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社会咏叹 评估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2024年是龙年,社区要在端午节开展“跃动龙韵,畅游燕赵”文旅活动,小冀同学要参加,请帮助他完成准备活动。
1.(2024石家庄新华区一模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xū gòu)的动物,是古代人民想象的产物。2024龙年总台春晚的主题:龙行龘龘注,欣欣家国。“龘”字结构______(特殊/独特),三个“龍(龙的繁体写法)”字叠加向上排列,形象______(表达/表现)了这个字的意义。“龘”字作为汉字中的瑰宝,不仅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péng bó)力量。它所代表的祥瑞、力量和神秘性,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由叠字组成的“龙行龘龘,前程朤朤”这句独特的龙年祝福语应运而生。
注:龘:dá,______________________,昂扬而热烈。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xū gòu)________ (péng bó)________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瑰宝( ) 承载( )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4)根据语境把注释补充完整。(2分)
(5)对于这句祝福语的火爆,有网友质疑这是过度使用生僻字,有孔乙己掉书袋之嫌,请写出两条反驳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4张家口张北县月考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文博机构推出的文创产品,颇具历史底蕴;杭州亚运会推出的文创产品,兼具现代与古韵……如今,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创早已融入日常生活。优质的文创产品,(甲)注重增强用户的体验感,(乙)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文创产品的创意呈现,让中华文化穿越千年仍释放历久弥新的活力。
(1)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即使 也 B.不仅 而且
C.尽管 还 D.虽然 但是
(2)小冀同学为河北博物院文创产品编写了一段介绍语,其中有一个句子存在语病,请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此文创产品为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战国墓出土文物的青铜仿制品。神兽曲颈昂首,两肋生翼,臀部隆起,四肢弓曲,跃跃欲起。神兽身躯为卷云纹,兽翼有长羽纹,背部装饰两只对称左右的错银鸟纹。神兽底部则铸有铭文,说明制作时间、工匠及监造官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3~19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9月18日,学校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请补全本次活动开场白。(6分)
中华民族的历史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其中闪耀着英雄的光辉。范仲淹以“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书写戍边将士思念故乡却又渴望成就功业的矛盾心理;苏轼以魏尚自比,愿赴边疆,“③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一心报国,梦回战场,“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秋瑾虽为女子,不惧磨折,“⑥________________,因人常热”[《满江红》(小住京华)]……岁月流转,历史足迹不可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生辉。
(二)阅读(共18分)
(2024承德九年级月考改编)班级开展“走近词人辛弃疾”主题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9题。(18分)
⊙绍兴十年,生于金统治下的济南府
⊙绍兴三十二年,回南宋任职,时年23岁
⊙乾道元年,奏进《美芹十论》①,时年26岁
(一)
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虏人凭陵中夏②,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粤辛巳岁③,逆亮④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⑤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不幸变生肘腋⑥,事乃大谬。负抱愚忠,填郁肠肺。
(选自《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卷三·美芹十论》)
(二)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选自《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淳熙九年,落职闲居,时年43岁
(三)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丑奴儿》)
⊙嘉泰四年,任镇江知府,时年65岁
(五)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选自《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开禧三年,病逝,葬铅山县,享年68岁
注:①《美芹十论》:辛弃疾论恢复大计而上孝宗皇帝的奏议。②虏人凭陵中夏:金人侵犯中原。③粤辛巳岁:到了绍兴三十一年。④逆亮:指金国皇帝完颜亮。⑤耿京:南宋抗金义军首领。⑥变生肘腋:指耿京被其部下杀害一事。
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臣 尝 鸠 众 二 千 隶 耿 京 为 掌 书 记
5.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4分)
语句 方法 释义
①事未至而预图 成语推断法:励精图治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臣子思酬国耻 查阅词典法:A.赏赐;B.应合;C.报复(《古代汉语词典》) 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③屯聚蜂起 课内迁移法: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④共籍兵二十五万 语境推断法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抱愚忠,填郁肠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从材料(一)中读出了青年辛弃疾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丑奴儿》中的“独倚危楼”“君且归休”两处叠用既有反复回环之美,又有不同的意思。请结合词句分析两个“君且归休”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有人评论,辛词风格受其跌宕的人生经历影响,从外显豪迈走向深沉悲壮。你同意吗?请结合材料中的具体词句,从青年、壮年、暮年三个阶段进行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
(一)(2024石家庄正定九年级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2题。(共8分)
材料一
①曾经有个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外国学生读完《静夜思》后,一脸茫然地问他的朋友:月亮跟故乡有什么关系呢?
