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无衣》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无衣》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6 10:2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无衣》教学设计
无衣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无衣》的主要内容,熟读成诵。
2.通过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的情感。
3.体会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4.体会战士们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和伟大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无衣》的主要内容,熟读成诵。
2.通过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的情感。
3.体会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4.体会战士们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和伟大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请学生谈谈军歌有什么特点。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特点:激昂、庄严、铿锵有力、鼓舞士气
我们刚刚欣赏了中国现代军歌,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军歌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无衣》。
二、回顾旧知
1.我们已经学习过《诗经》中不少作品,比如《关雎》《蒹葭》,大家对《诗经》相关文学常识有所了解,下面检查大家的掌握情况。请填写课件上的表格。
《诗经》是( ),共收录了从( )到( )的诗歌( )篇,或称( )。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是我国( )创作的源头。
2.除了以上内容,我们还需要掌握《诗经》六义,同学们,是哪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内容:风、雅、颂
风:即国风,是各地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国风·周南·关雎》《国风·秦风·蒹葭》《诗经·卫风·氓》
雅:即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 31篇)和小雅( 74篇),多为公卿贵族所做,共105篇。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小雅·采薇》《小雅·鹿鸣》《大雅·江汉》
颂:即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灵,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
《周颂·我将》《周颂·有客》《商颂·玄鸟》等
手法:赋、比、兴
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以硕鼠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即是用睢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三、关于秦风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作品属于风,是秦地民歌。
《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为秦地民歌。秦,古秦国在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南部,包括西汉水流域大部),东周初,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改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
“秦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秦诗产生的时代大致说来是自春秋初至秦穆公(死于前六二二年)的一百五、六十年间。
《国风·秦风》共有十首诗: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和权舆。
四、写作背景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导致戎族入侵。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
秦国靠近周王朝,与周王室休戚相关,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
《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一首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
五、分析标题
同学们,从背景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标题“无衣”是什么意思呢?
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
为什么征衣难以齐备呢?这和秦地人民尚武的风气有密切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一般是没有参军资格的(隶属于奴隶主),只有平民和一些小奴隶主才能去参军。但是秦国与其他国家不太相同,奴隶是允许去参军的,秦地人民多尚武风气,再加上军功的巨大诱惑,很多奴隶也都愿意去当兵。那时候参军是需要自备军衣和兵器的,很多奴隶都无力自备,所以就出现了“无衣”的情况。
一说“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
六、文本探究
活动一:诵读全诗,把握其势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读出感情。
朗读指导
《无衣》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曲,诗歌音节短促,声调激昂!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朗读时要读出句内节拍、章内节奏、语气语调。
(基调:慷慨雄壮)
2.名家范读
活动二:沉潜诗文,感悟诗情
1.文白互译,边读边思考这首战歌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
《无衣》是一首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是一首爱国歌曲。它既表现了战士们慷慨赴战、同仇敌忾、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豪情,又表现了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
活动三:品读全诗,探究其妙
这首战歌不仅让当时的战士热血沸腾,英勇杀敌,现如今我们读来也是非常慷慨激昂。那么这首战歌是如何达到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效果的呢?
(一)重章叠唱
1.这三组词能不能调整顺序,有何含义?
第一组:袍、泽、裳
袍、泽、裳的变化, 是指从外袍到内衣、从上身到下身, 大家皆可共享。这种看似具体细化的表述, 实是对三个不变的“与子同”的升华, 意在表达肝胆相照不分彼此、同患难共生死。
第二组:戈矛、矛戟、甲兵
“戈矛、矛戟、甲兵”三个词描写了从手拿的武器到身穿的防护,表明武装在完备、防御在完善。这是从侧面衬托来者不善且力量强大,所以更要万众一心、勇猛应战, 方能克敌制胜。
第三组:同仇、偕作、偕行
从情绪的酝酿到高涨到爆发乃至要操戈而起, 这既是行动的深化, 更是情感的深化,从中不仅体现对并肩战友如同手足的深情,也是对脚下土地、 对祖国的深情而“听从王命”,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2.请分析重章叠唱在本诗中的作用
内容上:
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
突出诗歌主题,强烈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为国征战、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形式上:
便于记忆和咏唱。
增强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二)设问表达
设问。开篇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慨,渲染出一种即便生活贫困以至于无衣,也要义无反顾奔赴战场的爱国主义激情;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三)语言具有强烈的动作性
七、以古话今
《无衣》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爱国战歌!是一首赋体诗 ,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激昂慷慨、豪迈乐观及热情互助的精神,表现出同仇敌忾、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保卫家园的勇气,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无衣》表达的是一种敢于担当的英雄主义气概以及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千百年来,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代代相承。
说说你想到哪些跟《无衣》中的战士们具有相同品格的人?或相类似的事?
戍边烈士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这是19岁的军人陈祥榕的遗作——他与另外三名战友在2020年印度军人侵袭我国边境的冲突中英勇牺牲了。
短短的8个字,可谓最短的爱国诗,让国人泪目,更让国人肃然起敬!面对印军的蓄意滋事,我国军人怀着对祖国母亲的深爱,不让外敌入侵半寸,表现出超强的战斗力和坚强的毅力,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祖国的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