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会考一本通
目录
目录 1
一、会考的性质与功能 2
二、会考范围 2
三、会考基本要求 2
四、会考等级标准 2
五、会考形式与试卷结构 3
六、会考知识点 4
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4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12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22
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 43
第五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47
第六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 48
第七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55
第八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64
第九章 生物的变异 71
第十章 人类遗传病 77
第十一章 生物的进化 82
第十二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87
第十三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93
第十四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02
第十五章 种群和群落 107
第十六章 生态系统 116
一、会考的性质与功能
普通高中生物学科会考,是考核考生生物学科学习是否达到国家要求的高中毕业合格标准的水平考试,也是检查和评价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
普通高中生物学科会考的对象主要是具有普通高中学籍的高中学生。考生的高中生物学科会考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等级,方可获得《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合格证》。《普通高中会考合格证》是考生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生物学科会考成绩将记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为高等院校招生提供重要基础性信息。
二、会考范围
高中生物学科会考的范围,以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试行)》规定的高中生物必修模块的内容为依据,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等六本教材的正文部分为考试的基本范围。
三、会考基本要求
根据高中教学和考试评价的实际情况,高中生物学科会考着重考核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程度,对生物学科实验的观察和操作等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运用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生物学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考试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基本涵义及可能包括的行为动词如下:
认知层次 基本含义 可能包括的行为动词
了解(a)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阐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排列
理解(b)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查找
应用(c)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利用,总结,研究
四、会考等级标准
高中会考将考生在必修科目上的学业成绩分为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生物学科A、B、C等级标准描述如下表:
等级描述
优秀(A) 处于优秀水平的考生,应具备所学的高中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掌握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新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够正确正确分析和评价有关实验方案。
良好(B) 处于良好水平的考生,应具备所学的高中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掌握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某些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生物学有关的简单问题,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方案。
合格(C) 处于合格水平的考生,应具备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所要求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熟悉简单的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生物学有关的简单问题,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特定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方案。
五、会考形式与试卷结构
高中生物学科会考包括书面笔答和实验操作考查两部分。
(一)书面笔答部分
笔答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全卷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主要有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绘图、识图作答题、实验设计和分析说明题)两类题型。
试卷结构如下:
1.按内容分类:
《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内容各约占1/3。
2.按认知层次要求分类:
了解(a)水平占20% -30% ;
理解(b)水平占50% -60% ;
应用(c)水平占20% -30% 。
3.按题目类型分类(选择题、非选择题):
选择题约占50% -55% ;
非选择题约占45% -50% 。
4.按题目难易度分类:
较易试题约占70% ;
中等试题约占20% ;
较难试题约占10% 。
(二)实验操作考查部分
实验操作考查由学校组织实施,区(县)教研室负责检查,实验操作的考查成绩只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六、会考知识点
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单元 内容标准 认知层次 备 注
细胞的分子组成 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水的主要生理功能 a
无机盐存在形式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a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a ☆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b ☆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及其特点 b ☆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b ☆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b
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元素组成 a ☆
核酸的基本单位 a ☆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a ☆
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a ☆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糖类的元素组成 a ☆
糖类的种类及生物体内重要的糖 b ☆
糖类的生理功能 b ☆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脂质的元素组成 a ☆
生物体内重要的脂质及其生理作用 a ☆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b ☆
细胞中的水
【知识梳理】
1、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2、含量:在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多。
3、功能:
溶剂;运输;细胞浸润在水环境中
4、水的含量与代谢的关系:
(1)一般情况下,代谢活跃时,生物体含水量在70%以上。含水量降低,生命活动不活跃或进入休眠。
(2)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
(3)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
【真题演练】
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例如:心肌含水约79%呈坚韧的形态,血液含水约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这种差异的解释是:
A.心肌内多是结合水 B.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C.心肌内多是自由水 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知识梳理】
1、存在形式:绝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部分是细胞内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2、功能: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等。 (
H
2
N
—
C
—
COOH
R
H
)
三、蛋白质
【知识梳理】
1、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 基本单位 ,其结构通式是 。
(1)特点分析
分析 举例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有一个—NH2、一个 —COOH,因为R基中可能有—NH2或 —COOH R基含—COOH:谷氨酸: HOOC—CH2—CH2—CH(NH2)—COOH
R基含—NH2:赖氨酸 H2N—CH2—CH2—CH2—CH2—CH(NH2)—COOH
都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连在 同一个碳原子上,否则不是构成生物 体蛋白质的氨基酸 反例:非生物体内氨基酸 H2N—CH2—CH2—CH2—COOH
(2)基本组成元素: C、H、O、N ,有的还含有 P、S 等。
(3)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
在脱水缩合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非R基上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非R基上的氨基分别脱下—OH和—H结合形成H2O,同时形成一个肽键。
2、蛋白质的结构
(
盘曲折叠
) (
脱水缩合
) (
组成
)(1)结构层次
C、H、O、N等化学元素 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
(2)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①氨基酸方面:氨基酸的 种类、数量、排列顺序 的不同。
(
H
) (
O
)②肽链方面:肽链的 空间结构 不同。
3、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有关问题
(1)肽键的结构式可表示如下: —NH—CO—或—CO—NH—或—C—N—。
(2)关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计算:
① 对于n个氨基酸来讲,至少有n个氨基和n个羧基;
② 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一条肽,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n-1,至少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③ 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条肽链,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n-m,至少有m个氨基和m个羧基;
4、蛋白质的功能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1、结构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肌肉、头发等的成分。
2、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3、运输作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能运输氧。
4、信息传递作用: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等激素。
5、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
【真题演练】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A.糖类 B.蛋白质 C.水 D.脂类
