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统编版四上第七单元 第6课时 23.梅兰芳蓄须 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统编版四上第七单元 第6课时 23.梅兰芳蓄须 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6 17:25: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单元
课题:梅兰芳蓄须
内容分析: 分析课文,体会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认识本课“蓄、迫”等 14个生字,其中“宁、要”2个多音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语言运用:默读课文,结合文章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在理解文中事件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审美创造:体会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能在理解文中事件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能在理解文中事件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活动流程:子任务二:感怀伟人身上的爱国情怀 环节一:了解梅兰芳和京剧五大行当。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环节四:读悟课文,体会感情。 环节五:拓展延伸,感受爱国情怀。 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梅兰芳主演《贵妃醉酒》片段。 视频中,扮演贵妃的就是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近梅兰芳,去认识这位京剧大师。 (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了解梅兰芳和京剧五大行当。
链接“资料袋”,读一读,介绍作者。 梅兰芳(1894—1961):名澜,艺名兰芳,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8岁学戏,9岁拜师,10岁登台,最初学戏天资不佳,老师常因为他的愚笨而罢教,但是梅兰芳并不消沉,付出了多出别人数倍的精力,终成一代名家,享誉世界。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京剧四大名旦”。代表作有京剧 《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了解梅兰芳及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出示课件)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称为京剧五大行当,又称角色。 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武生、小生、红生 、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架子花、武二花、摔打花、油花。 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多数挂须。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武丑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学生初读课文。 学生阅读“资料袋”。 学生回答收获的信息。
活动意图: 通过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梅兰芳和京剧五大行当。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一、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初读要求: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注意停顿。 2.指名读课文,关注以下生字的读音。(出示课件) xù pò zū jiū chán yāo gāng rǎo jù qiān dìng nìng yāo wàng 蓄 迫 租 纠 缠 邀 港 扰 拒 签 订 宁 要 妄 重点:“缠、扰”是翘舌音;“迫”读pò,不读pè;“扰”读rǎo,不读yǎo;“邀”读yāo,不读yáo;“订”读dìng,不读dīng。 3.巧妙识字,交流方法 教师提出要求:读一读课本中其他要求认识的字,交流识字方法。 4.指导多音字“宁、要”的读音。(出示课件) 点拨:请大家查阅字典,看看“宁”有几个读音;再出示词语“宁可、安宁”,请学生辨析;最后归纳总结——宁(nìng)死不屈真英雄,捐躯为国保安宁(níng)。息事宁(níng)人境界高,宁(nìng)可受累不吭声。 请大家查阅字典,看看“要”有几个读音;再出示词语“要求、主要”,请学生辨析;最后归纳总结——表示“求”“强求,有所仗恃而强硬要求”时,读yāo,如,要求、要挟;表示“索取,希望得到”“重大,值得重视的”“连词,要是,若,如果”“应该,必须”等时,读yào,如,要账、要事、纲要。 5.理解词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旦角: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有时特指青衣、花旦。 深居简出:简:简省,少。原指野兽潜藏在深山隐僻处很少出来。后比喻人平时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斩钉截铁:比喻说话、办事果断坚决,明快利落。也比喻雄健有力。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学生初读课文。 学生分别读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学习多音字和理解词语。 朗读诗歌,感受画面。
活动意图: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字、词。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读文后,讨论交流 。 预设:课文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先生一再拒绝日本人邀请,不登台演戏的事。 默读课文,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每一段所表达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自读感受,教师指导。 第一段:梅兰芳先生有几年时间是留着胡须的。 第二段:抗日战争中,梅兰芳先生怀揣着希望藏身租界,不再登台演戏。 第三段:香港沦陷,日军军官强迫梅兰芳先生登台,先生蓄须表明自己对日军的抗议。 第四段:生活窘迫,先生宁愿卖房也不愿接受日军的邀请进行演出。 第五段: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逼迫先生演出,先生宁死不屈。 七段:为了不为日军表演,先生请朋友帮忙,注射药物躲避日军的“邀请”,差点丧命。 第八段:抗战胜利,先生再次演出。 第九段:先生的表演艺术令人喜爱,爱国情怀令人敬佩。 3.课文围绕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哪几件事?文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 小组交流,然后,分享答案。 梅兰芳离开上海到香港避居,拒绝为日本人演出。(避港拒演) (2)梅兰芳蓄须,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蓄须明志) (3)梅兰芳卖房,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卖房拒演) (4)梅兰芳自伤身体,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自伤身 学生初读课文。 交流、分享整体感受。
活动意图: 初步读通课文、读懂句子,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对课文整体进行把握,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这也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要素目标。
