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蒿里行》(节选)
汉末 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中描绘了东汉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社会状况: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军阀割据混战,百姓生活困苦、生灵涂炭。
写作背景:凉州豪强军阀董卓篡权乱政,全国动荡不安,急剧恶化的政治形势。曹操以同情的笔触描写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所造成的社会灾难。
面对这样的局面,曹操有着怎样的抱负?
袁绍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有军队数十万,战马万匹,兵精粮足。
曹操
曹操占据河南一带,拥兵两万
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图(199年)
在各派军阀中,身处北方的曹操需要抗衡哪一方势力?
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开荒屯田,提高经济实力)
用人上: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阅读课文P92,思考曹操为增强实力采取了哪些措施?(圈画关键句)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汉献帝,获得政治上主动权
军事上:积极练兵,增强军事实力;
Step1 看图名:区别地图类型,了解地图主题
政治形势图
军事形势图
人口迁徙图
交通路线图
经济分布图
数据地图结合
学法指导2:如何阅读历史地图
曹军vs袁军
袁军自北向南攻、曹军自南向北攻
官渡交战
曹军偷袭路线—火烧乌巢
袁军退败路线
Step2:看图例:弄清符号的含义,了解事件发展的态势。
军事形势图
Step3:看图注,了解历史地图的时间范围和地理方位。如关注地图古今地名信息的变化
图中所标“河水”在古代专指黄河
学法指导2:如何阅读历史地图
袁军进攻路线
曹军进攻路线
袁军败退路线
布防线
重要地点
曹操佯攻延津。
袁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前往白马解围。
袁绍势力强大,曹操退至官渡。
袁绍南下与曹操在官渡相持。
曹操伪装袁军到乌巢,烧毁粮草。
袁军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逃回。
Step4:会对比:图中信息与文本内容对比
时间 地点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军:约三四万 vs 袁军:约十万
200年
曹操胜,袁绍败
以少胜多
曹军偷袭路线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
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示意图
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火烧乌巢)
官渡
《龟虽寿》(节选)
汉末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中体现了曹操怎样的壮心?
写作背景:公元207年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的曹操已经53岁,不由得想起了人生路程,有感而作。
壮心:统一全国
公元208年,曹操率20余万军队,号称百万,挥师南下,准备一举统一全国。
曹操南下,又会遇上哪一方势力?
孙刘联盟
曹操
刘备
孙权
赤壁之战示意图
时间 地点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孙刘联军胜利,曹操失败
208年
赤壁
(苦肉计)诈降、火攻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奠定基础
曹军:约二十万 vs 孙刘联军:五万
说出图中“江水”是现在的哪条河流。
结合曹军和孙刘联军的行军路线,叙述赤壁之战的过程,完成表格
长江流域
结合课文P94,归纳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圈画关键句)
①客观因素:曹军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瘟疫横行
②战略战术: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采用诈降、火攻
③个人因素:曹操骄傲轻敌
战争名称 时间 战略战术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声东击西
赤壁之战 诈降、火攻
对比两场战役,议一议:决定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结局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200年
208年
曹操vs袁绍
孙刘联军
vs曹操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曹操胜
孙刘联军胜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启示:
①正确运用战略战术
②骄兵必败
主要因素:战略战术;主帅表现等
至此,三分天下之势已显现……公元220年,带着未完成一统天下的遗憾,曹操在洛阳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赤壁之战后各政治力量分布示意图
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占领北方,无力南下)
刘备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巩固和发展西南)
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巩固东南)
三、三分天下趋统一
◎三国鼎立
蜀汉
时间:221年
人物:刘备
都城:成都
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 ,说出三国所在方位;
结合课本p95-96正文内容,找出魏蜀吴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曹魏
时间:220年
人物:曹操
都城:洛阳
孙吴
时间:222年
人物:孙权
都城:建业
曹丕
229年
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结合课文P95-96,指出魏、蜀、吴三国建立后治理国家的措施。(结合地理位置进行说明)
曹魏重点发展农业,大力兴修水利
屯田兴农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七擒孟获
到达夷州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蜀锦
造船业发达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翻车
汲水工具
思考: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三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互相牵制,未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东汉末年州牧割据(199年)
多数学者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你是否赞同此观点?结合材料说明。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材料三: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相闻,阡陌相属。
——《晋书·食货志》
材料五:东汉三国期间的人口谷底大致在2224万—2361万之间。
——整理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材料六:三国末期应有3000万人。 ——整理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材料一:
政权由“多”到“少”
(局部统一)
经济由“衰”到“兴”
人口由“少”到“多”
东汉末年社会情况
三国时期社会情况
政权上:
经济上:
人口上:
理由:三国鼎立的形成,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日后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东汉末年州牧割据(199年)
三国鼎立形势图
西晋形势图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三国志·武帝纪》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京剧·击鼓骂曹》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国志·武帝纪》
操曰: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
艺术形象: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
史书形象:东汉末年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完成了统一北方。
结合《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对曹操的不同评价,谈一谈历史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关系:文学作品是对历史的艺术性再现,不等同于真实的历史。我们要去伪存真,注意辨别。
忠于职守、公正无私、为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
思考: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什么样的精神?
素养提升
学史崇德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主持军国大政。他忠于职守,公正无私,法令严明,治蜀有方。诸葛亮多次出师北伐曹魏,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践行了他所说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诺言,体现了为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们常引用、传诵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体现出为理想和事业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兢兢业业、竭尽心力的献身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课堂小结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基础
袁绍
孙权刘备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
官渡之战 ( 200年)
曹操
三分天下局面形成
魏 220年
蜀(汉)
221年
吴 229年
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开始
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混战,终成三国。如反映“三国鼎立”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D
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A
一个群雄逐鹿人才辈出的时代
一段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
一段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
课后作业
如果回到三国当谋士,你会选择为哪位主公效力?怎样快速统一三国?要求:200字以内,以三国故事为基础合理编写
课后作业·续写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