下列物质属于蛋白质的是:
A.氨基酸 B.核苷酸 C.淀粉酶 D.性激素
下列属于蛋白质的物质是:
A. 纤维素 B.性激素 C.胃蛋白酶 D.胆固醇
下列属于蛋白质的是:
A.纤维素 B.性激素 C.结晶牛胰岛素 D.胆固醇
约占人体肝脏细胞干重50%的物质是:
A.水 B.糖 C.脂肪 D.蛋白质
人体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它们在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145和144 B.145和145 C.145和146 D.146和145
在人体的消化道中,要将一个由4条肽链共28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彻底消化,需要消耗水分子的个数是:
A.284 B.287 C.288 D.289
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是:
A.m-1 B.m-n C.m-n+1 D.m-n-1
胶原蛋白分子具有3条肽链,每条肽链有1050个氨基酸。该分子中肽键的数目为:
A.3147个 B.3150个 C.3153个 D.1047个
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下面是脑啡肽的结构简式,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3和2 B.4和3 C.5和4 D.6和5
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A.DNA和RNA B.DNA和蛋白质
C.RNA和蛋白质 D.DNA和脂质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其结构通式为 ,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 。
(2)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 的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指导蛋白质合成的 分子具有多样性。
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下面是脑啡肽的结构简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氨基酸的四种主要元素是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
(2)脑啡肽是由 个氨基酸经过 的方式形成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之间连接的化学键叫 。
四、核酸
【知识梳理】
1、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其分子组成为五碳糖、磷酸、碱基。
2、核酸的种类及比较
类别 核酸
DNA RNA
基本单位 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化 学 成 分 碱基 五种(A、T、G、C、U)
A、T、G、C A、U、G、C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磷酸
空间结构 两条链 一般为一条链
遗传物质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 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
存在部位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或拟核中,少量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3、核酸的功能: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核酸的分布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前者使DNA呈现绿色,后者使RNA呈现红色,从而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体主要成分之一),另外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真题演练】
玉米叶肉细胞的核酸中,含有的核苷酸种类有
A.1 B.4 C.5 D.8
真核生物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叶绿体 B.染色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玉米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A.高尔基体、叶绿体、细胞核 B.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
C.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D.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
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层次关系由大到小的是
A.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B.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C.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D.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DNA的基本功能是使遗传信息得以:
A.传递和表达 B.贮存和复制 C.转录和翻译 D.复制和破译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蛋白质多样性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
A.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B.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化学元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五、糖类
【知识梳理】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及特点:根据是否能水解及水解成单糖的数量分为:
(1)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二糖: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常见种类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3)多糖:多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水解成单糖后才可被吸收。常见的种类有植物细胞中的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糖元。
3、功能: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其中“生命的燃料”是指葡萄糖;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成分,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糖类还参与细胞识别,如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
六、细胞中的脂质
【知识梳理】
1、组成元素:主要由C、H、O,有的还含有P和N
2、分类:分脂肪、磷脂和固醇三类。
3、功能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等作用。
(2)磷脂是构成细胞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真题演练】
构成糖类和核酸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A.C.H.O和C.H.O.N.S B. C.H.O和C.H.O.N.P
C.C.H.O.N和C.H.O.N.P.S D. C.H.O.S和C.H.O.N.S.P
植物和动物体内都具有的糖是:
A.葡萄糖 B.蔗糖 C.麦芽糖 D.乳糖
细胞内组成DNA的五碳糖是:
A.核糖 B. 麦芽糖 C. 脱氧核糖 D. 葡萄糖
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是:
A.葡萄糖 B.乳糖 C.淀粉 D.糖元
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是:
A.葡萄糖 B.乳糖 C.糖原 D.淀粉
动物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是:
A. 糖元、胆固醇 B. 纤维素、淀粉 C. 糖元、脂肪 D. 淀粉、脂肪
北京鸭在育肥期要“填饲”过量的糖类饲料,从而使鸭在短期内育肥,这说明:
A.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B.糖类可以转化为维生素
C.糖类可以转化为蛋白质 D.糖类可以转化为核酸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的是:
核糖核酸和糖元 B. 核糖核酸和胰岛素 C.糖元和胰岛素 D.胰岛素和淀粉
七、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知识梳理】
检测原理: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还原糖与 斐林试剂 发生作用,生成 砖红色沉淀 。
2、淀粉遇碘变蓝。
3、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4、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
【真题演练】
下列用于鉴定组织中是否有蛋白质的试剂及其颜色反应是
A.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B.双缩脲试剂,紫色
C.碘液,蓝色 D.斐林试剂,砖红色
下列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
A.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B.斐林试剂(本尼迪特试剂);砖红色
C.碘液;蓝色 D.双缩脲试剂;紫色
八、生物大分子
【知识梳理】
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真题演练】
下列属于生物大分子的一组物质是
A.水、糖类 B.蛋白质、核酸 C.纤维素、蔗糖 D.脂肪、无机盐
下列属于生命大分子物质的是:
A.糖、结合水 B.脂肪、无机盐
C.蛋白质、核酸 D.纤维素、蔗糖
下列元素中,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是
A.氮 B.氢 C.氧 D.碳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单元 内容标准 认知层次 备 注
细胞的结构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 b ☆
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 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多样性 a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 a ☆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a ☆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a ☆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a ☆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的形态、分布、结构和主要功能,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和溶酶体 a ☆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a ☆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b ☆
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b ☆
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a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 b ☆
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相互关联和协调一致 b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b
一、细胞分类
【知识梳理】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本质区别(主要区别):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无核膜)
其它区别:真核细胞体积较大,具各种细胞器;原核细胞体积较小,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常见的原核生物:细菌、蓝藻
常见的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真题演练】
噬菌体、蓝藻、酵母菌三种生物体都具有
A.纤维素 B.蛋白质 C.细胞核 D.细胞膜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
下列结构中,原核细胞具有:
A.核膜 B.核孔 C.核糖体 D.线粒体
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A.细胞体积小 B.单细胞 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没有DN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A.有无细胞膜 B.有无核物质 C.有无核膜 D.有无核糖体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A.细胞体积的大小 B.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器的种类及其结构
