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金属锥的头部尖细锋利,是为了( )
A.增大压力 B.增大压强 C.减小压力 D.减小压强
2.书包背带做得较宽是为了
A.减小压强 B.增大压强 C.减小压力 D.增大压力
3.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可能小于p乙 B.p甲一定小于p乙C.p甲可能大于p乙 D.p甲一定大于p乙
4.如图,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F或压强p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B.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
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 D.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
6.厨房里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擀(gǎn)面杖做成圆柱形,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B.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利用气压越大沸点越低的原理
C.抽油烟机能将油烟排到室外,是因为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D.菜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了压强
7.小明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面积的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D.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8.在窗子密闭的旅行车上备有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下图中的四把铁锤,质量相同、形状不同。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该选择的铁锤是( )
(
A
B
C
D
)
9.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10-7m2,图钉帽的面积是10-4m2,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6 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指至少要用0.5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B.手指至少要用500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C.手指只需0.5N的力.就可将图钉帽按压至与松木表面紧贴
D.手指只需500N的力,就可将图钉帽按压至与松木表面紧贴
10.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8:1 B.4:3 C.1:2 D.4:1
二、填空题
11.物体间挤压产生的形变效果是由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_____决定的。物体某个面上受到的压力跟该受力面积的比值就等于物体受到的_____;1帕等于____牛/米2。
12.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A、B的底面积之比为1:3,高度之比为2:3,构成A、B两个圆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将B放在水平地面上,A叠放在B上面(如图甲所示),B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把B叠放在A上面(如图乙),B对A的压强为p2.若p1:p2=1:2,则ρA:ρB= .
13.一正方体静止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其对桌面的压强为p。若沿水平方向切去该正方体一半质量时,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若从该正方体的上表面至下表面打穿一圆柱形孔洞,当剩余部分的质量为原正方体的一半时,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
14.在松软的泥地上垫一块木板行走就不会陷下去,这是因为垫了木板后可以增大 ,减小 .
15.垂直作用在物体 并指向物体的力叫压力,压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物体 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16.如图是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滑行的情景。滑雪板做的又宽又长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在滑翔过程中,如果以滑板作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____的。滑板和地面摩擦生热,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17.体重为500 N的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冰面上时发现冰面有破裂的危险!他及时卧在冰面上匍匐前进,避免了意外的发生。已知两只脚与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400 cm2,则小明双脚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平卧时能避免意外发生的原因是____ 。
三、实验题
18.在学习压力压强时,对“压力和物体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判断,小明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压力就是重力.”就此该校的物理兴趣小组做了相关的实验.他们用弹簧测力计测出3个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重力不同的物体;在老师的帮助下,用专用的仪器测出这3个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产生的压力.并适当改变受力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一、二、三所示.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数据可得: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的数据可得:当同一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受力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物体产生的压力越小.即可知小明同学的想法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③又进一步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a)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数据可得: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 ;
(b)比较实验序号1、2、3和4、5、6和7、8、9中的数据可得: .
19.小宇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此时实验中要控制 不变。
(4)小宇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1-38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20.某同学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时,用柔软的海绵A和长方形的肥皂做了B、C、D三次实验,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A、B(A、C或A、D)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物体表面受到压力时,会 ;
(2)由图B、C中的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当压力相同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图 中的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随压力的增大而 .
四、计算题
21.“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所示。在上海街头布置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海宝”材质均匀、实心,密度为1.5×103kg/m3, 体积为3m3,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m2。取g=10N/kg,请问:
(1)这座“海宝”的质量是多大?
(2)这座“海宝”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2.在今年中考体育测试中,小明1000m跑的成绩为3min20s,已知他的质量为50kg(g取10N/kg),求:
(1)他1000m跑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2)该同学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50cm2,那么他跑步过程中脚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试卷第4页,总5页
试卷第5页,总5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金属锥的头部尖细锋利,是为了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应选B。
考点:压力和压强
2.A
【解析】
试题分析:由F=PS可知,压力不变,背带做的较宽,使受力面积增大,所以压强减小,故选A。
考点: 压强
3.B
【解析】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掌握压强公式p=,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根据压强相等利用柱体压强公式p====ρgh列出相应的关系式,判断出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的重力大小;
则后来物体的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剩余重力加对方切去部分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比较压强大小便可.