环节四:读悟课文,体会感情。
(一)默读课文1自然段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点名分享讨论结果。 1.“旦角”是什么? 预设: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 2.圈画出“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预设:为后文描写梅兰芳蓄须明志起铺垫作用。 (二)朗读第2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1.思考: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梅兰芳是怎样做的? 预设: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梅兰芳藏身租界,后来远避香港。 2.“日本人纠缠梅兰芳上台演出“是为了什么?” 预设: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日本人邀请梅兰芳一方面是真正喜欢京剧,喜欢梅兰芳的表演,一方面想借梅兰芳的影响力来侵略我们的国家。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分享讨论结果。 1.说说你对“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的理解。 预设:“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随时随地的骚扰”充分说明当时梅兰芳处境艰难,但他仍然坚守民族气节,突显了梅兰芳的爱国主义精神。 2.思考:梅兰芳用尽各种借口后是怎么做的? 用蓄须的办法表示抗议,表明决心。 (四)默读第4自然段。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同桌交流,然后回答。 1.梅兰芳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预设:主要困难有:没有收入,还要养家。准备卖房度日。 2."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 预设: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崇高的爱国之情和铮铮铁骨。 3.缺钱养家与轻而易举就能得到金钱的强烈对比,有什么作用? 预设:写出了此时梅兰芳生活困难,突出了梅兰芳不为生活低头折节,令人敬仰的气节风骨。 (五)阅读第5、6、7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做标注。 (2)交流探讨:①为了拒绝日本人的强令登台,梅兰芳想出了什么办法?他遇到了怎样的危险? 预设:请朋友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连日发高烧。在这个过程中,他面临着丢掉性命的危险。 (六)学习第8、9自然段,前后桌讨论、然后,分享讨论结果。 1.抗战胜利后,梅兰芳重新登台,从前后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感受到了梅兰芳深深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2.说一说:你从梅兰芳先生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高超的表演艺术 高尚的民族气节让人喜欢、敬佩。 3.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和危险? 办法困难和危险藏身租界 远避香港 深居简出 虚度生命蓄须明志买房度日打针装病险丢性命
4.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关注人物和事件,说说这些事件的内在联系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事件的内在联系:竖着看,从“办法”一列,可以感受到梅兰芳想尽办法拒演,态度坚决,体现了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从“困难和危险”一列,可以感受到梅兰芳在与日本人周旋期间,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在不断升级、加剧。 主要内容: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指出课文的事件。 学生默读。 讨论、思考、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 概括事件的内在联系。
活动意图: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全文层面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环节五:拓展延伸,感受爱国情怀。
拓展阅读: 梅兰芳毁画 梅兰芳从香港返回上海,家庭生活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后来,梅兰芳夫妇决定靠出售画作来渡过这个难关。不到8天时间,梅兰芳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近日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时间,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这件事传出后,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知道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然而,当梅兰芳走进展厅后,发现有的画上写着“汪主席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看到后,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画作。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为世人所敬仰。 说一说,课文主题思想? 预设:梅兰芳在家庭经济困难时选择卖画为生,但当画作被不当利用时,他毅然毁画,捍卫国家尊严和个人艺术纯洁,体现了其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守立场的精神,传递了保持民族自尊和人格独立的重要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一说,你的感受? 小组交流,然后分享讨论结果。 学生1:我知道了梅兰芳尽管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的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学生2:通过查资料,我更多地了解了梅兰芳。这对理解本课很有帮助。所以,查资料是一种学习课文的好方法。 学生3:课文通过描写梅兰芳对日本人一系列的躲避、拒演行为,塑造了一位意志坚定、气节高尚的爱国艺术家的形象。 朗读课文。 分享自己的看法。 讨论、交流,畅谈感受。
活动意图: 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情感,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课堂总结:课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先生一再拒绝日本人邀请,不登台演戏的事,赞扬了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他爱戏曲艺术,更爱中华民族,他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梅兰芳蓄须 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高超的表演艺术 卖房拒演 高尚的民族气节 自伤身体
评价量表(或评价设计): 能在理解文中事件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搜集相关的家国情怀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
梅兰芳蓄须
(部编版)四年级

