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醉翁亭记》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重点 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一)基础知识
一、作者作品。
欧阳修(1007一1072),字永叔,自号___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__,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古文运动精神,他的_________更是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为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简明灵活的范式。其代表作有_________等,有_________传世。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山间之四时也
3.射者中
4.颓然乎其间者
5.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二)一词多义
1.云归而岩穴暝
暮而归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太守之乐其乐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野芳发而幽香
苍颜白发
(三)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名之者谁
4.故自号曰醉翁也
5.杂然而前陈者
(四)重要虚词
1.之
①山之僧智仙也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其
①其西南诸峰
②颓然乎其间者
3.以
醒能述以文者
4.而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②临溪而渔
③溪深而鱼肥
④而不知人之乐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太守与客来于此饮”。)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③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醒能以文述者,太守也”。)
(六)成语积累
1.峰回路转: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水落石出:
4.觥筹交错:
1.开头对醉翁亭周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两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了什么方式?
4.这幅“太守与民同乐图”可以分为几个画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5.从滁人出游的场面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为什么先从滁人游写起?
6.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志趣?
7.课文主题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念和被贬后寄情山水的旷达情怀。
1.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写的效果。
2.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3.本文多次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4.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朗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
⑴环滁皆山也。
⑵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⑶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⑷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⑸醉翁之意不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⑹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在后世流传,找出来,说说它们在文中的含义以及在现代汉语中语义的变化。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一、选择题
1.(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
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
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
D.以一“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2.(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壑(hè) 朝而往(zhāo) 伛偻提携(1ǔ)
B.琅琊(xié) 弈者胜(yì) 山肴野蔌(sù)
C.辄醉(zhé) 酿泉(liàng) 树林阴翳(yì)
D.潺潺(chán) 颓然(tuí) 觥筹交错(gōng)
二、情景默写
3.(2023·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默写。
(1)文中明确交代醉翁亭位置及外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醉翁亭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4.(2022·九年级课时练习)欧阳修《醉翁亭记》
(1)《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表明“醉翁”称号的由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中点明欣赏山水的乐趣与酒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5.(2021秋·九年级课前预习)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的品质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五、课内阅读
6.(2023·广东广州·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山间之四时也/年与时驰
B.负者歌于途/负势竞上
C.醒能述以文/策之不以其道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战则请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中写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总归为“乐亦无穷”,余韵不绝。
B.本文大量运用“也”字,如“众宾欢也”“太守醉也”洋溢着平和、从容、愉悦的情调。
C.通过对滁人游、太守宴的描述,体现出滁州的政治清明,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太守”一词多次出现,最后道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解开悬念,反问饶有兴味。
(2023·广东·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树林阴翳(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2023·重庆南岸·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小南做了一张文言词义积索卡,诺你帮助他完成这张卡片。
秀 ①“秀”有如下解释:A.谷幼吐穗开花;B.美好,秀丽;C.高出;D.繁茂,茂盛。“佳木秀而繁阴”中“秀”的解释应选择______项
绝 ②“绝”有如下解释:A.断,断绝;B.极,非常;C.超越,超过,D.横渡,横穿。“往来而不绝者”中,“绝“的解释应选择______项
临 ③“临”可解释为“居高面下”的意思。如文中的______
乐 ④“乐”可作动词,解释为“以……为乐”的意思。如文中的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滁人之乐,禽鸟之乐,实质上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与民同乐。
B.全文以写景为主,依次描绘了琅琊山的全景、山中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从大到小,定点描绘,生动传神。
C.文中描绘了一幅百姓前呼后拥、往来不绝的太平祥和游乐图,表明作者治理下的滁州政治清明。
D.“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寥寥八个字,描写醉罢晚归的情景,笔调闲散,淡雅而有情致。
(4)下面的链接材料是宋子京对《醉翁亭记》体裁的看法,你赞成吗?请结合选文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链接材料】
《醉翁亭记》初成,天下莫不传诵,家至户到,当时为之纸贵。宋子京①得其本,读之数过,曰;“只目为②《醉翁亭赋③》,有何不可。”
——节选自北宋朱弁《曲洧旧闻》
注:①宋子京,即宋祁,字子京,北宋的文章大家。②只目为;看作是。③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句式追求错落有致,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六、对比阅读
10.(2023·广东河源·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①舍。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②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诚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节选自《清史稿 于成龙传》)
【注】①廨:官署,官舍。②拊循:抚慰,安抚。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弈者胜 ______
②颓然乎其间者 ______
③太守谓谁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次第举行 ______
②期月户增至千 ______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
(5)【甲】文的欧阳修和【乙】文的于成龙在为官方面是否有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段分别说说。
(2023·辽宁大连·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即墨①之东南,百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曰劳山。劳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巅,有洞焉,曰白云。洞深而明,旁有水泉,可引以漱濯,甲于巨峰。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辨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然地气高寒,又多烈风,非神完骨强者,不敢久居。其登也,缘崖攀萝,崎岖数十里,非有泉石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北泉山②人,薄游海上,南访朐山,登琅邪台,北观芝罘山,雄秀突兀,皆未有若劳山者也。《齐山》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是劳山之高,高于泰岳矣。然劳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而朐山、琅邪、芝罘,以秦皇之游览也,人人知之。呜呼!山之见知与不见知,而亦有幸不幸存焉。山川且然,而况于人乎?
(节选自蓝田《劳山巨峰白云洞记》)
【注释】①即墨:地名,今山东省即墨市。文中的老山、朐(qú)山、瑯邪台、芝罘(fú)山,皆在山东。②北泉山人:作者自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守自谓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皆未有若劳山者也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B.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人人知之/不知所言(《出师表》)
