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课沁园春·雪(学生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课沁园春·雪(学生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6 10:0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___________,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_____________,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二、故事背景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三、文体知识
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结构上一般由______________组成。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题目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词义
1.惟余莽莽:
2.须:
3.红妆素裹:
4.妖娆:
5.折腰:
6.文采:
7.风骚:
8.俱往矣:
9.风流人物:
五、课文层次
上阕:
下阕:
六、问题归纳
1.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描写了怎样的北国风光?
2.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跑?
3.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点的?
4.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5.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本首词有何特色?
7.这首词旨在赞颂当代的“风流人物”,那为什么还要大写雪景、评点帝王呢?
七、课文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纵论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从而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二、仔细的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三、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如有条件,课外抄录或背诵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与同学交流心得。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年2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一、选择题
1.(2022秋·新疆哈密·九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天骄(jiāo) 风骚(sāo) 红装素裹(guǒ)
B.折腰(shé) 分外(fèn) 今朝(zhāo) 成吉思汗(hán)
C.稍逊(xùn) 文采(cǎi) 长城(cháng) 惟余莽莽(mǎng)
D.银蛇(shé) 英雄(xióng) 略输(lüè) 原驰蜡象(chí)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22秋·吉林长春·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chí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jiāo,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红妆素裹( ) ②稍逊风骚( )
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原chí( )蜡象 ②一代天jiāo( )
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阙写雪景,描绘了一幅大气磅礴的北国冬雪图,其中的“河”指黄河,“原”指秦晋高原。
B.下阙用“惜”字领起,纵论历史,评说千古英雄,抒发了诗人对新时代建功立业的无产阶级的赞美。
C.“风骚”一词泛指文章辞藻,“风”指《楚辞》中的《国风》,“骚”指《诗经》里的《离骚》。
5.从作者评说的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位,完成下表。
朝代 姓名 功业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2022秋·甘肃酒泉·九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沁园春 雪》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请写出本文的主旨句:____。
7.“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做筒要赏析。
8.文中的“风流人物”指什么人?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称得上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试列举一个当今和平年代“风流人物”的事例进行说明。
(2022秋·辽宁锦州·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沁园春·雪》回答文后小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10.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1.“略输”“稍逊”该如何理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对《沁园春·雪》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沁园春”是词牌名。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句采用互文、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化动为静,极为传神地将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D.下阕的第一句“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起下文,所以这一句在本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2022秋·内蒙古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九三六年二月)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一九五四年夏)
13.两首词都是毛泽东的作品。其中“沁园春”和“浪淘沙”是 ;“雪”和“北戴河”是题目。
14.两首词都有明确主旨的点睛之句,第一首词是 (用原句回答);第二首词中是 (用原句回答)。
15.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所展现的画面。
16.两首词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两词上阕都是;_____________;下阕都是______________。
第1课 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二、故事背景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三、文体知识
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结构上一般由词牌、标题、上阕(片)、下阕(片)组成。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题目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词义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须:等到。
3.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鞠躬,倾倒。
6.文采:本指辞藻。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7.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8.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9.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五、课文层次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借景抒情,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词人的凌云壮志及豪迈情怀。
六、问题归纳
1.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描写了怎样的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总写,“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分写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意“封”和“飘”;互文)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法上动静结合。
2.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在“舞”、“原”在“驰”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3.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点的?
“江山如此——竞折腰”,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奋斗动机和奋斗姿态。
4.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对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古代那些帝王都过去了,要看叱诧风云的人物,还得看现在,看人民群众。“数”与“看”两个动词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
6.本首词有何特色?
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词人的抱负。“望”“惜”领起下文;动词“封”“飘”“舞”“驰”动静结合;“略输”“稍逊”“只识”委婉含蓄。词中比喻、对偶、拟人修辞手法多样,句式又多用短句,并以四字句为主,因而节奏鲜明。这就使全词在韵律上也颇显豪放的风格。
7.这首词旨在赞颂当代的“风流人物”,那为什么还要大写雪景、评点帝王呢?
