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沪教版(全国)化学九上基础实验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步课件+分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沪教版(全国)化学九上基础实验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步课件+分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1-26 23:14:33

文档简介

基础实验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
1.十二生肖铜铸龙首,铸造于清朝乾隆年间。其头部以精炼的红铜为材料,至今依然清晰逼真。体现了红铜良好的(  )
A.导电性 B.耐蚀性 C.延展性 D.导热性
2.国家一级文物“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埋藏在地下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光彩夺目,没有锈蚀。这体现出铸剑材料的最大优点是(  )
A.颜色漂亮 B.熔点较高 C.硬度较大 D.抗腐蚀性好
3.唐代国宝“鎏金铁芯铜龙”选用铁、铜和金三种不同的金属为材料,下列对于金属性质的描述能作为选材依据的是(  )
A.金具有金色光泽,可以作为表层用于装饰
B.金比铁的硬度小,易变形
C.铜的硬度最大,能够保持龙飞扬的姿态,不易变形
D.铜的延展性比铁更好,易于铸造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活性炭吸附色素 D.用铜制作电线电缆
5.生活中常用铁做炊具。下列属于铁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导热性 C.导电性 D.会生锈
6.防止金属生锈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对于防止铁制品生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涂油可以有效防止铁制品生锈
B.经常用食盐水清洗铁制品表面会加速铁制品的锈蚀
C.用适量稀盐酸可以除掉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D.铁生锈之后为保护铁制品,铁锈不用立即除去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由红色变为黑色
B.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可用来制造照明弹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C.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都需要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D.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
9.常见金属的下列用途各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
(1)用铁锅炒菜: 。
(2)将铝拉成丝做电线: 。
(3)古代人用铁做刀、矛等武器: 。
(4)人们用黄金做项链、耳环、戒指: 。
10.小红同学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时,发现几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有的快有的慢。于是她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影响?
【设计并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小红设计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硫酸的浓度(均取20mL) 金属(均取2g) 金属的形状 收集50mLH2所需时间
① 10% 镁 粉末状 60
② 10% 铁 片状 120
③ 10% 镁 片状 102
④ 20% 铁 片状 110
(1)要比较金属的种类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
(2)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知,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与 有关。
(3)对比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
1.下列关于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先用量筒量取稀盐酸于试管中再加入镁条
B.用温度计测得镁条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温度为
C.点燃镁条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氢气
D.实验结束后将试管内的物质倒入下水道,并将试管洗刷干净
2.《天工开物 五金》关于黄金有下列记载:“凡黄金为五金之长,熔化成形之后,住世永无变更……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金的化学性质活泼 B.黄金的硬度较小
C.黄金制成金箔发生了物理变化 D.黄金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金属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4.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 ,铜片表面不产生气泡。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2),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
【提出问题】图2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猜想:
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
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
【查阅资料】
(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体。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3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4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知 连接导管a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 。 小彬的猜想正确
小辰 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小彬 连接导管a与导管 (填序号),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气体燃烧,听到轻微的“噗”声
【教师释疑】图1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
【学生感悟】图3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 (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 (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 。(填序号)
A.锌 B.铜 C.银
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金属材料在创造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认识金属材料】
(1)三星堆古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象牙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其中不是由金属材料制得的是 。
【金属的物理性质】
(2)人类认识和利用金属有着悠久的历史。《天工开物》中记述:“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黄金可制成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
