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之《李凭箜篌引》课件(35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之《李凭箜篌引》课件(35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4 12:20:45

文档简介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杜鹏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李凭箜篌引
一、教材分析
《李凭箜篌引》是中唐诗人李贺的一首运用古乐府体裁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歌,诗人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驰骋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新奇诡谲的语言,极力描摹和渲染李凭弹奏箜篌惊天地,泣鬼神,动人心的音乐效果,创造出奇异美丽的幻觉世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乐府诗”,理解它的关键是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对描摹音乐的作品有一定的感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在鉴赏诗的艺术手法和感受诗的意境方面,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诗人的创作风格缺乏了解,学生的想象力没有被激发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向学生介绍诗人的创作风格,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关键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②了解李贺及其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
③吟咏诗韵,把握诗的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④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2、过程与方法
吟咏诗韵,美读诗文,体会诗中奇特的想象、鲜明的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中浓郁的浪漫主义创作激情。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具体有图片,视频资源,音频资源等。在导入环节中播放周杰伦的《东风破》,感受音乐的感染力。预期效果是把学生带入音乐中,让学生沉浸于音乐之中,提高课堂兴趣。展示箜篌图片,让学生了解这一乐器。播放《李凭箜篌引》的朗诵视频,感知吟诵之美。展示李贺图片,让学生对李贺有所了解,知道他的诗词特点。在品读鉴赏时,插入弹奏箜篌的图片,使学生感受箜篌演奏的巨大魅力。作业让学生听《高山流水》写一段文字,发挥想象,进一步感知音乐的感染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东风破》,让学生感受音乐感染力。
聆听感悟,把学生带入到音乐中,让学生沉浸到音乐中。
音频资料周杰伦-东风破.mp3
走进作者
展示李贺图片,介绍作者。
初步感知鬼才,了解李贺,知道他的诗词特点
PPT展示图片李贺图片.ppt
解题
展示箜篌图片,让学生了解这一乐器。
鉴赏领略,了解这一乐器,感受箜篌的巨大魅力。
PPT展示图片箜篌图片.ppt
讲授,鉴赏品味
多媒体展示,播放朗读视频
大声诵读,鉴赏品味
音频,多媒体展示
http://www.56.com/u82/v_ODEwMDI1NzU.html
练习,比较鉴赏
白居易《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
思考讨论
比较阅读
作业
播放《高山流水》,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音乐感染力。
聆听感悟,进一步感受音乐感染力。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进入诗人构筑的审美想象空间。
音频资料,多媒体展示。古筝-《高山流水》.mp3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因而这首诗李贺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本课设计通过周杰伦的《东风破》导入,学生兴趣高,进入情境快。在诵读这一环节时,设计齐读,自由读,听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箜篌带来的美感。在鉴赏与品味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思考描写音乐的方法,并结合已学过的《琵琶行》进行比较阅读,很好地领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艺术手法重点看浪漫主义手法,想象奇特,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