D.山川且然/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1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
B.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
C.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
D.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5.(甲)(乙)两文开篇的写法各具特色,但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甲)文以“环滁皆山也”领起,层层推进,先写_________,后写_________,再写泉水潺潺,最后“峰回路转”推出醉翁亭。(乙)文从即墨“东南百里皆山”起笔,由远及近写劳山、_________、_________,文笔简练。
(2023·吉林·吉林省实验校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陋室铭 刘禹锡
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语段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语段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6.要领会古文的内涵,首先要疏通文义。小英运用课内迁移法对语段中加点词语进行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编号 语句 迁移 释义或用法
A 惟吾德馨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 只
B 何陋之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代词
C 不以物喜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因为
D 至于负者歌于途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背
A.A B.B C.C D.D
17.朗读是感受文言意蕴的好方法。下面是小英朗读语段后的感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一同《答谢中书书》一样,以骈句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
B.语段二中运用了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铿锵有力。
C.语段三通过“者”“也”“之”等虚词的使用,读起来舒缓自如。
D.三则语段时期不同、作者不同、文体各异。故读起来感受不同。
18.请根据语段及小英找到的背景资料,分析古代文人的志趣抱负有何共同特点。
【材料一】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被贬至和州。和州知县见他被贬,故意刁难之。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材料二】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为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同一时期,欧阳修也因参与新政,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八、课外阅读
(2022秋·福建漳州·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文忠公逸事
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二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避名声而不居。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更:
(2)是为五一尔。 是:
(3)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固: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B.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C.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D.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21.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2)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22.请根据选文及链接材料的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用原文词语或句子回答)。
【链接材料】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2022·九年级课时练习)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水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⑦而无为⑧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选自曾巩⑨《醒心亭记》,有删改)
【注】①涯:岸边。②欧阳公: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径直,直接。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皇帝。⑦优游:悠然自得。⑧无为:无为清静。⑨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23.下列选项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B.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C.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D.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2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水之间矣。
(2)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25.曾巩说:“公之乐,吾能言之。”请联系文本,分析“公之乐”的内涵。
(2022·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 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 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汉漾④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 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注】①揵:遏制、堵塞。②渎:沟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积水的池塘。⑤蹲 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2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沱江自岷而别(2)而阔沟以导之
(3)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4)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2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②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28.本文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第12课 《醉翁亭记》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重点 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一)基础知识
一、作者作品。
欧阳修(1007一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他继承并发展了韩愈古文运动精神,他的《六一诗话》更是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为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简明灵活的范式。其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意趣,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2.山间之四时也
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3.射者中
古义: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今义:射击。
4.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倒下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5.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二)一词多义
1.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暮而归(返回)
2.太守自谓也(用……来命名)
太守谓谁(为,是)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4.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快乐)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临溪而渔(靠近)
6.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苍颜白发(头发)
(三)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4.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5.杂然而前陈者(名词作状语,在面前)
(四)重要虚词
1.之
①山之僧智仙也(助词,的)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乐趣)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2.其
①其西南诸峰(代词,指滁州城)
②颓然乎其间者(代词,指众人)
3.以
醒能述以文者(介词,用)
4.而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连词,表承接)
②临溪而渔(连词,表修饰)
③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
④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太守与客来于此饮”。)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③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醒能以文述者,太守也”。)
(六)成语积累
1.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2.醉翁之意不在酒: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有时也比喻别有用心。
3.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4.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尽欢的情形。
1.开头对醉翁亭周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引出本文描写的对象;②点明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③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的美,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两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
3.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了什么方式?
