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9 怀疑与学问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解开心中的疑惑吧。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主持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为古籍整理等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顾颉刚以治学严谨著称,在北大读书时他曾校点清代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这本书很薄,他却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几个月才校点完,由此,他知道了辨伪的必要性,发起编辑《辨伪丛刊》,同时决心要从“辨伪书”到“辨伪史”。顾颉刚对于中国古史,做了许多辨伪的文字,《怀疑与学问》是他对后人的真情告白。
创作背景
必备知识
辨伪去妄:辨别真假是非,丢弃荒谬不合理的东西。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不折不扣:不打折扣。
墨守:形容因循守旧,不求进取。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流行的俗见。
词义理解
必记字词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思考这篇文章的内涵。
1.划分文章层次。
2.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3—5)
第三部分(6)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论证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论证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一部分(1—2)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第1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第2段:“学则须疑。”——张载
第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第4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段: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第6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两个分论点: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递进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通过道理论证,引用用古代学者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来的。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这种提出方式有什么好处?
这种提出方式,既开门见山提出了论点,同时名言本身也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2.两个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第6段开头,由一个递进复句巧妙过渡提出的。
3.作者是如何论述第一个分论点的?
首先,第3—4段论述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能随随便便就信了;
其次,第5段论述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具体阐述以怀疑的精神读书和治学;
最后,第6段提出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4.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做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5.作者是如何论述第二个分论点的?
首先,反面后正面说理,论述怀疑对于治学的重要性;
其次,以戴震、笛卡儿的事例,论述发问求解的重要性;
最后,先正面论述一切学问家做学问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后反面论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从而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
6.第6段开头“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能否调换?为什么?
这三个步骤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即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最后辨明正确与否。
不能
7.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
首先,文章开头两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其次,次第3—5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
最后,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层层深入,全面精当地阐述了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试找出本文的一些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④戴震善问。
⑤笛卡尔对万事万物的怀疑及明辨。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整体归纳探究
道理论据: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④“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尔)
2.你能为课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吗?
示例:(1)哥白尼不迷信1800年前的亚里斯多德建立的天动学说,发表了科学的地动学说。
(2)郑板桥主张对前人成就“学一半,撇一半”,终于画出了文人墨竹画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要点巩固——常见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即列举确凿、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即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名言警句以及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即用相反或相对的两方面事实或道理来对照、比较,从而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即通过比喻来证明论点。
常见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能够具体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能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对比论证:能全面、突出地论证观点,让人印象深刻。比喻论证:能生动形象地论证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3.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1)第4段举对“古代有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说法的追问这两个例子,具体论述了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浅显易懂。
(2)第6段举戴震幼时追问《大学章句》的事例,具体论证“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同时表明了发问求解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
举大哲学家笛卡儿的例子,进一步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使论据更丰富,论证更严密。
4.试举出文中的一些道理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1)开头引用程颐、张载的话,使论证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2)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话,论证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使论证更有力。
(3)第6段引用笛卡尔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使论证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语言准确严密
如: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是一个长句,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作了准确而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不但……就是……”严密、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是对上面论述的的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语言准确严密。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引用名言)
分论点
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怀疑与学问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教材课后习题
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
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核心论点
学则须疑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不绝对。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 “评判” 是 “修正”的前提条件。“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所以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1)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中庸》
(3)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
——朱熹
有关“治学”的名人名言
积累拓展
(4)读书易,思索难,两者缺一,便都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5)学问就是要你认真地去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一言以蔽之,学问就是辨别之术。
——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