅有数枚掉落的牙齿,几身旧衣罢了。关天培已经自己估计敌众我寡,难以抵挡,并且又没有援军,于是决定自己定下计策,住在靖远炮台,日夜督战。不久,英军的大船突然到来,关天培率领游击麦廷章勇猛地登上炮台,大声呼喊,督促激励士兵,士兵们呼声震天。海水汹涌澎湃,白昼昏昏暗暗如同黑夜,从卯时一直到未时,被杀死击伤的敌人超过自己一方,关天培自己也身受数十处创伤,鲜血淋漓,染湿了全身的衣服和战盔、铠甲。
5.(1)诋毁 (2)比得上 (3)有人
(4)如果
6.D 解析:A项中“以”的意思分别为:介词,把/介词,因为。B项中“为”的意思分别为:动词,担任/介词,被。C项中“于”的意思分别为:介词,在/动词,比。D项中“之”的意思都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7.我确实不如前人,有什么可推究杨敏的呢?
8.有人构陷杨戏,然而蒋琬认为杨戏是一个诚实的人;杨敏曾经诋毁蒋琬,蒋琬不予追究;杨敏犯罪坐监,蒋琬不存成见,使杨敏得以免除重罪。
参考译文
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诸葛亮去世,朝廷任命蒋琬为尚书令。东曹掾杨戏性格向来简慢,蒋琬同他谈话,他有时不应不答。有人想在蒋琬面前诬陷他,便对蒋琬说:“您与杨戏讲话而他不搭理,其傲慢上级,不是太过分了吗!”蒋琬回答说:“各人心性不一样,就像人的容貌有差异,当面应承背后非议,这是古人告诫人们注意之事。杨戏想要赞成我,但不是他的本心,想要不赞成我,又怕暴露我的不是,所以默然不应,这正是他的诚实之处啊!”督农杨敏曾经毁谤蒋琬说:“做事昏昏然,确实不如前人。”有人把此话告诉蒋琬,主管官员请求让他们去推究其事治罪杨敏,蒋琬说:“我确实不如前人,有什么可推究杨敏的呢?”主管官员再次陈说而蒋琬不允推究,主管官员则请蒋琬去责问杨敏说他昏昏乎乎的情状。蒋琬说:“如果不如前人,则处事不合理,处事不合理,则昏昏乎乎。还有什么好问的呢?”后来杨敏犯罪坐监,大家都担心他必死无疑,而蒋琬心中不存成见,故杨敏得以免除重罪。蒋琬的好恶爱憎合乎道义,都像这样。
9.示例:不赞同。《出师表》回顾了先帝往事表达知恩图报之情,不是愚忠,语言切合长辈口吻,不卑不亢;决定北伐不是好战,是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志尽”,明确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思想;“文畅”,思路清晰、文脉通顺,是表文中的杰出作品,具有文学价值。故而不能移出。
10.(1)示例一:品三国,论英雄,煮酒缺谁?
示例二:读《三国演义》精彩故事,叹浪花淘尽千古英雄。
(2)“评”三国,品评《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唱”三国,吟唱《三国演义》中的诗词曲赋。
“演”三国,表演《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情节。
(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不仅会带给我们美好的阅读感受,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滋润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享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感受那份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