都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朝暮之景”分写的是从早到晚的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总收的是“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四时之景”分写的是由春到冬的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的是“山间之四时也”。
4.这幅“太守与民同乐图”可以分为几个画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其余是陪衬。
5.从滁人出游的场面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为什么先从滁人游写起?
①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政绩斐然。②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为写后面的三幅图画作铺垫,引出了下文的太守醉。
6.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志趣?
作者的“乐”归納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而喧哗”,太守“颓然乎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7.课文主题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念和被贬后寄情山水的旷达情怀。
1.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写的效果。
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人题。写景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这样写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2.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若夫:句首语气同,用在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可以翻译为“至于”,并无实际意思。至于:用在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作用与“若夫”相同。
已而:朱熹集注:“已,止也。而,语助辞。”意思是,前面的行为或现象完结以后,再接下来是……可翻译为“不久,后来,紧接着,随后”。
第2段写山间,先是描写四时之美景,而“乐亦无穷”,自然地过渡到第3段写滁人、太守游山玩水的快乐,第4段围绕“乐”,以禽鸟及滁人之乐衬托太守是的快乐的,其乐是更高层次的,从而点明文章的中心。由此可见这三段从意思上是层层递进的。
3.本文多次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矜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太守既能同醉,又能作文以叙其事。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感。
4.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朗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
⑴环滁皆山也。(陈述)
⑵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判断)
⑶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判断)
⑷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判断)
⑸醉翁之意不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陈述)
⑹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陈述)
5.《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在后世流传,找出来,说说它们在文中的含义以及在现代汉语中语义的变化。
示例:《岳阳楼记》
⑴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现在常指一种豁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⑵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风浪。现在指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或比喻局面平静、形势稳定。
《醉翁亭记》
⑴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用来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⑵峰冋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现在常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⑶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显露出来。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真相大白。
⑷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现代汉语中语义没变)
⑸醉翁之意不在酒:本义指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一、选择题
1.(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
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
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
D.以一“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名作赏析。
B.《醉翁亭记》末段中“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采用了议论抒情的方式,由禽鸟之乐推及众人之乐,由众人之乐升华到太守之乐,最后点明太守之乐在于乐民之乐,表达了作者陶醉山水、怡然自得的神态。所以B项“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的判断是错误的;
故选B。
2.(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壑(hè) 朝而往(zhāo) 伛偻提携(1ǔ)
B.琅琊(xié) 弈者胜(yì) 山肴野蔌(sù)
C.辄醉(zhé) 酿泉(liàng) 树林阴翳(yì)
D.潺潺(chán) 颓然(tuí) 觥筹交错(gōng)
【答案】D
【详解】A.伛偻提携(1ǔ)—— lǚ ;
B.琅琊(xié)——yá;
C.酿泉(liàng)——niàng;
故选D。
二、情景默写
3.(2023·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默写。
(1)文中明确交代醉翁亭位置及外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醉翁亭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峰、翼、霏、暝、晦、幽、繁阴、落、寓。
三、句子默写
4.(2022·九年级课时练习)欧阳修《醉翁亭记》
(1)《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表明“醉翁”称号的由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中点明欣赏山水的乐趣与酒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环滁皆山也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滁、辄、霏、暝、晦、阴、颓。
四、语言表达