二、细胞学说
【知识梳理】
意义: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真题演练】
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三、细胞各结构组成及功能
【知识梳理】
1、细胞壁:纤维素、果胶;支持保护的作用(无生命活性)
2、细胞膜:
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另外还有少量的糖类;与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有关的是蛋白质。
结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其上。
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细胞质
组成:细胞质基质、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水和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功能: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
主要功能及比喻 基本结构 分布 示意图
线粒体 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所需能量的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复杂的双层膜结构 动植物细胞中
叶绿体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复杂的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
内质网 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为各种反应提供条件;还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有关,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单层膜结构 动植物细胞中
液泡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由液泡膜和其内的细胞液组成 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高尔 基体 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和小泡 动植物细胞中
溶酶体 内含多种水解酶,执行细胞内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 单层膜围成 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有些附着在内质网及核膜表面,有些游离在细胞质中 由RNA、蛋白质所构成 所有细胞中
中心体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4、细胞核:
结构:核膜、核孔、核质、核仁
功能: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遗传信息库。
【真题演练】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细胞膜的化学分析可知,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 B.蛋白质分子和核糖分子
C.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D.蛋白质分子和磷酸分子
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C.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识别的功能 D.细胞膜的两侧结构不对称
下图是细胞膜局部放大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 代表 分子,图中2代表 分子。
(2)若该细胞表示人的白细胞,它所具有的吞噬功能与细胞膜的 性有关。
(3)若该细胞表示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它从肠腔中吸收葡萄糖时,需要图中的 协助运输(用图中的数字表示),运输方向是 (用“A→B”或“B→A”表示)。
右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请回答问题:
(1)图中 1 表示 ,它构成膜的 。
(2)人体器官移植时,植入的器官常常被排异,引起这种反应与图中 [ ] 具有识别功能有关。
(3)线粒体双层膜的结构及化学成分与细胞膜类似,但在线粒体内膜上,图中3的含量远远高于细胞膜,因为线粒体是细胞 的主要场所,完成这一过程需要膜上的多种 的参与 。
(4)若该图表示为人的红细胞膜,则与血浆接触的一侧为 (A、B)侧。K+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 ,这种方式需要图中[ ] 作为载体。
(5分)下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2]表示 ,它构成膜的 。
(2)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 → (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需要图中的[1] 协助。
(3)人体白细胞吞噬细菌时能够变形,这与细胞膜的 性有关。
(5分)下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2]表示两层 分子,它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2)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 (用图中字母和“→”表示),帮助离子进入细胞的是图中 [1] 。
(3)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的是图中 [3] 。
(4)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 的种类和数量。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过的磷脂分子层层数至少是:
A.4 B.6 C.10 D.12
对能量转移和释放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叶绿体 B.内质网、叶绿体
C.高尔基体、核糖体 D.高尔基体、叶绿体
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能产生ATP B.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C.都含有多种酶 D.都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
能增大细胞内膜面积,并能够作为细胞内蛋白质通道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中心体
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都具有
A.基粒 B.基质 C.膜结构 D.少量DNA
下列细胞含高尔基体和内质网较多的是:
A.脂肪细胞 B.红细胞 C.胰腺细胞 D.肌细胞
在线粒体、叶绿体和高尔基体中都含有的化学成分是:
A.磷脂和蛋白质 B.脂肪和核酸 C.蛋白质和核酸 D.胆固醇和淀粉
低等植物和动物共有的、在细胞分裂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 B.中心体 C.叶绿体 D.核糖体
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并消化吞噬泡内物质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唾液腺细胞中合成淀粉酶的细胞器是
线粒体 B.核糖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胰腺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胰蛋白酶原(一种蛋白质)。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注入到某动物的胰腺细胞中,检测该细胞的核糖体与高尔基体中放射性出现的情况,获得如下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明,放射性首先出现的细胞器是 。在此细胞器上合成的物质是 ,合成该物质除原料外,还需要有ATP、RNA和相关的 等物质的参与。
(2)图中放射性出现较晚的细胞器的功能是 。
(3)除核糖体与高尔基体出现放射性外,有较强放射性出现的细胞器还可能有 。
下图是真核细胞中两种重要细胞器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d是 ,e是 。
(2)a、b、c、d、e的化学成分与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相比,有显著差异的是 (用字母表示)。
(3)A、B两种细胞器都和细胞内的 转换有关,在能分泌蛋白质的细胞中 (A、B )的数量大大增加。
右图表示细胞合成和分泌唾液淀粉酶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 ,控制该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1] 中。
(2)唾液淀粉酶先在核糖体合成,再经[3] 运输到[4] 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均需[2] 提供能量。
下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的电镜照片。请回答问题:
(1)图中A是线粒体,它是 的主要场所,能产生大量ATP。ATP分子中有 个高能磷酸键。
(2)图中B所示的细胞器是 ,A、B均为膜结构,其基本支架是 。
(3)线粒体内膜与外膜相比,内膜中 分子种类和数量更多,这与其功能更复杂相适应。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核糖体 B.染色体
C.细胞核 D.线粒体
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蛋白质和DNA B.DNA和RNA C.蛋白质和RNA D.DNA和脂质
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下面是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用图中序号填写):
(1)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2)能将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的细胞器是 。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4)贮存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的细胞器是 。
右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此细胞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将该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结构[B] 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细胞。此时,由于[A] 的伸缩有很大局限性,随时间延长,细胞将出现 与[A]分离的现象。
(2)若此细胞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体积最大的结构是[E] ;有丝分裂末期,[D]与新细胞的 形成有关。
(3)若此细胞为叶肉细胞,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C] 和[F] ,细胞各种代谢活动所需要的ATP主要来自于 (用图中字母填写)。
(4)若此细胞为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该细胞可以通过
的方式选择性吸收矿质离子,这种选择性与细胞膜上的 有关。
下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它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能调节细胞渗透压的主要结构是[B] 。
(3)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C]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F] 。
(4)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位于[E]____ 中;有丝分裂末期,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D] 。
下面为某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细胞壁,其化学成分主要是 和 。
(2)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C]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F] 。
(3)在有丝分裂末期,与[A]结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D] 。
右图为某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
与 (填序号)的形成有关。
(2)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结构是图中
的 (填序号),所需氧气除外界扩散进入细胞外,还可能来自 (填序号)的 作用。
右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都具有膜结构,构成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___________。