(3)钠钾合金在室温下为液态,其熔点为-11℃,钠的熔点为97.8℃,钾的熔点为63.5℃,比较钠钾合金与钠、钾熔点的差异。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金属的化学性质】
(4)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如图1,向250mL烧瓶内注入25mL某浓度的稀硫酸,分别剪取完全相同的镁、锌、铁、铜金属片,打磨后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点击采集,得到图2所示的变化曲线。
①曲线 (填字母)对应的金属是铜。
②曲线c对应的金属是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30s左右曲战c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 。
③综合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延长反应时间,曲线d的图像仍将是一条直线
B.曲线d对应的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
C.曲线b代表的金属是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某酸雨多发地区,欲铸一座金属雕像,上述金属中铜最合适
【归钠总结】
金属具有共同的物理性质,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1.某稀硫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镁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剩余的镁比锌多,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a克和b克,则a和b的关系是(  )
A.a>b B.a=b C.b>a D.无法判断
2.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温度计恢复到原来温度。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中。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锥形瓶内空气(含导管内空气) 烧杯内水 烧杯内剩余水
246.0mL 100.0mL 51.5mL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铁锈蚀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B.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7%
C.打开止水夹后,导管中残留水不会影响计算结果
D.若未恢复到原来温度就打开止水夹,烧杯内剩余水小于51.5mL
3.某兴趣小组进行铁锈蚀的实验探究。
【知识回顾】铁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常温下能与稀盐酸、氧气等物质反应。
(1)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铁锈的颜色是 。
【实验探究】该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对铁钉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一段时间后,在A和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和D中铁钉有锈蚀。
(3)B中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
(4)ABD对比,说明铁钉锈蚀需要的物质是 ;C中的铁钉比D中的锈蚀更严重,原因是 。
【拓展探究】
(5)为进一步探究铁钉锈蚀过程中气态物质的变化,该小组按示意图E所示装置完成以下实验。恒温下,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同时测量锥形瓶内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直至反应完全。
①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恒温,理由是 。
②请在图F中绘制整个反应过程中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趋势 。
4.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实验室中某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称取10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mL稀硫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mL) 15 15 1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m 0.02
试求:
(1)m的数值 。
(2)此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基础实验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
1.十二生肖铜铸龙首,铸造于清朝乾隆年间。其头部以精炼的红铜为材料,至今依然清晰逼真。体现了红铜良好的(  )
A.导电性 B.耐蚀性 C.延展性 D.导热性
【答案】B
【解析】头部以精炼的红铜为材料,至今依然清晰逼真,说明红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故选B。
2.国家一级文物“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埋藏在地下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光彩夺目,没有锈蚀。这体现出铸剑材料的最大优点是(  )
A.颜色漂亮 B.熔点较高 C.硬度较大 D.抗腐蚀性好
【答案】D
【解析】A、颜色漂亮和不锈蚀没有关系,故错误;
B、熔点高和不锈蚀没有关系,故错误;
C、硬度大和不锈蚀没有关系,故错误;
D、抗腐蚀性好,所以越王勾践剑出土时不锈蚀,故正确;
故选D。
3.唐代国宝“鎏金铁芯铜龙”选用铁、铜和金三种不同的金属为材料,下列对于金属性质的描述能作为选材依据的是(  )
A.金具有金色光泽,可以作为表层用于装饰
B.金比铁的硬度小,易变形
C.铜的硬度最大,能够保持龙飞扬的姿态,不易变形
D.铜的延展性比铁更好,易于铸造
【答案】D
【解析】“鎏金铁芯铜龙”选用铁、铜和金三种不同的金属为材料,铁比铜的强度要高,但是铜的延展性比铁更好,所以就是取铁的强度和铜的延展性来弥补两种材质的不足,另外再镀金,是利用金的稳定性,不易被氧化的特性,整体起到了保护作用。
故选:D。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活性炭吸附色素 D.用铜制作电线电缆
【答案】A
【解析】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利用了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该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用铜制作电线电缆,利用了铜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生活中常用铁做炊具。下列属于铁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导热性 C.导电性 D.会生锈
【答案】D
【解析】A、铁是银白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铁具有导热性,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铁具有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铁会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发生反应,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6.防止金属生锈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对于防止铁制品生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涂油可以有效防止铁制品生锈
B.经常用食盐水清洗铁制品表面会加速铁制品的锈蚀
C.用适量稀盐酸可以除掉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D.铁生锈之后为保护铁制品,铁锈不用立即除去
【答案】D