5.(2021秋·九年级课前预习)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的品质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答案】【示例】欧阳修:他用笔记叙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旷达书写潇洒的人生。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用一生,谱出一曲旷达、悠远的壮歌。
【详解】本题考查写颁奖词。写颁奖词,不仅要点明人物的事迹,还要彰显人物精神,做到事、理、情有机结合。《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庆历五年春,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据此来写,注意语言要简练(100字),要有概括性。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五、课内阅读
6.(2023·广东广州·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山间之四时也/年与时驰
B.负者歌于途/负势竞上
C.醒能述以文/策之不以其道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战则请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中写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总归为“乐亦无穷”,余韵不绝。
B.本文大量运用“也”字,如“众宾欢也”“太守醉也”洋溢着平和、从容、愉悦的情调。
C.通过对滁人游、太守宴的描述,体现出滁州的政治清明,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太守”一词多次出现,最后道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解开悬念,反问饶有兴味。
【答案】(1)D
(2)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3)D
【详解】(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季/时间;
B.背/凭借;
C.用/按照;
D.都是“跟从”的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重点词: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倒下的样子。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意思是: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这里采用了设问的手法,解开悬念。选项中“反问饶有兴味”理解有误;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2023·广东·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树林阴翳(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7.(1)昏暗(2)寄托(3)遮盖 8.(1)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暝:昏暗。
(2)句意: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寓:寄托。
(3)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翳:遮盖。
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遵循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原则。重点词语有:
(1)四时:四季;亦:也;穷:尽。
(2)从:跟随;乐(第一个):高兴;而:然而;乐(第二个):以……为乐。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9.(2023·重庆南岸·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小南做了一张文言词义积索卡,诺你帮助他完成这张卡片。
秀 ①“秀”有如下解释:A.谷幼吐穗开花;B.美好,秀丽;C.高出;D.繁茂,茂盛。“佳木秀而繁阴”中“秀”的解释应选择______项
绝 ②“绝”有如下解释:A.断,断绝;B.极,非常;C.超越,超过,D.横渡,横穿。“往来而不绝者”中,“绝“的解释应选择______项
临 ③“临”可解释为“居高面下”的意思。如文中的______
乐 ④“乐”可作动词,解释为“以……为乐”的意思。如文中的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滁人之乐,禽鸟之乐,实质上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与民同乐。
B.全文以写景为主,依次描绘了琅琊山的全景、山中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从大到小,定点描绘,生动传神。
C.文中描绘了一幅百姓前呼后拥、往来不绝的太平祥和游乐图,表明作者治理下的滁州政治清明。
D.“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寥寥八个字,描写醉罢晚归的情景,笔调闲散,淡雅而有情致。
(4)下面的链接材料是宋子京对《醉翁亭记》体裁的看法,你赞成吗?请结合选文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链接材料】
《醉翁亭记》初成,天下莫不传诵,家至户到,当时为之纸贵。宋子京①得其本,读之数过,曰;“只目为②《醉翁亭赋③》,有何不可。”
——节选自北宋朱弁《曲洧旧闻》
注:①宋子京,即宋祁,字子京,北宋的文章大家。②只目为;看作是。③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句式追求错落有致,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答案】(1) D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的“临”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的第一个“乐”
(2)①太阳升起来,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②脸色苍老,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3)B
(4)赞成。理由:《醉翁亭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突破了传统的游记散文模式,融入了大量议论和抒情成分,体现了一个被贬官员身处逆境的平和心态,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以及醉情山水、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创造了游记体散文新的审美意境。与“赋”的特点是一致的。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
①“佳木秀而繁阴”句意: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树叶)茂密成荫“秀”的意思是:繁茂,茂盛。故选D。
②“往来而不绝者”句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绝“的解释应是:断,断绝。故选A。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句意: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临”,有居高面下之意,故填:“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的“临”。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句中的第一个“乐”有“以……为乐”的意思,故填:“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的第一个“乐”。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开,散开;归,聚拢;暝,昏暗。