②这位外国学生之所以有此疑问,是因为他不懂中国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
③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意象。如“梅”是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有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④诗歌为什么要用意象呢?
⑤因为诗歌讲究含蓄,忌直接宣泄主观情思。只有将抽象的情思转化为意象,才能构成诗的艺术,如诗人鲁藜的《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⑥诗歌用“珍珠”和“泥土”两个极平常的意象进行对比,就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直接讲述道理,诗歌的艺术境界就荡然无存。
⑦“立象”可以“尽意”。诗是心之精微,要把主观情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古人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为能“尽言尽意”,古人想出了化意为象的方法,以“不言出”来代替“言不出”和“言不尽”,把大量的空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间表无穷意蕴。这种“立象以尽意”的方法是诗人表达满腔情思的最好方式。如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情绪,要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但诗人把抽象的乡愁转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把“乡愁”物化,继而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新婚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家国之愁,令人动容。
⑧诗歌离不开意象。有意无象的诗,很难让人得到审美的满足;有象无意的诗,难以让读者获得深刻的认识。意象是沟通诗人与读者的桥梁,读者通过领悟意象的寓意,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感知诗人情感。
(摘编自王宜振《诗是意象的艺术》)
材料二
如果说意象是一些砖石,那么意境就是一座完整的建筑,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与意象构成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这种意境不仅能包括诗里所有意象的审美指向,更能集中突出全诗的主旨。只有物象,或意象散乱,都不能构成一首有意境的诗。诗人要围绕诗的主旨将一组或多组意象有机组合,才能营造出意境。就像一幅画,多个意象围绕画的主题有机组合,构成的整体画面营造出的境界就是意境。如《江雪》图。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材料三
从诗歌写作的本质来讲,诗歌以表达诗人情感为首要目的,意象只是将诗人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的载体,但是它也可能限制读者的想象力。例如,如果诗人写月亮代表思念,那么当读者读这首诗时看到月亮,必然觉得月亮就只是思念的象征物。但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月亮除了代表思念,还能寓意团圆、爱情、凄冷等意义,寄托思念的也不止月亮,还有杨柳、酒杯、歌曲等物象,但读者读这首诗时却认为思念只能用月亮来寄托,想象力就被限制了。另外,意象的模糊性和多义性,让读者难以准确理解诗歌意蕴;而无意象的诗歌直抒胸臆,能直接传达诗人的情感,易于读者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所以诗歌并非一定要用意象。只要诗人能写出最真实动人的情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这样的诗歌也具有艺术性。
(创编自冯天《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
10.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切看得见的客观物体,如山、水、草、木等只要进入作品,就成了意象。
B.诗和画的意境都是用物象组合而成。如《江雪》图,把“山”“雪”等物象组合,就构成了孤独寂寞的意境。
C.由于每首诗都由众多的物象构成,所以每首诗都有多种意境,这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
D.由于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一种物象可以寄托多种寓意,一种寓意也可以寄托于多种物象。
11.材料一的观点是:“诗歌离不开意象。”认真阅读这则材料,找出作者这么说的依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意象和意境的阐述,为小文解决疑惑。(3分)
(二)(2024沧州九年级月考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8题。(共17分)
仰望坚守者
李亚军
①青藏高原是我心中最神往的高地。我常常会站在地图前,长久地凝视那片青紫色的区域,想象着海拔4 000米的高原上会有着怎样的奇观,会生活着怎样的人群。那个离天最近的地方、那片地球上最原始的荒原,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三江源头冰连天。终于行进在这条一直翘首仰望的天路上,我心中非常兴奋。在长达10个小时的路途中,从格尔木周围的茫茫戈壁,到昆仑山的苍茫雄浑、玉珠峰的傲然入天,再到沱沱河谷的冰天雪地,一路不断变换的风景让我双眼应接不暇。车过纳赤台,上了3__000米后就再也没看到过一棵高大的阔叶树,只有一簇簇红柳和骆驼刺在寒风中摇动着早已枯黄的身躯。
