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3单元 北宋的旧曲新声《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3单元 北宋的旧曲新声《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4 12:18:51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1、感受、品味词的意境,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深沉感情。
2、归纳怀古诗词的一般特点及其鉴赏方法。学习目标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还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词作不多,《全宋词》仅存词二十九首,但能“一洗五代旧习” ,《桂枝香·金陵怀古》即为其中一首有代表性的词作,《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据传,苏轼见到这首词,也说:“此老乃野狐精也”。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确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朗读全词,初步把握词意词情 自由朗读全词,结合课下注释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词的情感。
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小结: 通过大家的诵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词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那么作者到底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需要我们进一步对词句进行品读赏析。
上片:写景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地点:故国
时令:晚秋
天气:初肃
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 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 、峭拔。澄江静如练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对山水的静态描绘:澄澈、峭拔 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动态)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残阳:西风: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照应上文的“晚秋” 萧索,以“悲情”为基调.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日落西山 ,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作者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秀丽的山河图。
画图难足有点有染
有实有虚
远近交错
动静结合总结上阕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景,运用比喻、动静结合、化用诗句等手法,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景物(意象)的描绘,描绘了金陵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荣景象,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壮丽而又略带萧瑟的金陵晚秋图(意境)。为下阕抒情做了铺垫。
(从描写内容和表现手法角度总结,注意使用鉴赏术语。)
下片:怀古,抒发感慨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用典: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阿房宫赋》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一景色描写? 借景抒情,抒发悲叹之情。用典: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不是闲笔,而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 总结下阕这首词的下阕怀古抒情,运用典故(化用历史故事、化用诗句)的手法,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借古讽今。词人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深刻的了解,对北宋王朝的前途更是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从表达内容和表现手法角度总结,注意使用鉴赏术语。)
鉴赏示例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这句词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描写彩舟、淡云、星河、白鹭等景物(意象),描绘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意境) :日落西山 ,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
读这句词,我不禁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感觉它们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画面很有动感,它们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结鉴赏写景词句的方法
首先弄清写什么,即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其次分析如何写,即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恰当地运用相关术语表达:通过描写
……景物(意象),运用……手法,描绘了……画面(营造了……意境),表现了/表达了……情感/中心主旨
拓展延伸,思考归纳:今天我们学习鉴赏了这首经典的怀古之作《桂枝香·金陵怀古》,请同学们联系以前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然后对这三首怀古词进行综合分析,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主要特点。
资料链接:咏史怀古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怀古诗词多是从眼前历史遗迹起兴,以今昔盛衰立意,在书写历史沧桑感之中寄予某种感慨。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咏史怀古诗词题材词的一般特点章法结构上,上阕多为写景,下阕多为议论抒情;
表现手法上,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
写作目的上,怀古实为伤今、喻今、讽今、鉴今;
风格上多为雄浑豪放悲壮。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参考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姓名
刘明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中一年级
邮件
?
单位
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
教学设计 ? ? ??
教学主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宋词的学习鉴赏有一定难度,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同样一堂课,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是成功的导入。?
?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宋词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词句,然后说明理由。语言力求简洁概括,分析要合情合理。先展示上片的内容,然后展示下片的内容。
1学生听录音。
2通过多媒体展示内容。
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简练、明晰的解释,有趣、翔实的证实,会把学生带进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学习爱好,使学生能够较为持久地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逻辑严密、层次清楚、推理正确、分析深刻的讲授,使学生有效把握知识结构,传授过程中,注重知识与先容学习方法相结合的讲授,更有助于进步学生的学习能力。?
3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小组补充总结,师点拨总结。
4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语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到金陵这一古都;而提及金陵,又不能不提到《金陵怀古》。多年来,它常诵不衰。历来被认为典范之作。
学生认真听讲
边播放幻灯片
品读赏析词意词情(展示的小组加5分,表现精彩者多加2分)
?
教师指导小组活动
有感情的读词并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反复诵读体味,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小组内交流读词心得。交流时间5分钟
?
幻灯片展示图片
总结上阕(从描写内容和表现手法角度总结,注意使用鉴赏术语。)
老师点评,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学生形成共识:这首词的上片写景,运用比喻、以静写动、借景抒情等手法,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景物(意象)的描绘,描绘了金陵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荣景象,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壮丽而又略带萧瑟的金陵晚秋图(意境)。
?
诵读巩固
老师点评,读出感情。
女生齐读上阕再次感受词的意象意境;
?
录音伴读
小组展示
老师及时点评
小组展示下阕的内容
?
边播放幻灯片
诵读巩固
老师及时点评
师生齐读再次感受词的意象意境;
?
录音伴读
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梳理
学生归纳梳理
播放幻灯片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与文字接触,让书中的人物或景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学生去读,而且要学生乐于去读,使他们体验到读的快乐。如何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呢?首先要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氛围。在朗读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情就会油然而生。还可以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挂图或教师的手势,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使自己的脑海浮现出具体、清晰、鲜明的形象,从而调动情感来读出真情实感。其次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如果能及时地作出评价,就能激励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所以只要学生读得稍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使他们不断提高朗读水平,产生读的快乐。 ?????在教学中,虽然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各年级的要求不同,但都应当重视读的训练。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不但能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文章从而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叶老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加强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