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荷 塘 月 色朱 自 清潍坊中学 钟秀玲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目标1.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指导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探究一】 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 【探究一】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明确】第四至第六段。【明确】这节课咱们就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读这三段,请大家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配乐朗读)。【探究二】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具体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如果只是精炼概述,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第四段精炼概述:看荷塘上面,有很多叶子,叶子中间还有些白花,有的开着,有的还没开。风吹过,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有时还传来些荷香。叶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见。修辞手法: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指感觉的转化、迁移,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联)觉。
(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探究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五段,思考:能否用几个形容词概括这个夜晚月光的特点呢?作者是怎么描绘它的呢?【探究四】集体诵读第六段,思考:作者写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名家点评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
那么美丽活泼的文字,在新文学创作上,实在是一种稀有的收获。
——王哲甫
名家点评
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
——佘树森名家点评朱先生的语言,历来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话,毫无雕饰之感的文字,更有精心‘拣练’的遣词用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一道”“一二点”等等,都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
——金志华总结: 作者用他那支神奇的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图,从而显示出了散文的场面描写的美。所谓“意境”,指的是外界的人事景物(客观)与人的思想感情(主观)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越是天衣无缝、水乳交融,散文就越具有美感。《荷塘月色》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它具有一种意境美。 作业: 请同学们在下面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要求运用博喻或通感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这些词语是“寒冷,孤独,愁绪,爱”。姓名
钟秀玲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潍坊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荷塘月色》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的一篇课文,是朱自清散文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写月光与写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描写交错,抒情与写景交融,形成一幅素雅、朦胧、静美的画面。文章用词精当,语言清丽,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因而学习此文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的语文思维力相对较差,从而使得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通过诵读进行体验,从而作出有个性的解读,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是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提高自己感知、发现、鉴赏美的能力,生发出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指导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教师配乐朗读四五六三段,让学生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批注和PPT,激活语文教学,抓住课文中描写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三、理解语言之美还需要品味与诵读。所谓“品味”,就是深入地思考:作者选用某一个词能起到怎样的表达作用。特别是本文使用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荷塘月色》诵读宜以轻快、舒缓节奏为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从而让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情境导入
大声朗读作者简介。
PPT
研讨交流
提出问题:?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
明确:第四至六段写的最美。
PPT
探究
【探究一】老师来为大家配乐朗读朗读这三段,请大家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
学生朗读。
配乐音频
【探究二】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具体描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如果只是精炼概述,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学生对比赏析,点评,交流。
PPT//利用文档软件批注
【探究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五段,思考:能否用几个形容词概括这个夜晚月光的特点呢?作者是怎么描绘它的呢?
学生概括,交流,点评。
PPT
【探究四】集体诵读第六段,思考:作者写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学生概括,交流,点评。
PPT
总结
【总结】作者用他那支神奇的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图,从而显示出了散文的场面描写的美。所谓“意境”,指的是外界的人事景物(客观)与人的思想感情(主观)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越是天衣无缝、水乳交融,散文就越具有美感。《荷塘月色》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它具有一种意境美。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在下面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要求运用博喻或通感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这些词语是“寒冷,孤独,愁绪,爱”。
?
PP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设计仅仅抓住《荷塘月色》作为朱自清散文代表作之一的立足点,从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中体味它所描绘的美的景、美的情,抓住其特点是写月光与写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描写交错,抒情与写景交融,形成一幅素雅、朦胧、静美的画面。文章用词精当,语言清丽,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因而学习此文学生不仅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熏陶,而且能够得到审美的熏陶。课堂上,教师配乐朗读四五六三段,让学生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朗读为主。巧用文档软件批注和PPT,激活语文教学,抓住课文中描写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
《荷塘月色》第四段原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月色》第四段精炼概述
朱自清先生用了218个字描绘荷塘,但有人为了精炼,把这段文字精简到69个字,变成这个样子:
看荷塘上面,有很多叶子,叶子中间还有些白花,有的开着,有的还没开。风吹过,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有时还传来些荷香。叶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