解:把甲、乙均分为两部分,
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甲1= ①
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乙1= ②
由于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
可得ρ甲ga=ρ乙gb
甲切去部分的重G甲切=ρ甲gV甲切=ρ甲ga2h ③
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G乙切=ρ乙gb2h ④
③:④有==>1
可得G甲切>G乙切 ⑤
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
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甲= ⑥
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乙= ⑦
由①⑤⑥可知,p甲<p甲1 ⑧
由②⑤⑦可知,p乙>p乙1 ⑨
而最初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结合⑧⑨可知,p甲<p乙.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压强大小的判断,关键要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特别是柱体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强公式应用,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改变的量和相等的量,要细心分析.
4.C
【解析】
试题分析: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它们的重力相等,当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压力等于它们的重力,由此可以确定两者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关系.
根据图示的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利用压强的计算公式可以确定两者对桌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两个物体重力相等,所以对桌面的压力也相等.
由图可知,受力面积S1>S2,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P=可知,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所以p1<p2.
故选C.
【点评】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若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不再受到其他的力的作用,此时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这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
5.A
【解析】
试题分析: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对地面的压强根据公式p====ρgh可求甲、乙的密度的大小关系;
根据公式p=可求甲乙重力的大小关系.
解:两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公式p====ρgh=ρgh可知,甲的小于高度乙的高度,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根据公式p=可知,甲的底面积小,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也就是甲的重力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还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6.D
【解析】解:A、擀(gǎn)面杖做成圆柱形,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小压强,故A错误;
B、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利用气压越大沸点越高的原理,故B说法错误;
C、抽油烟机能将油烟排到室外,是因为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故C说法错误;
D、菜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了压强,容易将菜切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压强与液体沸点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涉及的知识点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练应用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7.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以看,当压力或受力面积大小不同时,压强的作用效果也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故A正确;此实验中相关的物理量较多,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的,故B正确;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深度的大小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故C错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故D正确;应选C。
考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8.D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打破玻璃就需要对玻璃施加较大的压强,在所用的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所产生的压强就越大,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图D的受力面积最小,能够产生的压强最大,所以应选D。
考点:压力和压强
9.A
【解析】
试题分析:图钉尖能进入松木时所压力最小为F=ps=5×106 Pa×10-7m2=0.5N,故A正确,B错;当所用的压力大于或等于0.5N,都可将图钉帽按压至与松木表面紧贴,故CD错;应选A。
考点:压力和压强
10.D
【解析】解:
(1)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为8g,所以甲的密度为8g/cm3;当乙的体积为4cm3时,质量为4g,所以乙的密度为1g/cm3;所以ρ甲:ρ乙=8:1;
∵V=,ρ甲:ρ乙=8:1,m甲:m乙=1:1,
∴V甲:V乙=1:8,
∵V=L3,
∴边长(高)之比:
L甲:L乙=1:2;
(2)∵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p======ρLg,
∴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p甲:p乙=ρ甲L甲g:ρ乙L乙g=(8×1):(1×2)=4:1.
故选D.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密度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信息给予题;比例法.
分析:(1)根据图象给出的数据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两正方体A、B的质量相同,根据V=得出A、B的体积之比,从而得出边长之比;
(2)知道A、B的密度关系、边长的大小关系,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ρLg,据此求压强大小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通过图象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二是利用好方形或圆柱形均匀物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推导公式p=ρLg.
11.压力; 压强; 1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间挤压产生的形变效果是由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决定的,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的单位有帕和牛/米2,它们两个是相等的,即1帕等于1牛/米2。
考点:压力和压强
12.9:4
【解析】
试题分析:知道两个实心圆柱体A、B的底面积之比和高度之比,根据V=Sh求出体积之比,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图甲中B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根据p=求出B对地面的压强;图乙中B对A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受力面积为S的底面积,根据p=求出B对A的压强,利用p1:p2=1:2求出ρA与ρB的比值.
解:两个实心圆柱体A、B的体积之比:
==×=×=,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由G=mg=ρVg可得,图甲中B对地面的压力:
FB=ρAVAg+ρBVBg=ρA×VBg+ρBVBg=(ρA+ρB)VBg,
B对地面的压强:
p1==;
图乙中B对A的压力:
FAB=GB=mBg=ρBVBg,
B对A的压强:
p2==,
则==×=×=,
解得:=.