【解析】A、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接触,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涂油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起到防锈的目的,说法正确;
B、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接触,经常用食盐水清洗擦拭铁制品,能使铁与氧气、水接触,促使其生锈,说法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用适量稀盐酸可以除掉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说法正确;
D、铁锈要及时除去,因为铁锈疏松多孔,会加快铁制品的锈蚀,说法错误;
故选:D。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由红色变为黑色
B.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B
【解析】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观察到由红色变为黑色,故A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故B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C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故D正确。
故选:B。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可用来制造照明弹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C.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都需要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D.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
【答案】C
【解析】
选项 分析 判断
A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因此可用来制造照明弹 √
B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
C 常温下,铝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
D 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 √
9.常见金属的下列用途各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
(1)用铁锅炒菜: 。
(2)将铝拉成丝做电线: 。
(3)古代人用铁做刀、矛等武器: 。
(4)人们用黄金做项链、耳环、戒指: 。
【答案】(1)导热性好
(2)导电性好、延展性好
(3)硬度大
(4)有金属光泽
【解析】(1)金属的性质决定金属的用途。炒菜的炊具需要具有导热性传到热量加热食物。所以用铁锅炒菜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热性好;
(2)电线需要导电,且被拉伸成丝。将铝拉成丝做电线,是利用铝延展性好、导电性好;
(3)古代人用铁做刀、矛等武器,主要利用铁的硬度大;
(4)人们用黄金做项链、耳环、戒指,主要是利用黄金有金属光泽,美观大方。
10.小红同学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时,发现几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有的快有的慢。于是她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影响?
【设计并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小红设计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硫酸的浓度(均取20mL) 金属(均取2g) 金属的形状 收集50mLH2所需时间
① 10% 镁 粉末状 60
② 10% 铁 片状 120
③ 10% 镁 片状 102
④ 20% 铁 片状 110
(1)要比较金属的种类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
(2)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知,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与 有关。
(3)对比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②③
(2)酸的浓度
(3)其他条件相同时,金属的粒径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合理即可)
【解析】略。
1.下列关于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先用量筒量取稀盐酸于试管中再加入镁条
B.用温度计测得镁条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温度为
C.点燃镁条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氢气
D.实验结束后将试管内的物质倒入下水道,并将试管洗刷干净
【答案】C
【解析】A、根据“一次,就近”的原则,用10mL 量筒量取3mL稀盐酸,故A错误;
B、温度的精确度是0.1℃,用温度计测得镁条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温度为 51.2℃,故B错误;
C、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C正确;
D、实验结束后不能将试管内的物质倒入下水道,防止污染,故D错误。
故选C。
2.《天工开物 五金》关于黄金有下列记载:“凡黄金为五金之长,熔化成形之后,住世永无变更……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金的化学性质活泼
B.黄金的硬度较小
C.黄金制成金箔发生了物理变化
D.黄金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金属
【答案】A
【解析】A、“住世永无变更”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该选项说法错误;
B、“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说明黄金的硬度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C、黄金制成金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D、黄金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金属,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B、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C、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D、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方程式书写正确,该选项书写正确。
故选D。
4.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 ,铜片表面不产生气泡。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2),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
【提出问题】图2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猜想:
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
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
【查阅资料】
(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体。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3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4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知 连接导管a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 。 小彬的猜想正确