③高原上美不胜收的风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也时刻考验着心肺。到达五道梁时,大部分人的脸已经发青,嘴也有些发紫,连说话都有些困难。行至风火山口时,我感到头痛欲裂、恶心欲吐。我咬紧牙关,按住胸口,用意志来对抗身体上的煎熬。
④车子终于抵达终点站沱沱河谷,兵站简易的宿舍里放置了已经打开的氧气罐,进屋后马上有种走入森林深处的感觉。我深呼吸了一口,肺部舒展了许多,头也没有刚才那么痛了。我慢慢移动目光,环视宿舍内简朴的物件。我注意到地上放着两只红色的水桶,分别贴着两张不大的标签,一个标着净水,另一个标着废水。
⑤高原上并不缺水,即使干枯的昆仑山区,也不时会有一片又一片或大或小的水域,但这里的水大部分时间藏在冰雪中。战士们日常用水,必须到河谷中凿出冰块,一块块扛回来,化成冰水。冰块中含有杂质,看似清亮实则并不洁净。融化的冰水不能直接饮用,需加热。而高原上的气压严重不足,水在自然情况下无法烧开,常常只能烧到七八十度。长年驻扎在此的战士们,早已习惯了喝这样的温暾水。
⑥眼前的这一切,在老高原人的心里却已然幸福如天堂。1953年,一个名叫慕生忠的陕北汉子,带领着2 000多名官兵,牵着几万头骆驼,爬冰卧雪,用最原始的办法撬动亘古荒原,破开千年陈冰,铺就了一条通往西藏的生命线。几十年来,在这条连接内陆与高原极地的“脐带”上,有很多官兵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更有几十万官兵在这里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才创造出今天的一切。
⑦而今,国家大发展,高原变通途。沿着这条交通线架起了电线光缆,铺设了石油管线,开通了青藏铁路,覆盖了现代化的网络,兵站、泵站和机务站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的服务保障。然而,即便是再现代化的站点也需要有人来维护,近2 000公里的青藏线上每天都有近万名高原官兵在坚守着。
⑧窗外传来隆隆的声响,我伏在窗前,看见长龙一样的车队驶入车场。年轻的战士从驾驶室里跳下来,整齐列队,喊着震天的口号走进大院。高原明净的阳光照在他们脸上,有一种单纯而神圣的美感。
⑨窗前的光线慢慢暗了下来,一阵哨音响起,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我艰难地移步,下楼走进餐厅。一张张方桌前,战士们在安静地低头吃饭。我跟在大家身后,盛了半碗稀饭、一小碟青菜,拿了一个馒头,就近在一张餐桌前坐下。坐在我旁边的是一名年轻的汽车兵,瘦小的身躯显得很单薄,稚气未脱的脸上有些发紫,双眼充满了血丝,头上还缠了一圈绷带。
⑩我侧头问他:“小同志,你多大了?”
“19岁。”他回答后,冲着我腼腆地笑了笑。
“开了一天车,累吗?”我接着问道。
“不累。”他想都没想就回答了我,声音虽然不大,却非常坚定有力。
“你头上为什么要缠绷带?”我追问道。
“头痛。”说完,他用手轻轻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然后低头继续吃饭。
我一时语塞,鼻子酸酸的。看着他瘦弱的身躯随着咀嚼轻微地晃动着,我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
同样的三尺之躯,同样的青春年华。很多人都向往大都市的繁华,他们却选择了高原上的坚守。或许他们就像高原夜空中的繁星,平凡得不为人所知;或许在有些人眼中,他们渺小得如尘世间的一粒尘埃;或许在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当他们汇入这样一支队伍中,融入这样一份事业里,行走在这样一条世界最高的公路上时,自然也就有了如这山峰般的坚毅,有了谁都不敢小觑的伟岸。
高原上的一株小草,因为长期经受着极寒与缺氧,拥有了极不平凡的生命,也拥有了平地上参天大树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样,一个能够为了别人而奉献自己的人,即使在人群中显得那样渺小与平凡,却因拥有了这样高贵的精神而为无数人敬仰。
人往高处走。世界屋脊上,行走着一群让我仰视的士兵。
(选自《解放军报》)
13.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3分)
A.__________——深入高原——B.__________——忆旧思今——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14.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章多处描写了“我”因高原反应而产生的不适状态,有什么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第 段中写道:“看着他瘦弱的身躯随着咀嚼轻微地晃动着,我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试分析“我”为何泪水夺眶而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出一例,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世界屋脊上,行走着一群让“我”仰视的士兵——一群让我们仰视的坚守者。读完文章,请你为这群“坚守者”写一段颁奖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整本书阅读
19.(2024邯郸三模改编)结合整本书阅读,完成下面题目。(7分)
(1)下面是某学习小组探讨名著人物形象时的对话,请你结合《水浒传》,补写出空缺处的内容。(3分)
主持人:同学们好!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图中的鲁智深这个人物吧。
小文:我知道甲、丙的故事情节分别是①__________、倒拔垂杨柳。
小博: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他有②__________(填两个词)的豪侠精神。
小启:是的,他也并不是一个莽汉,他还具备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小迪:乙图的故事情节应该是大闹五台山吧!
