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曲五首
1.按要求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句子是: 。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浪漫的想象,以春景来写冬景的诗句是: , 。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句子是: , 。
(5)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写孙权年少有为,坚持斗争的句子是: , 。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B.坐断东南战未休(占据)
C.瀚海阑干百丈冰(浩瀚的大海)
D.望西都,意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问题。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歌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两句是细节描写,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寂寞难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酸。
C.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D.这是一首第一人称的叙事诗,诗歌勾勒了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的回乡见闻,诗歌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
5.赏析“八十始得归”中的“始”字。
6.“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7.请写出从正面、侧面描写天气的诗句,并说出这几句诗句的作用。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构思新颖,联想奇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进行赏析。
(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镇江做知府时所作,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寄情深沉,意境高远,不失为千古绝唱。
B.“悠悠”一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久远,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词人回想自己在青年时代,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和浓浓的爱国思想。
D.辛弃疾借用三国典故,让曹操和刘备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堪与孙权争胜。
11.“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是如何虚写的。
(四)(2024绥化中考)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1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的开头,作者回顾身世,意在暗示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惶恐”“零丁”反复出现,渲染作战环境的险恶。
D.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
13.请说说尾联运用的抒情方式及表达的情感。
(五)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14.此曲开头三句有什么作用
15.有人说,元代文人张养浩具有超越那个时代的目光和认识。请从本曲的主旨句入手,加以分析。
16.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整首曲开篇写景,而后怀古抒情,最后生发议论。
B.曲中“聚”字化静为动,表现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怒”字把河水人格化,写出波涛的汹涌澎湃。
C.“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写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现出潼关一带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使他产生这种情感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7.咏史怀古类诗歌常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表达思想情感。请结合本曲和杜牧的《赤壁》,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历史事件或人物来表达思想情感的。
(一)
【甲】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乙】点绛唇
程文海
短梦惊回,北窗一阵芭蕉雨。雨声还住,斜日明①高树。 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山如雾,断虹②犹怒。直入山深处。
注:①明:照亮。②断虹:彩虹被如雾的山遮住了一部分,故称“断虹”。
1.甲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波涛如怒”和“断虹犹怒”中的两个“怒”字都用得非常巧妙,请仿照下面示例,赏析“断虹犹怒”中的“怒”。
示例: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波涛如怒”中一个“怒”字把河水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二)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①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③,寒磬④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①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陷落,刘长卿被迫流亡到扬州一带,此诗作于当时。②摇落:零落,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旧垒:指当年南朝留下来的包括吴公台在内的防御工事。④磬:寺院中敲击的鸣器,这里指其敲击报时发出的声音。
3.下列对两首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词以“一问一答”开篇,既是写所见也是写所感。作者登楼远望,只见眼前的风光不见中原的故土,为后文作者问“兴亡”,问“英雄”作铺垫。
B.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率千军,割据一方,一方面是赞叹孙权年少有为,也是借孙权“坐断东南”反衬社会现实。
C.乙诗颔联两句由远到近细写登台所望之景,“野”字写出了寺庙的荒凉,“深”字写出了云峰的幽深、邈远,景中含情。
D.乙诗颈联用“寒磬”之声衬“空林”之静,营造了冷寂、凄清的氛围,也巧妙地蕴含着诗人的内心感受。
4.两首诗词都是登临抒怀之作,请简要分析所抒发情感的异同。
(一)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①
岑 参
君不见走马川②,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③西门伫献捷。
注:①岑参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诗人写此诗为封送行。②走马川:又名左末河,今之车尔成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③车师: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歌前三句围绕“风”字落笔,走马川、雪海边,黄沙飞扬,遮天蔽日,不着“风”字,而风之猛烈,如在眼前。
B.四、五、六三句写夜间行军所见之景,化静为动,狂风咆哮,石大如斗,战士们在风中无畏前行。
C.“金山西见烟尘飞”句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唐军早有戒备。
D.这首诗极力夸张,给人雄浑壮美之感,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经验,故而此诗能“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6.结合诗句分析,此诗塑造了西征将士怎样的形象
(二)(2024山东中考)出 塞
王褒①
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
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
背山看故垒,系马识馀蒲②。