②重点词: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倒下的样子;乎,于,在。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B.全文以写景为主,依次描绘了环绕滁州城的山、其西南诸峰、琅琊山的全景、酿泉、醉翁亭,再写山中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再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而非“定点描绘”。
故选B。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只目为《醉翁亭赋》,有何不可”意思是宋子京认为《醉翁亭记》看做是《醉翁亭赋》也是可以的。根据题干“赋”的特点“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句式追求错落有致,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醉翁亭记》第①段介绍醉翁亭的位置,引出人和事;第②段描写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第③段写滁人之游和太守之宴;第④段写日暮而归。在游记散文中融入了大量议论和抒情成分,表现了欧阳修虽然被贬官身处逆境,但依然心态平和,并且拥有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充满着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醉翁亭记》中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将与“赋”的特点与“是一致的。醉翁亭记》游记体散文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创造了游记体散文新的审美意境。因此,宋子京认为可以把它称为《醉翁亭赋》的观点是正确的。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来,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景色。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脸色苍老,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的欧阳修啊。
【链接材料】《醉翁亭记》刚刚写成的时候,天下人没有不传诵的,传到了每家每户,当时因为传抄它纸都贵了。宋子京得到它的读本,阅读了多遍,说:“看作是《醉翁亭赋》,有什么不可呢?”
六、对比阅读
10.(2023·广东河源·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①舍。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②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诚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节选自《清史稿 于成龙传》)
【注】①廨:官署,官舍。②拊循:抚慰,安抚。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弈者胜 ______
②颓然乎其间者 ______
③太守谓谁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次第举行 ______
②期月户增至千 ______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
(5)【甲】文的欧阳修和【乙】文的于成龙在为官方面是否有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段分别说说。
【答案】(1) 下棋 倒下的样子 是
(2)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3) 按次序 满一个月
(4)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
(5)甲文滁人游的快乐,宴饮的快乐,可以看出百姓在滁州安居乐业,乙文于成龙到任缉捕盗贼,百姓安居乐业,之后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罗城得以政治修明,局势安定。由此可知共同特点:做地方官时,心怀当地百姓,尽心为民做事,治理效果突出。
【详解】(1)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弈者胜 :下棋的下赢了。弈:下棋。
②颓然乎其间者:醉倒在众人中间的。颓然:倒下的样子。
③太守谓谁 :太守是谁呢?谓:是。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若夫:句首语气词,至于;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弥漫的云气;开:消散,散开;归:聚拢;暝:昏暗;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次第举行: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次第:按次序。
②期月户增至千:满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上千。期月:满一个月。
(4)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意思是: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故可断为: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由【甲】文中“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等句可知,百姓在滁州游玩宴饮,十分快乐,可见百姓安居乐业;由【乙】文中“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可知,于成龙的做法为:到任缉捕盗贼,百姓安居乐业,之后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罗城得以政治修明,局势安定。这两个人都是地方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事,政绩显著。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乙】文: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民风粗犷凶悍。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遗地荒草荆棘,县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他向上级写文书请求放宽徭役制度,又兴建学舍,创立养济院,凡是应当兴办和去除的事情,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全县治理得很好。总督卢兴祖等人以政绩“卓异”为理由把他推荐给朝廷。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在大乱之后,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上千。
(2023·辽宁大连·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即墨①之东南,百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曰劳山。劳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巅,有洞焉,曰白云。洞深而明,旁有水泉,可引以漱濯,甲于巨峰。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辨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然地气高寒,又多烈风,非神完骨强者,不敢久居。其登也,缘崖攀萝,崎岖数十里,非有泉石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北泉山②人,薄游海上,南访朐山,登琅邪台,北观芝罘山,雄秀突兀,皆未有若劳山者也。《齐山》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是劳山之高,高于泰岳矣。然劳山僻在海隅,名未闻于天下,而朐山、琅邪、芝罘,以秦皇之游览也,人人知之。呜呼!山之见知与不见知,而亦有幸不幸存焉。山川且然,而况于人乎?