www.21cnjy.com
第6课时

素养目标
目录
学习活动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素养评价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认识本课“蓄、迫”等 14个生字,其中“宁、要”2个多音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默读课文,结合文章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在理解文中事件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学习活动
活动流程
子任务二:感怀伟人身上的爱国情怀
环节一:了解梅兰芳和京剧五大行当。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环节四:读悟课文,体会感情。
环节五:拓展延伸,感受爱国情怀。
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梅兰芳主演《贵妃醉酒》片段。
梅兰芳
环节一:了解梅兰芳和京剧五大行当。
梅兰芳(1894—1961):名澜,艺名兰芳,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8岁学戏,9岁拜师,10岁登台,最初学戏天资不佳,老师常因为他的愚笨而罢教,但是梅兰芳并不消沉,付出了多出别人数倍的精力,终成一代名家,享誉世界。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京剧四大名旦”。代表作有京剧 《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京剧五大行当
环节一:了解梅兰芳和京剧五大行当。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称为京剧五大行当,又称角色。
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武生、小生、红生 、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京剧五大行当
环节一:了解梅兰芳和京剧五大行当。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架子花、武二花、摔打花、油花。
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多数挂须。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武丑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注意停顿。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生字我会认
xù蓄


zū租
jiū

chán

yāo

gǎng

rǎo扰


nìng宁
qiān

dìng

wàng

yāo

多音字
多音字

nìng
宁可
níng
安宁
宁(nìng)死不屈真英雄,捐躯为国保安宁(níng)。息事宁(níng)人境界高,宁(nìng)可受累不吭声。
多音字
多音字

yāo
yào
要求
主要
表示“求”“强求,有所仗恃而强硬要求”时,读yāo,如,要求、要挟;
表示“索取,希望得到”“重大,值得重视的”“连词,要是,若,如果”“应该,必须”等时,读yào,如,要账、要事、纲要。
理解词意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旦角: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有时特指青衣、花旦。
深居简出:简:简省,少。原指野兽潜藏在深山隐僻处很少出来。后比喻人平时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理解词意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斩钉截铁:比喻说话、办事果断坚决,明快利落。也比喻雄健有力。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先生一再拒绝日本人邀请,不登台演戏的事。
环节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每一段所表达的意思吗?
第一段:梅兰芳先生有几年时间是留着胡须的。
第二段:抗日战争中,梅兰芳先生怀揣着希望藏身租界,不再登台演戏。
第三段:香港沦陷,日军军官强迫梅兰芳先生登台,先生蓄须表明自己对日军的抗议。
第四段:生活窘迫,先生宁愿卖房也不愿接受日军的邀请进行演出。
第五段: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逼迫先生演出,先生宁死不屈。
环节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每一段所表达的意思吗?
第六、七段:为了不为日军表演,先生请朋友帮忙,注射药物躲避日军的“邀请”,差点丧命。
第七、第八段:抗战胜利,先生再次演出。
第九段:先生的表演艺术令人喜爱,爱国情怀令人敬佩。
课文围绕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哪几件事?文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
环节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梅兰芳离开上海到香港避居,拒绝为日本人演出。(避港拒演)
(2)梅兰芳蓄须,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蓄须明志)
(3)梅兰芳卖房,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卖房拒演)
(4)梅兰芳自伤身体,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自伤身体)
默读课文1自然段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旦角”是什么?
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
“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为后文描写梅兰芳蓄须明志起铺垫作用。
环节四:读悟课文,体会感情。
朗读第2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思考: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梅兰芳是怎样做的?