小智:是的。由此我感觉“人无完人”这四个字蛮有道理的,他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慧:有道理,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是一个集豪爽、勇敢、机智、正直、仁爱于一体的侠义英雄。
(2)下面是某同学读完《儒林外史》后,对书中部分女性形象进行的评价。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代表评价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4分)
A.鸡娃的虎妈 a.王玉辉家三姑娘
B.高瞻远瞩的村妇 b.沈琼枝
C.独立的女权主义者 c.鲁小姐
D.愚昧殉夫的烈妇 d.王冕的母亲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第三部分
(20题 50分)
20.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镜 子 艾 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根据你对本诗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生活经历并抒发感想,也可论述其中的道理。
要求:依据诗歌的内容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详解答案】
1.(1)虚构 蓬勃
(2)guī bǎo chéng zài
(3)独特 表达
(4)示例:形容龙向上腾飞的样子。
(5)①语言文字因为使用才焕发生命力,更多人使用,丰富了语言表达的词汇量;②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
2.(1)B 解析:“注重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和“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文创产品的创意呈现,让中华文化穿越千年仍释放历久弥新的活力”是递进关系。A项,即使……也……,表假设关系;B项,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C项,尽管……还……,表转折关系;D项,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
(2)神兽身躯为卷云纹,兽翼有长羽纹,背部装饰两只左右对称的错银鸟纹。
3.①浊酒一杯家万里 ②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
⑤五十弦翻塞外声 ⑥算平生肝胆
4.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
5.①考虑,计议 ②C ③像蜜蜂一样成群地 ④造册登记
6.(1)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才打算处理,那么应对起来常常力不从心。
(2)我对大宋怀有一片忠心,心中填满了郁愤。
7.心思缜密,有远见卓识;极具气节;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军事才干。
8.此处连用两个“君且归休”,第一个是因为自己酒醉,不能待客,故有此语,体现词人直率纯真的性格。第二个“君且归休”,则是与后面的“说与西风一任秋”联系在一起,因为词人的愁情无法与友人言说,只能说与秋风,可见词人心中愁苦的深广。
9.示例一:同意。青年辛弃疾满怀报国热情,“直下看山河”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概,想象夸张,词风豪迈;壮年时期,虽心系恢复大计,却落职闲居,只能醉里梦回沙场,心中之愁无法言说,词中多了悲凉之意;暮年又被起用,但年事已高,词中多了几分烈士暮年的悲壮。
示例二:不同意。青年辛弃疾满怀报国热情,“直下看山河”表现出舍我其谁的气概,想象夸张,词风豪迈。壮年时期,落职闲居,词中虽有失志之意,仍不失英雄气概。暮年又被起用,虽年事已高,但胸中仍有“万兜鍪”。言辞间虽愤懑不甘,但仍壮心不已,意境壮阔。可见,无论辛弃疾的人生如何跌宕,只因其心中志向不渝,其风格一直刚强豪放,不失英雄豪气。
参考译文
(一)臣听说:事情还没发生就预先计议,这样的话处理起来就游刃有余;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才打算处理,那么应对起来常常力不从心。金人侵犯中原,臣子们应该要想着一雪国耻,普天之下的人民,这样的心志未曾有一天敢忘记。……到了绍兴三十一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向南入侵,中原的百姓都集合起来,臣也召集了两千人归顺在耿京麾下,担任掌书记一职,和他一起图谋收复中原。一共召集了二十五万人,归顺朝廷。不幸的是中间发生了变故,事情才出现难以预计的变化。我对大宋怀有一片忠心,心中填满了郁愤。
