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人论世,掌握李白生平以及重要的文学成就
诵读感知,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悟情感。(教学重点)
深入探究,把握情感脉络,赏析艺术手法(教学重点)
感受诗人于穷愁中的狂放不羁以及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
诵读感知,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悟情感。(教学重点)
深入探究,把握情感脉络,赏析艺术手法(教学重点)
感受诗人于穷愁中的狂放不羁以及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来说李白
回顾背诵李白作品
二、解题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这首诗“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体现了施展抱负的愿望。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三、为何喝酒?
齐读诗歌,边读边思考为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销愁
四、酒中有何?
1.在这样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酒席上,你看到了一个既( )又( )的李白。分别用原文的一个字填空。
既乐又愁
2.乐在何处?如何写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乐在朋友相聚,及时行乐。
直抒胸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人直接抒写现在朋友相聚开心,要纵情欢乐。
直抒胸臆。“必”是“一定”的意思,语气肯定。较为强烈,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还”是“还能够”的意思,表现了诗人一掷千金的豪爽,并表达了高度的自信,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
夸张,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朋友相聚时的纵情狂放之情趋于高潮。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人生痛快事、得意事。
3.愁在何处?如何写愁?
(1)愁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第一,起兴。由黄河水东流,引发对人生的感慨。
第二,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短暂;将白发比作雪。
第三,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第四,夸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空间上的夸张,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上的夸张,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事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人生易老。
(2)愁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愁圣贤寂寞,人生失意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借代:“钟鼓馔玉”指富贵生活。这一句,既表现作者对权贵的蔑视,又表现作者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对比:“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写出诗人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之情。
用典:以“陈王”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表现的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4.又乐又愁这似乎很矛盾,诗中还有没有其他矛盾之处?为何会如此矛盾?
“且为乐”VS“万古愁”,这是乐的短暂和愁的久远;
“天生我材必有用”VS“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是积极入世和消极避世的矛盾;
“天生我材必有用”VS“钟鼓馔玉不足贵”,这是渴望仕途和鄙弃权贵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与李白的思想追求有关。李白毕生追求有二:一是精神自由,二是建功立业。追求精神自由就会蔑视权贵,反抗秩序;想要建功立业就要和社会妥协,和权贵和解。他既想做孔子,又想做庄子,而这种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使得他既做不成孔子,又做不成庄子。因此他的诗歌情绪复杂,感情激荡,既入世又出世,既迷茫又坚定,既忧愁又激奋,既烦闷又自信。
五、诗酒文化
文学史上那些最耀眼的诗词几乎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台湾诗人洛夫就曾经说过:“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榨出半斤酒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