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扬州慢姜夔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扬州、维扬、江都、芜城、
邗、南兖州、吴州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理解本词中用到的写作手法。
3、体会词中蕴含的感情。扬州慢关于作者写作背景小序赏析拓展小结姜 夔 (1155 —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常作自度曲。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呈现出豪放风格。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词》。写作背景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曾攻破扬州,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攻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在1176年冬至,诗人途经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扬州慢 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黍 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题旨) 有《黍离》之悲
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 州 慢姜夔朗读思考 1、昔日的扬州城是什么样?
2、今日的扬州城呢?(用上阕的一个词语概括)
3、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
4、词人通过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昔日扬州 淮左名都
对 虚 竹西佳处
比 写 春风十里(用典)
今日扬州 “空城” 景 荠麦青青、废池
实 乔木、二十四桥 胡马
写 空城 无声冷月 窥江
寂寞红药
声—清角吹寒
作者感受 杜郎俊赏,重到须惊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用典)
扬州慢小结全词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拓展子午书简-姜夔
子午书简-姜夔词作
子午书简-姜夔词作姓名
王笑梅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山东省莱西市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扬州慢》
一、教材分析
《扬州慢》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四单元的最后一首词,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之一。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南宋的乱世词心”,主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到的写作手法,诵读体会作者于词中所蕴感情。《扬州慢》这首词,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昔盛今衰之感慨溢于言表。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抒发感慨。
二、学生分析
经过必修语文教材中诗歌与《唐诗宋词》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因而,在学习本课时,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使学生能够对诗歌的丰富意蕴与艺术魅力进行更深一层的解读。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条件所限,主要运用多媒体,在PPT中展示在网上搜到的扬州自然风光图片,插入《烟花三月》的歌曲,以及《扬州慢》的朗读录音和网上下载的“子午书简之宋词十家(姜夔)”的视频等等。
导入时,在《烟花三月》的背景音乐声中,展示杜牧若干描述繁华扬州的诗作,并配合若干张扬州的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扬州,想象扬州城昔日的美丽与繁华,感受扬州作为文化历史名城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授课时,播放《扬州慢》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感受姜夔笔下的扬州城的“寒”和“空”,今昔对比,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体会作者词中的“黍离之悲”。
在赏析词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词的内容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背诵。
拓展延伸环节播放“子午书简之宋十家(姜夔)”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姜夔以及他的词,感受他词的美和词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在《烟花三月》的背景音乐声中,展示展现扬州优美风光图片引导学生领略扬州的美丽与富饶。
听音乐看图片感受扬州的美
音频资料,ppt展示图片
讲授
研读小序,概括小序的主要内容。
朗读小序,概括
思维导图
初读感知
播放《扬州慢》的朗读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姜夔笔下的扬州城的“寒”和“空”,今昔对比,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体会作者词中的“黍离之悲”。
看视频,听朗读
,学生朗读,学生齐读,学生范读
视频资料
探究赏析
在赏析词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词的内容结构在赏析词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词的内容结构。
合作探究,理解背诵。
?
思维导图
拓展
播放“子午书简——宋词十家”中关于姜夔的部分内容
了解姜夔以及他的词作,感受词的美以及蕴含的丰富感情。
视频资料
?
?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赏析为主,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词的内容,体味词中感情。
2、诗词的教学离不开“读”。范读,齐读,学生自读、诵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引导学生在吟诵涵咏法中感受词的魅力,体会作者于词中蕴含的感情。
3、补充 “子午书简之宋词十家”中姜夔的内容,让学生对其人其词有更多的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