10.D 解析:A项,由材料一第③段“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意象”可知,此项“只要进入作品,就成了意象”理解有误;B项,由材料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可知,此项“诗和画的意境都是用物象组合而成”以偏概全;C项,由材料二“多个意象围绕画的主题有机组合,构成的整体画面营造出的境界就是意境”可知,每首诗的意境是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境界,不能是多种,“每首诗都有多种意境”理解有误,表述过于绝对。
11.①诗歌追求含蓄,忌直接宣泄感情。②主观情思只有借助意象才能更好表达。③意象是沟通诗人与读者的桥梁,读者能通过意象领会诗歌主旨,感知诗人情感,获得深刻的认识。
12.示例:作者筛选了“藤”“树”“鸦”等物象,将“断肠”之情融入其中,形成“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然后将这些意象围绕“思乡”的主旨有机组合,构成孤独悲凉的意境。
13.A.向往高原 B.入住兵站
C.对话小兵 D.心生感慨
14.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青藏高原寒冷、荒凉的环境特点,为下文表现战士们坚守高原、不怕艰苦的精神作了铺垫。
15.“我”的各种不适更能突出高原生存环境的艰难;为后文小兵身体不适仍坚守岗位的故事作铺垫;更加衬托出高原官兵不畏艰险、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品格;一系列细致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高原对人的考验。
16.因看到小兵单薄的身躯、发紫的脸庞、充满血丝的双眼和头上的绷带,而深感心疼;因年仅19岁的小兵克服着身体的不适坚守岗位,还坚定地回答“不累”,而感到无比敬佩。
17.文中把年轻的汽车兵和向往大都市的年轻人进行对比,突出了坚守在青藏高原上的战士们忠于祖国、顽强奉献的高贵精神;把“我们”在车上的高原反应与汽车兵下车时“整齐列队”“喊着震天的口号”的情景进行对比,突出了青藏高原上的战士们不畏艰险、精神抖擞的品质。(举出一例即可)
18.示例一:同样的生命,同样的青春,很多人向往大都市的繁华,他们却选择了高原上的艰苦,他们融入这样的事业,行走在这样一条世界最高的路上,就有了如山般的坚毅与刚强,有了谁都不敢小觑的伟岸与坚韧。
示例二:在祖国边疆,你们坚守岗位,顶着寒风,冒着生命危险,保卫国土,守护家园,展现了无畏的勇气与坚毅的意志。你们是坚守边疆的英雄,是祖国边防的坚强壁垒。愿你们的英勇事迹被铭记,愿你们的奉献得到最崇高的褒奖。
19.(1)①拳打镇关西
②示例:疾恶如仇(急公好义)、豪爽刚烈(直爽粗犷)
③示例:虽在五台山出家为僧,但仍无法抑制自己的酒肉之欲,屡次打破寺庙戒律,在寺庙中饮酒滋事
(2)A.c B.d C.b D.a
解析:A.鸡娃的虎妈:鲁小姐。她从小学习四书五经,十一二岁就开始学习八股,时常令鲁编修感慨,恨不是男儿身,否则必定仕途在望。丈夫蘧公孙不通八股文章,不好举业之事,所以她将心思寄托在儿子身上。B.高瞻远瞩的村妇:王冕的母亲。她了解儿子的脾气、秉性,对世情、政局敏感。清醒地认识到为官的风险和难处,言传身教,引导儿子远离官场。C.独立的女权主义者:沈琼枝。她淡漠富贵,具有自尊意识,绝不肯伏低做小;她能诗善画,在南京挂牌“精工顾绣,写扇作诗”,自食其力。D.愚昧殉夫的烈妇:王玉辉家三姑娘。她因丈夫病重离世,执意殉夫,公婆的规劝、母亲的挽留全都无济于事。据此作答即可。
20.【写作指导】先读懂艾青的这首诗。“镜子”显然具有隐喻色彩,诗人借镜子说世事人情。镜子的特点是忠诚(“决不隐瞒缺点”)和真实(“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诗中的“镜子”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平面”展现了镜子出身普通,“真实”“不隐瞒缺点”“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表现了镜子的率直与忠诚。然而,人们面对这“深不可测”的平面,面对它的忠诚与真实,却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情态:或喜欢,或躲避,或打碎。由诗歌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①做诚实的人。像镜子一样,真实生活,真实面对一切,决不隐瞒缺点,不虚伪奉承。②勇敢面对自己。生活如同镜子,可以照出我们的优点,也可以照出我们的不足,我们要勇敢面对,承认自己的不足,做真实的自己。③态度决定成长。对于“镜子”所展现出来的真实,我们应积极对待,不逃避,不“打碎”,在完善自己中成长,在感受生活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