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梅兰芳藏身租界,后来远避香港。
“日本人纠缠梅兰芳上台演出”是为了什么?
环节四:读悟课文,体会感情。
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日本人邀请梅兰芳一方面是真正喜欢京剧,喜欢梅兰芳的表演,一方面想借梅兰芳的影响力来侵略我们的国家。
环节四:读悟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第3自然段。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说说你对“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的理解。
“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随时随地的骚扰”充分说明当时梅兰芳处境艰难,但他仍然坚守民族气节,突显了梅兰芳的爱国主义精神。
梅兰芳用尽各种借口后是怎么做的?
环节四:读悟课文,体会感情。
用蓄须的办法表示抗议,表明决心。
主要困难有:没有收入,还要养家。准备卖房度日。
默读第4自然段。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梅兰芳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
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崇高的爱国之情和铮铮铁骨。
缺钱养家与轻而易举就能得到金钱的强烈对比,有什么作用?
环节四:读悟课文,体会感情。
写出了此时梅兰芳生活困难,突出了梅兰芳不为生活低头折节,令人敬仰的气节风骨。
阅读第5、6、7自然段。
为了拒绝日本人的强令登台,梅兰芳想出了什么办法?他遇到了怎样的危险?
环节四:读悟课文,体会感情。
请朋友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连日发高烧。在这个过程中,他面临着丢掉性命的危险。
环节四:读悟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第8、9自然段,前后桌讨论、然后,分享讨论结果。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重新登台,从前后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梅兰芳深深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说一说:你从梅兰芳先生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环节四:读悟课文,体会感情。
高超的表演艺术 高尚的民族气节让人喜欢、敬佩。
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和危险?
环节四:读悟课文,体会感情。
办法 困难和危险
藏身租界远避香港深居简出 虚度生命
蓄须明志 买房度日
打针装病 险丢性命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关注人物和事件,说说这些事件的内在联系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事件的内在联系:竖着看,从“办法”一列,可以感受到梅兰芳想尽办法拒演,态度坚决,体现了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从“困难和危险”一列,可以感受到梅兰芳在与日本人周旋期间,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在不断升级、加剧。
主要内容: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
拓展阅读
梅兰芳毁画
梅兰芳从香港返回上海,家庭生活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后来,梅兰芳夫妇决定靠出售画作来渡过这个难关。不到8天时间,梅兰芳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近日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时间,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这件事传出后,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知道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然而,当梅兰芳走进展厅后,发现有的画上写着“汪主席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看到后,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画作。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为世人所敬仰。
说一说,课文主题思想?
说一说,课文主题思想?
梅兰芳在家庭经济困难时选择卖画为生,但当画作被不当利用时,他毅然毁画,捍卫国家尊严和个人艺术纯洁,体现了其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守立场的精神,传递了保持民族自尊和人格独立的重要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一说,你的感受?
我知道了梅兰芳尽管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的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通过查资料,我更多地了解了梅兰芳。这对理解本课很有帮助。所以,查资料是一种学习课文的好方法。
课文通过描写梅兰芳对日本人一系列的躲避、拒演行为,塑造了一位意志坚定、气节高尚的爱国艺术家的形象。

课后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预习下一课。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梅兰芳蓄须
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高超的表演艺术
卖房拒演 高尚的民族气节
自伤身体

素养评价
素养评价
能在理解文中事件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搜集相关的家国情怀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课程结束