词人描写北国的严冬雪景,表现山川的壮美,抒发热爱之情,并发挥自己丰富独特的想象,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的娇美。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所以才很自然地引出为它竞相折腰的无数英雄。词人对五位封建帝王,用一个“惜”字对他们加以评说,“略输”“稍逊”“只识”,客观地评价了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也就是说缺乏文治方面的成就。有词人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价作铺垫,下文的主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
七、课文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表达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仔细的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人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佼佼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才能也颇有欠缺,这是作者以形象思维和文学语言对这些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出后来者居上的气概,理解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三、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如有条件,课外抄录或背诵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与同学交流心得。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年2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答:《沁园春·雪》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像;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一、选择题
1.(2022秋·新疆哈密·九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天骄(jiāo) 风骚(sāo) 红装素裹(guǒ)
B.折腰(shé) 分外(fèn) 今朝(zhāo) 成吉思汗(hán)
C.稍逊(xùn) 文采(cǎi) 长城(cháng) 惟余莽莽(mǎng)
D.银蛇(shé) 英雄(xióng) 略输(lüè) 原驰蜡象(chí)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ACD项正确。B项修改为:折腰(zhé)。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22秋·吉林长春·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chí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jiāo,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红妆素裹( ) ②稍逊风骚( )
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原chí( )蜡象 ②一代天jiāo( )
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阙写雪景,描绘了一幅大气磅礴的北国冬雪图,其中的“河”指黄河,“原”指秦晋高原。
B.下阙用“惜”字领起,纵论历史,评说千古英雄,抒发了诗人对新时代建功立业的无产阶级的赞美。
C.“风骚”一词泛指文章辞藻,“风”指《楚辞》中的《国风》,“骚”指《诗经》里的《离骚》。
5.从作者评说的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位,完成下表。
朝代 姓名 功业
【答案】2. zhuāng xùn 3. 驰 骄 4.C 5.不唯一
【解析】2.本题考查字音。
红妆素裹(hóng zhuāng sù gu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稍逊风骚(shāo xùn fēng sāo):意思是略差文学才华。
3.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原驰蜡象(yuán chí là xiàng):意思是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一代天骄(yī dài tiān jiāo):称雄一世的人物。
4.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C.“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楚辞》里的《离骚》;
故选C。
5.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作者评说的历史人物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从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位填表即可。
如:秦朝,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2022秋·甘肃酒泉·九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沁园春 雪》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请写出本文的主旨句:____。
7.“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做筒要赏析。
8.文中的“风流人物”指什么人?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称得上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试列举一个当今和平年代“风流人物”的事例进行说明。
【答案】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对偶、比喻、拟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作“银蛇”,把高原比作“白象”,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雪覆盖下的群山高原连绵起伏、活泼奔放的气势与勃勃生机。 8.“风流人物”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示例一:钟南山,陈微……
【解析】6.本题考查诗歌主旨句的把握。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创作,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这首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全诗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明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是全文的主旨句。
7.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意为山峦就像银色的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就像白色的大象在奔跑。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将群山比作“银蛇”,将高原比作“蜡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雪覆盖下的群山高原连绵起伏、活泼奔放的气势与勃勃生机。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充满了诗人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
同时这句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句式对仗工整;
“欲与天公试比高”意为(它们)都想跟老天比比谁更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8.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及探究。
一问,作者在词中点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主题,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特点,说明诗人认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指的就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
二问,当今和平时代的“风流人物”不需要为革命斗争而抛头颅,洒热血,却依旧需要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为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列举当今时代的奉献人物代表即可,如张桂梅、屠呦呦等。
示例:张桂梅,为了孩子们,她全身心投入教学,将病痛置之度外,先后捐出了40多万元,她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因贫穷而辍学,对学生的付出一片真心,她就是当今时代的“风流人物”。
(2022秋·辽宁锦州·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沁园春·雪》回答文后小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10.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1.“略输”“稍逊”该如何理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对《沁园春·雪》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沁园春”是词牌名。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句采用互文、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化动为静,极为传神地将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D.下阕的第一句“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起下文,所以这一句在本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案】9.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评古论今,赞颂无产阶级。 10.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
在结构上,总领起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 11.“略”和“稍”都有“稍微”的意思,这两个词是委婉地指出唐宗宋祖短于文治。纵论历代英雄,为后文赞颂现代风流人物做铺垫。 12.C
【解析】9.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本次上阕写景,“北国风光”,大雪纷飞,江河笼罩在大雪之中,一派壮丽的祖国山河雪景图;下阕写史论今,通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述,然后由古论古今,得出“还看今朝”的论断,赞颂当今无产阶级革命者。
10.本题考查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从内容上看,写出了北方笼罩在大雪之中的壮丽雪景;从结构上看,本句总写北国雪景的概貌,为下文具体描写北国雪景,即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之景做铺垫。
1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并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
“略输”中“略”的意思是“稍微”,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文采”上稍微欠缺;“稍逊”中“稍”的意思是“稍微”,写出唐太宗、宋太祖在“风骚”即文学上稍有欠缺。这两个词写出了古代帝王虽有文治武功,但终归是在文治上有欠缺,从而为下文“还看今朝”写当今无产阶级统治者做铺垫。
1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C. “化动为静”错,应是化静为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写出了雪披群山似银蛇起舞,高原上白雪覆盖好似白象奔驰,将景致的群景和高原写成了动景;
故选C。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2022秋·内蒙古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九三六年二月)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一九五四年夏)
13.两首词都是毛泽东的作品。其中“沁园春”和“浪淘沙”是 ;“雪”和“北戴河”是题目。
14.两首词都有明确主旨的点睛之句,第一首词是 (用原句回答);第二首词中是 (用原句回答)。
15.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所展现的画面。
16.两首词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两词上阕都是;_____________;下阕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3.词牌名 1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换了人间。 15.在大雪的覆盖下,那连绵起伏、蜿蜒夭矫的群山,犹如银色的长蛇在飞舞,那高低绵亘、丘陵起伏的高原,宛若白色的群象在奔驰,似乎要同老天比个高低。 16. 描写景物; 评古论今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沁园春”和“浪淘沙”都是词牌名。
1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沁园春·雪》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的机杼在结尾。“换了人间”,是议论,是感慨,也是描写,极大地表现了诗人与时代的胜概豪情,而且意味深长,余韵悠远,将读者引向一个无限性的时空,去寻味那无穷的言外之意。
15.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示例: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16.本题考查对写法的分析。《沁园春·雪》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浪淘沙·北戴河》上片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下片前三句回溯到遥远的过去,第四句则乘秋风以飞越,一笔回到眼前,由往昔的时空转为现实的时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