(2)细胞各种代谢活动所需要的ATP主要来自于 过程,此过程主要在图中[B]_____________中完成。
(3)将该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结构[A] 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细胞,细胞将出现__________的现象。
下图表示白细胞吞噬并消灭细菌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白细胞能吞噬细菌,与细胞膜具有 的结构特性有关。与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白细胞中没有 、 等细胞器。
(2)小泡内含有消化酶,这些消化酶先在[④] 合成,再经内质网运输到[①] 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吞噬泡内,将细菌分解。这些过程均需[②] 提供能量。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单元 内容标准 认知层次 备 注
细胞的代谢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扩散、渗透 b ☆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b ☆
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转运方式 b ☆
细胞膜结构与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关系 b ☆
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酶的发现过程 a
酶的概念 b ☆
酶的作用及其特性 b ☆
温度、pH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b ☆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ATP的分子结构与高能磷酸键 a ☆
ATP与ADP相互转化 b ☆
ATP的功能 b ☆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a
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及其作用 a ☆
叶绿体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b ☆
光合作用的概念 b ☆
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和意义 b ☆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c ☆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c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细胞呼吸的概念 b ☆
线粒体结构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b ☆
细胞呼吸的实质、类型、过程和意义 b ☆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b ☆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b ☆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比较 b ☆
一、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知识梳理】
1、渗透作用的原理:
(1)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例:质壁分离
2、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转运方式
(1)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不消耗ATP,不需要载体,如:H2O、O2、CO2
(2)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不消耗ATP,需要载体,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离子顺浓度运输
(3)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消耗ATP,需要载体,如: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离子逆浓度运输
3、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真题演练】
将成熟的植物活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会:
A.吸水 B.死亡 C.质壁分离 D.质壁分离复原
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将会:
A.吸水 B.胀破 C.质壁分离 D.质壁分离复原
一个典型的渗透系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A.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B.全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C.半透膜、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 D.全透膜、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自由扩散区别于协助扩散的是:
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B.需要载体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D.不需要载体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是
A.钾离子 B.氧气 C.氨基酸 D.葡萄糖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
A.都是主动运输 B.依次是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C. 都是自由扩散 D.依次是主动运输、协助扩散
人的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高30倍,红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
A.胞吞 B.自由扩散 (扩散)
C.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D.主动运输(主动转运)
下列物质出入细胞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的是
A.氨基酸 B.Na+ C.葡萄糖 D.O2
a、b、c表示某植物体三个相邻的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为a>b>c,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方向是
取同一植物组织,滴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图示中,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的是
A B C D
右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乙<丙 D.甲<乙,乙>丙
人的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高30倍,红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
A.胞吞 B.自由扩散 (扩散)
C.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D.主动运输(主动转运)
某学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作实验材料,观察到甲、乙两个图像。
(
a
) (
b
) (
c
)
甲 乙
请回答问题:
(1)撕取洋葱____________(内、外)表皮,置于滴加清水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可观察到的是图____________。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0.3g/mL蔗糖溶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取,重复几次后,可观察到的是图____________,其中所示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__现象。
(3)甲、乙两图所示细胞的细胞液存在于____________(a、b、c)中。
一种金属离子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将活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含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一小时后,测量细胞内该金属离子的浓度。得到如下曲线: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金属离子进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从A点开始细胞内的金属离子浓度不再增加,原因是金属离子的运输与细胞膜上的 有关,此时细胞内外金属离子的浓度之比是 。
下图为肝细胞膜运输葡萄糖分子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合成
,调控这一过程的激素是 。
(2)载体的两种状态是蛋白质的 发生改变的结果。
(3)该载体不能运送氨基酸分子进入肝细胞,体现了载体具有 性。
二、酶
【知识梳理】
1、化学本质:大多数蛋白质,少数RNA
2、功能:催化
3、酶的催化作用机理: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4、酶的作用特点:专一性、高效性
5、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将减弱(如下图甲)。
(2)在最适pH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高于或低于最适pH,酶的催化作用都将减弱(如下图乙)。
(3)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4)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真题演练】
下列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是:
A.唾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胃液、胰液 D.肠液、胆汁
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物质中可去除细胞壁的是:
A.蛋白酶 B.纤维素酶 C.盐酸 D.淀粉酶
能够促使过氧化氢酶水解的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投入:
A.新鲜猪肝 B.煮熟猪肝 C.铁钉 D.生锈铁钉
在甲、乙试管中各加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甲试管中加入2滴新鲜鸡肝匀浆,向乙试管中加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甲试管比乙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B.甲试管比乙试管产生的气泡少
C.甲试管不产生气泡,乙试管产生气泡 D.甲试管产生气泡,乙试管不产生气泡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这是酶的:
A.专一性 B.高效性 C.多样性 D.稳定性
一份淀粉酶能使一百万份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对麦芽糖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酶具有:
A.高效性和多样性 B.高效性和专一性
C.专一性和多样性 D.稳定性和高效性
在酸性环境下仍具有较高活性的酶是:
A.唾液淀粉酶 B.胰蛋白酶 C.肠肽酶 D. 胃蛋白酶
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酶在催化生化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会发生改变
C.高温能使酶的分子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
D.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
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果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A)。
②将步骤1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B)。
③将步骤2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C)。
④在20、30、40、50、60、70、80℃等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出汁量/ml 8 13 15 25 15 12 11 10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 的水解。
(2)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 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 。当温度再升高时,果汁量降低,说明 。
(3)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