小辰 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小彬 连接导管a与导管 (填序号),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气体燃烧,听到轻微的“噗”声
【教师释疑】图1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
【学生感悟】图3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 (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 (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 。(填序号)
A.锌 B.铜 C.银
【答案】 有气泡产生 质量守恒定律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c 锌 没有 A
【解析】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而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则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作出猜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反应前的元素中含有锌元素、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则反应后也含有这些元素,则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二氧化硫和氧气,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并进行实验】由于猜想是氢气,而空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不到气体,且氢气不能使品红褪色,则小知的实验现象是无明显现象;由于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小辰的实验现象也是无明显现象;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向下排空气法,则应将导管a与导管c连接。
【学生感悟】由于铜不能与酸反应,则实验3中,依然是锌失去电子,但电子通过导线流入铜片上,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得出结论】由此可知,两种金属触碰后铜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延伸应用】A.锌比铁活泼,该选项可行;
B.铜没有铁活泼,该选项不可行;
C.银没有铁活泼,该选项不可行,
故选A。
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金属材料在创造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认识金属材料】
(1)三星堆古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象牙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其中不是由金属材料制得的是 。
【金属的物理性质】
(2)人类认识和利用金属有着悠久的历史。《天工开物》中记述:“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黄金可制成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
(3)钠钾合金在室温下为液态,其熔点为-11℃,钠的熔点为97.8℃,钾的熔点为63.5℃,比较钠钾合金与钠、钾熔点的差异。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金属的化学性质】
(4)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如图1,向250mL烧瓶内注入25mL某浓度的稀硫酸,分别剪取完全相同的镁、锌、铁、铜金属片,打磨后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点击采集,得到图2所示的变化曲线。
①曲线 (填字母)对应的金属是铜。
②曲线c对应的金属是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30s左右曲战c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 。
③综合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延长反应时间,曲线d的图像仍将是一条直线
B.曲线d对应的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
C.曲线b代表的金属是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某酸雨多发地区,欲铸一座金属雕像,上述金属中铜最合适
【归钠总结】
金属具有共同的物理性质,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答案】(1)象牙
(2)延展性
(3)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分金属
(4) a 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且同时放出热量,30s左右反应结束,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下降 AC/CA
【解析】(1)黄金面具是由黄金制成,黄金属于金属材料;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是由青铜制成,青铜属于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象牙主要成分为四羟基合磷酸钙,不属于金属材料。故填象牙;
(2)黄金能够被制成很薄的金箔,说明黄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填延展性;
(3)钠钾合金的熔点为-11℃,而钾的熔点为63.5℃,钠的熔点为97.8℃,说明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分金属。故填合金的熔点低于其组分金属;
(4)①铜和稀盐酸不反应,压强会一直不变,故对应的曲线是a,故填a;
②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镁且同时放出热量,使得装置内气压增大,30s左右反应结束,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导致装置内压强下降。故填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且同时放出热量,30s左右反应结束,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下降;
③A、曲线d的反应速率适中,且有氢气生成,所以曲线d表示锌,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放出热量,如延长反应时间,完全反应后,曲线将转变为水平线,又因为装置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略微减小,曲线会略微下降,得到d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说法错误;
B、曲线d对应的反应速率适中,d应是锌,便于收集气体,适合实验室制取气体,说法正确;
C、曲线b反应速率最慢且生成少量氢气,所以曲线b代表金属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说法错误;
D、铜和酸不反应,所以在酸雨多发地区铸造雕像使用铜最合适,说法正确;
故选AC。
1.某稀硫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镁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剩余的镁比锌多,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a克和b克,则a和b的关系是(  )
A.a>b B.a=b C.b>a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将某稀硫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镁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剩余的镁比锌多,根据题意,镁、锌都有剩余,则稀硫酸反应完全,由于稀硫酸的质量相等,含有的硫酸的质量相等,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也相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在金属与酸的反应中,生成的氢气全部来自硫酸中的氢元素,故生成的氢气的质量a、b相等,即a=b;