故答案为:9:4.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确定两次的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是本题的关键,推导时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13.p/2; p
【解析】
试题分析:当水平切一半时,对桌面的压力变为原来的一半,而受力面积大小不变,所以压强将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当竖直打孔时,质量和受力面积同时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所以对桌面的压强大小是不变的。
考点:压力和压强
14.受力面积;压强
【解析】解:在松软的泥地上垫一块木板行走就不会陷下去,这是因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故答案为:受力面积;压强.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5.表面;形变;单位面积
【解析】
试题分析: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方向与支持面是垂直的,压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当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考点:压力和压强
16.增大受力面积 静止 做功
【解析】
试题分析:减小压强可以通过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来实现,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要选定参照物,看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相对变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途径。
考点:压强;参照物;内能
17.1.25×104 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解析】
试题分析:小明双脚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为p=F/S=500 N/0.04m2=1.25×104Pa,平卧时可以拉大受力面积,在压力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考点:压力与压强
18.①物体产生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②1、4、7或2、5、8或3、6、9;错误;
③(a)物体产生的压力大小与物体重力大小的比值相同;
(b)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受力面和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物体产生的压力大小与物体重力大小的比值越小.
【解析】
试题分析:①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不同物体时,受力面所受压力的数据即可得出;
②根据①的结论与小明同学的想法比较即可判断;
③(a)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实验数据中压力与重力的比值即可得出结论;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和4、5、6和7、8、9中实验同一物体,静止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同的受力面上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
解:①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在放置不同物体时,受力面所受压力不同;数据中压力与重力的比值是一定的,即受力面所受压力与物体重力成正比;
②小明同学的想法是:受力面所受压力的大小总等于施力物的重力大小,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中的数据可得:当同一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受力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物体产生的压力越小,由此可知:小明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
③(a)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数据中压力与重力的比值是相同的,则可得出结论是: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不同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压力与重力的比值相同;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和4、5、6和7、8、9中的实验中同一物体,静止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同的受力面上的压力数据不同,由此可得出结论: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
受力面和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物体产生的压力大小与物体重力大小的比值越小;
故答案为:①物体产生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②1、4、7或2、5、8或3、6、9;错误;
③(a)物体产生的压力大小与物体重力大小的比值相同;
(b)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受力面和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物体产生的压力大小与物体重力大小的比值越小.
【点评】本实验考查了实验数据分析,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19.(1)泡沫被压缩的形变大小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3)甲、丙 (4)没有控制压力变量相同。
【解析】第一问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的表现是通过观察泡沫被压缩的形变大小反映出来的。第二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第三问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关系时,应控制压力一定,所以应通过比较甲、丙两图。第四问所得出的结论显然违反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没有控制其它变量相同。
考点:本实验题主要考察固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题,同时考察的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
20.(1)发生形变;(2)受力面积越小;(3)B、D;增大.
【解析】解:(1)由图A、B(A、C或A、D)可知,海绵受到压力时,海绵就会发生形变,通过形变的程度可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就是转换法的应用.
(2)由图B、C可知,海绵所受的压力一定的,而受力面积不同,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就说明: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要保证受力面积的大小一定而压力的大小不同,因此,要选择B、D两图,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故答案为:(1)发生形变;(2)受力面积越小;(3)B、D;增大.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和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属基础的实验题.
21.(1)4.5×103 kg;(2)4.5×104 Pa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由ρ=m/V得,海宝质量m=ρV=1.5×103 kg/m3 ×3m3 =4.5×103 kg;
(2)由于海宝放在水平地面,它对地面的压力F=G=mg=4.5×103kg×10N/kg=4.5×104 N,
海宝对地面的压强P=F/S=4.5×104N/1m2=4.5×104 Pa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22.(1)5m/s;(2)4×104Pa
【解析】
试题分析:(1)小明1000m跑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s/t=5m/s.
(2)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小明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F=G=mg=50kg×10N/kg=500N,
小明跑步时地面的受力面积:S=1/2×0.025m2=0.0125m2,
他跑步过程中脚对地面的压强p=F/S=4×104Pa。
考点:平均速度;压力与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