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教学重点)
2.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思妇的相思相爱之情。(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教学重点)
2.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思妇的相思相爱之情。(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忆“月”相关诗句
二、认识作者
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扬州人,唐朝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其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有“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之誉,闻一多评价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三、文题解读
“春江花月夜”乃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旧唐书·音乐志》),隋炀帝亦有此题诗,为宫廷艳曲。
此诗题材虽为游子思妇之传统主题,但已摆脱宫体藩篱,予旧题以新意。
四、初读释义
1.朗读正音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tīng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xiān尘,皎皎jiǎo空中孤月轮。
江畔pàn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pǔ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piān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pái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dǎo衣砧zhēn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qián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诗歌释义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月光在楼上徘徊,应该照耀着思妇的梳妆台。
月光洒在玉门帘上,欲卷而去之而不得,照在她的捣衣砧上,卷不走,拂不掉。
这时游子、思妇共同望着月亮,可是无法传递音信,我希望追随着月光去照耀着您。
大雁远飞却不能飞出月光,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出波纹。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了,春光随着江水将要流尽,江潭上的月亮如今又向右偏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相距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落月牵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
五、整体感知
1.文章标题包含了五个意象,你认为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本诗展现了它的哪几种状态?
春4次,江12次,花2次,月15次,夜2次
月是全诗的纽带。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世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一种恬静、幽美的艺术境界。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本诗按照月亮行动轨迹展现了“月”意象的四种状态:月出——月悬——月斜——月落。
2.课文围绕“月”这一中心意象写了哪些内容?
1--8月下之景、9--16月下之思、17--36月下之情
六、精读品味
(一)月下之景
1.月下之景这几句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例:最喜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理由:
连: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一个“连”字由实及虚,勾勒出一幅空旷辽远、壮丽奇幻的春江月夜的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生: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渗入了诗人主观的想象,壮观而热烈,可谓妙笔生辉。
2.前八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美景: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白沙不见。
意境:空阔纯净、幽美静谧、朦胧恬静。
情感: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篇八句,诗人入手擒题,就题生发,以细腻的笔触勾勒了一幅壮丽高远、静谧幽美、空灵梦幻的春江花月图。自然美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纷至沓来,它们因为一轮明月的映照,达到了美的极致,而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二)月下之思
1.置身如此美景之中,你会想些什么?诗人又在想什么?想得是否一样?
诗人在追问宇宙,在思考人生,江畔上是何人首先看到月亮?月亮又是在什么时候首次映照人呢?
2.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个体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长久的,宇宙无穷,人类生生不息。所以“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江月得以永存。
3.面对宇宙的永恒,很多人都会感慨人生短暂,诗人与其他文人的感慨有何不同?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刘希夷《白头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王羲之《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苏轼《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就个体而言,生命何其短暂易逝;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
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盛唐初期时代之音的回响。
(三)月下之情
这首诗“孤篇压全唐”,或许是因为能够思常人不思——宇宙哲思,还能想常人所想——离愁别思。
1.良辰美景,望月抒怀,诗人接着又概括了哪几种情感呢?请你找出对应的句子并简要概括。
游子思妇图: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思妇怀远图: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游子思归图: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游子思妇图这四句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抒写游子和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
白云:其飘忽比喻游子的萍踪不定。
青枫浦:两水分流之所,暗示离别之意。
明月:引发相思之情的景物,有月圆人不圆之意。
楼:思妇望月怀人之所。
这些意象将相思之苦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
3.思妇怀远图是如何细腻地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苦的?
“徘徊”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但思妇似乎并不领情,思妇因明月增添相思之苦,想“卷”去和“拂”走惹人愁思的清辉,但卷而不去,拂之还来。“卷”、“拂”二字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4.游子思归图是如何表现游子对思妇的相思?
用落花、流水、残月等伤情的意象表现游子的思归之情。花落、水流、月落,都有美好事物消逝之意,既是写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现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难归的凄苦和落寞。
“复”写游子日复一日,夜夜望月思归,直至夜深月落,从持续时间的角度表现相思之苦。
“斜月沉沉藏海雾”既写出了夜色的迷蒙,更写出游子归期难定的迷茫,“沉沉”写出了他不能如愿归家的沉重心理和孤寂之情。
“无限路”写游子与思妇天各一方,衬托了他的相思之苦。
最后写游子的离愁伴着月光,洒满江边的树林,洒满江树的月光象征无穷无尽的离愁,月色和离愁水乳交融,一个“满”字写出愁思的深厚。
七、课堂小结
1.请学生制作本首诗的思维导图,加深理解。
2.教师总结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突破了梁陈宫体诗的狭小天地,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