(节选自蓝田《劳山巨峰白云洞记》)
【注释】①即墨:地名,今山东省即墨市。文中的老山、朐(qú)山、瑯邪台、芝罘(fú)山,皆在山东。②北泉山人:作者自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守自谓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皆未有若劳山者也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B.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人人知之/不知所言(《出师表》)
D.山川且然/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1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
B.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
C.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
D.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5.(甲)(乙)两文开篇的写法各具特色,但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甲)文以“环滁皆山也”领起,层层推进,先写_________,后写_________,再写泉水潺潺,最后“峰回路转”推出醉翁亭。(乙)文从即墨“东南百里皆山”起笔,由远及近写劳山、_________、_________,文笔简练。
【答案】11.(1)命名(2)意趣,情趣(3)及,比得上 12.C 13.B 14.(1)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2)不是有喜爱泉石癖好的人,也不能够到达。 15. 西南峰壑之美 琅琊山草木之秀 巨峰 白云洞
【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句意: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谓:命名。
(2)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意趣,情趣。
(3)句意:都没有比得上劳山的。若:及,比得上。
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欣赏,领会/获得,得到;
B.开放/起,指任用;
C.都是“知道”的意思;
D.尚且/和;
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即使晴朗的白天,白云洞也是云雾缭绕,只隔咫尺也难看清眼前的景物,霎时又会被云封雾锁,就又变得无影无踪不知在哪里了。“虽当晴昼”在句中开头作时间状语,可放一处,“云气蓊郁”是主谓短语,应划分为一处,“则咫尺不可辩”是一处完整的短句,形容云雾缭绕,离得很近也看不清,“则”表顺承,在其前也应断开,故断句为:虽当晴昼/云气蓊郁/则咫尺不可辩/顷刻变幻/则又漠然不知所之矣。
故选B。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若夫:句首语气词,用在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可以翻译为“至于”,并无实际意思;而:表转折;归:聚拢;暝:昏暗;
(2)重点词:非有:不是;之:结构助词,的;癖:癖好;至:到达。
1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甲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可知,文章开头写“环滁皆山也”,接着写西南山峰的美丽,还写了琅琊山上的幽深的草木。据此可知第①空可概括为:西南峰壑之美;第②空可概括为:琅琊山草木之秀。
结合乙文“即墨之东南,百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曰劳山。劳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巅,有洞焉,曰白云”可知由远及近写劳山、巨峰、白云洞。据此第③空可概括为:巨峰;第④空可概括为:白云洞。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乙文:即墨的东南方向,绵延百里都是山。有一座最高大的山,叫做劳山。劳山的群峰中最高的那座山峰,叫做巨峰。在巨峰的山顶,有一个山洞,叫做白云洞。白云洞洞深而且明亮,洞旁有泉水,可以引泉水来漱洗,这是巨峰山最奇特的风景。即使晴朗的白天,白云洞也是云雾缭绕,只隔咫尺也难看清眼前的景物,霎时又被云封雾锁,就又变得无影无踪不知在哪里了。但是这里地势高天气寒冷,又经常刮猛烈的风,不是体质强健者,不敢过久地停留。要登上这里,就要沿着悬崖攀着藤萝,崎岖几十里的山路,不是有喜爱泉石的癖好的人,也不能够到达。
我在海上游历,往南寻访过朐山,登过琅邪台,往北观赏过芝罘山,雄壮秀美突出,都没有比得上劳山的。《齐山》说:“泰山虽然如云天高,但却比不上东海的劳山。”这是因为劳山的高度,比泰山更高。然而劳山在偏僻的海边,名字没被天下人听说,但朐山、琅邪山、芝罘山,因为秦始皇到过游览,人人都知道这些山。唉!山被人知道与不被人知道,也有幸运不幸运的存在啊!山川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
(2023·吉林·吉林省实验校考三模)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陋室铭 刘禹锡
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语段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语段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6.要领会古文的内涵,首先要疏通文义。小英运用课内迁移法对语段中加点词语进行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编号 语句 迁移 释义或用法
A 惟吾德馨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 只
B 何陋之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代词
C 不以物喜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因为
D 至于负者歌于途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背
A.A B.B C.C D.D
17.朗读是感受文言意蕴的好方法。下面是小英朗读语段后的感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语段一同《答谢中书书》一样,以骈句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
B.语段二中运用了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铿锵有力。
C.语段三通过“者”“也”“之”等虚词的使用,读起来舒缓自如。
D.三则语段时期不同、作者不同、文体各异。故读起来感受不同。
18.请根据语段及小英找到的背景资料,分析古代文人的志趣抱负有何共同特点。
【材料一】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被贬至和州。和州知县见他被贬,故意刁难之。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材料二】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为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同一时期,欧阳修也因参与新政,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答案】16.B 17.D 18.示例1:他们锐意进取,积极改革。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以范仲淹为首进行“庆历新政”,欧阳修也参与新政。