故选:B。
2.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温度计恢复到原来温度。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中。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锥形瓶内空气(含导管内空气) 烧杯内水 烧杯内剩余水
246.0mL 100.0mL 51.5mL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铁锈蚀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B.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7%
C.打开止水夹后,导管中残留水不会影响计算结果
D.若未恢复到原来温度就打开止水夹,烧杯内剩余水小于51.5mL
【答案】D
【解析】A. 因为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所以铁锈蚀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
B. 该实验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减少的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7%,此选项正确;
C. 打开止水夹后,导管中残留水不会影响计算结果,此选项正确;
D. 若未恢复到原来温度就打开止水夹,锥形瓶内的气体膨胀,体积变大,压强差变小,进入的水偏少,所以烧杯内剩余水大于51.5mL,此选项错误。
故选D。
3.某兴趣小组进行铁锈蚀的实验探究。
【知识回顾】铁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常温下能与稀盐酸、氧气等物质反应。
(1)铁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铁锈的颜色是 。
【实验探究】该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对铁钉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一段时间后,在A和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和D中铁钉有锈蚀。
(3)B中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
(4)ABD对比,说明铁钉锈蚀需要的物质是 ;C中的铁钉比D中的锈蚀更严重,原因是 。
【拓展探究】
(5)为进一步探究铁钉锈蚀过程中气态物质的变化,该小组按示意图E所示装置完成以下实验。恒温下,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同时测量锥形瓶内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直至反应完全。
①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恒温,理由是 。
②请在图F中绘制整个反应过程中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趋势 。
【答案】(1)3Fe+2O2Fe3O4
(2)红棕色或红褐色
(3)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干扰实验
(4) 水和氧气 C中可接触的氧气比D中的多
(5) 减少温度变化对气体压强的影响
【解析】(1) 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
(2) 铁锈的颜色是红褐色或棕褐色,故填:红褐色(或棕褐色)。
(3)探究铁钉锈蚀条件实验中所用的蒸馏水需煮沸并迅速冷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迅速冷却的原因是防止氧气再溶于水中,防止干扰实验。故填: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干扰实验(答案合理即可)。
(4)A中铁钉与氧气接触,B铁钉与水接触,在A和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D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D中铁钉锈蚀,对比ABD,说明铁钉锈蚀需要的物质是氧气和水;
C试管敞口,D试管密封,C中的铁钉比D中的锈蚀更严重,原因是C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接触量较多。故填:氧气和水(或O2和H2O);C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或C中的铁钉接触的氧气量比D中的多,答案合理即可)。
(5)①气体的压强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恒温,理由是防止温度变化影响气体压强的测定,故填:防止温度变化影响气体压强的测定(答案合理即可);
②恒温下,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少量氢气的产生导致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大,继而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较多氧气的减少会导致闭容器内气压减小,小于起始气压,反应完毕后,压强不变,所以整个反应过程中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趋势为:
4.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实验室中某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称取10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mL稀硫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mL) 15 15 1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m 0.02
试求:
(1)m的数值 。
(2)此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04
(2)解:设反应消耗的锌的质量为x。
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则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解析】(1)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根据金属活动顺序:锌>氢>铜,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15mL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04g,第三次加入15mL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02g<0.04g,说明第三次加入15mL稀硫酸时锌完全反应,则第二次加入15mL稀硫酸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与第一次加入15mL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因此m的数值为0.04;
(2)计算过程见答案。(共19张PPT)
基础实验5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
实验试剂
镁条、铁钉、锌片、铝片、铜片、稀硫酸(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生石灰(或无水氯化钙)、蒸馏水等;
实验仪器
酒精灯、坩埚钳、陶土网、烧杯、试管、橡皮塞、砂纸、干电池、小电珠、导线、棉球等。
(1)观察镁条、铁钉、锌片、铝片和铜片的外观,试一试此金属样品是否容易被折弯、扭断。
1. 金属的物理性质
(2)用砂纸打磨金属样品,观察外观是否有变化。
(3)用打磨好的金属样品和导线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观察小电珠是否发光,并依此判断该金属是否能导电。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金属样品 外观(状态、颜色) 硬度 导电性
镁条
铁钉
锌片
铝片
铜片
银白色固体
银白色固体
银白色固体
银白色固体
紫红色固体
较大

较大
较大
较大
能导电
能导电
能导电
能导电
能导电
1. 金属的物理性质
实验过程
实验记录