工业生产果汁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为研究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学生甲和学生乙设计的实验如下表:
步骤 学生甲 学生乙
一 取烧杯编号①~⑦,分别加入20mL苹果泥。 取烧杯编号①~⑦,分别加入20mL苹果泥,并分别将pH调至4、5、6、7、8、9、10。
二 向①~⑦烧杯中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 取试管编号①~⑦,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并将pH分别调至4、5、6、7、8、9、10。
三 将①~⑦烧杯中的pH分别调至4、5、6、7、8、9、10。 将①~⑦试管中溶液倒入序号相同的烧杯中混合。
四 放置在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五 取出烧杯,同时进行过滤,测出相同时间内滤出的果汁体积并记录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和学生乙的实验结果相比, 的误差小。
(2)实验中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3)将实验得到的数据绘成曲线图,横坐标应表示 ,纵坐标应表示 ,下面4条曲线中,曲线 最接近实验结果。
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为果糖和葡萄糖,蔗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共热后发生颜色反应,且葡萄糖溶液浓度越高,颜色越深。据此设计“不同pH值对蔗糖酶催化活性影响”的实验,请参照下图完成实验设计:
(1)取a、b、c、d、e5支试管,依次加入4mL葡萄糖溶液,浓度分别为0.01mol/L、0.05mol/L、0.1mol/L、0.2mol/L、0.4mol/L。再加入2mL斐林试剂,浸入沸水中1min。5支试管将呈现不同深浅的颜色,推测其中 试管的颜色最深。
(2)另取5支洁净试管,分别加入2mL pH为3、5、7、9、11的蔗糖溶液,再加入2mL 溶液,轻轻振荡,37℃水浴10 min。向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浸入沸水中1min,观察颜色变化。
(3)通过两组试管的颜色对比,可以判断 的水解程度,进而推断不同pH值对蔗糖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为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分别向A~E 5支试管中加入适宜浓度的唾液淀粉酶2mL,调节各试管的pH如下表,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淀粉液2mL。37℃保温10min后,加入斐林试剂或本尼迪特试剂显色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A B C D E
pH 5.60 6.20 6.80 7.40 8.00
砖红色深浅 + + + + + + + + +
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
(1)在本实验中,斐林试剂或本尼迪特试剂检测的物质是 。
(2)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的最适pH是_______,高于或低于此pH时,酶活性________。
(3)如果将实验中的淀粉液换成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其他条件不变,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淀粉酶不能催化_____________的水解反应,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_。
某学生研究温度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酶的最适温度是 ℃;最有可能来源于人体的是 酶;该同
学 (能、不能)得出C酶的最适温度是60℃的结论。
(2)研究发现,在冷水环境中常可分离出嗜热微生物,而在热泉中却没有嗜冷微生物。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酶的活性 ;而低温导致酶的活性 。
凝乳酶能催化乳汁凝固,常用于奶酪的生产。为探究温度对凝乳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 取若干试管,分为A、B、C、D、E、F六组,每组两支试管,其中一支试管放入2mL凝乳酶,另一支放入2mL乳汁。
②将六组试管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水浴15min。
③将每组试管中的凝乳酶和乳汁混合后在原温度下继续水浴,记录凝乳所需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 7.0 4.0 1.5 4.0 不凝
请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中,凝乳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表明酶的活性越 。
(2)A组中乳汁不凝固的原因是 。F组中乳汁也不凝固,若将其温度冷却至40℃,乳汁将 (会、不会)凝固,原因是 。
(3)通过以上实验, (能、不能)得出 “凝乳酶的最适温度是40℃”的结论。
三、ATP
【知识梳理】
1、ATP的结构和功能
ATP(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是A—P~P~P,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两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
2、ATP的功能: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ATP水解: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并释放能量。
(2)ATP形成: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磷酸结合,重新形成ATP。
4、合成ATP的能量来源
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于细胞呼吸,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则来自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6、ATP的利用
(1)ATP可用于主动运输、生物发电和发光、肌细胞收缩、大脑思考等。
(2)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形成相联系。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真题演练】
ATP的正确简式是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ATP分子中的含氮碱基是:
A.鸟嘌呤 B.腺嘌呤 C.胞嘧啶 D.胸腺嘧啶
一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是
A.2和3 B.1和3 C.2和2 D.4和6
两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的数目分别是:
A.4和6 B. 2和3 C.2和2 D.6和4
人体肌细胞收缩时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
A.葡萄糖 B.磷酸肌酸 C.ATP D.肌糖元
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A. 磷酸肌酸 B.葡萄糖 C. ATP D. 脂肪
下列生理活动中可以使ATP转化成ADP的是:
A.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还原糖阶段 B.呼吸作用过程中的丙酮酸分解
C.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 D.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下图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储存 B.保证了生命活动顺利进行
C.持续不断地在生物活细胞中进行 D.合成ATP的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四、细胞呼吸
【知识梳理】
概念: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
方式: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反应物 葡萄糖 丙酮酸和水 [H]和氧气
生成物 丙酮酸、[H]、ATP CO2、[H]、ATP H2O、ATP
能量 少量 少量 大量
分步反应式:
第一阶段:C6H12O6 2C3H4O3 + 4[H] +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2C3H4O3+6H2O 6CO2 + 20[H] +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24[H]+O2 12 H2O + 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
(1)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C6H12O6 2C3H6O3+能量。
分步反应式:
第一阶段:C6H12O 6 2C3H4O3+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2C3H4O3+4[H] 2 C3H6O3 + 少量能量(但这部分释放出的能量不足以形成ATP)
(2)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分步反应式:
第一阶段:C6H12O6 2C3H4O3+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2 C3H4O3+4[H] 2 C2H5OH + CO2(但这部分释放出的能量不足以形成ATP)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最适温度时,细胞呼吸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细胞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细胞呼吸受抑制。
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2)呼吸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
O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占优势,随O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有氧呼吸不断加强;但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随O2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不再加强(受呼吸酶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生产上常利用适当降低O2浓度、适当增加CO2浓度等能够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的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中耕松土增加根的有氧呼吸;在医疗上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松软的“创可贴”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病原菌的繁殖。
(3)呼吸速率与含水量的关系(如图):
①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
②在作物种子储藏时,将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真题演练】
细胞呼吸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所吸入的O2用于形成:
A.CO2 B.H2O C.ATP D.丙酮酸
细胞呼吸中,吸入的O2最终形成了
A.CO2 B.H2O C.ATP D.丙酮酸
水稻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这主要是由于:
A.CO2中毒 B.酒精中毒 C.乳酸中毒 D.丙酮酸中毒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终产物是
A.二氧化碳 B.水 C.酒精 D.乳酸
有氧呼吸时吸入的氧直接用于:
A.与氢结合生成水 B. 合成有机物
C.促进酶的催化作用 D. 分解有机物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A.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B.与[H]结合生成水
C.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D.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
若判定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监测体内积累的
A.ADP B.乳酸
C.CO2 D.O2
细胞内葡萄糖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
A. 不产生二氧化碳 B.必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 在线粒体内进行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豌豆种子萌发早期,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多3~4倍,这是因为种子此时的:
A.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强 B.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强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强 D.呼吸作用比光合作用强
在干燥的大米和面粉中生活的“米虫”一生都不需要“饮水”,也吃不到含水量丰富的食物,可它们仍能正常生活,其原因是米虫
A.生命活动不需要水 B.从空气中吸收水
C.消化淀粉时产生水 D.利用代谢产生的水
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为
A.低温、干燥、低氧 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C.高温、干燥、高氧 D.高温、湿度适中、高氧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是:
A. ② B. ③ C. ① D. ④
甲乙两组酵母菌,甲组进行有氧呼吸,乙组进行无氧呼吸,分别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它们各自所消耗葡萄糖的量之比是:
A.2∶1 B.1∶2 C.1∶3 D.3∶1
人体内代谢终产物CO2的形成场所是
A.中心体 B.核糖体
C.内质网 D.线粒体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是
A.能量代谢一般发生在物质代谢之后
B.物质代谢依赖于能量代谢
C.物质代谢必然伴随着能量代谢
D.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交替进行的
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A.不产生CO2 B.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
C.在线粒体内进行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终产物是
A.二氧化碳 B.水 C.酒精 D.乳酸
下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的电镜照片。请回答问题:
(1)图中A是线粒体,它是 的主要场所,能产生大量ATP。
ATP分子中有 个高能磷酸键。
(2)图中B所示的细胞器是 ,A、B均为膜结构,其基本支架 是 。
(3)线粒体内膜与外膜相比,内膜中 分子种类和数量更多,这与其功能更复杂相适应。
下图表示苹果的果实在不同外界氧浓度下C02的释放量与02的吸收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外界氧浓度在5%时,苹果果实进行的呼吸类型是 ,此时呼吸作用的终产物除了C02外,还有 。
(2)苹果果实C02的释放量与02的吸收量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表明从P点开始,苹果果实进行的呼吸类型是 ,判断的依据是 。
(3)在外界氧浓度为6%时,C02的释放量与02的吸收量之比是4﹕3,此时苹果果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2摩尔,至少需要吸收 摩尔的02。
某学生在研究酵母菌的生命活动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活的干酵母和葡萄糖,1,3,4号三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2号试管中不加蒸馏水。处理方式和温度条件如下表:
试管号 加入物质 处理方式 温度条件
1 干酵母+葡萄糖+蒸馏水 密闭 30℃
2 干酵母+葡萄糖 密闭 30℃
3 干酵母+葡萄糖+蒸馏水 不密闭、振荡 30℃
4 干酵母+葡萄糖+蒸馏水 不密闭、振荡 煮沸后冷却至30℃
请据表回答问题:
(1)产生酒精的是 号试管,其化学反应式为 。
(2)产生二氧化碳最多的是 号试管,其化学反应式为 。
(3)根据酵母菌代谢活动特点, 号试管中酵母菌产生ATP最多,ATP的分子简式为 。
下列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组实验,实验装置均放在30℃的环境中,8~10h后,两组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组装置的石灰水混浊程度,实验一 (高于、低于)实验二,说明 (实
验一、实验二)中的酵母菌以有氧呼吸为主。
(2)产生酒精较多的是 (实验一、实验二)中的酵母菌。
(3)引起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外界因素是 。
工业上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生产啤酒是在发酵罐中进行的,向发酵罐中通入氧气后,检测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消耗量和乙醇产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氧化分解 等有机物,产生的不彻底的氧化产物是 。
(2)通入氧气后,酵母菌种群数量急剧增加,此时酵母菌主要以 的方式产生后代;A点后,葡萄糖消耗量增加的原因是① ;② 。
北欧鲫能在寒冷、缺氧环境中生活数月,金鱼也是耐缺氧的动物。请根据以下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图①为北欧鲫在缺氧环境下脑部的血流量图。缺氧时,北欧鲫脑部血流量 ,以保证脑细胞进行 呼吸,分解葡萄糖获得足够的能量。
(2)图②为缺氧时北欧鲫体内糖代谢示意图。图中X所代表的化合物是 。
(3)金鱼与北欧鲫糖代谢途径相近。下表为4℃时,金鱼分别在正常氧和缺氧环境中生活12小时后,体内外有关物质浓度变化情况(单位:mmol/L)
组织的乳酸 组织中的酒精 金鱼周围水体中的酒精
正常环境 0.18 0 0
缺氧环境 5.81 4.58 6.63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推断,图②中Y所代表的物质应为 。
(4)低温可使酶的活性 ,导致代谢水平降低,耗能减少,这是北欧鲫在寒冷环境中耐缺氧的原因之一。
五、光合作用
【知识梳理】
概念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吐绿体吸收光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光合色素、酶(内在)水和二氧化碳等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提取注意事项:
选材:绿色叶片
研磨:加入CaCO3(保护光合色素);SiO2(研磨充分)
提取液:无水乙醇或丙酮
分离
原理:根据不同光合色素在层析液的溶解度不同,扩散速度不同。
注意事项:
画滤液细线
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
层析时间不能太长或太短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几个重要实验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①实验过程及现象:
密闭玻璃罩+绿色植物+蜡烛(不易熄灭)[或小鼠(不易窒息死亡)]。
②实验分析
a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应将点燃的蜡烛和小鼠分别单独置于玻璃罩内,作为空白对照。
b没有认识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c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有明确植物更新气体的成分。
(2)萨克斯的实验
①实验过程及现象
黑暗中饥饿处理的绿叶一半曝光用碘蒸气处理变蓝,另一半遮光用碘蒸气处理不变蓝。
②实验分析
a设置了自身对照,自变量为照光和遮光,因变量是颜色变化(有无淀粉生成)。
b实验的关键是饥饿处理,以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在用碘处理之前应用热酒精对叶片进行脱绿处理。
c本实验除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外,还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①实验过程及结论
H218O+CO2→植物→18O2;H2O+C18O2→植物→O2。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
②实验分析
设置了对照实验,自变量是标记物质(H218O和C18O2),因变量是O2的放射性。
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
①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上。
②条件:光照、色素、酶等。
③物质变化:叶绿体利用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成[H]和O2,同时促成ADP和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
④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①场所:叶绿体内的基质中。
②条件:多种酶参加催化。
③物质变化:(1)CO2的固定:CO2与植物体内的C5结合,形成C3。(2)C3的还原: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葡萄糖和C5。
④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4)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C3、C5、[H]、ATP和O2用(CH2O)合成量的影响
(
C
6
H
12
O
6
合
成量
减少
仍正常进行
暗反应
C
3
还原
减弱
光反应
减弱
CO
2
供应不变
光照强→弱
O
2
产生
减少
ATP
减少
[H]
减少
CO
2
固定
仍正常
进行
C
3
含量
上
升
C
5
含量
下降
C
6
H
12
O
6
合
成量
增加
仍正常进行
暗反应
C
3
还原
增强
光反应
增强
CO
2
供应不变
光照弱→强
O
2
产生
增多
ATP
增多
[H]
增多
CO
2
固定
仍正常
进行
C
3
含量
下
降
C
5
含量
上升
C
6
H
12
O
6
合
成量
减少
仍正常进行
[H]
相对
增加
ATP
相对
增加
上述两种物质
转化速度变
慢
,
O
2
产生
减少
暗反应
减少
CO
2
供应
光照不变
CO
2
固定
减弱
C
3
还原
仍正常
进行
C
3
含量
下降
C
5
含量
上升
C
6
H
12
O
6
合
成量
增加
仍正常进行
[H]
相对
减少
ATP
相对
减少
上述两种物质
转化速度变
快
,
O
2
产生
增加
暗反应
增加
CO
2
供应
光照不变
CO
2
固定
增强
C
3
还原
仍正常
进行
C
3
含量
上升
C
5
含量
下降
)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照强度
CO2浓度
温度
水
无机盐:Mg2+是叶绿素合成主要成分
【真题演练】
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过的磷脂分子层层数至少是:
A.4 B.6 C.10 D.12
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以下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把绿叶的色素提取液放在光源与三棱镜之间,在连续可见光谱中出现暗带,暗带在光谱中分布的区域是
A.绿光区 B.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C.蓝紫光区 D.黄光区
测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最有效方法是测定:
A.二氧化碳的消耗量 B.植物体内叶绿体的含量
C.植物体内葡萄糖的氧化量 D.植物体内水的消耗量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
A.内膜上 B.基质中 C.囊状结构薄膜上 D.外膜上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
A.内膜上 B.基质中 C.类囊体膜上 D.外膜上
用14C标记CO2,可用于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
A.光反应的条件 B.暗反应(碳反应)的条件
C.由CO2合成糖的过程 D.能量的转换过程
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某种植物,若迅速降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则叶肉细胞内可能的变化是:
A.三碳化合物含量降低、五碳化合物含量升高
B. 三碳化合物含量升高、五碳化合物含量降低
C.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量均升高
D. 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量均降低
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与五碳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三碳化合物增多,五碳化合物减少 B.三碳化合物增多,五碳化合物增多
C.三碳化合物减少,五碳化合物增多 D.三碳化合物减少,五碳化合物减少
绿色植物在暗室中不能
A.生长和发育 B.进行呼吸作用
C.合成叶绿素 D.吸收矿质元素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色素分子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表示CO2的 。
(2)光反应的产物中,不参与暗反应的物质是 。
(3)在光照下,若停止CO2供给,细胞内的C3含量将会 。
(4)在黑暗环境中,图中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反应在叶绿体的 上进行,主要产物有 。
(2)图中表示CO2的 ;在正常光照下,若暂时停止CO2供给,细胞内的C5含量将会 ;在正常CO2浓度下,若暂时停止光照,细胞内的C3含量将会 。
(5分)下图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结构[1] 上。
(2)图中I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阶段,Ⅱ是___________阶段。
(3)Ⅰ阶段为Ⅱ阶段提供了[2]___________和[3]__________。