示例2:他们都高洁傲岸,志向远大。刘禹锡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范仲淹沉浮宦海,但始终固守着民本思想,致力于保疆卫国,心怀苍生,心忧天下。欧阳修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
【解析】16.考查词语释义。
B.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故选B。
17.考查内容理解。
D.语段一作者刘禹锡是唐朝人。语段二作者范仲淹是宋朝人。语段三作者欧阳修是宋朝人。语段二和语段三时期相同。语段二文体是记,语段三文体也是记,文体相同。
故选D。
18.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材料一中的“刘禹锡因参加‘永贞革新’被贬至和州”和材料二中的“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欧阳修也因参与新政”可得:他们锐意进取,积极改革。
语段一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语段二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范仲淹的豁达胸襟和先忧后乐,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语段三中的“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可知,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把仕途失意的郁闷寄托于自然山水这中,与治下百姓酣畅痛饮,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所以这三人都高洁傲岸,志向远大。
【点睛】参考译文:
【语段一】山不在于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语段二】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语段三】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八、课外阅读
(2022秋·福建漳州·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文忠公逸事
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二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避名声而不居。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更:
(2)是为五一尔。 是:
(3)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固: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B.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C.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D.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21.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2)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22.请根据选文及链接材料的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用原文词语或句子回答)。
【链接材料】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答案】19.(1)更改 更换 更新 (2)这 (3)本来,固然 20.D 21.(1)您是想避名声而不居吗?所以才多次改变名号。
(2)我给自己起这个名字,姑且用来记录我的乐趣罢了。 22.自号醉翁的原因:①“饮少辄醉”②“年又最高”。
自号“六一居士”的原因:①“吾家藏书一万卷”②“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③“有琴一张”④“有棋一局”⑤“而常置酒二壶”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更,更改、更换;
(2)句意:这只是五个一。是,这;
(3)句意:我本来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固,本来,固然。
2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首先根据句子大意体会词语和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语法规则划分句子结构。本句大意为: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根据句中“此……者”能看出这是一个判断句,表示“这是……的人”,根据句意可以判断“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句意完整,是对“者”的修饰,因此在“庄生”“畏”前各断一处。因此断句为: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故选D。
2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翻译准确,语句通顺。对于重点字词要做到字字有落实。
(1)子,你;逃,逃避;屡,多次;易,更改;
(2)吾,我;聊,姑且;志,记录;尔,罢了。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链接材料中“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可以看出,“醉”是因为“饮少辄醉”,“翁”是因为“年又最高”,因此自号是醉翁。
根据文中“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二壶”以及“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能够看出欧阳修有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两壶酒以及自己这么一个老翁,一共六个“一”,因此自号“六一居士”。
【参考译文】六一 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录我的乐趣罢了。”
【链接材料】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2022·九年级课时练习)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水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⑦而无为⑧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选自曾巩⑨《醒心亭记》,有删改)
【注】①涯:岸边。②欧阳公: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径直,直接。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皇帝。⑦优游:悠然自得。⑧无为:无为清静。⑨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23.下列选项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B.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C.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D.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2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