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③。
注:①王褒: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北周文学家。②馀蒲:指西域蒲类国的遗迹。③来送月支图:指西域月氏国遣使来贡、臣服汉朝。月支,即月氏。
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二句气势不凡,写诗人千里远行,驰骋塞外,写法上与“万里赴戎机”相似。
B.五、六句写诗人想象古战场和当年蒲类国的情景,饱含着对麾下将士的深切同情。
C.七、八句使用“月支图”典故,用历史往事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言简义丰。
D.本诗描绘了塞外风貌,表现了征客心境,和王维的《使至塞上》同属边塞题材。
8.小元选择本诗参加“诗意中国”古诗文朗诵会,老师建议“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中“唯”“但”二字要重读。请你简要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
9.班里开展了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找韵脚】韵脚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诗歌尤甚,使行文变得富有节奏和音乐之美。请找出下面两句词的韵脚。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2)【活动二:谈理解】学习诗歌,我们要善于从中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境界。请选择你喜欢的诗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该诗句的理解。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1)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4)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2.C 解析:“瀚海”应解释为“沙漠”。
3.C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D 解析:“诗歌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表述错误,诗歌中并未出现心理描写。
5.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彩。
6.由远及近地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
7.正面: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几句诗句描写出边塞的苦寒,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艰苦,同时为送行的场面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8.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以及朋友离去后内心的无限惆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9.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写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有浪漫色彩。
10.C 解析:“词人回想自己在青年时代,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和浓浓的爱国思想”错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词人对孙权的高度评价。
11.词人由眼前的自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有如奔流的长河,淹没了历史的风云,所以此句又暗指(比喻)时间的流逝(词人思绪的飘飞),也是虚写。
12.C 解析:赏析有误。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仃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做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此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以对两件令人痛心的具体情境的感慨,强化了诗人内心的隐痛叙写,流露出诗人的一腔悲愤和盈襟血泪。而非“渲染作战环境的险恶”。
13.示例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崇高气节。
示例二: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14.开头以“聚”和“怒”写山与河的雄奇,表现出潼关地势的雄伟险要,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15.古人怀古,多从朝代更替入手,感叹世事,凭吊英雄,但作者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从民众的角度出发,认识到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皇帝怎样轮流,最终苦的都是百姓。
16.D 解析: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痛之情,其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7.示例:张养浩借秦汉王朝的兴衰更替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杜牧借周瑜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战争胜利条件的思考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课后提升
1.对劳动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怨恨。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断虹犹怒”中的“怒”字将彩虹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彩虹直入如雾的山深处的景象,用字极妙,给词句增添了一些灵动感。
3.C 解析:乙诗颔联“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上句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人迹罕至,下句写远景,隔岸青山层峦叠嶂,云遮雾绕,清净幽深,是由近及远。
4.相同点:两首诗词都借长江滚滚东流,书写了物是人非(朝代更替,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和惆怅之情。不同点:甲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乙诗登台伤秋,抒发思乡之情。
5.B 解析:“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此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上写出了风的狂暴。“化静为动”错误。
6.①通过边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唐军充满不畏苦寒与艰险的斗志昂扬的爱国精神;②通过典型环境和军旅生活的细节表现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士兵军容整肃严明,骁勇善战。
7.B 解析:“背山看故垒,系马识馀蒲”两句,系旧战场所见。诗人背山远望,故垒处处可见;系马寻视,残营依稀可辨。“看”“识”二字用得精确,故是眼前所见,而不是“想象”。
8.“唯”“但”两字都意为只有,两句诗写的是在边塞,除了大雁,几乎看不到其他的飞禽;而在这关口,也只是生长着榆树。寄托了诗人对战士们的深切关怀和思念。重读“唯”“但”更能表现边塞的荒凉和战士们的孤独与坚韧。
9.(1)州、楼。
(2)示例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如这两句诗所描绘的那样,战胜挫折,披荆斩棘,达到预想目的,一览美丽风光。
示例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表面是写渠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表明了诗人的一种生活乃至治学态度,沉滞不可取,知识的激活、流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做什么,生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就是要不断吸收新的东西,才能保持自己的进步和富有活力的状态。(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