(1)用坩埚钳分别夹持一小段表面用砂纸擦亮的镁条、铁钉、铝片和铜片,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过程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样品 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现象
镁条
铁钉
铝片
铜片
实验步骤
实验记录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变红热
表面失去金属光泽
有黑色物质生成
(2)另取一支试管,加入锌粒,并滴加稀硫酸(或稀盐酸)至锌粒完全浸没,观察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过程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记录
产生气泡,锌粒逐渐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Zn+2HCl == ZnCl2+H2↑
Zn+H2SO4 == ZnSO4+H2↑
1. 在试管①中加入少量干燥剂(无水氯化钙),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
2. 在试管②中注满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使铁钉完全浸没,塞紧橡皮塞。
3. 在试管③中加入少量蒸馏水,使铁钉的一部分浸没在水中。
4. 在试管④中加入稀硫酸,浸没铁钉后,倒去溶液。
5. 在试管 ⑤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使铁钉一部分浸没在溶液中。
铁钉锈蚀实验
实验过程
3.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实验步骤
试管 ① ② ③ ④ ⑤
立即观察
1天后
3天后
7天后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铁钉表面开始生锈
有无色气泡产生
铁钉表面开始生锈
铁钉表面铁锈增多
铁钉表面出现大量铁锈
无明显现象
铁钉表面开始生锈
铁钉表面铁锈增多
铁钉表面出现大量铁锈
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
3.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实验过程
3.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使铁发生锈蚀的主要因素有:

归纳小结
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稀硫酸、醋酸溶液或氯化钠溶液等物质存在时会加速铁的锈蚀。
1.举例说明常见的金属(镁、铁、锌、铝和铜)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并思考这些用途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
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于制炊具;
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除去油罐车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静电;
锌在常温下表面易生成一层保护膜,可用于镀锌工业;
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电线;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电缆。
问题讨论
2.常见金属(镁、铁、锌、铝和铜)导电性如何?为何常用铜丝制导线?
它们都具有导电性,其中铜的导电性最强。
由于铜的导电性最强,且价格适中,所以常用铜制导线。
问题讨论
3.根据对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请尝试提出一些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办法。
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
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烧涂搪瓷等。
问题讨论
中考链接
1. (2024·西藏)青藏高原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下列有关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正确的是( )
A.将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里
B.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都能防止生锈
C.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D.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A
中考链接
2. (2024·山东滨州)下列做法不能减缓或防止钢铁锈蚀的是( )
A.经常用食盐水清洗铁制品
B.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
C.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
D.在钢铁的表面镀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A
中考链接
3. (2024·辽宁)下列有关铁制品锈蚀与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与氧气、水等反应导致铁制品锈蚀
B.将铁制成不锈钢能减缓锈蚀
C.锈蚀的铁制品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D.铁栏杆表面刷漆能减缓锈蚀
C
中考链接
4. (2024·四川德阳)室温时,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质量相同的一块镁片和一块锌片分别与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如图甲,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 )
A.根据压强变化推测两个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B.曲线①的压强上升比曲线②高,说明①产生H2总量更多
C.曲线②是Mg与稀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
D.反应结束后Zn一定有剩余
A
中考链接
5. (2024·吉林长春)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图1为教材中探究铁锈蚀条件的实验装置,约一周后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小组同学对部分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出现明显现象的时间缩短至5~10分钟,改进后的装置如图2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1)图1实验中,对比 (填序号)可知,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2)图2实验中,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现象为 。
AB
U形管左侧铁丝生锈,右侧铁丝不生锈
中考链接
5. (2024·吉林长春)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图1为教材中探究铁锈蚀条件的实验装置,约一周后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小组同学对部分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出现明显现象的时间缩短至5~10分钟,改进后的装置如图2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3)图2实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4)图2实验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实验时间,但仍存在不足。请你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 (答一条即可)。
氧气浓度较大
未能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