学家在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做了如下实验:
在培养小球藻的试管内加入14C标记的CO2,先进行一定强度的光照后,再黑暗处理,分别检测小球藻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放射性强度,得出的曲线如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都是光合作用 阶段的中间产物。
(2)曲线I表示的是 的变化趋势。判断依据是:黑暗处理时,由于光合作用的 阶段终止,不能提供 和 ,导致小球藻细胞内 积累。
(3)理论上,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放射性出现较晚的是 。
现代农业常利用营养液在温室中栽培蔬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蔬菜培育过程中需向营养液中不断通入空气,目的是 ,以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2)经检测发现,培养蔬菜后的营养液中Ca2+消耗很少,而NO3-消耗很多,这一现象说明蔬菜根细胞膜上具有较多的 。如果营养液中缺少Mg2+,蔬菜的叶子变黄,由此可以推测Mg2+是组成 的成分。
(3)当夏季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温室温度,以降低蔬菜的 。
(4)如果温室内施加了18O标记的CO2,在光合作用的终产物中除葡萄糖外还可能出现18O的物质有 。
右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③
④
)
(1)图中①是 ,它是光反应阶段形成的产物之一,光反应阶段生成的物质还有 和 。
(2)图中②是 ,③是 。
(3)如果某种原因使得大量的气孔关闭,则图中④的数量将暂时 。
取重量和生长状态相同的同种水生植物幼苗若干棵,分成A、B两组,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如下图。一段时间后,测量幼苗的重量变化。
(1)A组幼苗增重明显小于B组,原因是A组幼苗光合作用的
阶段产物很少,限制了 阶段中 的还原。
(2)若培养过程中不断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则两组幼苗的增重都会
(变大、变小、不变)。
(3)上述实验说明 和 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重要因素。
下图表示不同CO2浓度下,某植物吸收和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a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
(大于、小于、等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量。
(2)当光照强度为n时,c点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产生的三碳化合物量 (大于、小于、等于)d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3)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受 和 的共同影响, b点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5分)下图表示在正常温度下,不同CO2浓度、不同光照强度对某种植物吸收CO2量的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为低光强时,从A点开始随着 的增加,此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2)当CO2浓度为B、光照强度为 (高光强、低光强)时,此植物可合成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光反应可以产生较多的ATP和 。
(3)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受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共同影响。
科学家研究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以氧气释放量表示)的关系时,得到如下曲线。
在图中b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等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c点以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有人做如下实验,将一些水生植物浸在水族箱中,用太阳灯作为光源,通过改变太阳灯与水族箱之间的距离来改变光照强度,并以植物在光下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氧气量)表示光合速率。测得实验结果如下表:
光源与水族箱间的距离 由75cm逐渐移到45cm 由45cm逐渐移到15cm 由15cm逐渐移到水族箱边
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气泡数 几乎没有气泡 气泡数量逐渐增多 没有明显变化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当太阳灯与水族箱的距离大于45cm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 (大、小、等)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
(2)当太阳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45cm逐渐移到15cm的过程中,光合速率变化相当于曲线图中 段的变化,此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3)当太阳灯与水族箱的距离小于15cm时,此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在A、B、C、D四个相同容积的密闭三角瓶中,均放入100mL清水和1mL某蓝色化学试剂使溶液呈蓝色,溶液的蓝色可随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逐渐变成黄色。将四瓶装置均置于光下数小时,实验处理如下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A、B、C、D中,液体一定变黄的是 瓶,原因是 。
(2)若C瓶中水草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鱼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一段时间后,C瓶中液体为 色。
(3)若将四瓶装置均放在黑暗处数小时,变黄的是 瓶;D瓶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
(5分)下图是叶绿体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 ,上面分布着可以吸收光能的物质是 。
(2)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场所是[②] ,还原过程需要①产生的物质是 和 。
(5分)下图表示在正常温度下,不同CO2浓度、不同光照强度对某种植物吸收CO2量的影响。请回答问题:
(1)当光照强度为低光强时,从A点开始随着 的增加,此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2)当CO2浓度为B、光照强度为 (高光强、低光强)时,此植物可合成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光反应可以产生较多的ATP和 。
(3)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受 和 的共同影响。
降低室内CO2浓度 B.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C.增加光照强度 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5分)为研究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科研人员分别用两种方法破坏植物细胞,分离叶绿体:研磨得到叶绿体膜破损的叶绿体,用A表示;用酶破坏细胞壁,再用特定方法破坏细胞膜,得到完整的叶绿体,用B表示。请回答问题:
(1)A能在光下产生O2、ATP和[H],但无法固定CO2,由此推测A中有___________(结构),可以进行___________反应,但A不能进行___________反应。
(2)与B相比,A的叶绿体膜破损,导致___________流失,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叶绿体结构的___________性是其功能正常的基础。
(5分)夏季,在CO2浓度相同、光照不同的条件下,对油菜光合速率日变化研究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据图可知,油菜上午的光合速率均比下午 ,这与环境因素的日变化有关。
(2)与Ⅰ相比,Ⅱ出现“午休现象”是由于中午光照强、 等环境因素导致叶片气孔 ,影响光合作用的 阶段,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
(3)与Ⅱ相比,Ⅲ也出现了“午休现象”,可推测油菜的光合速率除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受
的控制。
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
单元 内容标准 认知层次 备 注
细胞的增殖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细胞生长及其意义 a
细胞增殖及其意义 a ☆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过程 a
分析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细胞周期的概念 b ☆
有丝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特点 c ☆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c ☆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b ☆
【知识梳理】
一、细胞周期
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二、有丝分裂过程
(一)分裂间期:主要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二)分裂期(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1、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记忆口诀:膜仁消失显两体)。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记忆口诀:形数清晰赤道齐)。
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记忆口诀:点裂数增均两极)。
4、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记忆口诀:两消两现重开始)。
(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
1、分裂前期——纺缍体的形成方式不同:高等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而动物细胞靠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2、分裂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四)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功能
1、线粒体——供能(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分开)、复制。
2、中心体——形成纺缍体(动物、低等植物细胞)。
3、高尔基体——形成细胞板(植物细胞)。
4、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五) 重要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五、无丝分裂
(一)特点: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二)实例: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真题演练】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的意义是:
A.繁殖后代 B.增加生活力 C.增加变异性 D.改变遗传性
分析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
A.中期 B.前期 C.末期 D.后期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 D.分裂后期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是: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
A.中心体 B.染色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
下列仅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特征的是:
A.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C.分裂期的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分裂期的末期,在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
A.核膜、核仁消失 B.形成纺锤体
C.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 D.着丝点分裂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B.细胞周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5分)下图a ~e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照片。请回答问题:
a b c d e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正确的排序为 (填字母)。
(2)若该植物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则a中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3)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形成,主要发生在 (填字母)时期。
(4)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在e时期不形成 。
(5分)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请回答问题:
(1)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 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2)图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 期,此时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细胞是 (填字母)。
(3)洋葱体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图中c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理论上是 条。
某同学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为显微镜 倍镜下观察到的根尖细胞;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是 (用字母表示);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最活跃的细胞是 (用字母表示)。
(2)制作装片时,应切取洋葱根尖 mm的部位,以便获得根尖的 区细胞。
下图a ~e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照片。请回答问题:
a b c d e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正确的排序为 (填字母)。
(2)若该植物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则a中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3)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形成,主要发生在 (填字母)时期。
(4)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在e时期不形成 。
第五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单元 内容标准 认知层次 备 注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说明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b ☆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b ☆
细胞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b
简述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细胞的衰老及其特征 a ☆
细胞的凋亡及其意义 a ☆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a ☆
细胞癌变的原因 a
恶性肿瘤的防治 a
【知识梳理】
细胞分化
(一)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二)时间: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三)特点:持久性、普遍性和不可逆性。
(四)意义
1、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2、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五)实质:一个个体的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是,在个体发育中,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细胞全能性
(一)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二)实验表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人们还不能将单个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培养成新的个体,但是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细胞衰老
(一)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
4.细胞内的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二)细胞衰老的机理
1.自由基学说
2.端粒学说
四、细胞凋亡
(一)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二)特征:细胞膜内陷,形成凋亡小体
(三)实质: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死亡
(四)意义: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五、细胞癌变
(一)癌细胞的特点:无限增殖,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易于转移和分散
(二)细胞癌变的原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三)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生物
【真题演练】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各项生理功能
B.已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分化的细胞全部能再进一步分化
D.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简述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B.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过程中
D.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
A.不再分裂 B.呼吸作用降低 C.可以无限增殖 D.水分减少
第六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
单元 内容标准 认知层次 备 注
遗传的细胞基础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 b ☆
减数分裂发生的部位和时间 a ☆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 b ☆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高等动物精子形成的过程 b ☆
高等动物卵细胞形成的过程 b ☆
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受精作用过程及其意义 b ☆
【知识梳理】
一、减数分裂
(一)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二)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三)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四)场所: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或卵巢。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一)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
(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2个次级精母细胞 4个精细胞 4个精子。
三、卵细胞形成过程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3个极体退化消失)。
四、判断
五、受精作用
(一)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二)过程
1、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2、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3、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三)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四)意义
1、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2、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真题演练】
减数分裂
某种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有8个着丝点,则该细胞中的四分体数和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是:
A.4和8 B.4和4 C.8和4 D.8和8
下列人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精子细胞 B.精原细胞 C.卵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是指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
A.有丝分裂过程中 B.受精卵形成过程中
C.胚胎发育过程中 D.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下列果蝇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A.受精卵 B.精子 C.精原细胞 D.体细胞
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A.间期 B.四分体时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A.减数分裂间期 B.同源染色体联会时
C.第一次细胞分裂后期 D.第二次细胞分裂后期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果蝇体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其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之比是:
A. 2:1 B.4:1 C.1:1 D.1:2
人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DNA分子数之比是:
A.4:2:1 B.4:1:1 C.2:2:1 D.2:1:1
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四分体时,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是:
A.4∶1 B. 1∶2 C.1∶4 D.2∶1
人的卵原细胞中有46个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依次为
A.23对、46个、92个 B.46个、46个、92个
C.23对、92个、92个 D.46个、23个、46个
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 DNA分子数依次是:
A.42、84、84 B.84、42、84 C.84、42、42 D.42、42、84
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
马蛔虫受精卵 B.小鼠睾丸 C.蝗虫的精子 D.鸡的血液
人类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A.44,XX B.44,XY C.22,X D.22,Y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5分)下面是某雄性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部分时期细胞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 。
(2)④中有 条染色体,此时期每条染色体中有 个DNA分子。
(3)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
(4)按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④的正确排序应为 。
(5分)下图是某雄性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该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______________(器官)中。
(2)图中A所示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B与C所示的细胞中的DNA含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3)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A、B、C是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