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单元导读
单元导读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朝(前221年-前217年)
西汉
(前202年-公元9年)
东汉
(公元25年-220年)
指地主或领主成为统治阶级,并占有土地剥削农民的社会形体。
汉朝
单元导读
区分历史事实、历史观点
历史事实:主要指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具有客观性。【是什么】
历史观点:阐明或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等,带有鲜明的主观性。【为什么、怎么样】
学史方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的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核心任务与任务串
核心任务
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任务串
(1)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
(2)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3)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一、秦灭六国
(前230年-前221年)
课程目录
一、秦灭六国(前230年-前221年)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战国七雄
最后完成统一的是哪个诸侯国?
秦
一、秦灭六国(前230年-前221年)
(战国时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
商 鞅
商鞅变法
秦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嬴政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国能够统一全国的条件。
(战国时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商鞅变法
秦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③秦王嬴政励精图治、
广纳贤才,积极筹划统一大业
①战争不断,广大民众期盼结束战乱,
过上安定的生活
一、秦灭六国(前230年-前221年)
孟子
商 鞅
嬴政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国能够统一全国的条件。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一、秦灭六国(前230年-前221年)
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军事上对六国发动猛烈攻势。
结合图例,指出秦灭六国的时间和顺序。
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
一、秦灭六国(前230年-前221年)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以咸阳为都城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七雄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一、秦灭六国(前230年-前221年)
上述地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争霸
兼并
统一
争霸
兼并
统一
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 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七雄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一、秦灭六国(前230年-前221年)
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课程目录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后,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国家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一)皇帝制度【中央政府】
1.王绾和李斯上奏:“陛下平定天下,这是自古以来未有之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三皇中泰皇中最为尊贵,臣建议称泰皇。”秦王嬴政说:“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
2.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皇上。
——编译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反映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皇帝
皇帝总揽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一)皇帝制度【中央政府】
1.王绾和李斯上奏:“陛下平定天下,这是自古以来未有之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三皇中泰皇中最为尊贵,臣建议称泰皇。”秦王嬴政说:“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
2.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皇上。
——编译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反映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谁?
皇帝
总揽一切的我需要帮手!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府】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掌行政)
(掌军事)
(掌监察)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太 仆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粟内史
少 府
“三公”
“九卿”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郡县制度【地方政府】
如何治理地方?
周代分封很多,但后代疏远,相互攻击,而周天子却不能阻止。如今天下得以统一,应实行郡县制。
燕齐楚这三个地方太远,请求分封诸皇子为王以统治之,望陛下应允。
李斯
王绾
“分封”
“郡县”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郡县制度【地方政府】
我觉得李斯说得对!
周代分封很多,但后代疏远,相互攻击,而周天子却不能阻止。如今天下得以统一,应实行郡县制。
燕齐楚这三个地方太远,请求分封诸皇子为王以统治之,望陛下应允。
李斯
王绾
“分封”
“郡县”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郡县制度【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郡【守】
(全国分36郡,后增至40个)
县【令/长】
郡县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免
不得世袭
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任免方式
与中央的关系
历史作用
世袭继承
朝廷任免
不得世袭
诸侯国独立性较大
地方绝对
服从于中央
有利于稳定周初的政治,但容易导致诸侯割据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知识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长】
最高
统治者
中央
政府
地方
政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课程目录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法度①衡石②丈尺③。车同轨④。书同文字。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①法度:指标准、准则;
②衡、石:重量单位;
③丈、尺:长度单位;
④轨:车轨。
材料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统一重量和长度单位
统一车轨和道路宽度
统一文字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统一文字
馬
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
这有何弊端?
不利于书写和沟通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统一文字
馬
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李斯
不利于书写和沟通
这有何作用?
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统一文字
馬
李斯
不利于书写和沟通
有利于推行政令,方便沟通与交流
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统一度量衡
度:
量:
衡:
长度
铜量
铜权
铜尺
容量
重量
作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统一交通
车辙印记
车辙印记
①统一车轨和道路宽度
▲今日灵渠
②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③开凿灵渠,沟通湘江漓江
作用: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四)统一货币
战国时的货币各异
空首布
空首布
空首布
刀币
刀币
蚁鼻钱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流通全国
作用: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
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圆形方孔钱有什么优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五)统一边疆
▲秦军南平百越示意图
(前219年开始)
蒙恬
▲位于内蒙古的固阳秦长城遗址
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
②派蒙恬北击匈奴
③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提问: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前221年)
秦朝疆域(前212年)
提问: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前221年)
秦朝疆域(前212年)
作用:使秦朝的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北
南
西
东
东至海①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②,北据河③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①海:包括今黄海和东海;
②北向户:北回归线以南;
③河:黄河。
根据材料和地图,结合教材内容,说说秦朝的疆域四至。
东海E
N长城一带
W陇西
S南海
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课堂小结
秦统一中国
时间、都城
中央集权 制度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巩固统一 的措施 文化
经济
交通
边疆
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
皇帝(皇帝制度)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九卿制度)
郡和县(郡县制度)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和道路宽度,修筑道路,开凿灵渠
统一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北击匈奴,修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